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膠片電影!《陽臺上》一個弱者報復弱者的故事 | 專訪

2021-02-21 影視工業網
從處女作《耳朵大有福》再到後來的《鋼的琴》《勝利》以及現在的《陽臺上》,張猛都把鏡頭對準那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描摹著他們在社會變遷中的迷惘、掙扎。

幾年前,憑藉那部《鋼的琴》,張猛收穫了不少提名和獎項,也被讚譽「有腔調」、「有情懷」,但這卻沒有挽救電影慘澹的票房。接著,張猛拍攝了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勝利》,影片已經到了宣傳階段,主演黃海波卻因嫖娼被抓,電影遲遲沒能上映。如今,新片《陽臺上》上映三日,票房僅有三百多萬,對於張猛導演來說,似乎他總是欠了一點運氣。

2000年,張猛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修班學習,他的偶像之一是憑《小武》崛起的賈樟柯,張猛當時無比真切地覺得「這事挺牛逼的」。同時也生發出一種豪情,「覺得也應該扛起攝影機把整個時代記錄下來」。

這個為賈樟柯的電影激動的張猛,當時似乎沒有找到確定的出路,2004 年就回到了家鄉瀋陽,隨後進入了本山傳媒,在這個階段他為趙本山寫了兩個春晚小品《功夫》和《說事兒》,並獲了春晚小品一等獎,這也讓張猛獲得了一些信心。直到2006年,才憑藉《耳朵大有福》拿到了釜山電影節的優秀劇本獎,終於有了拍攝電影的啟動資金,接下來我們就看到了導演張猛。

導演張猛

這次張猛導演走出了東北,走出了創作舒適區。

《陽臺上》改編自任曉雯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整日無所事事的張英雄(王鏘飾)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下。父親因為與拆遷工作人員陸志強發生衝突而忽然離世,張英雄決定要為父親報仇。生性懦弱、搖擺不定的他卻在不斷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產生了複雜而衝動的感情.張猛導演說這個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

從《鋼的琴》《勝利》到《陽臺上》,張猛一直在堅持用膠片,而這也是張猛認為拍電影有魅力的地方,他喜歡拍攝膠片的儀式感,更喜歡拍攝膠片的慢。而慢讓電影充滿了神奇,也減少了拍攝電影的急躁。

影視工業網:如果沒有記錯,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你電影中最年輕的一位?所以這個故事打動你的地方是什麼?

張猛:之前的電影寫上一代人比較多,可能是我一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就把人拍的太老了。那會兒拍電影也沒系統化的想過,今天應該拍什麼,明天應該拍哪個。就是從熟悉的人物或者環境下手,而這些東西在之前也更加打動我。

《陽臺上》小說中,作者對世界和人物的描繪我都很喜歡,很現實主義,但這個現實主義中又有比較特別的東西。這個小說提供了一個社會矛盾,就是所謂的拆遷引起的矛盾。上海現在到處都是處在建設的狀態,到處都把弄堂扒掉了,城市一點一點的都把這些都侵蝕掉了,這是小說裡提供的東西,也是我喜歡的調調。

主題就是原小說當中的主題,我看到了,在劇本改編過程中就沒把它丟掉,就是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鋼的琴》講的是人生活在一個集體中,突然社會變革成了個體,到了社會上的不適應。而這個故事更多是現在年輕人的迷茫,這個故事也大部分都是男主張英雄眼中過濾出來的陸姍姍,包括在整個復仇的道路上,一直被其他人「帶走」,是一個挺沒有目的性的年輕人。

影視工業網:在改編的時候,這個故事在人物、故事、主題上你更在乎的是什麼?

