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楊貴媚談電影《蕃薯澆米》:一餐一食見修行

2020-11-20 澎湃新聞

1月10日,電影《蕃薯澆米》全國公映。儘管有旨在培育扶持新導演的「青蔥計劃」加持,也在國內外多個電影節上有所露臉,但電影的排片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上映三天票房13萬元。片名「蕃薯澆米」取自閩南話(泉州惠安方言),即「地瓜粥」。對片名的選擇導演葉謙介紹說,「我很喜歡它的漢字面意,有水就有草有米。人們總期望在生活中探尋各種意義,而生活本身的意義其實就如『蕃薯澆米』般樸素簡單平淡。因此『不悲不喜』反而才是體驗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蕃薯澆米》海報

儘管近年來採用方言敘事的電影層出不窮,但不管是導演張璞《灰猴》中的山西大同方言,還是徐磊導演《平原上的夏洛克》裡的河北深州方言,都還屬於北方語系,坐在影院中觀影的觀眾多半還不至於要看字幕,理解劇情。《蕃薯澆米》則是中國大陸首部全程閩南話電影,不是福建人,之前也沒經過閩南話流行歌曲薰陶的話,聽不懂確屬正常。

生於閩南、長於閩南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晚年選擇定居臺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臺灣與閩南地區一水之隔,民風民俗與閩南相似且同祖同宗,特別是大多數人都講閩南話。在《我來臺後二十四快事》中,林語堂曾對 「鄉音」津津樂道,「……見隔壁婦人以不乾不淨的閩南話罵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卻懂。不亦快哉!到電影院坐下,聽見隔座女郎說起鄉音,如回故鄉。不亦快哉!」

《蕃薯澆米》的兩位女主角楊貴媚(左)和歸亞蕾

《蕃薯澆米》的兩位女主角,楊貴媚和歸亞蕾都來自中國臺灣地區,此番也是兩位金馬「影后」在上世紀90年代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後再度攜手合作。兩位在片中不獨全程閩南話飆戲,「陽光姐妹淘」還各自領銜一首片中曲。

在歌曲《尚好的光陰》中,歸亞蕾悠揚的歌聲配合「樹葉風吹」、「潭邊水蛙」、「鋤頭簸箕」的畫面,展現了閩南地域的田園風光和農作場景,自然之美油然而生,難怪「千金我也不換這尚好的光陰」。

楊貴媚獻唱的《新勸世歌》則根據閩南地區經典傳唱歌曲《勸世歌》改編,融合了RAP和電子曲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她告訴筆者這首歌小時候在臺灣幾乎人人會唱,「現在好像是上點年紀的人才會唱。這次重新被導演拿出來做了改編,我也覺得很新鮮,要讓現在的年輕人接受,(這首歌的歌詞、曲風)也需要做出改變。」

楊貴媚

【對話】

澎湃新聞:

中國大陸很多80後觀眾,對於三十年前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都印象很深,不少人都有在影院集體觀影、集體抹淚的記憶。作為女主角,能否介紹下當時拍攝的逸聞?

楊貴媚:

當年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是一部普通的愛情戲。飾演我兒子的謝小魚當年是第一次演戲,很生澀,他甚至牙都沒長齊,而且臉上長了麻疹,一開始他拒絕化妝,最後被副導演拿著道具菜刀「威脅」才答應。和小孩子拍戲確實比較辛苦,恰好這部電影裡哭戲又很多,為了引他哭,我每次都要重新對一下戲,我要先哭才能讓他有感受,所以拍一部戲的工作量比原來大很多。另外在拍戲過程中我正好做盲腸炎的手術,腹部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結果要拍母子在巷子裡相認的戲,要擁抱,要痛哭,所以在片場真的是疼出了眼淚(笑)。

《媽媽再愛我一次》1988年問世,兩年後在大陸公映,看哭無數人

澎湃新聞:

你是否知道電影在中國大陸公映後取得了非常大的反響,票房成績也很高?

楊貴媚:

當年拍攝的時候,我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會拿到大陸來放映,後來我聽說了一些趣事,比如海報看板上叫我「臺灣手帕皇后」,還有表明會送紙巾。其實這樣的電影在臺灣蠻多的,我想《媽媽再愛我一次》可能碰觸了大陸觀眾內心某些情緒。

澎湃新聞:

談談接手《蕃薯澆米》緣起?

楊貴媚:

我是個需要看劇本的人,看完劇本我覺得這戲蠻不錯,很清新也很溫情。當時我有個擔心,純閩南話,大陸會不會上片?觀眾能不能接受?之前臺灣電影來到大陸,裡面有閩南話的對白可能都要重新配音「國語」(普通話)。另一個原因,我看到亞蕾姐(歸亞蕾)接了這齣戲,我們之前在《飲食男女》合作過,也非常希望再和她一起演戲,另外李少紅導演做監製也給了我信心。

澎湃新聞:

能否介紹下你在臺灣地區最新的電影作品?

