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帶來 第❺期「王牌P計劃」,
來自B站熱門PPT動畫UP主 @ACE 的精彩分享:
ACE有多硬核?
直接先看一份他的PPT動畫作品:
不相信這是用PPT製作?
請看幕後花絮:
本期王牌P計劃,這位PPT動畫大神,
會給大家帶來什麼硬核乾貨?
以下節選自Ace教練在王牌P計劃中的示範分享。
一個優秀的作品是離不開平面的,而一副優秀的平面作品也可以說是動畫的基石。
平面可以傳達內容故事,動畫也能烘託情感。
所以今晚,我會在我擅長的領域裡,
來跟大家聊聊——
如何正確運用PPT動畫?
順便提一句,點題「致敬人物」我的偶像——天好。
他的作品越品越有味道,甚至作品即他本人。
你能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情緒,從而被他深深吸引。
我就是因為他的作品,步入了P圈。
這個是天好的代表作之一《驚變》:
順便一提,他這份作品,是在10多年前,用2003版本PowerPoint完成製作的,而且僅用了10頁篇幅。
在動畫中增加哪些細節,會讓畫面顯得更加豐富?
▍畫面感
❶ 平面構圖的鏡頭範圍
不同的鏡頭角度,傳達的感覺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根據自己的內容確定畫面的鏡頭範圍,專業上也稱為「景別」。
景別一般可分為5種,由遠至近分別為:
我們先看這兩個畫面。
第一幅衝浪為「全景」。整個畫面空間感很足,元素之間有很強的空間關係:
第二幅人物群像為「中景」。人物大部分出現在畫面,能看到中間這個人(主體)與周圍人的位置關係:
❷ 平面構圖的鏡頭角度
當我們了解了畫面構圖的鏡頭範圍,為了讓構圖豐富起來,還可以了解鏡頭角度的選取。
關於鏡頭角度的刻畫大致可以分為6種:
所以,「衝浪」和「人物群像」這兩幅畫面又分別是什麼鏡頭角度呢?
衝浪為背面視角,讓觀眾有一種代入感,仿佛你也置於海浪之中,感受到畫面中海浪的咆哮。
人群群像在通過正面視角把人物呈現出來的同時,還有平視的角度。平視看似親和的鏡頭,配上一句有力的文案,對比鮮明,從觀感上產生強烈反差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那些山區的推廣海報?
就是這樣的感覺,平視角度的鏡頭本身很親和,但配上反差的畫面內容或者再加個文案。
整個人就受不了了,我要去山區支援!!!
這就是鏡頭語言方式的構圖。
它能傳達情感,在動畫設計裡,每一個分鏡都是有各種景別的鏡頭角度,我們現在打卡的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分鏡,現在可以回想自己的作品畫面,是否傳達著某個情感呢?
還是那句話:平面是動畫的基石,平面成功,動畫才能更加出彩。
▍畫面主體
一個畫面說一個東西,展示一個主體。
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突出主體,修飾的部分就不要上位了。
❶ 通過對比關係,突出主體
在平面中我們可以通過大小、顏色、形狀等元素通過對比去突出主體。
這個手法也同樣適用於用在動畫,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手法在主體動畫中產生矛盾的變化,讓觀眾可以持續的看下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可以看到畫是千變萬化的,但還是能清晰感受到主體。
❷ 通過空間關係,也可以突出主體
可以用一些修飾的植物,放在前景當中,它們本身是融入環境的,只要動畫不搶戲,它們是不會太起眼的。
(圖片來源於@Ace B站作品)
❸ 通過輔助元素,讓場景更加豐富
也就是主要的動畫,和其他修飾類的動畫。結合自己的作品畫面,想一想這個畫面動起來能產生什麼?
比如衝浪那個畫面,動起來會產生什麼?
是的,「浪花」。可以在合理範圍內想像。
如果你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就可以做成超現實主義的的設計。
加上了浪花之後就是這個效果了。
仔細觀察下這張Gif圖,除了浪花,當動起來的時候,浪與浪之間拍打動作也是會有的畫面感。
所以我把後面的幾個小浪,做了不一樣的動畫處理——飛上來然後拍打下去。
通過添加輔助元素的動畫讓原來的畫面感更加豐富,場景也更加還原。
如何通過動畫增加畫面的故事感,進行情節化或故事化渲染?
❶ 產生對比,前後烘託
換句話說,就是從開始製造懸念讓觀眾不知道這是什麼,直到最後才揭曉答案。
如果我們設計好一個畫面之後,想要通過動畫產生這樣的情節對比,我們可以先做局部的動畫,從某個特點出發,漸進的去烘託內容。
舉個慄子,當畫面中有一群人排排站,你能想到怎樣去做動畫?
