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國主義理論第一人:弱者發怒,揮刀向更弱者

2021-01-18 騰訊網

引 言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日本十分惶恐,兔死狐悲。

1853年,美國艦隊開進江戶,用大炮指著東京跟 日本天皇 商量做生意,史稱「黑船事件」。

1863年,美英荷法四國聯隊開進日本,打不過列強的日本人轉過頭來打倒 德川幕府,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代。

在西方列強欺凌清朝時,日本雖然冷眼旁觀,但一顆種子悄悄萌芽:為什麼撲上去的不是我們

可是,那時的日本和晚清一樣,弱不禁風。

思想的突變

1868年,一個江戶的私塾老師從美歐遊學回來。

帶著西方理論歸來的這位書生,認為要想擺脫凌辱,唯有強大,要想快速強大,就要補充血液!

眼熱於西方列強從晚清攫取的利益,這個書生開始在私塾裡謀劃「侵華理論」。他認為,要想西方人看得起,必須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和他們一樣去侵略、瓜分大清朝。

正在迷茫中的日本人,竟然出奇一致地贊同這個書生的觀點,併到處宣揚他的軍國主義。

這個人就是日本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福澤諭吉,被認為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聖人。

強者發怒,揮刀向更強者;弱者發怒,揮刀向更弱者。

我們有理由深度懷疑,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看到了這種普遍的扭曲後,才總結出來這個現象。

毀滅的結局

在日後的幾十年裡,日本侵略朝鮮,發動甲午戰爭,佔領臺灣,佔領了東北三省!

按福澤諭吉的理論,「佔領平津」是崛起目標,「脫亞入歐」和西方人平起平坐才是終極。是的,「 脫亞論 」也是福澤諭吉第一個提出來的!

可是,隨著軍事的勝利,日本天皇生出更大的野望。

雖然,明治在1938年佔領南京後曾對內閣宣布停戰1年,猶豫不決。可是,鄰國的抵抗又讓他怒火中燒,最終招來了「小男孩」

福澤諭吉看不到這一幕,雖然他有遠見且理智、更擅長煽動人心,可他在1901年就去世了。

瘋狂讓人毀滅,日本天皇最終為野心買了單,福澤諭吉則把日本送進了毀滅的火焰

內心的光明

1945年,美軍在日本到處轟炸,一個13歲的孩子同時面臨著戰爭和瘟疫的威脅。

對他來說,除了努力活下去,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

當他靠著堅強的意志終於戰勝了瘟疫,炮火和銷煙也漸漸遠離。看著滿目蒼痍的家國,在親人屍骨上哀嚎的鄰人,和重新透過雲層的陽光......這一刻,他似乎察覺到了生命的真相。

只有直面過死亡,才知道生命的美好。

這個曾經學習成績最差,在班級裡頑皮搗蛋的孩子變了。

他開始勤奮好學,開始謙恭有禮,開始學著從內心世界尋找光明。

強者的思維

大學畢業3年後,他決定創辦自己的公司。

從一家小作坊做起,40年內,他先後創建了兩個500強企業,並創建了私塾,宣傳自己的理念。

在他78歲那年,日本航空瀕臨破產,遁出紅塵十多年的他遵從「良知」的召喚,再次出山。僅僅一年,日航起死回生,他分文不取。

這個人就是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田和夫

強者發怒,拔刀向更強者。

稻田和夫從不以大欺小,也沒仗著巨大的體量吞併任何企業。當京瓷公司需要擴張時,他選擇出兵海外,劍指歐美。

應汲取的經驗:良知的力量

稻盛和夫 對漢文化的研究良深。

他一直認為:「人應去做一個有良知的人認為正確的事。」所以,他每天都會抽時間溫習這方面的古書,比如《了凡四訓》,《陽明 心學 》等。

在稻盛和夫66歲的時候,他被檢查出了胃癌。

在平淡地交接完手中的工作後,稻盛和夫去了一家寺院,換上草鞋,戴上鬥笠,安靜地行走、修行。這是他童年時的心願:在佛理的薰陶下,安詳而悄悄地離開。

但是,上天沒有再降災難於他, 胃癌 奇蹟般痊癒了,就像他小時候身染瘟疫不治而愈一樣。

稻盛和夫再次意識到,面對絕境和困難,提高心性是多麼的重要

應汲取的經驗:弱者的思維

稻盛和夫依舊在世,人們除了崇尚他的商業成就外,也在研究他和福澤諭吉的哲學思想。

福澤諭吉的軍國思想對日本的影響可謂深遠,直到去年,他的頭像才從1萬日元鈔票上被換掉

福澤諭吉18個月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他回到鄉下,從小受盡欺辱。長大後,他每次上街都會帶著刀外出,遇到強大的孩子就逃走,遇到弱小者就拔刀。

