First影展觀察:影迷的狂歡,與西寧無關

2021-02-06 8號風曝


因為疫情,電影行業停滯了半年之久,影迷們的熱愛無處安放,他們對電影和影院的期待太久了。在6月8日,聽到2020FIRST青年影展正式官宣將如期在7月26日至8月3日在西寧舉行時,電影人和影迷內心五味雜陳。


彼時北京爆發了第二波疫情,影院復工再陷陰霾,多個電影節先後延遲,First能不能成功舉辦還是個未知數。


好在疫情控制的很好,First也如期舉辦。五湖四海的影迷帶著長達半年沉重又無聊的心境來到西寧,希望能得到釋放。或許是太久沒看電影,一時間大家激動難耐。


8月1日,First影展進入後半程,影片口碑陸續釋放出來。《藝術死了》是高口碑影片之一,觀影人數經常達到限制上線,必須早早排隊才能有機會進入。


在早上進行媒體專場放映時,一位微博大V因為來的比較晚沒能排上隊,以至於廳內滿場被卡在外面。



一氣之下,他把怒火撒到了檢票的志願者頭上,直接把對方罵哭,一度引起騷動,最後不了了之。


疫情之下,人人需要遵守防疫要求,影院限座已成為共識,檢票的志願者何其無辜。


報名影片減少36%,高口碑影片上座率達上限


大V的焦慮顯而易見,往年First即便排隊也基本能做到人人觀影的程度,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改了規則,上至入圍的劇組主創,下至普通觀眾,都需要在零點預約搶票,否則就要去排長隊,還要忍受預約嘉賓人滿而導致排隊觀眾無法觀看的情況出現。


今年的First,看電影成了一件略帶奢侈的事。組委會留給媒體的預約票並不多,群裡大部分媒體都是搶不到票的,因此只能提前排隊觀看。


看到好電影,就更難了。本來因為疫情,今年First競賽單元只收到895部影片報名,最終進入評審流程的有效報名影片643部,國內影片數量較去年減少36%,5年來首次低於700部。投遞FIRST創投會的項目數量也減少至673部作品,而去年這個數字是732。


報名影片的減少直接帶來了影片質量走低,一旦影片首映口碑不錯的話,之後的放映場次幾乎都會被爭搶。



數次的零點搶票失敗和長時間的排隊,很容易使人陷入煩躁的情緒,好不容易開通了媒體專場,結果還是排不到位置。那位大V的情緒當時應該已經到了臨界點,一觸即發。


每天超負荷工作的志願者,想必平日檢票過程中沒少處理這類事情,情緒應該也有點崩潰。大家都是出於對電影的熱愛來到的西寧,志願者和大V都覺得自己被不公平對待,受委屈了,出現衝突是難免的事。


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一個要維持秩序,一個要做新聞報導,都在各司其職。這個事件中沒有誰應該被譴責唾棄,追根究底,與First今年的特殊管理不無相關。


為滿足觀影需求開設媒體專場,排隊觀影有志願者主動讓位


亂且熱情,是鳳凰網娛樂本次西寧之行最大的感受。亂是觀影秩序和規則管理上的不科學,熱情是這裡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和影迷透露出的對電影的熱愛,讓人佩服。


這是記者第一次來First,從下飛機開始就感受到了這裡志願者的與眾不同。他們在接機的通道那裡準備了兩塊接機牌,只要過去說明自己的身份就會有志願者一對一服務帶嘉賓到大巴車上。


他們一行七八個人,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到下午9點,即便一班飛機只有一位嘉賓,也會有兩位志願者跟車隨行,送到註冊酒店,如此往返,日復一日。


他們基本都是在校大學生,本地人佔了一半以上,有影迷,也有易烊千璽的粉絲。但工作中,他們不會過於狂熱和差別對待,對每個嘉賓提出的每個需求,他們都會盡力滿足,有時還要動用自己的私人資源,比如手機流量。


記者有次檢票時因為刷不出當地的信康碼,一時間無法進場,眼瞅著電影要開始了,於是求助志願者看應該怎麼辦。檢票的志願者一邊安慰記者一邊掏出手機打開熱點讓記者連上,她很驕傲的說:「今天有好幾個人都是通過我的手機刷的碼。」