張猛:我覺得我更在乎人物,人物出來之後自然產生任務情景。一切是從人物出發,也不會先想一個故事,再去強化人物之類。我大致是先有一個故事,還是針對把這個人物寫好。

《陽臺上》這部電影不是「寫事」的電影,《鋼的琴》是一部「寫事」的電影,但是它的人物也顯得很鮮明。當事情定下來之後,人物要更好,主題也要很明確。任何一個電影總要有一個它要表達的主題,《陽臺上》實際上沒有偏離小說給我的那種感覺,就是要展開一個弱者要報復,但是發現他人更弱,也許他放棄了,也許他最開始就把這個仇恨忘掉了,挺無力感的一個東西。

影視工業網:在改編的時候,你如何考慮這部電影的視覺化?

張猛:張英雄像小貓釣魚一樣,在故事中跟誰都走了一遍,所以還是以張英雄的視角為主。去展現他怎麼看待他身邊的人,他就像一個濾鏡一樣,他把美好的東西都濾了出來,給觀眾看他看到的東西。

像他在陽臺上偷窺來講,就是他對陸珊珊(周冬雨飾演)愛情一點一點遞進的感覺。再有一個,這裡面有所謂的城市,也有他曾經居住過的弄堂,在他視覺過程當中,我們用到了幾個長鏡頭,視角從主觀變客觀,客觀變主觀,用這種鏡頭讓他看到廢墟是什麼樣子。

小說還是很現實主義,所以我們沒有準備特別花哨的東西,每一部電影從實際上創作來講,有些東西是可以用的,有些東西是不能用的。事先都必須要想好了,任何東西都得從劇本出發。

影視工業網:那這部電影,為什麼用膠片拍?國內現在對於膠片的製作流程幾乎沒有了。

張猛:國內還有,只是設備上稍微麻煩了一點。因為《陽臺上》體量不大,所以用膠片也還合適,再有演員的時間也比較充裕,也是機緣巧合,正好趕上了。美國柯達公司開始重新生產的,所以就定了一些膠片。

我們攝影師羅冬也是拍《勝利》時的攝影師,那時候我們也是用膠片拍。我從開始進入拍電影,一直都是使用膠片,數位化之後確實便捷了不少,但是膠片還是有一點儀式感。其實拍攝膠片,現在技術還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你洗印完之後,洗印技術的製片廠就會給你發技術合格單,告訴你哪裡焦點遠了,哪個不好了,然後膠轉磁之後,還可以在影院看一下樣片。

影視工業網:但數字的反饋會比較快,而且反饋也比較清晰。但是你要等到膠片到了洗印廠之後,才能知道哪裡好不好。

張猛:這不就是最初電影的魅力嗎?如果都實時的和轉播一樣,就沒什麼意思了。

而且膠片的存在,會讓所有的人對攝影機會有一點點敬畏感,在現場不會像數位化那麼急躁,大家就可以一點一點的來。對於演員的表演來說,膠片也是可以監看的,只是沒有那麼清晰,它而像焦點之類的現場就需要量尺子,其實數字也是一樣要有這些工序的。

影視工業網:這部電影色彩上,有特別的考慮嗎?

張猛:在色彩上是有考慮的,我和美術之間先定了一個色彩的基調,至於說其他的倒沒有。《陽臺上》小說最開始講的都是拆遷,有提了殺鴿子,這是在小說中發現的,我就說調子裡應該帶有一點點紅色,張英雄透過廁所紅顏色的玻璃,既有憤怒,可能也有欲望,這裡多做了一點。其實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找到那個感覺就對了。大夥在聊的時候,也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我做《鋼的琴》闡述的時候,我記得我說了一句,說這裡都是紅的發黑的廠房,那就整片顏色的調子就定了,其實沒那麼複雜。

影視工業網:你是怎麼選擇的演員?又怎麼和演員溝通?