在他成年後,偌大的清朝正在被西方列強瓜分,福澤諭吉似乎看到了童年,棄漢學而鑽研西方文化。也就是在那時,他的崇尚強者思想體系形成,並衍生出「侵華理論」和「脫亞論」。

所以,福澤諭吉思想核心的本質是「損人利己」

應汲取的經驗:心學的哺育

稻盛和夫幸運地生活在鹿兒島,那裡有 西鄉隆盛 這樣的陽明心學大家,鄉風淳樸,尊重賢人。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在戰爭毀滅和劫後新生的強烈衝擊下,他選擇走上「致良知」的道路

在稻盛和夫的辦公室裡,一直有一副「敬天愛人」的座右銘,時刻提醒他摒棄利己思想,敬畏大勢和天地規律,利人忘己,不妄求非想。

20年前,當稻盛和夫聽說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他拿出100萬美元設立西部開發獎學金。為改善中國西部邊區的教育條件,做出了巨大貢獻。

季羨林大師曾這樣稱讚他:「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在日本,受稻盛和夫薰陶的企業家有很多,他們一直致力於推動中日友好,造福兩國人民。

應汲取的經驗:理出於心

福澤諭吉和稻盛和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一個如刀,一個如菊,一個急功近利,一個利為他用,一個招來毀滅,一個帶來希望

拔刀向更弱者,根源仍是西方「強肉弱食」的文化,和東方的「仁義禮智信」存在巨大的道德鴻溝。近期看,強肉弱食更適合快速生長,遠期看,這就是一個外裹糖衣的毒藥。

這和日常處理關係一樣,別人是願意看到你全身是刺保持進攻,還是歡喜你收回拳頭露出微笑?

陽明心學的第一個核心是「心即理」。

正確的哲理存在於萬物,花開需要一朝一夕的積累,花謝是天地自然的規律。成功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而失敗就是觀察不透不諳規律的結局。

為何越是像稻盛和夫、馬大俠、任正非這樣的人越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正是因為他們在濁流中保持冷靜,在外利面前不為所動,專求於己。踏踏實實做正確的事,時時刻刻提升心性,去私慾、多反省,方能得到大智慧、大本領。

這就是致良知的本領,也是陽明心學的智慧內核。

應汲取的經驗:心性的作用

福澤諭吉一生都在私塾中度過,自他研究理論開始就沒踏出半步,卻妄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固然,他的遠見確實在短期內讓日本獲利,但缺少現實的磨礪,心性低且私慾盛,得來的也只是小聰明、歪門邪道的本領。心性不正,如何能走得長遠?

所以,他最終給日本招來巨大的禍端。

稻盛和夫除了親自做技術、做管理、帶團隊外,還在實踐中總結理論,在授學中完善思想。越是如此,他越發現提高心性的重要性,越認識到修行對事業的影響多重大。

很多人為何一輩子碌碌無為?

就是因為一生的雜念私慾太多,心性不定,今天想辭職,明天想創業,後天又想做個大買賣,缺少長遠的目光和堅持的力量,最終導致失敗。

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告誡年輕人,只有敬畏人類、敬畏大勢,才能順應天道,才能獲得時代的青睞,獲得機遇。也只有提高心性,祛除私念,才能自強不息,專一精進。

後記:菊與刀的反思

通過對福澤諭吉和稻盛和夫兩位日本「聖人」的比較,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菊與刀」的矛盾源頭

傳承於漢唐文化的菊文化,優雅而精緻,體現在日本的外在禮儀和工匠精神上。而島國的天災人禍又圈養著其國民的精神,急功近利的焦躁遇到「弱肉強食」的法則,簡直是狼與狽的結合,就形成了暴虐的刀文化。

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中,人人都會面臨著這兩種方向的抉擇,甚至大多數人都具備這種雙面性格。

如果你也希望像稻盛和夫一樣取得真正的成功,為何不現在就放下雜念提高心性呢?

