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首部全閩南語對白院線電影《番薯澆米》來了!

2021-02-08 話閩南

2020.01.01 星期三

農曆:己亥豬年 十二月初七

排排坐在人生的車站,枕邊的人也難常伴,有緣聽這歌,勸君莫蹉跎。疲倦了,油膩了,番薯澆米等候著。

——楊貴媚/徐林《新勸世歌》

一部散發著濃鬱閩南風情與人文氣息的電影,在新年伊始時,將在電影院上映。1月10日,內地第一部全閩南語對白院線電影《番薯澆米》全國上映,在影片即將上映之際,與大家分享關於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也談談閩南獨特的人文風景與鄉愁。閩南,有著獨特的農耕文化和海商文化。那些雜糅的美感,讓人有時光交錯的幻覺。

許多人對閩南鄉間的印象,就是安靜清冷的海邊、熱鬧煙火的市集、古舊的紅磚厝與番仔樓、連綿的鮮豔廟宇和狹窄老街,當巷裡傳來咿咿呀呀南音時,也迴蕩起小教堂悠揚的鐘聲……

在他們的鄉土文化中,建築、民俗、宗教、民藝與方言等等,無一不帶著特殊的人文氣息與生猛氣質。

而閩南人的文化、風俗、信仰,與飲食息息相關,不可分離。

電影《蕃薯澆米》的片名,就取自於閩南百姓的日常飲食——地瓜稀飯。

人們總期望在生活中探尋各種意義,然而生活本身的意義,不過就如「蕃薯澆米」般樸素簡單平淡。

生命的真諦,往往藏於平凡日常之中。

 

《蕃薯澆米》通過一位老太太的奇幻日常,來展示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閩南人的「慢」、閩南人的「淡」,與閩南南音的呢噥。

影片給人以平和、溫情的觀感,諸多場景即使發生在海邊,也沒有風、沒有浪。例如影片的第一個鏡頭——那柔緩的、心如止水般的氛圍,就像蕃薯澆米的平淡與甘甜。

它是當下發生的故事,不是過去時,不是記憶,更不是關於童年的思考。

如今,中國的城市發展趨於同質化。不妨換一種角度,在擁抱現代發展之前,先凝望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量。

《蕃薯澆米》呈現出的,就是對本土文化、對家鄉的堅守。

這是一部充滿濃鬱東方人文氣息的藝術電影。

影片既有喜劇元素,也有超現實的表達,還有關於神明的獵奇……

「葉謙有種魔法,他的電影質樸卻華麗,智慧又帶著童真,讓人覺得魔幻中透露著一種奇異的浪漫,這種浪漫流淌在細細的皺紋裡,流淌在緩緩前行的腳印中。」

舒緩的鏡頭設計、風格強烈的樂曲,交織成閩南淳樸民風與樸素生活的畫卷。影片帶領大家感受閩南民間風情時,也喚醒人們對於民族文化的共情。

亦如導演葉謙所說:「在自己失意的時候,在自己消極的時候,你能從這些閩南當地的信仰、文化與音樂人文中迅速獲得經歷上的補充,就好像每一個在外漂泊遊子的充電站。」

對於主演人物的選定,導演心中所想,始終都是歸亞蕾與楊貴媚,沒有動搖過。

在閩南地區,80歲的老太太都叫得出歸亞蕾的名字。而歸亞蕾飾演的人物,對於家的堅守、對信仰與傳統的守候,也與閩南的性格如出一轍。

「青娥」這個角色,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就是以楊貴媚的形象為藍本進行塑造。

△楊貴媚出道近40年,曾憑藉電影《月光下,我記得》獲得最佳女主角,也是觀眾熟知的《媽媽再愛我一次》中感人至深的「媽媽」。

歸亞蕾的表演仿佛一池水,雖波瀾不驚,卻不時泛起動人的漣漪。楊貴媚的表演則像一團火,舉手投足之間,都令人仿若燃燒。

楊貴媚還參與了電影歌曲《新勸世歌》的演唱。

△歌曲改編自閩南地區經典傳唱《勸世歌》,由楊貴媚、徐林主唱,葉謙作詞,徐林作曲。

楊貴媚悠揚的嗓音,融合極具現代感的說唱與電子曲風,向當代青年娓娓道來傳統樸素的生命哲理,寓意著音樂在變、世界在變,但人之根本是亙古長遠的存在。

自出生之後,我們學會的第一種語言不是普通話,而是閩南語。點點鄉音,早已印刻於心。

我們已經聽過許多的閩南語歌,也看過許多閩南語歌仔戲、電視劇,讓人分外親切的鄉音,貼近生活的情景,讓人覺得所有一切都是發生於身邊的人事物。

作為內地第一部純閩南語的電影,對它充滿了期待,也倍感自豪。

昨晚原打算跟蘋果一起去觀看廈門地區的首映,遺憾沒能買到票。

那就讓我們一起期待1月10日的全國上映吧!