楊貴媚:

我在臺灣現在是「學生片」也會拍的,從出道以來我是從零走到現在,自己當年也是老導演、前輩們教導我,給我機會,帶我走演藝這條路。現在我也有義務做好傳承,去幫助新導演。李少紅導演他們做的青蔥計劃也是扶持新導演來著,葉謙導演其實正行是個服裝設計師,那都沒關係。支持新導演臺灣也在做,那我們何不相向而行?我最新一部電影《邯鄲》,是講臺灣民俗的。元宵節的時候你站在一個轎子上被大家扔花炮,(以此來)贖罪或者許願(炸邯鄲是臺東元宵節近五十年來特有的習俗,寒單爺本稱為邯鄲爺,也稱玄壇元帥、玄壇爺)。

導演葉謙和楊貴媚

澎湃新聞:

作為臺灣演員,閩南話是否就是你日常的口語?

楊貴媚:

我祖籍福建漳州,但從小在臺灣長大,我們都是說閩南話的。廈門、泉州、晉江、石獅,包括臺灣地區都講閩南話,但又各不相同,比如說「這裡」,臺灣話叫「jia」(音),泉州話叫「jibaozai」(音),用字來翻就是「這個欄目」,是「在這裡」的意思。我在電影裡演的青娥是道地的泉州人,她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家鄉,所以我要把文字的符號印在我心裡,變成自己的常用話。

澎湃新聞:

在你看來,閩南話交流有哪些魅力?

楊貴媚:

其實閩南話的交流,也是要聽話聽音的。「我可以愛你嗎?」這一句話可以有很多表達,每一種都不一樣。會聽的人,可以聽出說話人的出身和階層,白領階層男一號、女一號說話就比較文,男二號女二號就家常一些,丑角反派講話就比較粗俗。

楊貴媚 飾 青娥

澎湃新聞:

除了閩南話對白,你還演唱了電影的片尾曲《新勸世歌》。曲風讓我想起臺灣歌手黃小琥唱前幾年在大陸綜藝節目中演繹《身騎白馬》。

楊貴媚:

《身騎白馬》是來自歌仔戲,和晉江的高甲戲一樣都是閩南地區的地方戲。我在臺灣很小就會唱《勸世歌》, 「虎死留皮啊人留名耶」,「鳥為食亡啊人為財啊」,就是這些簡單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勸人向上的。但現在世代交替,這首歌好像是上點年紀的人才會唱。這次重新被導演拿出來做了改編,我也覺得很新鮮,要讓現在的年輕人接受,(這首歌的歌詞、曲風)也需要做出改變。

澎湃新聞:

我注意到有人形容你和歸亞蕾此次攜手出演,是「陽光姐妹淘」,你怎麼看呢?

楊貴媚:

不是,我們是「資深少女」(笑)。其實我和亞蕾姐在戲裡有很多對手戲,確實也像姐妹淘一樣,就是閨蜜之間可以無拘無束,可以無話不談,甚至打打鬧鬧像小姐妹一樣。說到我的角色青娥,她是一個並不太愉快的人,沒有被愛,也沒有愛的對象,對老公愛不了,對兒子愛不到,只能愛自己種的蔬菜,世俗的感情之於她已經移情了。她並不自閉,給人看到的都是很熱情、很直爽的一面,但內心一定是孤獨的。打腰鼓之於她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在她死後也把打腰鼓這套東西送給了林秀妹。

歸亞蕾 飾 林秀妹

澎湃新聞:

你怎麼看電影的片名《蕃薯澆米》?

楊貴媚:

蕃薯澆米就是閩南人很日常的餐飯,也叫地瓜稀飯,它象徵了一種簡單的生活,但要過簡單的生活並不容易。我們說一餐一食裡見修行,一碗粥裡的內容是不簡單的。

澎湃新聞:

上世紀90年代,何平導演《日光峽谷》是你第一次同大陸影人合作,來大陸拍片。這幾年你也出演了《雲水謠》《太平輪》,怎麼看待當下大陸的電影市場?