相關焦點

  • 男子捅前女友20多刀被判1年2個月:弱者揮刀向更弱者
    劉某行兇之後有逃逸的情節,是第三天被抓捕歸案。缺舟:法院認為,劉某的手法十分殘忍惡劣,連續多次捅傷被害人,甚至有一刀差點就危及生命。而最終卻以故意傷害而定罪,判處了有期徒刑一年兩個月。而在此類型當中,故意傷害致一人輕傷的,量刑起點為六個月至一年半有期徒刑。可根據犯罪情節的惡劣程度、輕傷傷殘等級增加或減少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除了刑事訴訟之外,還可以附帶民事訴訟。
  • 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
    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時間:2015-07-08 12:39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 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
  • 「20+1」條生命隕落,請勿向更弱者施暴
    官方通告魯迅說過,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刃向更弱者。張某剛就是魯迅筆下的怯者,對於比自己更強的公權力,對於將他摁在地上摩擦的生活,他選擇了逃避,揮刀斬向更弱的乘客,通過加害無辜的生命,來向這個社會宣洩著自己的憤懣與不滿。
  • 弱者何苦為難弱者?
    如今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有時發洩自己的情緒,都習慣了去為難別人,這種情況在底層社會更甚,因為底層社會的人們本來生存空間九就小,更容易被壓迫的無路可走,然後就開始互相吞噬。外賣員和女店員/保安等等,都是社會的底層人員,但是只是因為一個口角問題,或者一個很小的問題,就開始拔刀相向。強者的爆發,會去壓迫弱者。
  • 《娑婆訶》這個世界還是很難改變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邪惡者更邪惡的局面
    韓國電影《娑婆河》是部懸疑片,我感到這部電影與幾十年前流行的日本推理偵探片差不多,都是通過偵察推理,一步步將案情水落石出,更重要的是,辦案的同時將這一案件背後的社會問題,從現象、成因以及影響,較為深刻地揭示出來。這部電影揭示的社會問題是宗教活動中人的迷失,被利用,還有這背後別有用心的邪惡勢力。
  • 獨立電影觀察 | 司遠:《大象席地而坐》:弱者給弱者的一刀
    《大象席地而坐》:弱者給弱者的一刀司遠2017年10月12日,29歲青年作家、導演胡波在北京東五環一幢住宅樓裡用一根繩子告別了這個世界。在隨後的一年中,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和第55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劇情片獎。
  • 「弱者」的城市夢想
    如看片前的心理預期一樣,小販王天成一家的生活情況,顯示出他們確實是在城市求生的弱者:王天成是70歲的腦中風患者,妻子李書香患癌症晚期,兒子王兆陽是沒有右手的殘疾人,他們唯一的希望是王天成那個正讀初中的孫女王展萍。用王天成的話來說,已經在武漢「奮鬥」十多年的一家人,最大的希望,是孫女能夠「大學畢業,成為武漢人」。
  • 我讀︱從政治科學家到人類學家——斯科特及《弱者的武器》
    他們借鑑作者關於農民反抗的概念如「弱者的武器」、「公開的文本」、「隱藏的文本」等,用來分析中國社會(應星:《草根動員與農民群體利益的表達機制——四個個案的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2007第1期;董海軍:《「作為武器的弱者身份」:農民維權抗爭的底層政治》,《社會》2008第4期)。而實際上,此書的意義不僅囿於為社會學者提供分析工具,其對作者本人和人類學界都具有重要意義。
  • 葉羅麗:弱者才會易怒,蔑視鐵希,還要囚禁文茜的金王子並非強者
    金王子古語有云:強者傲於骨,故不對弱者發怒;弱者易怒,表面咋咋呼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強者大都沉靜如水,只有弱者才將怒意流於表面。既然動漫中的金王子是仙境戰神,是一位強者,那麼他就不應該蔑視鐵希,更不應該劍指他的主人文茜,想要將文茜囚禁起來。
  • 李周:弱者之間為什麼要合作?
    蘭花生長在喬木的枝上,可以更好地獲得陽光,它的根也在潮溼的空氣中能更充分地吸收營養。 2 弱者合作目標的演化:社會中的觀察 人最初在氏族公社中生活和生產,說明他們早就認識到了合作的必要性。
  • 陳皓 曹瑞璇:婚姻家庭關係中弱者保護功能評析