能幫助到觀影嘉賓,他們是快樂且十分願意的。和那位大V一樣,鳳凰網娛樂也曾在媒體場觀影中因為錯過排隊時間無法進場。志願者耐心解釋說因為防疫要求,影院員工會來按時調查影廳內的座位情況,希望能理解,而且就連場內工作的志願者也是坐在牆邊,沒有任何座位。



他們在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按照既定規則做事,這個規則,就是預約觀影和先到先得。


本來這次First沒有媒體專場,受疫情影響,平時用於觀影的青海大劇院也需要保持在30%的上座率,不過即便放開上座率至50%,最高也只能容納260人左右。而本屆First註冊媒體有400多家,以至於影展開幕前夕有不少媒體抱怨無法預約觀影。


考慮到媒體報導的專業性和傳播度,First組委會在7月30號正式開通了媒體專場觀影,分別在萬達影院的5號廳和7號廳。兩個影廳都是大廳,即使隔座加起來也能容納100多人,媒體只要憑證件觀影即可,無需預約,先到先得。


看起來這個規則很合理,但真正實行起來才知道會出多少問題。


觀眾排隊超50米,影片主創一度無法進場


那位大V與志願者的衝突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高潮在某天晚上九點的觀影活動上。


這場活動是First訓練營的短片放映,因為是首映和新導演拍攝,所以吸引了非常多影迷和嘉賓,他們也給媒體發放了不少邀請函。


本以為有邀請函和媒體證的雙重加持能高枕無憂,但包括組委會在內,所有人都低估了其他人的熱情。當記者提前十五分鐘到現場時,檢票還沒開始,入場隊伍罕見排成了四大隊,每一支都浩浩蕩蕩。


往常觀影只有觀摩嘉賓、預約嘉賓和普通觀眾三個隊伍,因為這次是訓練營的短片,所以組委會還邀請了很多訓練營的劇組。這是他們自己拍的片子,當然有資格出現在首映場。


只是這支隊伍太過龐大,排起的隊形不亞於觀眾,目測有100多人。觀眾更為誇張,隊伍都排到了大劇院的拐彎處,超過50米。



但在入場時大家才知道這次的規則並不是完全先到先得和邀請函優先,而是順位制加先到先得,劇組第一、觀摩嘉賓第二、媒體第三、觀眾第四。


組委會要全權保證每一位到場的訓練營劇組人員和觀摩嘉賓入場,然後才放媒體進場,最後放觀眾。可劇院最多只能進260人,劇組和觀摩嘉賓相加已經接近上限,剩下的人有多少能進去呢?


邀請函成了一紙空談,但現場的管理者並沒有打算提前勸退觀眾和部分媒體,任由大家排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等部分媒體好不容易進場後,赫然發現,工作人員一直在喊的「媒體在左邊」,實際上坐的全是劇組的人。後來進場的人只能見縫插針找位置坐。


本來九點開場的影片就這樣推遲到了將近10點,片子時長100分鐘,結束後組委會還把重要主創和明星嘉賓叫到臺上做了發言,一共24個人,每人都會講一段話,等整場首映禮結束,已經將近凌晨一點。


這應該是今年First所有觀影活動中秩序最混亂的一次,甚至還有影片主創一度被攔在外面。如果不是有那麼強烈的觀影欲望,一般人很難忍受這樣無謂的等待。


觀眾、導演激動落淚,有導演現場拍番外


儘管被攔在場外的很多人怨聲載道,但更多的人還是默默離開,毫無怨言。進入現場的人大多都留到了最後,時間的延遲對他們不起任何作用,即便已到午夜,每個人還是熱情高漲,並不在乎自己沒坐到好位子或者候場時間太長這件事。


大家已經習慣為了電影而等待或忍受一些限制,就像排在大劇院外的觀眾,明知自己有極大概率會被卡在外面,但還是一如既往的排隊。沒排到也沒關係,大不了下次來早點。


沒有證件的觀眾和其他部門的志願者,甚至會主動把排隊的位置讓給有證件但沒有預約上的嘉賓,說要讓嘉賓優先。


這種電影之外的感動可能只會在First出現吧。


回酒店的路上,唐道637的露天觀影活動竟然還在繼續。這裡每晚九點都會放映一部競賽影片,結束後主創會上臺做些分享。當時已經是晚上十二點半,片子放映早已結束,底下500位影迷也陸續撤退只剩一百個左右。



