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年輕人都該知道的影展

2020-09-14 奕朵文化


近幾年,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發展規模日趨龐大,眾多題材的電影被搬上螢屏,帶給了我們良好的觀影體驗,也極大地豐富了國民的精神生活。

國內眾多電影節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謂是種類繁多,分布廣泛。

每年夏天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幫年輕人自發的集結到西北邊陲城市西寧。他們跋山涉水而來,在此齊聚一周之後,又會奇蹟般的消失。


這種神秘現象,就是FIRST青年電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是國內一個專注發掘、推廣青年電影人及其作品的電影節形態服務平臺。

FIRST電影節的前身是大學生影像節,2006年創立於中國傳媒大學,最初只是作為校園短片的展映活動。之後的數年,因為資金、場地、人員等因素,一路走得風雨飄搖,幾乎到了要停辦的境地。2011年落地西寧,正式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逐漸得到了西寧當地政府、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支持,評價體系也更趨專業。

隨著8月3日晚間的青年電影盛典的結束,歷時9天的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也落下了帷幕。

影展分別在10個獎項頒出11塊「板磚」獎盃,還包括一個特殊時期頒發給所有電影工作者及觀眾的年度面孔榮譽獎。另外,《哈日夫》和《棒!少年》兩部影片分別獲得劇情長片和紀錄片單元的觀眾選擇榮譽獎。榮譽背後,又有多少青年影人將順勢起飛,我們拭目以待。

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長片:《情詩》王曉振

最佳導演:肖一凡《龍門相》

評委會大獎:寶音格西格《哈日夫》

最佳演員獎:

周青《情詩》、王學兵《罪業搭檔》

最佳藝術探索視覺呈現:

《歌聲緣何慢半拍》董性以&工作人員

最佳電影文本:《花這樣紅》周州、池韻

最佳紀錄片:許慧晶《棒!少年》

一種立場:周聖崴《藝術死了》

最佳短片:包亦凡《修容鎮》

最佳實驗短片:宋思琪《硬幣》

年度面孔榮譽獎:電影工作者及觀眾

知名導演婁燁曾說:「走過了很多電影節,FIRST依然是特別的。」

FIRST致力於推廣青年電影人早期作品,持續為業界推出極具價值的新銳導演,先後發掘了忻鈺坤、畢贛、文牧野等知名青年導演,並受到王家衛、許鞍華、姜文、婁燁等人的青睞。

許多小眾的優秀影片從青年影展走出來,如忻鈺坤的《心迷宮》、王大磊的《八月》、周子陽的《老獸》、蔡成傑的《北方一片蒼茫》、以及拿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大象席地而坐》等。

自2012年增加長片進入主競賽單元後,經過短短幾年的系統發展,選片覆蓋超過53個國家或地區。2019年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共收到1414條影片報名記錄,自主投遞數量相較去年增長超過20%。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各行業都受到衝擊,電影產業更是尤為嚴重。人們可以從影片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也能通過電影分享溫暖、斬獲希望。

2020年FIRST年度主題宣傳片《好久不見》, 溢出流動的情感和時間,讓我們意識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分別,不過是持久而頑固的幻覺。」


乾淨的「處女地」

FIRST青年電影展重點發掘電影人處女作及早期作品的發展方向(在官方的規則裡,規定是導演的前三部長片)。自舉辦以來,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導演活躍在這個舞臺上,也為中國電影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它沒有宏大的開閉幕式,也沒有枯燥的致辭發言,甚至沒有正式的官方身份,因此也不能稱之為電影節,只能叫&34;。


但FIRST有的最純粹


崔永元評價說,FIRST是他在國內見到的最乾淨的一個電影節。乾淨,是對FIRST的一種誇獎。這個電影節就是為那些喜愛電影的人、對電影有著最純粹熱愛的人們舉辦的。


高能的評審團

FIRST青年電影展有著亞洲一流電影人評審團隊,檢驗著電影展評價體系的嚴謹與公正。自2011年搬入西寧,2012年開啟長片競賽,就曾請來臺灣著名演員及監製徐楓做主席。

而到了第二年,就請來了許鞍華這樣的華語泰鬥,每屆都會請來大腕級別的人物擔任評審主席。

2012年以來歷屆電影展主席:徐楓、許鞍華、謝飛、姜文、王家衛、婁燁、陳國富、刁亦男、陳可辛。


歷屆大使:徐崢、秦海璐、鄧超、黃渤、陳坤、周迅、趙薇。


2019年13屆開始,推廣大使改為「一號人物」,明星陣容更加豐富。歷屆1號人物:胡歌、朱亞文、王傳君、黃軒、井柏然、文牧野、易烊千璽、黃渤。


新星的起跑線

十四年來,已有數百位電影新銳力量在FIRST影展收穫了電影藝術上的尊重和肯定。他們大多數當時都籍籍無名,通過FIRST影展才走進大眾視野,慢慢為觀眾所熟知。

所以說,FIRST影展是影壇新星追夢的起點,在這裡被發現,從而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文牧野2012年執導劇情短片《BATTLE》,在第7屆FIRST青年電影展斬獲短片特別獎,他的首部長片作品《我不是藥神》成為2018年最受歡迎的國產電影。

