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送來十萬片落葉,上海這處文創園區成了新一站打卡地

2021-01-18 網易

2021-01-03 21:53:56 來源: 文匯報

舉報

  在上海,「落葉」似乎天生是個帶著故事的詞。每年仲秋時,上海有街道開啟落葉不掃模式,也有音樂家把演出地直接搬進金黃撒滿地的落葉之上。

  2021年1月1日起,冬天的落葉又多了新去處。

  

  徐匯區文定路218號的畫家街,一個文創園區裡的內部街道、也是周邊市民的休憩驛站,在新年裡成為一個互動的藝術新空間。包括徐匯區環衛工人在內,上海乃至長三角的網友都為這個新空間送來了他們眼中值得收納的落葉。總共十萬落葉,織就都市一隅的亮麗風景。

  

  這次畫家街裡舉辦的活動有個浪漫的名字「秋憶」,是園區裡的藝術家邀周邊市民、白領一同藉助樹葉這樣的自然材料,創造出一場獨特的打卡活動。活動由上服德必徐家匯WE攜手叩聞藝術共同打造,並在上服德必徐家匯WE園區中的畫家街及WE」·Koowing Art Space上進行展出。這6件碩大的秋葉雕塑的靈感源自藝術家們,吸引了白領和周邊居民們參與,共同完成。

  談及舉辦活動的初衷,主辦方表示,「街道,是人們對城市的第一印象。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街道通過藝術來點亮公共空間,上海這座城市中也不斷湧現出一些吸引市民、白領打卡的裝置和作品。我們理想中的這些作品可能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經費,但在『心思』『認同感』『城市歸屬感』等方面下功夫。」

  

  前幾天,上海氣溫驟降至0度以下,但這裡的白領和居民們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將一片又一片的樹葉小心翼翼地貼在藝術裝置的主體之上。例如,由青年藝術家袁楷茳所構思打造的《生命之火》藝術裝置中,秋季留下落葉和枯枝,或黃或紅猶如暖色系中的顏料,經過大家的手層層疊疊粘合在了一起,宛如團團的火焰,給這個寒冬帶來了陣陣暖意。而觀展者在畫家街入口也能領到若干秋葉,與藝術家們一同「更新」秋葉雕塑作品。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藝術節活動使用了近10萬樹葉,如此龐大的數量在收集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上海徐匯環衛工人的大力支持,他們細心地將枯枝、樹葉打包分好,並送到了畫家街布展現場。「送來的環衛師傅說,這樣一來秋季沿街不掃的落葉在冬季也有了好去處。節後一定會過來看看他們參與的作品。」主辦方相關人員介紹說。

  「2020的四季承載了太多記憶,不管好的壞的都刻在了每一個人心裡,在這即將翻篇的12月,我們想以一種更特別的方式去紀念2020。」 畫家街市場工作人員介紹說,所以他們想把原本在展覽館、櫥窗內的藝術作品帶到室外,在更加開放的空間讓更多人欣賞。

  為此,畫家街打造了專屬的藝術IP——「門外」美術館:不同於其他美術館、展廳,將藝術作品,置於門外,融入街區。每一季都會在街區內舉辦主題展覽,與百位藝術家合作,挖掘更多的藝術呈現形態。「你可以遠遠的望靜靜的賞,亦可拾起材料與藝術家一同創作;這不是藝術品展出,而是將你我置身於藝術中。」 畫家街市場工作人員介紹道。

  

  因為是在更加開放的公共空間,對藝術裝置的空間位置、比例、尺度以及材質也有需要細細考究。藝術顧問葉建海介紹說,藝術裝置在放置之前,一定要先做預演。例如先做等比例的泡沫塑料、紙質模型,通過現場放線,進行反覆的驗證。經過多角度的觀察和考量之後,在路人的行徑路線上才能呈現出藝術裝置最美的角度。

  放眼全球,城市更新沒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街道,各有特色和內涵,並不容易複製和借鑑。那麼在街道的小微更新中,如何更好地融入藝術的元素呢?

  該園區負責人認為,藝術是文化的表徵,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吸取畫家街本身的文化精華與文化脈絡,那麼這些作品就會讓市民產生失望的情緒。

  

  過去幾十年裡,這裡聚集了眾多畫廊,並逐漸成為附近居民、乃至上海市民心中都擁有一定影響力的「畫家街」,而中國西洋畫的發源地——土山灣也源於附近。那麼,藝術裝置的添置一定要考慮得體,聽取生活和工作在這裡的人的想法就很重要。「尤其是街道的藝術裝置,關係到在這裡生活工作每一位市民。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一同參與,讓身體接觸和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該負責人解釋道。