    根據1998年修訂的收養法,收養程序漸趨嚴謹,監督力度明顯增強,並且賦予了棄嬰、棄兒被收養權,所保護弱者的範圍明顯擴大。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所受保護弱者的範圍在婚姻法、收養法等單行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婚姻家庭立法理念與時代發展相同步。」原婚姻法第2條第2款「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在民法典中修改為「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 《特殊案件專案組TEN》案件二: 弱者
    弱者是如何成為弱者的?遭遇慘劇,痛失幸福的人會選擇的人生大約有四種:1,行屍走肉, 2,執著於意義聊以慰藉;3,產生欲望「奪取幸福」,4,接受現實等待新的人生。最後一種做不到也屬於人之常情。而前三種中最糟糕的就是第三種。保姆顯然是這一類,且兼有第二種。因為自己的幸福被奪走,妄圖佔有他人的的幸福。
  • 弱者,是通往地獄之路的一把火
    必須釐清一個概念,本文所稱弱者,是指經濟收入不高,社會地位處於弱勢的底層人群,而不包括無理取鬧,我弱我有理的群體。當然,弱者都是相對的。現實中,除了強者欺壓弱者,弱者與弱者之間互相傷害的事也屢見不鮮。之前就有報導,店家和食客因為一塊錢而殺人。一塊錢,就是掉在路上,很多人估計也不會蹲下去撿,卻能引發命案。弱者最殘忍。
  • 馬雲王菲對唱上熱搜:強者互幫,弱者互撕
    繼「相信未來」在線義演後,微博都停更五年的王菲再次上線「營業」,還很潮地玩起了直播,這讓網友們倍感驚喜。接著,她更是把直播開成了小型演唱會,現場K歌。而當她準備唱第4首時,意外的驚喜出現了,馬雲出現在直播中,他們連麥合唱了《如果雲知道》。
  • 《晝顏》影評——弱者的悲劇
    可這對男女主卻是從始至終的不斷鞠躬認錯,日本人近乎變態的禮貌文化讓人看的幾乎反感。我想這也是日本人自殺率如此之高以及變態藝術如此發達的原因所在吧,日常生活裡人們壓抑了太多的情緒,總歸要找到一個出口去發洩,這種力量向內便是自殺,向外便是創作。而正是因為這份壓抑,這份一開始便對不道德的自知,才讓觀眾在看待這份感情時有了更多同情的意味。
  • 強者互幫,弱者互撕
    懂得向身邊人傳達善意,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別人友善,收穫最多的是我們自己。你越是成全別人,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真正智慧的人,懂得笑著成全別人,只有愚蠢的人,才會互相拆臺損人不利己。畢竟,在很大程度上,成全別人也是成全自己,而互相拆臺只能兩敗俱傷。
  • 從《犬夜叉》的人物設定看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社會基礎
    日本動漫《犬夜叉》問世於2000年,在世紀初的頭幾年,它絕對算得上是一部現象級動漫,受眾之廣影響之大至今鮮有超越者。動漫改編自高橋留美子的同名漫畫作品《犬夜叉》,講述中學女生日暮戈薇通過自家枯井穿越到日本戰國時期的故事。通過再次回顧這部多年前的老片,我驚異地發現這部現象級的動漫暴露了日本之所以在二戰走向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
  • 「弱者」的權力遊戲,怎麼玩兒才能活到最後
    第一場斬首守夜人逃兵的戲份就向觀眾透露了他的為人:剛正不阿、忠於職守,同時也過于堅守原則、不夠靈活。另外,艾德從一開始離開臨冬城時就知道危險所在,但他仍然不顧勸阻前往君臨出任首相,這一點亦顯示了他的勇敢。這些都是他的「德性」,然而最終導致他身首異處的恰恰也是這些「德性」。
  • 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欺負弱者
    可是,真正的高貴從來都不是通過貶低和踩踏別人得到的,相反的真正高貴的人,更懂得尊重比自己弱小的人。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真正高貴的人,遇到強者不卑不亢,遇到弱者平等視之。」如果說,尊重強者是一種本能,那麼尊重弱者就是一種長在骨子裡的修養。生活中,只有那種最無能的人才喜歡用欺負弱者的方式,來獲得一點可憐的優越感。
  • 《陽臺上》一個弱者報復弱者的故事 | 專訪
    生性懦弱、搖擺不定的他卻在不斷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產生了複雜而衝動的感情.張猛導演說這個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從《鋼的琴》《勝利》到《陽臺上》,張猛一直在堅持用膠片,而這也是張猛認為拍電影有魅力的地方,他喜歡拍攝膠片的儀式感,更喜歡拍攝膠片的慢。而慢讓電影充滿了神奇,也減少了拍攝電影的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