楊貴媚:

大陸的電影市場未來不可限量,電影市場體量大起來之後,不同口味的電影都有了自己的空間。《蕃薯澆米》偏藝術片,語言上也有特色,那麼這樣的電影有機會上映,也說明了大陸的電影市場更寬廣,也更包容,在我看來是一種進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蕃薯澆米》北京首映禮 楊貴媚獻唱頌讚閩南往事
    影片作曲徐林也專程從廣州趕來首映禮現場,他還大方分享了編曲的創作歷程:「我本人一直在做流行音樂,一直覺得傳統曲調跟現代音樂可以非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而且能做到非常富有閩南特色。」演員楊貴媚、肖懿航、葉清風也將私藏的拍攝幕後故事傾囊而出。主創們的言語中,無不透露著對影片的珍愛。《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時尚圈跨界當導演的電影首秀。
  • 《蕃薯澆米》首映 歸亞蕾楊貴媚演繹姐妹情
    鳳凰網娛樂訊(採寫/二萌)1月8日,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在京舉行首映發布會。片中與歸亞蕾上演姐妹情深的楊貴媚現場為其點讚:「在我心中她就像女神一樣的存在,標準的泉州腔讓我很驚喜。」《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時尚圈跨界當導演的電影首秀,作為時裝設計師的他在國內已經享有盛譽,此次執導影片也獲得了觀眾稱讚。其實《蕃薯澆米》早在2018年便已在國際上收穫了認可和讚譽,又曾兩次參加平遙國際電影展。
  • 雲展映回顧 | 《蕃薯澆米》影后楊貴媚在線送出大獎!
    精彩回顧:3月8日婦女節當天,「首藝聯·雲展映——國產女性題材電影專場」2號廳《蕃薯澆米》放映&交流活動圓滿結束。驚喜的是,除了宣傳的嘉賓葉謙導演到場以外,影片的主演——影后楊貴媚老師也空降影廳群,並送出了一張珍貴的原聲黑膠唱片!
  • 內地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
    原標題:內地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 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於1月10日上映。影片製片人侯曉東、曾思禹,導演葉謙,主演楊貴媚、肖懿航等亮相,未能來到現場的歸亞蕾也發來視頻祝福。 《蕃薯澆米》是葉謙的導演首秀,此前,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時裝設計師。2017年,《蕃薯澆米》的劇本入圍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五強,並獲得100萬資金支持,在去年的平遙影展上獲得「藏龍」單元最受歡迎作品。
  • 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電影上映啦!咱厝導演捧出「蕃薯澆米」
    純正的閩南語,終於可以在院線電影裡聽到啦!1月10號,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電影由著名導演李少紅監製,泉州籍導演葉謙執導,"兩大影后"歸亞蕾和楊貴媚聯袂主演。片子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 《蕃薯澆米》曝正片片段 聚焦女性晚年生活狀態
    《蕃薯澆米》曝光「情比金堅」正片片段 時長:02:49 來源:電影網 1905電影網訊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1月10日全國暖心上映,曝光「情比金堅」正片片段。
  • 《蕃薯澆米》發布電影主題曲 歸亞蕾時隔36年獻唱
    1905電影網訊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1月3日發布電影主題曲《尚好的光陰》,娓娓道來的閩南生活和濃厚的人文氣息,由淺入深的感受到閩南人們勤勞、樸實的品質,以及智慧生活的哲理。
  • 女性電影《蕃薯澆米》今日上映 雙影后實力演技真情流露
    阿水師送秀妹打腰鼓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今日全國暖心上映,曝光「情比金堅」正片片段。閩南習俗雙影后動情演繹老姐妹 女性題材電影再受關注此前,女性題材電影《送我上青雲》引爆了一系列中年女性話題的討論,《蕃薯澆米》緊隨其後,是一部市場難得出現的關注晚年女性生活與精神世界的電影
  • 長江雲TV丨"雙影后"歸亞蕾楊貴媚帶來閩南風味的《蕃薯澆米》
    已在長江雲TV上映的《蕃薯澆米》,就是由一位時裝設計出身的泉州青年導演葉謙帶來的作品。全篇用的,都是閩南語。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劇情反轉。影片安安靜靜地給觀眾呈現了閩南農村,一個叫楊秀妹(歸亞蕾飾)的老人的生活。丈夫去世後,林秀妹艱難拉扯著兩個兒子長大成家。本應是兒孫繞膝承歡的時候,她卻突然發現自己由「被需要」到「無關緊要」了。
  • 活動 | 穿葉謙時裝 看葉導電影 開年影片《蕃薯澆米》VIP觀影團招募