  此外,園區對於藝術融入街道還有著更美好的期待,「我覺得畫家街具備這樣的土壤:讓一個藝術作品存在同時,市民又能不斷參與去演繹創變這個作品。而不是一個完成品,只能拿來欣賞。」 園區負責人表示,未來畫家街將通過「門外」美術館的藝術平臺,連結更多的藝術家與園區白領、社區居民,通過協作形成「小而美」的城市微型公共藝術空間。

  
作者:王彥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愛心驛站,環衛工人的第二個家
    3分鐘後他坐在環衛驛站的藤椅上舒心地吃著冬日裡暖暖的早餐中午11:00剛完成清掃的她們三三兩兩地走進山東煙臺99加油站剛想把手中的午飯進行加熱一名員工卻端著餃子來了原來今天是冬至團委書記來油站幫忙見驛站來了客人於是送來了剛包好的餃子
  • 杭州環衛工人用銀杏落葉編成花,送給老婆當生日禮物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周琪 通訊員 尹飛翔 陳雯君結婚三十年,這是老伏第一次給妻子送禮物。是一束花,一束用銀杏葉紮成的花。他將落葉從地上掃起,又略顯笨拙地紮成一束漂亮的花。好用心!秋風掃落葉。深秋的街頭,飄落的黃葉散落在道路兩旁,把它們清掃進垃圾桶,保證路面的整潔是城市環衛工人的職責。而在54歲的環衛工伏祥得這裡,落葉不僅是要被打掃乾淨的垃圾,還可以是製作手工花束的原材料。
  • 環衛工人用銀杏落葉編成花,太甜了
    結婚三十年,這是老伏第一次給妻子送禮物。是一束花,一束用銀杏葉紮成的花。他將落葉從地上掃起,又略顯笨拙地紮成一束漂亮的花。好用心!這個故事,有點酸,有點甜。秋風掃落葉。深秋的街頭,飄落的黃葉散落在道路兩旁,把它們清掃進垃圾桶,保證路面的整潔是城市環衛工人的職責。而在 54 歲的環衛工伏祥得這裡,落葉不僅是要被打掃乾淨的垃圾,還可以是製作手工花束的原材料。五朵由銀杏落葉紮成的花束,樸實、美麗。
  • 元旦來上海「畫家街」,用10萬張秋葉點亮城市空間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街道通過藝術來點亮公共空間,上海不斷湧現出吸引人們打卡的裝置和作品,藝術,正在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1月1日起,在徐匯區文定路218號畫家街,藝術家與路過的市民一起,藉助樹葉這樣的自然材料,共同創造出一場秋葉雕塑活動——秋憶·藝術節。
  • 在上生·新所裡感受懸疑劇,文創園區裡的演藝空間新嘗試
    位於延安西路1262號的創意園區「上生·新所」是如今魔都的網紅打卡地,它由3處歷史建築、11棟貫穿新中國成長的工業改造建築、4棟風格鮮明的當代建築組成。
  • 臺灣十大不可錯過的文創園區
    臺灣文創一直深受群眾喜愛,特別是多地都有特色文創園區!之前「無尾熊」cp也去了臺北文創園。根據網友推薦選出十個最具特色的文創園區分享出來,去臺灣一定要去文青必去之地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由花蓮舊酒廠修整而成,這處處還暗藏驚喜,許多東西是用圍繞「酒」打造的。比如廁所招牌是酒瓶。
  • 開著飛機幫環衛阿姨掃落葉,暖心飛行員:天冷想讓她早點回家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文圖視頻 崔瑞淵/剪輯12月5日,在安徽蚌埠五河縣的一鄉間道路上,一位環衛工人正在用掃帚打掃落葉,恰好一輛直升飛機經過,看到下面的情景後,飛行員將飛行高度降低後,利用螺旋槳的風力幫助環衛工,不到30秒便將五六百米的道路清掃乾淨
  • 臺灣文創園區的管理模式
    臺灣的文創園區,有相當的一部分是利用舊的城市建設遺址改造而成的。這也是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文化園區建設趨勢。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後工業社會陷井」一度成為各個國家的惡夢,自從找到了用廢工業遺址改造成文化園區的方式後,這樣的文化園區在全世界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後工業文化遺產」。
  • 為環衛工人送溫暖 微愛傳遞正能量!常州愛心商家向200名環衛工人...
    環衛工人也許是都市光影裡毫不起眼的一群人,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因為他們是「城市美容師」,他們頂風冒雪,不畏寒暑,寧願一人髒,換來萬家潔,正是有了他們的辛勤勞動,才有了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為常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做出很大貢獻。寒冬來臨,溫暖身邊的人在行動。
  • 樹花朵朵落滿地,環衛工人清掃忙