感謝閱讀

話閩南 歡迎關注我們!一個關於閩南、臺灣、客家風土人情與地域文化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內地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
    原標題:內地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 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於1月10日上映。 《蕃薯澆米》是葉謙的導演首秀,此前,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時裝設計師。2017年,《蕃薯澆米》的劇本入圍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五強,並獲得100萬資金支持,在去年的平遙影展上獲得「藏龍」單元最受歡迎作品。
  • 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電影上映啦!咱厝導演捧出「蕃薯澆米」
    純正的閩南語,終於可以在院線電影裡聽到啦!1月10號,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電影由著名導演李少紅監製,泉州籍導演葉謙執導,"兩大影后"歸亞蕾和楊貴媚聯袂主演。片子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 大陸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四星是對它最好的敬意
    全球大約有一億人講閩南語,臺灣拍過很多全閩南語的電影和電視劇,比較轟動的電影有《搭錯車》《悲情城市》等。直到2020年1月10日《蕃薯澆米》正式在院線上映,大陸才有了第一部全閩南語對白的電影。 《蕃薯澆米》這個片名是閩南語「地瓜粥」的音譯。地瓜粥,在閩南非常地普遍,大部分煮地瓜粥當早餐,一小撮人當晚餐,還有人三餐都是地瓜粥。
  • 女性電影《蕃薯澆米》今日上映 雙影后實力演技真情流露
    阿水師送秀妹打腰鼓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今日全國暖心上映,曝光「情比金堅」正片片段。作為內地首部全閩南語電影,獨特的閩南風光和人文情懷在極具時尚美感的畫面中展露無遺,濃濃的鄉音鄉味對於離家在外的閩籍遊子,能夠在年初之際提前感受到回家團圓的溫暖。
  • 《蕃薯澆米》曝正片片段 聚焦女性晚年生活狀態
    1905電影網訊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1月10日全國暖心上映,曝光「情比金堅」正片片段。
  • 《蕃薯澆米》北京首映禮 楊貴媚獻唱頌讚閩南往事
    共11張 1905電影網訊 演員楊貴媚、肖懿航、葉清風也將私藏的拍攝幕後故事傾囊而出。主創們的言語中,無不透露著對影片的珍愛。《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時尚圈跨界當導演的電影首秀。作為時裝設計師的他在國內已經享有盛譽,此次執導影片也獲得了觀眾稱讚。其實《蕃薯澆米》早在2018年便已在國際上收穫了認可和讚譽,又曾兩次參加平遙國際電影展,足以見得影片質量過硬。
  • 《蕃薯澆米》首映 歸亞蕾楊貴媚演繹姐妹情
    鳳凰網娛樂訊(採寫/二萌)1月8日,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在京舉行首映發布會。《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時尚圈跨界當導演的電影首秀,作為時裝設計師的他在國內已經享有盛譽,此次執導影片也獲得了觀眾稱讚。其實《蕃薯澆米》早在2018年便已在國際上收穫了認可和讚譽,又曾兩次參加平遙國際電影展。對於這次轉型,導演葉謙表示:「時裝和電影都是表達的媒介,時裝從一個側面傳遞一個人的偏好、品味,而電影更是一個綜合性的表達,一個造夢的藝術。
  • 在咱厝拍攝的電影《蕃薯澆米》平遙展映 雙影后繪色演繹閩南故事
    10月10日,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如期在山西平遙電影宮開幕。10月13日,《蕃薯澆米》導演葉謙,影片作曲徐林,演員肖懿航一同出席該片在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展映活動,並與媒體、觀眾進行了現場交流。《蕃薯澆米》作為大陸第一部全閩南語影片,已在國際上獲得一定的認可和讚譽。