導演李非在第9屆first影展上,通過《命運速遞》被姜文發掘,成為姜文導演電影《邪不壓正》的編劇之一。

「FIRST系」導演包括範立欣、馬莉、郝傑、文牧野、忻鈺坤、李非、王一淳、德格娜、馬凱、張濤、張大磊、蔡成傑、周子陽、詹京霖、仇晟、陸慶屹、周洲、顧曉剛、徐磊、柴小雨等一批批備受業界關注的青年電影人。


年輕、獨立、先鋒、小眾,這些都屬於FIRST的特點。它不僅為有電影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獨立於主流商業市場的渠道,也為有才華的青年導演開啟了一條通往成功的&34;, 更是讓中國電影有了新的方向。


FIRST,第一部電影

對於導演來說,代表起點

對於電影來說,代表未來

相關焦點

  • 原來,B站是所有年輕人的「FIRST」
    今年是FIRST青年影展舉辦的第14個年頭,作為華語電影世界以青年電影人為主人公、致力於推動中國青年電影人事業升級發展的電影節,每年盛夏華語電影最熱烈與生猛的話題都在此處綻放,「撒野」之遼闊高原亦成為青年電影人的理想國。
  • First影展 | 陳國富:電影喧囂與落寞間,締造可能的藝術家
    而且,不管是評委個人身份還是整體構成,也都更加多元。 據介紹,5月7日,第12屆FIRST訓練營學員招募將正式開啟,在線報名通道,請關注「FIRST青年電影展官網http://www.firstfilm.org.cn」。
  • 年輕人「首付」買房很普遍,你知道用英語咋說嗎?是first pay?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生存壓力很大,十有八九都是「首付」買房,你知道「首付」用英語怎麼說嗎?首付可不是first pay 啊!有的小夥伴把首付翻譯成了first pay,這是典型的中式英語哦,因為沒有考慮到「首付」的實際意思,到底英語怎麼表達呢?
  • 帶來「驚喜」的FIRST青年影展,電影人在西寧抱團取暖
    一位與我們同車的年輕人,說他從武漢來,作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學生,疫情期間在家裡已經上了半年的網課,現在和一些朋友約好來進行「現場觀摩」。 7月26日至8月3日,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在此舉行。海湖新區的萬達廣場,電影的氛圍無處不在。鬧市之中的小廣場,已經支起了大幅幕布,顯然即將作為露天放映的一個場地。
  • 陳國富出任FIRST影展評委主席
    (記者袁雲兒)第十二屆西寧FIRST青年影展近日公布評委陣容,趙薇任形象大使,陳國富是評委會主席,創投會評委有劉震雲、姚晨、張楊……今年FIRST影展吸引大咖的能力依然強大。姚晨表示,青年導演有很好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他們的作品在最初階段,成本都不會太高,心理負擔也不那麼大,因此在創作上空間更大,但可能對觀眾的接受度沒有更多的考量,在創作中更任性一些,責任意識沒那麼強。有導演建議,青年導演在一開始時,不用那麼規矩,可以多一些天馬行空的嘗試,尤其是在還沒進入商業領域的時候。
  • 幕後- FIRST 影展背後的 Apple
    因為影展組委會的安排特別緊密,所以這次 DIT 另一位主要的負責人楊帆老師昨晚熬了大夜剛起床。沒幾分鐘,楊老師就睡眼惺忪地走了出來,我們趕緊打了個招呼。楊老師略顯侷促地讓我們進去坐,一邊指了指自己的身體說要臭了,說了聲抱歉,邊抓緊去洗澡。
  • 獨家專欄 | 西寧First影展首日:久違了,電影節
    可見如懶,宅,社恐,大概都是有前提的。所以上海電影節和FIRST影展儘管撞車,兩邊都是一票難求。金老師第一次來FIRST影展,一臉懵逼;我雖然2017年來過,但對西寧有限的記憶也在變了容顏的城市面前,比如唐道637,也真的有點慌。
  • 趙薇 · 第12屆FIRST影展大使
    伴隨著徵片開啟和大使趙薇的加入,FIRST影展也將在新的一年鋪陳開來。過去一年來,《老獸》《笨鳥》《川流之島》《囚》《強尼·凱克》等八部影片從FIRST影展之後同時入圍金馬。這些影片的成長路徑,似乎讓FIRST影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注視。亦是他們的豐富讓FIRST還未陷入價值趨同的陷阱,讓外界對於這個電影節的想像還沒有那麼的淪於庸常,接觸風格多樣的創作意志,以此在潮流中葆有趣味,韜光養晦。
  • 走進西寧FIRST影展日記,看看他們是怎樣「撒野」的?
    而每個來FIRST影展的人,都會不自覺的沉浸在裡面,享受形式多樣的影片帶來的各類體驗,當然也會用文字記錄下這種感受。下面讓我們走進海妖吖的西寧FIRST影展日記,看看他們是怎樣「撒野」的?對於一個藝術家所創作的電影來說,想像力和畫面把控力都是最重要的看點,而《新星》在這兩方面都完成的相當出色。
  • FIRST影展片單全盤點,影迷感受深體驗
