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戲】專訪楊貴媚:每個老人都該找到自己的「圖騰」

2021-02-09 導演幫

【入戲】演員請就位

在理髮店內,秀妹閉上雙眼,《蕃薯澆米》的故事也隨之結束。是死亡、是重生,還只是和生活短暫的和解,《蕃薯澆米》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內地首部全閩南方言對白的電影,以一種淡漠如水又驚濤駭浪的方式結束,正如片名《蕃薯澆米》、正如整部電影、正如秀妹與青娥的人生。

 

如何面對死亡、面對衰老,似乎是電影的主要議題,但在敘事中,老人和時代的割裂、黃昏戀、家暴、宗教等等問題,作品也有所涉及。真實的生活,或許才是《蕃薯澆米》所想展現與討論的核心。

 

而在這其中,影片中青娥的角色無常又真實的可怕,不但從生到死毫無預兆,甚至在一生追尋的種菜事業上,她也遇到了邁不過的坎。

 

在《蕃薯澆米》的北京首映禮上,我們見到了飾演青娥的楊貴媚老師,作為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對於電影本身,電影所要展現的討論以及自己的角色,楊貴媚老師都說出了自己的理解。而這對於我們體會目前正在全國熱映的《蕃薯澆米》、體會電影所要展現的議題都大有裨益。

 

《蕃薯澆米》的導演葉謙表示,影片之所以取名為《蕃薯澆米》,是因為蕃薯澆米其實是泉州惠安閩南語「地瓜粥」的音譯。從字面上看,有水就有草有米。人們總期望在生活中探尋各種意義,而生活本身的意義其實就如蕃薯澆米般樸素簡單平淡。因此「不悲不喜」反而才是體驗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過,雖然在平凡中「不悲不喜」是表達,但這份淡然也需要勇氣。因此,堅強是楊貴媚老師對青娥這個角色的理解。

 

「因為孩子離家很遠,丈夫又長期家暴,所以青娥在家裡感受不到溫暖,她的情感或許早就出走了。不過她會打腰鼓,我認為她是在用音樂來洗滌自己,發洩或釋放自己的負能量。」

 

青娥打鼓穿的衣服

 

打腰鼓可以釋放青娥的壓力,但若想給生活以微笑,青娥還需要一個「出口」。對於生活在田間地頭的青娥而言,種菜成為了她長期輸出的情感的重要方式。

 

「沒有人讓她愛,所以菜成了她的『愛人』。但沒想到她的菜也被嫌棄。所以她就冒險去偷菜,她想要研究我哪裡不如人,我的愛人哪裡不如人?這種信命卻不認命的冒險精神,應該是青娥這個人物能量密度的輸出點。」

 

其實在電影中,除了青娥的菜,每個老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圖騰」。在面對生活的困境與身體的衰老時,「圖騰」也成為了生存信念的源泉。對於青娥的好閨蜜秀妹而言。在青娥死後打好祭神的腰鼓,是她追求自我覺醒的方式、而班鐵翔飾演的老木匠,則將所愛的秀妹當成了生活的全部。

 

雖然在過程中,秀妹被老邁的身體與遲鈍的反應困擾,老木匠的黃昏戀也無法得到世俗的理解,但《蕃薯澆米》所展示的,無疑是與生活對抗的勇氣。

 

正如楊貴媚老師所說:「平淡的生活是福氣,但人生中每個階段碰到的任何事都要正面面對,你逃避不了。」

 

與生活中的困境一樣無法逃避的還有死亡。作為劇情的重要轉折點,青娥幾乎沒有任何預兆的離世,也繼續挖掘了電影的討論深度。

 

在楊貴媚老師的理解中,青娥無常的死亡作為自然法則,既然無力改變,那也只有積極的面對。尤其是對於老人而言,心態年輕、身體精進,其實年齡只是一個符號。

 

不過,如果擔憂代替了生活的享樂,那死亡才是真正的痛苦。

 

談到第一次執導電影的葉謙時,「清晰」「謙虛」是楊貴媚對他的第一印象。雖然在經驗上可能稍遜一籌,但楊貴媚老師還是認為青年導演其實沒什麼好懼怕的,並且作為前輩而言,對年輕人進行傳承也是應盡的責任。

 