張猛:像男主王鏘,一見面就覺得挺對的,眼睛很單純,人也很瘦弱,他身上有一種鬆懈的懈怠感,這個小說的形象特別符合。因為這是他第一部戲,所以拍攝的時候也拿捏好一種無知者無畏和膽怯的感覺,這個度不是太好拿捏了。而周冬雨本身的條件就非常好。

在現場,有一些東西是可以自由發揮的,但有一些東西是不行的。比如拍攝陽臺上,我一定要傳達清楚到哪裡。告訴他張英雄第一次看是什麼樣,第二次看是什麼樣,第三次看是什麼樣。因為拍攝的時候對面是沒有演員的,如果讓演員自由發揮這戲就很難拍。而到了街道上、馬路上,那就是自由的拍,我們在馬路對面有時候會有簡單調整,這都比較簡單了。

影視工業網:這個故事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說沒有特別交代情感的部分,在故事和表達上你如何做選擇?

張猛:我覺得都是一個度吧,都說清楚了,就不是我要的那種感覺了。《陽臺上》把英雄他爸說清楚了,把他和陸姍姍是怎麼回事說清楚了,我覺得已經夠了,情緒已經能夠讓觀眾看到那些東西。而不是說要強化,非要強調她是不是傻子,是不是智力不到10歲。這個戲是完全從張英雄過濾的這一點出發,慢慢的展現出來整個他心中陸姍姍的形象。

影視工業網:那你會擔心觀眾看不懂故事嗎?

張猛:我覺得還是各花入各眼吧,剛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也沒有去想太多,去想觀眾群是怎麼樣的。這個小說打動我了,我可以把一個文學性較強的一個東西,去把它影像化。

至於說觀眾之類的,實際上我在做好多項目的時候,我是認為,我能感受到這種東西,我就有可能去看。比如說我感受到了小說裡張英雄的那種無奈,然後我也看身邊許多年輕人,或者說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差不多的那種感覺。一進入到社會就挺沒有目的的,或者說有目的的來,沒目的的往前走。

影視工業網:對於你導演的身份,你會有規劃嗎?比如說商業導演或作者導演?

張猛:我有時候自己也能寫,也可以接一些別樣的東西,一直沒把自己弄的太累了。就是趕上了,能拍電影,早晚有一天也得拍類型的,也得接別人的片子,不拍片子怎麼生活呀?就是順其自然吧,今天拍一個小片,明天拍一個大商業片,觀眾也是需要慢慢來培養的,對他們也沒有什麼要求。

有的時候你也規劃不了,不是說你想拍,就可以拍的。生活很複雜,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是你預見不了的。你沒辦法,只能有的時候拍這個或者拍那個,而不是說不想規劃。東北三部曲,還有其他的,我當然都想過,但是生活不允許你那樣。

影視工業網:因為有兩部片子都還沒有上映,對你來說會有影響嗎?

張猛:還好吧,也沒說有一定的影響,不上映的話,對於出品人都是挺不好意思的。慢慢來吧,可能過一段,我們再修改,看能不能上映。

影視工業網:你覺得創作一部電影,對你來說困難在哪一部分?

張猛:我覺得還是事先把劇本做好,我拍電影在劇本的時間比較長。

而拍攝就是比較現實的困難,跟場景打交道,這些困難是能預見的。劇本OK了,扔在那,什麼時候拍都可以拍。如果劇本不OK,一切就不行。劇本對我來講就是滿意就是人物建立起來,人物關係要很準確,整個要表達的東西都在含在裡面。