    而每個來FIRST影展的人,都會不自覺的沉浸在裡面,享受形式多樣的影片帶來的各類體驗,當然也會用文字記錄下這種感受。 下面讓我們走進海妖吖的西寧FIRST影展日記,看看他們是怎樣「撒野」的?
  • First影展觀察:影迷的狂歡,與西寧無關
    大家都是出於對電影的熱愛來到的西寧,志願者和大V都覺得自己被不公平對待,受委屈了,出現衝突是難免的事。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一個要維持秩序,一個要做新聞報導,都在各司其職。這個事件中沒有誰應該被譴責唾棄,追根究底,與First今年的特殊管理不無相關。
  • 懷疑、對話、校準,又一年FIRST青年影展來了!
    FIRST年度主題短片《BACK TO FIRST, BACK TO FUTURE》製作:FootnoteCut關於FIRST青年影展,我知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是,需要了解的是,國內真正留給青年人和年輕導演的影展或影節,真的沒有什麼了。所以,每年還是會幫他們推,幫他們轉內容。因為從心裡,還是希望能在其中看到更多有潛力的人或是作品。
  • 季竹青「加害者,被害人」FIRST影展首映獲好評,真摯鏡頭表達現實思索
    此前,季竹青憑藉該電影的原創劇本獲得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最佳青年導演電影項目獎」。該片還在第22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進行了世界首映,並獲得「觀眾選擇獎銀桑樹獎」,此次在FIRST影展中首次與國內觀眾見面,也獲得了普遍好評。
  • 【FIRST影展】您有一封新的消息,請注意查收
    每一步都好像垮了很遠,整個宇宙卻又在你身邊。現實和夢境,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詳情可登陸FIRST青年影展官網:www.firstfilm.org.cn-END-
  • 不看齊金雞金爵獎,first青年電影展本該獨樹一幟卻不該默默無名
    NO1| 青年電影並不代表就一定稚嫩勇奪31億的寫實片《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執導,曾於27歲執導短片《battle》獲得了第七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特別獎和13年的優秀影片獎。14年《心迷宮》壓哨送至委員會,斬獲兩項大獎。
  • 少年》定檔12.11 榮獲FIRST影展最佳紀錄片
    少年》定檔12.11 榮獲FIRST影展最佳紀錄片 時間:2020.11.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12屆FIRST影展獲獎影片揭曉 作品獲陳國富盛讚
    但身處其中的眾多媒體、嘉賓、業內朋友們都會知道,那些聲光交錯之間,是某種獨屬於FIRST的精神與氣質在閃爍。《盛夏》永恆,希望是不死的回音如果說開幕影片《大象席地而坐》寒冬肅殺的世界為我們遞上了一塊質樸的失落拼圖,那麼閉幕影片《盛夏》中的搖滾樂給了一股當下大環境中所缺失、急需的熾熱力量。影片根據維克多·崔的真實原型改編,?
  • FIRST青年影展公布「西寧鏡像」展映單元片單
    FIRST青年影展公布「西寧鏡像」展映單元片單 而對於FIRST影展來說,一個專注於推廣青年導演處女作和早期作品的電影展,雖然少有這樣闊氣的主題展映單元,但獨具魅力和人情味的策展意識所催生的主題展映單元,都讓7月西寧電影節帶著迷人的氣質。    今年,第十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將於7月21日至30日在青海西寧舉行。在陸續公布了競賽單元片單之後,影展組委會今日發布了首個策展單元,即「西寧鏡像」單元。
  • FIRST影展公布提名影片 給你不得不去西寧的理由
    終於,近日,第12屆FIRST影展38部入圍影片經過第12屆FIRST影展覆審工作組的一輪輪角力,最終29部提名影片將在西寧決出9個獎項的獲獎影片。今年,紀錄片首次納入「最佳藝術探索」獎項的評選範圍中,拓展獎項邊界的同時,更是在主動改變影展對紀錄電影的詮釋和觀看視角。
  • 專訪 | FIRST影展創始人宋文:電影是一種小宗教,FIRST是虔誠的信徒
    FIRST進入第12年,獲獎作品和影展本身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眾多從FIRST走出的導演,被稱作「FIRST系」,FIRST自身也被稱作「小金馬」。除了競賽和頒獎,FIRST影展在近年拓展了更多板塊。訓練營、創投會,從劇本階段為新人新作鋪路。並馳實驗室,為電影項目和製片公司搭橋,同時也提供一層保護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