而作品之所以成型,則是因為在參與青蔥計劃時,得到眾位行業前輩的指導。因此,在導演對內容清晰的認知以及和監製李少紅、兩位影后的合作中,《蕃薯澆米》展現出了超出預期的成熟。

 

首先是在電影美學上。

 

作為知名設計師轉型的導演,其實葉謙的美學修養是他的優勢,但如何結合鏡頭與故事,是導演需要面對的難題。

 

呈現在作品中,無論是楊貴媚、歸亞蕾佩戴的女式頭巾、身穿的閩南特色服裝還是對趕海曬鹽、踩水車、打腰鼓、祭媽祖等具有閩南傳統文化風格鏡頭的刻畫,都在結合敘事之外,實現了葉謙導演想要展現閩南文化的初衷。

 

其次是在揭露老人和時代的割裂上。

作為電影重點討論的議題,如何將老人和時代的割裂剝開了展示到觀眾面前,也是葉謙的挑戰。在此,美術功底失去了作用,只有紮實的劇本,才能引發觀眾的共情。

 

葉謙採取的方法是通過故事與細節展示割裂的力量。

 

在歸亞蕾的劇情中,無論是講述她和女婿、孫子、腰鼓隊交流的困難,還是其解決皮膚病等問題的方法,都將老人的無力感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在處理青娥的脈絡時,葉謙則是重點在她的菜上做文章。被青娥視作愛人的菜,竟在市場上被人評價不如年輕人種的好吃。信仰被「玷汙」的她甚至放下道德和法律的觀念,去年輕人的菜棚偷菜做比較。

 

最終青娥不但被監控拍下,尊嚴收到了侮辱,她想證明自己菜並不差的想法,也因為二者明顯的差距而敗下陣來。

 

通過諸如此類的對比描寫,秀妹和青娥的人物塑造立體了起來。同時,時代對二人的拋棄,以及二人尋找認同的過程,對於影片的立意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和楊貴媚老師聊到最後,她驚喜於電影能這麼快的登上院線:「《蕃薯澆米》會在內地上映,我一點都沒有想像到。過去閩南話的電影來到內地一定要配普通話,哪怕一點點閩南話都不行。所以我覺得內地的電影藝術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包容,其實這是一件好事。」

 

誠然,作為院線上映的首部全閩南方言電影,《蕃薯澆米》彌補了院線電影的空缺。這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與風貌,終於開始走進內地觀眾的視野。

 

同時,在電影關注的家暴、獨居老人以及電影之外的新導演創作上,楊貴媚老師也表示觀眾應該看到《蕃薯澆米》的現實意義。目前,捐助養老院、關懷被家暴婦女、資助短片的拍攝,已經是她在做的工作。

 