但不管是剩下的影迷還是臺上的主創,大家都沒有想走的意思。影迷們仍在踴躍發言,臺上的主創站累了乾脆就盤腿坐下來,接著回答問題。他們還在為影片裡的某個情節交流,像剛剛結束時那樣。


看得出來,參加First的青年導演和影迷都很珍惜放映後互相交流的機會,那種輕鬆自由是影廳觀影無法提供的氛圍。


觀眾們會把握每一個觀影機會,大多時候,他們都會為正在放映的影片歡呼鼓掌,也有人入戲太深,激動落淚。在First,很少有人能一直冷靜自持。



社會題材的影片《加害者,被害人》放映完畢後,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已經哭到不能自已,她說自己和影片中的女孩一樣,遭受過多年校園霸凌,看這部電影,好像在看自己的人生。


她根本不在乎自己正在浪費一個很好的提問機會,即便語無倫次,也要說些自己在其他場合難以啟齒的話。


導演們也很興奮,《棒!少年》作為本屆First口碑最高的紀錄片,放映兩場後,導演還是在臺上哽咽。另一部高分片《藝術死了》的導演乾脆在臺上拿著手機順著影片結尾繼續拍了起來,準備做番外。


不過最想讓First產生關聯的西寧本地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種情緒。在First於幾何書店舉辦的「返場談」活動現場,聽眾人滿為患,旁邊看書的市民卻一頭霧水,悄然詢問他們在幹什麼,這是個什麼活動。


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就連經常跑附近道路的計程車司機,也沒聽過First,更不知道何為影展。


First落地西寧已有9年之久,或許是更多在為年輕導演服務,藝術性高於商業性,所以輻射範圍一直有限。影迷和普通市民,像兩個世界的人,一個在過狂歡節,一個在生活,互不打擾。


市民當然無法理解影迷們的衝動與熱情,其實每年First的管理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今年因為疫情,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了觀影上。但西寧本身因為沒有什麼觀影氛圍,能來First的人基本都是千裡迢迢趕過來的,他們既然甘願為此付出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想必也不會在乎那一兩個小時的等待了。