  • 活動 | 穿葉謙時裝 看葉導電影 開年影片《蕃薯澆米》VIP觀影團招募
    《蕃薯澆米》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是內地首部全閩南語電影。電影將在2020年1月10日正式上映,為你的賀歲檔增添一些別致的溫馨。作為《蕃薯澆米》的第一波宣傳曲,《新勸世歌》足夠驚豔。影后楊貴媚以「傳統歌仔戲」驚豔演歌唱腔feat歌手徐林的「迷幻Future Bass」現代說唱。歌詞由導演葉謙親自操刀改編,探討了電影中:花花世界中生而為人的意義。這首勸世意味的歌曲也是電影《蕃薯澆米》中「生命無常」的註腳。YES BY YESIR啟動特別觀影計劃,為你打造獨特新年福利。
  • 時裝設計師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驚動了楊貴媚賈樟柯歸亞蕾
    1月8日,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在京舉辦首映禮。電影製片人侯曉東、曾思禹,編劇、導演葉謙,演員楊貴媚、肖懿航、葉清風,作曲徐林悉數亮相,與到場嘉賓分享影片創作始末。影片領銜主演歸亞蕾雖遠在美國,也特意為本次活動錄製VCR送上祝福。
  • 《蕃薯澆米》曝光終極海報預告 雙影后演繹暖心閨蜜相知相伴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今日發布終極預告和海報,暖心提示觀眾電影即將於1月10日全國上映。預告中,看似柔和的色調,隱藏著空巢老人面臨的生活與精神矛盾,晚年的孤獨感在閨蜜的相知相伴下化解。
  • 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電影《我的村,我的家》在院線熱映
    文/廣東影視網融媒體中心採編 吳婷婷內地首部陸河客家方言電影《我的村,我的家》已於10月30日開始登陸全國院線,影片由陳木科出品,彭家軒執導,葉聖佑、劉麗君、鄭春雷、朱秀美、羅佳旋、孔思閒、陳火呈、範思婷等主演。
  • 在時尚設計師跨界電影處女作裡,細品閩南地瓜稀飯之味
    寫在前面:10月13日,《番薯澆米》在平遙國際電影節進行了首映。作為內地第一部閩南語影片,《番薯澆米》獲得了不俗的評價。「葉謙有種魔法,他的電影質樸卻華麗,智慧又帶著童真,讓人覺得魔幻中透露著一種奇異的浪漫,這種浪漫流淌在細細的皺紋裡,流淌在緩緩前行的腳印中。」
  • 雲展映回顧 | 《蕃薯澆米》影后楊貴媚在線送出大獎!
    🍊:歡迎歡迎@「嘉賓」葉謙:媚姐終於來了。也特別感謝感動大家對於番薯澆米的評論,我也是希望可以通過番薯澆米這部電影,可以去了解長輩他們的一些內心世界,因為我覺得就是有很多的這種無形的隔閡,可能沒有辦法去消解,但希望可以通過電影本身讓彼此可以更加的去更多的溝通跟理解。
  • 文藝片慘澹的市場《蕃薯澆米》被大眾「淘汰」雙影后陣容都輸了…
    《蕃薯澆米》由新人導演葉謙執導,李少紅擔任監製,梅峰擔任劇本指導,歸亞蕾、楊貴媚領銜主演。是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就連這部電影的幾首插曲也都採用閩南話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香港、臺灣相繼出現了以閩南語方言及相關方言藝術形式來構建聲音空間的電影,如廈門閩南語片、臺灣閩南語片等,這些作品皆可統稱為閩南語電影。片名「蕃薯澆米」取自閩南話(泉州惠安方言),即「地瓜粥」。
  • 文藝片慘澹的市場《蕃薯澆米》被大眾「淘汰」雙影后陣容都輸了
    今年一月全國公映的《蕃薯澆米》就是一部冷門小眾的電影,首日排片僅有0.2%……不過文藝片口碑不俗,票房慘澹也是常有的事情,文藝片導演的表達往往是小眾而充滿藝術的,但這種表達卻很難得到電影市場的認可,所以票房和好評之間經常出現一種反相關現象。
  • 主演楊貴媚談電影《蕃薯澆米》:一餐一食見修行
    1月10日,電影《蕃薯澆米》全國公映。儘管有旨在培育扶持新導演的「青蔥計劃」加持,也在國內外多個電影節上有所露臉,但電影的排片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上映三天票房13萬元。片名「蕃薯澆米」取自閩南話(泉州惠安方言),即「地瓜粥」。對片名的選擇導演葉謙介紹說,「我很喜歡它的漢字面意,有水就有草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