將生活與對生活的感悟帶到作品中,是楊貴媚老師之所以能將青娥完美詮釋的原因。而關注現實,關注到閩南老人的初衷,也無疑是《蕃薯澆米》能夠在寫實中傳遞價值的關鍵。

-FIN-

相關焦點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圖騰,你姓什麼?「守護神」又是誰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多數人連自己的姓氏文化都不太了解,更何況是存在於其後的圖騰文化。最初的圖騰起源於原始社會,當時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或植物奉為祖先或者守護神。早期社會抵禦自然災害是極其困難的,所以在人們的美好期盼下,圖騰被神化。隨著文明的進步,同一血緣的人匯成一種姓氏,由此產生圖騰文化。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專屬圖騰,有專門的「守護神」,讓我們一同了解其背後的文化。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的姓氏圖騰,找到你的「保護神」了嗎
    中華民族的崇拜物,別的不說,單就麟、鳳、龜、龍這「四靈」而言,在中國古籍和民間傳說中就不知有多少,它們都是中國文化史,特別是中國古代圖騰和圖騰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圖騰,像中國的龍、俄羅斯的熊、美國的鷹等,圖騰原本是原始民族因對大自然崇拜無法解釋科學現象而賦予的氏族、徽號,在後來怎麼會成為姓氏的「保護神」?
  • 每個姓氏都有自己專屬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姓氏圖騰是什麼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圖騰,就像美國的圖騰是鷹,我們在當時背鍋的徵兵廣告中就能看見,上邊有一隻老鷹,俄羅斯的圖騰是北極熊,而我國的圖騰,是龍。但其實除了國家,許多東西也會有相對應的圖騰,在我國連姓氏也有,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專屬圖騰,這其實和甲骨象形字有很大的關聯。
  • 《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楊貴媚:為照顧癱瘓母親,61歲她至今未婚
    到了1989年,《媽媽》劇組找到楊貴媚,邀請她出演黃秋霞這個角色的時候,楊貴媚才得一夜走紅,那年的楊貴媚正好是而立之年。楊貴媚時常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和觀眾粉絲們交流互動,她經常說道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並公開支持跨性別的愛情。
  • 每個人都有自己守護神(二):姓氏圖騰,氏族希望,你姓什麼呢?
    華夏傳承泱泱五千年,傳統文化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骨子裡,氏族圖騰是每個家族的信仰,百家姓姓氏大都有各自的圖騰淵源。今天讓我們繼續找一找,各自姓氏的圖騰都是什麼吧! 趙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自己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守護神」是誰
    而動物崇拜已經被古人寫進了《山海經》,《山海經》的神靈、異獸都是古人根據動物進行創作,《南山經》以龍、鳳凰、鳥類為主;《北山經》以蛇、馬、豬為主;《西山經》則是虎、豹。 不同的地理環境,也有不同的動物,《山海經》18卷將地理位置劃分的非常詳細,遠古的人類有時會將圖騰演化為自己的姓氏,原始人認為,圖騰有某種特殊的能力,可以保護自己,那麼不同的姓氏,又都有著什麼樣的圖騰呢? 楊
  • 投20萬賣聯邦奶茶……楊貴媚也感嘆了
    投20萬賣聯邦奶茶…楊貴媚也感嘆了大愛推出跟「家」有關戲劇,延續溫馨的家庭劇,更推出「大愛年度劇展」,以策展的概念,規畫了《芳草碧連天》、《頂坡角上的家》、《我愛美金》三齣經典好戲回味,主角都是影劇圈資深大哥大姐級的人物,為此大愛電視特別邀請了李天柱、楊貴媚、孫鵬、謝瓊煖、林嘉俐、蘇秉憲,還有阿龐跟陳德烈,一起到棚內拍宣傳帶。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姓氏的圖騰,氏族的希望。你姓什麼呢?
    其實傳統文化裡圖騰不止是十二生肖,百家姓姓氏大都有各自的圖騰淵源。下面就讓我們找一下,各自姓氏的圖騰都是什麼吧!楊楊姓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先祖是戰神蚩尤,三苗之一的柯挪耶勞一族崇拜太陽,大家仔細看,「楊」字甲骨文中的太陽標誌很明顯,旁邊由木輔助,組成「楊」姓。這點在古書《山海經》中有所體現。
  • 主演楊貴媚談電影《蕃薯澆米》:一餐一食見修行
    楊貴媚獻唱的《新勸世歌》則根據閩南地區經典傳唱歌曲《勸世歌》改編,融合了RAP和電子曲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她告訴筆者這首歌小時候在臺灣幾乎人人會唱,「現在好像是上點年紀的人才會唱。這次重新被導演拿出來做了改編,我也覺得很新鮮,要讓現在的年輕人接受,(這首歌的歌詞、曲風)也需要做出改變。」
  • 在拍戲中學習和成長,找到喜歡的角色 | 凹凸鏡DOC專訪青年演員李九霄