大家仔細觀察畫面,在畫面的最底部有一句話,但是因為前方的人群擋住太多了,沒辦法很快辨識出具體文字內容。
所以我先給手機一個特寫,再給中心人物製作一個登場的動畫。
從近景出發強調人物的狀態,之後拉到中景,呈現完整的畫面。在這之間有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
前後一個人和人群也有了對比效,從而增強底部文字所傳達的內容。
當有層層遞進的手法去描述畫面時,這樣一個畫面就會有多個畫面的遞進產生。
(圖片來源於@Ace B站作品)
這種方法,我自己也用在很多地方,比如這個動畫,它們都有一個從局部到整體的遞進動畫關係。
這樣的效果,大家注意靈活處理,不一定要在一頁裡面去做,也可以多分幾頁去完成。
❷ 假想事件延續
也就是,在這個動作之後,會產生什麼後續?
我們知道力是相互的,物體產生運動就會有力的作用,或者是產生某個事件。
這個事件TA接觸的其他東西會連續收到TA的作用,而產生新的事件或者運動。
這就是連鎖反應。
❸ 設定畫面環境
畫面所處的物理環境,力的作用、光影的作用等等。
給動畫賦予情節,也是給TA一個環境作用。
TA所處的環境可以通過想像去營造,比如物理環境的下雨、下雪、日曬、風吹……等等。
所以我給「衝浪」的畫面增加了一個雨天的模擬。
正面的文案+惡劣的環境,是不是可以渲染的氛圍,增加衝突,讓觀眾更直接的感受逆難而上的勇氣。
賦予環境後,環境還會帶來連鎖反應,比如吹風的環境,就會帶來一個風力,在風力的作用下就會有各種風吹草動。
比如這個動畫,就是給旗幟賦予風吹的環境,讓它在環境下飄舞:
動畫的節奏感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速度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需要結合真實的物理環境去匹配動畫,在合理範圍內進行藝術的加工。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用上,甚至有些畫面可能都不會去製作,但平時生活中的積累不能少,TA能在你製作動畫時,提醒你模擬真實環境下的運動規律。
我平時在看一些國外視頻的時候,也有一些Up主會特意自己擺拍一個視頻,去反覆觀看走路或跑步的運動姿勢。
所以說,創作來源於生活。
除了真實環境物體本來的速度變化,還有一種視覺空間的速度差異。
比如「衝浪」的動畫。
可以看到視覺空間的速度差異,這也是模擬視差動畫的原理。
一眼望去,在我們眼中的運動,距離越近速率越快,距離越遠速率就慢。
因為視差動畫比較明顯。
放在我們這個海同樣是空間結構的畫面,需要細心觀察。
另外擴展一個關於緩動設置的小技能。
我們PPT動畫最高的緩動就是緩動開始和緩動結束拉滿的狀態,涉及這類緩動的操作,我們還可以分為兩段處理。
舉個慄子。
要做這種緩動的效果,我們添加兩段路徑,第一段可以佔據總路徑的80%以上,設置緩動結束拉滿的狀態,可以適當加點緩動開始。
整體速度可以快一點比如0.2或者0.3秒。
然後第二段路徑就佔據整體的20%甚至比例更少點也可以,具體的看實際效果。
同樣緩動結束直接拉滿。動畫在第一個路徑完了的同時,速度可以是第一段的兩倍左右,也就是0.6秒。就能有下面這種緩動效果。
動畫的靈感
最終的結果,畫面和動畫要統一協調。
《樂夏》的這一頁,這裡面的扁平元素和實物的碰撞,可以對動畫做不一樣的處理,比如定格動畫(這種動畫也很適合拼貼風的設計),所以這裡我用PPT函數模擬了這個定格動畫的動態效果。
再舉個慄子,比如常見的科技風,那科技風有哪些適合的動畫呢?
從科幻片中,可以借鑑那些設備裡的動畫是什麼形式的。比如電影「鋼鐵俠」中有很多類似的畫面,我們平時在做PPT的時候就可以去模擬一下。
風格眾多,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所以,不單單是觀察生活,平時在看電影的時候,也可以觀察電影中的動畫設計,遇到合適的動畫,就可以參考使用,特別是片頭片尾。
所以,建議大家養成「閱片」的習慣。
我們學習專業的設計,還是要去專業的網站或大神的主頁,去收集一些有些的作品。比如: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
Dribbble:https://dribbble.com
Vimeo:https://vimeo.com
Pinterest:https://www.pinterest.com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bilibili帳號 @ACE嗶哩
收藏後別忘記做好分類,除了網站本身收藏夾可以用以外,建議下載下來創建相應的文件夾分類保存,便於日後學習觀看。
可以通過視頻後期軟體比如PR AE 之類的,去一幀一幀的觀摩,反覆的學習。
這是我自己平時的收集:
觀察他們的畫面分鏡設計、動畫效果、轉場設計、內容表達……儘可能的去體會作者為什麼這麼做。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結合本次的分享內容:鏡頭語言、畫面渲染等,去分析揣摩大神作品中的細節,化為己用。
以上,就是我本次的分享,關於PPT動畫的4感:
畫面感、故事感、節奏感、靈感。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是我本次的3頁PPT動畫作品:
掃碼加好友,領取海量PPT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