    《蕃薯澆米》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是內地首部全閩南語電影。電影將在2020年1月10日正式上映,為你的賀歲檔增添一些別致的溫馨。影片通過講述歸亞蕾飾演的秀妹在步入人生晚年階段後,意識到自己不被家人需要,既迷茫又困惑,唯有楊貴媚飾演的沒有血緣關係的老姐妹青娥能夠理解,兩人相互取暖的深厚感情最終得到升華,推動了秀妹重新追求生活的意義,存在的價值。作為《蕃薯澆米》的第一波宣傳曲,《新勸世歌》足夠驚豔。影后楊貴媚以「傳統歌仔戲」驚豔演歌唱腔feat歌手徐林的「迷幻Future Bass」現代說唱。
  • 在咱厝拍攝的電影《蕃薯澆米》平遙展映 雙影后繪色演繹閩南故事
    《蕃薯澆米》作為大陸第一部全閩南語影片,已在國際上獲得一定的認可和讚譽。《蕃薯澆米》由歸亞蕾、楊貴媚兩位實力影后加持,講述了寡婦林秀妹撫養兩兒成家後,發現自己曾經「被需要」到現在「無關緊要」的現實轉變。經歷了唯一好姐妹青娥的死亡觸動後,已過七旬的她決定要在死神來臨之前再次證明自己價值與存在感。
  • 文末有福利|尾牙,一起帶你的父母來看《蕃薯澆米》
    2020年1月10日,《蕃薯澆米》,一部散發著濃鬱閩南風情與人文氣息的電影,在歲末寒冬時,將在全國溫暖上映。
  • 《蕃薯澆米》曝光終極海報預告 雙影后演繹暖心閨蜜相知相伴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今日發布終極預告和海報,暖心提示觀眾電影即將於1月10日全國上映。預告中,看似柔和的色調,隱藏著空巢老人面臨的生活與精神矛盾,晚年的孤獨感在閨蜜的相知相伴下化解。
  • 文藝片慘澹的市場《蕃薯澆米》被大眾「淘汰」雙影后陣容都輸了
    《蕃薯澆米》由新人導演葉謙執導,李少紅擔任監製,梅峰擔任劇本指導,歸亞蕾、楊貴媚領銜主演。是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就連這部電影的幾首插曲也都採用閩南話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香港、臺灣相繼出現了以閩南語方言及相關方言藝術形式來構建聲音空間的電影,如廈門閩南語片、臺灣閩南語片等,這些作品皆可統稱為閩南語電影。
  • 文藝片慘澹的市場《蕃薯澆米》被大眾「淘汰」雙影后陣容都輸了…
    《蕃薯澆米》由新人導演葉謙執導,李少紅擔任監製,梅峰擔任劇本指導,歸亞蕾、楊貴媚領銜主演。是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就連這部電影的幾首插曲也都採用閩南話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香港、臺灣相繼出現了以閩南語方言及相關方言藝術形式來構建聲音空間的電影,如廈門閩南語片、臺灣閩南語片等,這些作品皆可統稱為閩南語電影。片名「蕃薯澆米」取自閩南話(泉州惠安方言),即「地瓜粥」。
  • 時裝設計師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驚動了楊貴媚賈樟柯歸亞蕾
    1月8日,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在京舉辦首映禮。電影製片人侯曉東、曾思禹,編劇、導演葉謙,演員楊貴媚、肖懿航、葉清風,作曲徐林悉數亮相,與到場嘉賓分享影片創作始末。影片領銜主演歸亞蕾雖遠在美國,也特意為本次活動錄製VCR送上祝福。
  • 內地首部全閩南語對白院線電影《番薯澆米》來了!
    疲倦了,油膩了,番薯澆米等候著。——楊貴媚/徐林《新勸世歌》一部散發著濃鬱閩南風情與人文氣息的電影,在新年伊始時,將在電影院上映。1月10日,內地第一部全閩南語對白院線電影《番薯澆米》全國上映,在影片即將上映之際,與大家分享關於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也談談閩南獨特的人文風景與鄉愁。閩南,有著獨特的農耕文化和海商文化。
  • 《蕃薯澆米》:鄉愁一缽慰我心
    蕃薯澆米,就是北方人說的地瓜稀飯,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日常,也是很多人的腸胃記憶。
  • 大陸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四星是對它最好的敬意
    全球大約有一億人講閩南語,臺灣拍過很多全閩南語的電影和電視劇,比較轟動的電影有《搭錯車》《悲情城市》等。直到2020年1月10日《蕃薯澆米》正式在院線上映,大陸才有了第一部全閩南語對白的電影。 《蕃薯澆米》這個片名是閩南語「地瓜粥」的音譯。地瓜粥,在閩南非常地普遍,大部分煮地瓜粥當早餐,一小撮人當晚餐,還有人三餐都是地瓜粥。
  • 【入戲】專訪楊貴媚:每個老人都該找到自己的「圖騰」
    是死亡、是重生,還只是和生活短暫的和解,《蕃薯澆米》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內地首部全閩南方言對白的電影,以一種淡漠如水又驚濤駭浪的方式結束,正如片名《蕃薯澆米》、正如整部電影、正如秀妹與青娥的人生。 如何面對死亡、面對衰老,似乎是電影的主要議題,但在敘事中,老人和時代的割裂、黃昏戀、家暴、宗教等等問題,作品也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