或許明年First還會出現新的問題,但熱愛電影的人永遠不會介意。


相關焦點

  • FIRST青年影展公布「西寧鏡像」展映單元片單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在國內,電影節如吉光片羽,每年的5、6月份,影迷們可以短暫的狂歡中
  • 第14屆FIRST影展盛典點亮西寧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8月3日夜,萬眾期待的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紅毯與盛典如約而至,夏都西寧的夜晚因為FIRST而格外耀眼。本屆影展邀請黃渤、黃軒、井柏然、文牧野、易烊千璽、謝飛、曹保平、郝蕾、段奕宏、馬伊琍、王傳君、周一圍、祖峰、齊溪、高群書、梁靜、章明、孔勁蕾、趙楠等電影人亮相紅毯,現場氣氛熱烈、星光熠熠。
  • 獨家專欄 | 西寧First影展首日:久違了,電影節
    所以上海電影節和FIRST影展儘管撞車,兩邊都是一票難求。大概我懷念的就是大銀幕,是開場前的黑暗,是燈光亮起的那一刻,是放映機的那束光,是散場後的吐槽,是深夜的酒局,乃至是寫稿的這個時刻。順便拐帶了放映屆的老司機,天津影迷幼兒園園長,業餘相聲名家金老師。金老師第一次來FIRST影展,一臉懵逼;我雖然2017年來過,但對西寧有限的記憶也在變了容顏的城市面前,比如唐道637,也真的有點慌。
  • 第14屆西寧FIRST電影展閉幕,黃渤加盟,易烊千璽人氣高
    FIRST更多是基於一種作為影迷的熱情與渴望。所以今年雖然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原本作為旅遊城市的西寧遊客數量都驟減,但讓人意外的是,今年參加FIRST影展的媒體和普通觀眾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明顯增多。 疫情帶給了電影行業極大的困難,本屆FIRST影展在籌備舉辦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疫情限流導致影院只能保有30%的座位,這就造成了電影節搶票的難題。
  • 走進西寧FIRST影展日記,看看他們是怎樣「撒野」的?
    而每個來FIRST影展的人,都會不自覺的沉浸在裡面,享受形式多樣的影片帶來的各類體驗,當然也會用文字記錄下這種感受。下面讓我們走進海妖吖的西寧FIRST影展日記,看看他們是怎樣「撒野」的?FIRST影展日記文:海妖編輯排版:飄來源:海妖電影策劃:拋開書本編輯部裝置藝術與西寧之夜27號看了三部電影《新星》、《雲陽》和《藏曆一年》。
  • 帶來「驚喜」的FIRST青年影展,電影人在西寧抱團取暖
    前評委會主席婁燁曾經說:「從前幾屆來看,FIRST影展的驚喜就是華語電影屆的驚喜了。」 作者:王閃閃 原標題:帶來「華語電影驚喜」的青年影展開場,一群電影人在西寧「抱團取暖」 | FIRST影展系列報導 飛機落地青海西寧,志願者們舉著醒目的「FIRST」「撒野」的牌子。一個染了藍頭髮的女孩熱情地為我們引路,自我介紹來自中國民航大學,通過層層報名、審核,來這裡過個不一樣的夏天。
  • 第14屆西寧FIRST電影展閉幕:電影節、音樂節、易烊千璽!
    因為疫情,電影行業停滯了半年之久,影迷們的熱愛無處安放,他們對電影和影院的期待太久了。在6月8日,聽到2020FIRST青年影展正式官宣將如期在7月26日至8月3日在西寧舉行時,電影人和影迷內心五味雜陳。所以對於參加今年的FIRST影展的每一個影迷而言,都是一份特別的體驗。按照慣例,本號每年都會邀請影迷分享來FIRST影展的感受和體驗。
  • FIRST,年輕人都該知道的影展
    每年夏天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幫年輕人自發的集結到西北邊陲城市西寧。他們跋山涉水而來,在此齊聚一周之後,又會奇蹟般的消失。這種神秘現象,就是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青年電影展,是國內一個專注發掘、推廣青年電影人及其作品的電影節形態服務平臺。
  • FIRST影展片單全盤點,影迷感受深體驗
    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7月份在青海西寧舉辦的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2006年以來,FIRST持續為業界推出極具價值的新銳導演,同時作為電影文化的交流平臺,也倡導青年電影文化介入當代生活,是一處電影、媒體等文化人「撒野」的地方。
  • 韓導演《哭聲》7月中國首映 壓軸FIRST影展閉幕
    組委會供圖 攝  中新網西寧6月21日電 (張海雯)21日,FIRST影展組委會對外公布,第十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影片確認為韓國導演羅泓軫的第三部長片作品《哭聲》,影片將於7月27日上午在西寧和中國觀眾見面,這也是《哭聲》的中國首映。屆時,羅泓軫導演將親臨現場與影迷及中國電影人進行交流。
  • FIRST影展公布提名影片 給你不得不去西寧的理由
    終於,近日,第12屆FIRST影展38部入圍影片經過第12屆FIRST影展覆審工作組的一輪輪角力,最終29部提名影片將在西寧決出9個獎項的獲獎影片。在FIRST影展競賽章程中明確寫道每個獎項的提名數量為3-5部,今年的提名片單,除最佳動畫/實驗獎項在入圍階段即已空缺外,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四項大獎皆提滿五部影片,不僅是評委在優質影片中難以抉擇,也是為了儘可能多地鼓勵青年影人在創作初期的探索與嘗試。