    ,無論是《八佰》裡的「刀子」,還是《金剛川》裡的「劉浩」,李九霄都能把人物演繹的聲情並茂。在該影片的幕後紀錄片《入戲》中,我們看到體驗生活的方式非常具有儀式感,幫助「不懂」的年輕演員「入戲」。李九霄:我覺得不同的戲有不同的準備。面對這種年代戲,或者是跟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的戲,首先得讓自己安靜下來,這之後你才能認識自己,找到重點,再去改變自己。
  • 《媽媽再愛我一次》女主楊貴媚為何至今未婚?真相令人淚奔
    說到楊貴媚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沒聽過,但要說起她演的作品可是人盡皆知。那就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她在片中演母親秋霞一角。電影中母子情感動了無數人,而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就是《世上只有媽媽好》,那時電影票價在一兩元左右,但是居然創造了上億元的票房。
  • 148 HOTRock&Roll 圖騰樂隊
    經過再三的考慮,今後關於搖滾樂的話題全部回歸到HOTRock&Roll(HOT肉啃肉)欄目。依然不變的是搖滾音樂人專訪,作品回放和搖滾周邊文化的討論……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呼市搖滾中生代天團樂隊-- 圖騰樂隊當然對活在呼市那個搖滾年代的青年們應該熟知這個名字。
  • 時裝設計師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驚動了楊貴媚賈樟柯歸亞蕾
    電影製片人侯曉東、曾思禹,編劇、導演葉謙,演員楊貴媚、肖懿航、葉清風,作曲徐林悉數亮相,與到場嘉賓分享影片創作始末。影片領銜主演歸亞蕾雖遠在美國,也特意為本次活動錄製VCR送上祝福。首映禮現場氣氛熱烈,主演兼本片宣傳曲演唱者楊貴媚首次公開場合獻唱《新勸世歌》,並細心地逐句翻譯閩南語歌詞傳遞的深刻寓意。
  • 你見過自己的姓氏圖騰嗎?
    您貴姓,祖上姓氏圖騰啥樣呢? 假如有人問你,貴姓何來?你該如何回答?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
  • 致敬熊芳芳:願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天命」
    我相信熊芳芳老師一定經過深思熟慮,我相信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一定在知命之年尋找到自己的「天命」,不為到達,只為再出發!先師孔子就是在這樣的年齡找到自己的「天命」,他同樣是匆匆上路,開啟自己的「知命之旅」。周遊列國,化身木鐸,開啟民智,整理經典,薪盡火傳!
  • 雲展映回顧 | 《蕃薯澆米》影后楊貴媚在線送出大獎!
    他們其實也都有點像是一些仿佛是被忽略掉的地瓜或小地瓜條。大家都以為他們已經沒有辦法生長了,但是他們還是可以去發芽,可以去有新的成長。@「嘉賓」楊貴媚:剛剛我在看電影時,有很多朋友留言說,電影裡這個不是泉州泉港音,這個是惠安或者是北頭什麼音。其實是這樣,因為可能有一些朋友沒有來過臺灣,所以不知道。
  • 《蕃薯澆米》北京首映禮 楊貴媚獻唱頌讚閩南往事
    北京泉州商會執行秘書長賴思明也現身首映禮為這部講述家鄉故事的影片站臺:「遊子在外有三件事很難忘記——鄉情、鄉音、鄉味。這三點電影裡都體現了,非常好!影片中還有『閩南文化、閩南習俗、閩南風情』非常好!」電影考究的鏡頭設計、色調的選擇和獨特配樂風格,不斷通過感官傳遞著閩南特色。演員質樸細膩的表現,將尋常生活故事娓娓道來的同時,也持續為觀影者輸送來自情感的衝擊。
  • 孤獨的自己——寫給發現自己都是孤獨的每個成年人
    第二集是舒淇的專訪。在專訪裡給我映像最深的是舒淇在評價《刺客聶隱娘》說,她(聶隱娘)覺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沒有同類,必須一天到晚待在各個隱蔽的,陰暗的角落裡。但她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對於舒淇來說每個人都是這樣子的誰不是呢?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躺在床上你覺得你有同類嗎?沒有你就是你自己 ......
  • 專訪陳星旭:入世,入戲
    入世,是陳星旭凝結的時間累積;入戲,是表演的釋放。陳星旭:只要是我感興趣的角色,我都很樂意去嘗試。能演到自己喜歡的角色獲得觀眾的喜歡就是最大的期待。怎樣將自己代入劇中這樣一個架空的歷史和角色中?陳星旭:對87版的《倩女幽魂》很喜歡,也很欣賞哥哥詮釋的寧採臣,當時導演找到我,認為我身上有寧採臣的書生氣,所以想嘗試這個經典角色,最難的也是找到偏港風的臺詞風格,在創作初期也是參考了前輩們的作品,學習到了很多。在準備階段讀了原著《聊齋》,然後看了87版的《倩女》,同時和導演編劇探討人物,從而進入人物狀態。
  • 在拍戲中學習和成長,找到喜歡的角色|凹凸鏡DOC專訪青年演員李九霄
    在拍戲中學習和成長,找到喜歡的角色採訪:米拉檬編輯:張勞動當你在2020年進入電影院,一定會被一張俊朗英氣的臉龐所吸引,無論是《八佰》裡的「刀子」,還是《金剛川》裡的「劉浩」,李九霄都能把人物演繹的聲情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