認領作品添加微信:cinehello

商務合作:17710233405

相關焦點

  •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以講故事和注重演員選擇見長的導演張猛2019年又給我們帶來一部描寫小人物命運的作品《陽臺上》,用一個城市邊緣青年的「復仇」故事完成對一類弱者的群體畫像。小人物的遭遇加入了青春迷茫的元素,文藝風格十足的影像視覺中讓人看到真實的生活模樣。關於城市新舊交替下的個體弱者,我們又有了另一番認識。其實,每個人從某些方面來看也屬於社會的弱者,經濟上、精神上,甚至是價值觀上。
  • 電影《陽臺上》,周冬雨和王鏘主演的電影值不值得一看?
    電影《陽臺上》幾天後就要和大家在影院見面了,這部由張猛導演,周冬雨和王鏘主演的電影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呢?故事的劇情按導演的話來說,是一個弱者報復另一個弱者的故事,周冬雨飾演的是一個智力低於正常人的女孩,而王鏘飾演的是一個稍微有點自閉的男孩。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看點,劇情沒有太大的新穎點。
  • 春心萌動 | 電影《陽臺上》武漢傳媒學院校園分享會(內含福利)
    該片改編自任曉雯的同名小說《陽臺上》,以上海老城區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整日無所事事的張英雄(王鏘飾)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下。父親因為與拆遷工作人員陸志強發生衝突而忽然離世,張英雄決定要為父親報仇。生性懦弱、搖擺不定的他卻在不斷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產生了複雜而衝動的感情.
  • 弱者何苦為難弱者?
    北京一個男外賣小哥和女店員發生了口角,當場瘋狂互毆!外賣員和女店員/保安等等,都是社會的底層人員,但是只是因為一個口角問題,或者一個很小的問題,就開始拔刀相向。強者的爆發,會去壓迫弱者。而弱者的爆發,尋不到更弱的人,只能忍氣吞聲,當他們忍無可忍,就會選擇和強者同歸於盡!
  • 《陽臺上》:講的是什麼,需要細細體味
    看罷此片,我們會發現,《陽臺上》本不是講一個故事給你聽,自然不會有敘事的邏輯。 01. 這部電影講的是「弱者無力地捅向另一個弱者」的故事。 男主角張英雄(王鏘飾)是個沉默寡言,個性有些自閉,終日沉溺於電子遊戲的「媽寶男」。
  • 《陽臺上》 | 痛苦、迷惘和美,都是真實的
    故事改編自任曉雯的同名中篇小說《陽臺上》,電影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與父母生活在弄堂中的青年張英雄(王鏘飾)一直渾渾噩噩地生活著,父親因與拆遷工作人員陸志強發生衝突而被氣離世。與母親搬離弄堂後,再次遇到陸志強的張英雄決定復仇。性格懦弱的張英雄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滬漂沈重,也在對陸志強女兒陸珊珊(周冬雨)的偷窺、跟蹤中,對她產生了複雜的感情。
  • 《陽臺上》張英雄為何放棄報復陸珊珊一家?根本上是因悟出個真理
    今年上映的電影《陽臺上》是張猛繼《鋼的琴》後延續膠片拍攝和現實主義題材的新作,影片基本忠實於任曉雯的小說原著,講述了一個非傳統意義上的復仇故事:上海青年張英雄的父親因為老房拆遷補償與拆遷辦的陸志強發生口角,突發疾病撒手人寰,張英雄決意「復仇」,卻在跟蹤和偷窺陸家低智女兒陸珊珊的過程中目睹世事、
  • 電影陽臺上什麼時候上映?陽臺上據哪部小說改編周冬雨扮演什麼角色
    在最近,國內的電影市場也是備受網友們的關注,除了《驚奇隊長》之外,還有一部即將上映的膠片劇情電影引起了許多網友的注意,那就是由張猛執導的《陽臺上》。這部影片是由周冬雨特別出演、王鏘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父親在拆遷中被逼死的男主張英雄,在「復仇」過程中對周冬雨飾演的「仇人」女兒產生複雜情愫的故事。
  • 《陽臺上》故事這麼沉悶,看點到底在哪裡?
    周冬雨首次擔任出品人,就找來了個人風格十分突出的張猛導演,全膠片拍攝的方式產出了這部新作——《陽臺上》從《鋼的琴》開始,張猛導演就被視作是中國第六代文藝導演代表人物,講故事和把控演員的發揮是他的特長。在個人風格上,張猛導演則是擅長聚焦於有現實感或者溫情幽默的小人物身上,「關照現實」是他最突出的標籤。
  • 弱者報復,強者原諒,智者忽略(深度好文)
    > 點擊上方每日一讀關注我 →
  • 周冬雨在《陽臺上》飾演低智少女演技炸裂,弱勢群體不應互相傷害