  • First影展 | 陳國富:電影喧囂與落寞間,締造可能的藝術家
    電影配樂大師裴曼·雅茨達尼安曾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賈法·帕納西、阿斯哈·法哈蒂、婁燁等多位電影導演合作,內地影迷熟知的要屬婁燁的《花》《頤和園》《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熟悉廖本榕的人,更多是從蔡明亮導演開始,自拍攝《青少年哪吒》開始,兩人一直長期合作,2003年拿下金馬獎最佳攝影。
  • 陳國富出任FIRST影展評委主席
    (記者袁雲兒)第十二屆西寧FIRST青年影展近日公布評委陣容,趙薇任形象大使,陳國富是評委會主席,創投會評委有劉震雲、姚晨、張楊……今年FIRST影展吸引大咖的能力依然強大。此外,第十二屆FIRST影展的徵片於5月15日截止,創投電影計劃截止到5月8日,影展將於7月21日在青海西寧開幕。
  • 電影《皮繩上的魂》確定為第十屆FIRST影展開幕影片
    中新網西寧7月8日電 (張海雯)繼閉幕影片《哭聲》之後,8日西寧FIRST影展正式公布電影《皮繩上的魂》將作為第十屆影展的開幕影片,於本月21日在西寧展映。屆時,淘票票將作為指定售票平臺為本屆影展提供售票服務。圖為電影《皮繩上的魂》劇照。 影展組委會供圖 攝  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影展,同時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電影展」,影展致力於發掘推廣新生代導演及其早期電影作品。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FIRST在場沙龍,放映了張楊導演的《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幾乎是在同時期開始籌備。
  • 葛優擔任FIRST青年影展評委:不怕看片怕打招呼
    網易娛樂6月6日報導  近日,第八屆中國·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的終審評委的隊伍,終於以評委葛優的加入而吹響了集結號。七大男性評委被青年電影人們親切的稱作「男神天團」。FIRST對葛優的覬覦實非偶然,影展組委會負責人戲稱:中間經歷了至少一屆世界盃的努力,基本是從2010年南非世界盃就開始轟炸了,但一直因為檔期等各類原因未能如願,今年終於締結了這場姻緣。被問及擔任影展專業評委的擔憂,葛大爺以其一貫的幽默風格表示:「擔任電影節評委,最怕人打招呼。都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想著就累。
  • 西寧FIRST,少年的你
    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XINING 2020  陀螺 X FIRST 特別報導 撰文/ Mr.Infamous編輯/冷狗©️配圖來自網絡,侵刪昨天FIRST青年影展落下帷幕
  • 趙薇 · 第12屆FIRST影展大使
    伴隨著徵片開啟和大使趙薇的加入,FIRST影展也將在新的一年鋪陳開來。過去一年來,《老獸》《笨鳥》《川流之島》《囚》《強尼·凱克》等八部影片從FIRST影展之後同時入圍金馬。這些影片的成長路徑,似乎讓FIRST影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注視。亦是他們的豐富讓FIRST還未陷入價值趨同的陷阱,讓外界對於這個電影節的想像還沒有那麼的淪於庸常,接觸風格多樣的創作意志,以此在潮流中葆有趣味,韜光養晦。
  • 獨家專欄 | 西寧First影展日記:一些硬核總結和大實話
    小徐 攝今年的西寧節,達成了一個個人的小成就,差一點就堪稱完美。圖文無關,胤祥 攝其實我倒覺得開個5部左右的展映單元,也不必非要要求內地首映,挑一些能夠開拓創作者和影迷的前沿作品,未嘗不是件好事。小徐 攝作者:胤祥(發自西寧
  • FIRST青年電影展的11年:回歸電影本體
    近幾年,FIRST影展的入圍作品經常在金馬影展、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波蘭華沙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有所展露。 讓影迷感到驚豔的《心迷宮》,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八月》,為國產恐怖片正名的《中邪》……這一切作品都是被FIRST電影展所挖掘的。這個電影展的獎盃是一塊板磚,王家衛、姜文、許鞍華、謝飛等人都曾擔任過終審評委。「對於導演來說,代表起點;對於電影來說,代表未來。
  • 《哭聲》壓軸FIRST閉幕 羅泓軫導演親臨現場
    網易娛樂6月22日報導 近日,FIRST影展組委會正式公布,第十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影片確認為韓國導演羅泓軫的第三部長片作品《哭聲》,影片將於2016年7月27日上午,在西寧成龍耀萊影城與中國觀眾見面,這也是《哭聲》的中國首映。屆時,羅泓軫導演將親臨現場與影迷及中國電影人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