    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憂,落花雖點綴了美麗金城,卻增加了環衛工人作業量,給清掃工作增加不小難度。為了不讓落花影響主城區環境,城關區環衛工人要不停地打掃,每天工作量更是平時的好幾倍。據城關區環衛局保潔隊負責人介紹,環衛工人凌晨 4 點起就手持大掃把,對人行道和道牙跟樹花、落葉反覆進行清掃清理。
  • 南京「落葉不掃」擴大到42處 落葉成景 美了秋冬
    南報融媒體記者 孫琳攝高大的銀杏樹矗立兩旁,層層疊疊如黃金般的落葉一路鋪陳,踩上去沙沙作響;一陣風吹過,樹葉簌簌飄下,從市民遊人身上划過,搖曳著身姿飄落地面,形成一片「落葉毯」……眼下正值深秋初冬,在南京市的公園廣場及街頭綠地,「落葉不掃」給南京城增加了濃濃的秋韻和詩意,五彩斑斕的落葉成為一道新風景。市民遊人紛紛打卡,流連忘返。
  • 2017寒冬溫暖行動上海啟動 環衛工人獲贈全家便利店愛心早餐
    上海2017年12月22日電 /美通社/ -- 12月22日,冬至時節,意味著寒冬的到來。這一天,上海市的53000多名環衛工人收到了全家便利店為他們提供的愛心早餐。由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發起,上海市綠化市容行業工會、全家FamilyMart共同協辦的2017寒冬溫暖行動在全市啟動。
  • 文創空間層出不窮,成都再添一新青年打卡地
    6月29日啟幕的小關文創即是答案。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群小關廟新青年們將片區內一棟約300平方米的臨街老樓改造成了煥燃一新的小關文創空間。整體面積雖不大,但卻是「五臟俱全」,一樓設有小關廟主題文創產品展示中心和文創咖啡業態,二樓是文創辦公空間、文創產品展演空間及文創志願者服務工作站,三樓露臺則是創意交流空間和開放活動空間。
  • 男子開直升機幫女環衛工掃落葉 當事人稱並非炒作
    張繼星和他的直升機□楚天都市報記者 餘淵近日,安徽蚌埠五河縣一段「直升機幫環衛工人掃落葉」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短短兩天點讚量超過200萬,評論量接近5萬條。有網友驚嘆於飛機掃落葉的新奇,也有網友質疑是否有炒作嫌疑。昨日,當事飛行員張繼星接受了楚天都市報記者的專訪。訓練基地就在事發地附近數百米的鄉間小道上,密密麻麻鋪散著許多落葉,一名女環衛工人獨自拿著大掃帚,清掃起來很費力。
  • 從廢墟裡誕生的臺灣文創園區
    停產後這片區域成為臺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態環境。水鳥綠植代替曾經的員工,繼續生活在這裡。 2001年,松山制煙廠這片區域被指定為第99處古蹟,它的辦公廳、制煙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
  • 北方文心關於臺灣文創園區的學習考察報告
    由於這些文化創意園區大都是在廢舊廠房的基礎上進行閒置空間再改造而成的,節省了很多建築成本,並將這些原本空置下來的空間賦予了新的生命——舊瓶裝新酒。這給園區周圍帶來了新的生機,吸引投資者投資周圍的房地產等產業,也帶來了城市區域整體的更新。
  • 義烏美女愛去的打卡地「洩露」了!
    不論是晨曦、黃昏亦或是夜晚,來這裡拍照,建築的線條,在光與影的交織中,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魅力,讓拍攝人物更加生動,也使得這裡成為義烏獨樹一幟的網紅拍照打卡地。前幾日,黃渤、鄧超、鹿晗在文創園的閃現,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讓這處位於繁華市中心的文創匯集地火了一把。這裡原先是義烏老火站旁的工廠和倉庫,如今廠房依在,只是換了一番模樣。
  • 阿道夫攜手溫馨日化,向環衛工人傳遞冬日溫暖
    近來天氣越來越寒冷,各地氣溫不斷下降,然而那些為我們保護環境的人們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起早貪黑地為我們清理城市垃圾,給我們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他們就是環衛工人,人們用 「黃玫瑰」來親切的稱呼他們,並用各種方式表達敬意與感激。
  • 暑期來臨,重慶特色文創園區迎來打卡潮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8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訪北倉文創街區、鵝嶺二廠文創公園、金山意庫文創園發現,隨著暑期來臨,重慶特色文創園區受到遊客追捧。遊客在文創園區中打卡拍照、品味重慶美食、購買精美文創,樂享「清涼」夏日。當日11時,烈日炎炎。位於觀音橋北城天街與九街之間的北倉文創街區,鬧中取靜,大隱於市,讓人感到一絲清爽。
  • 【新聞】「吉林好人」丁龍振為環衛工人捐贈愛心口罩
    近日,「吉林好人」丁龍振向我區一線環衛工人無償捐贈了3萬隻防護口罩,用實際行動為環衛工人提供健康保護。 在捐贈現場,丁龍振向一線環衛工人表達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