    而在最近,周冬雨的新電影《陽臺上》正式上映,這部劇的導演是張錳,對於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在八年前,王錳導演的《鋼的琴》就斬獲了多個獎項,也讓他一戰成名,而這一部電影也是繼《鋼的琴》之後的第二部膠片電影,自然是備受期待。
  • 「弱者」的城市夢想
    在這一個意義上,陳為軍顯然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紀錄片導演,從2003年關注愛滋病群體的《好死不如賴活著》開始,陳為軍已經連續多年奉獻出紀錄片佳作。此前,《生門》聚焦醫院婦產科的真實故事,《請為我投票》記錄小學生的班長選舉活動,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有一個新聞調查式的專題方向,且都能超出新聞專題,讓人通過影像窺見些許時代真相。
  • 《陽臺上》豆瓣評分創新低,金馬影后被拉下水,唯一看點是周冬雨
    「這是一個弱者捅向另一個弱者的故事」這也是周冬雨第一次擔當出品人的文藝片。《陽臺上》因為周冬雨的參演,張猛的導演,在未播放之前就備受期待。然而,當電影播出後,口碑極差,明明能一句話講出來的故事,卻拍成了一部電影。這一次連「金馬影后也被拖下水了」,甚至有人說它是「爛片」,只是用來「圈錢的工具」!
  • 獨立電影觀察 | 司遠:《大象席地而坐》:弱者給弱者的一刀
    《大象席地而坐》:弱者給弱者的一刀司遠2017年10月12日,29歲青年作家、導演胡波在北京東五環一幢住宅樓裡用一根繩子告別了這個世界。在隨後的一年中,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和第55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劇情片獎。
  • 《見字如面4》關注貧富問題: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因為關照現實,最新一季的《見字如面》格外引人注目。首期評點流行文化,後於疫情之中感悟生死。在3月30日晚播出的第三期主題則叫「怯貧富」。如總導演關正文所說:「如何對待貧富問題,既是個體價值觀的考問,也是整體文明程度的標誌。」
  • 強者互幫,弱者互撕
    01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三傻大鬧寶萊塢》裡說:「當你的朋友失敗時,你會很難過;當你的朋友成功時,你會更難過。」雖然扎心,但很真實。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有兩個女孩,是非常要好的閨蜜。可是,之後其中一個女孩找了一個高富帥男友,不僅每天被車接車送,而且還經常收到男友貴重的禮物。按理說,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有這麼一個好的歸宿,另一個女孩應該高興才對。
  • 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
    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時間:2015-07-08 12:39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 今日12星座誰是弱者婊,弱者婊第一名竟是雙魚座!
  • 膠片電影《陽臺上》即將上映!
    膠片電影《陽臺上》即將上映!近期由周冬雨主演的《陽臺上》即將在3月15日開播了。你知道嗎?這部電影由張猛導演執導,周冬雨特別演出,王鏘領銜主演的膠片劇情電影。影片的「復仇版」劇情預告近日發布,首次曝光電影老城區的拆遷、騙婚騙房的一系列現實問題。
  • 「20+1」條生命隕落,請勿向更弱者施暴
    這樣的惡性事件令人膽寒,因為行兇者已經不對社會抱有期待,也不對他人的生命抱有尊重,他只想在結束自己生命的同時儘可能多的毀滅他人,毀滅他周遭的一切,因為死的人越多,他作為一個個體多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大,當一個人無所顧忌的時候,他內心的惡也就失去了控制。
  • 電影《陽臺上》周冬雨都沒有臺詞,怎麼還那麼好看?
    而張英雄就把那個拆遷辦組長陸志強當作殺父仇人了,雖然電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是陸志強導致張父死亡。而張英雄是二十多歲的年紀,卻不在上學,也不在工作?張父也沒工作,張母做鐘點工,想用拆遷款買一個靠近地鐵站的新房子。對上海這座大城市來講,這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是不是太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