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心關於臺灣文創園區的學習考察報告
2017年4月18日-25日,受甘肅省文化產業協會邀請我們一行到臺灣考察文創園區,現將臺灣文創園區考察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臺灣文創園區概況:
臺灣設置文化創意園區、對臺灣的後工業時期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轉型,產業能量的提升、城市營銷高附加價值的創造有很大的正面影響。由於這些文化創意園區大都是在廢舊廠房的基礎上進行閒置空間再改造而成的,節省了很多建築成本,並將這些原本空置下來的空間賦予了新的生命——舊瓶裝新酒。這給園區周圍帶來了新的生機,吸引投資者投資周圍的房地產等產業,也帶來了城市區域整體的更新。
在臺灣文創產業園區中,他們都有自己的核心文化靈魂及支柱性產業,但主要是滿足內需的內銷市場;在外銷中以產品設計、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視覺傳達設計等次產業為主。市場是制約園區發展的一大問題。臺灣文創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環境的人文情結、文創產品生活化,在文創產品的製作當中又充分顯示了文創工作者的工匠精神。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中,以廣告產業、設計產業(含建設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廣播電視業、出版產業、工藝產業和數字內容業這六大業態為主體,流行音樂、電影業、音樂及表演藝術業、視覺藝術四大門類產業衛輔助,使之成為臺灣最具活力、潛力的產業。
二、對臺灣文創園區的了解:
(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概況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是臺灣最早啟動的文創場地,坐落於臺北市忠孝東路、八德路交叉口,佔地三萬兩千多平方公尺。雖然是老廠區改造而成,但公共面積很大,大概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為會場等,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文創區域。2007年2月,臺灣「文建會」將其定位為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現在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經常更新各種藝術展覽,分布著眾多展銷創意商品的門市,也有很多文藝表演團體來此演出。是臺灣的文創的「世貿中心」,文創產業的「孵夢基地」,文化力量的「至善之窗」,全民歡愉的「休閒勝地」。
2、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的做法
(1)區位定位準確,區域配置合理。
距離臺北市政府只有三站捷運站的距離,位於市民大道臺北主幹道上的華山1914 文化創意園區,處於重要的行政位置上。華山1914園區在價值與產值之間、意義與效益之間、藝文與商業之間求取平衡點,在文創與科技之間創造新模式。產業結構配比較為合理,其多樣化、複合化的特點與快速轉化的會展演活動吸引人們重複到訪。
(2)經營內容豐富多樣。
在華山1914,主要經營的內容是會議、展覽、表演以及零售餐飲服務,其大眾化,酷自在的生活風格更能夠吸引人群。
(3)創新創意豐富,核心文化內涵深厚。
華山1914經營團隊將華山1914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以「酷」(時尚、前衛、實驗)與「玩」(玩樂、享樂、娛樂)為規劃主軸,突顯華山園區作為跨界創意的發揮空間,扮演媒合跨界藝術、產業互動的場所,建構異業、異質交流結盟的平臺,並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育中心。
(4)過渡至大眾消費社會的文化創意園區。
華山 1914 的成功在於其不僅僅是一個大眾消費場所,更是一個民眾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休閒場所。華山1914打破了文化傳統的模式,將創意融入其中,為民眾創造了新的文化體驗。每年會做上千場次會議、文化沙龍、展覽等活動,適宜各類人群參與其中。李敖、龍應臺等名人在這裡定期舉辦文化沙龍,華山1914文創園區初期正是運用這種名人效應手段,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很多遊客的到訪。
(二)臺北松山文創產業園區
1、臺北松山文創產業園區概況
臺北松山文創產業園區的建設體現文創的多元面貌,不論是文創辦公室、文創展演空間、文創商場、文創旅館等,皆是融合古色原味與前衛建築的嶄新空間,精妙建築使之成為臺灣立足國際文創產業的基地,能讓創作者和消費者緊密互動,創造文化交流的特殊氛圍。臺北文創重塑了臺北風格,成為文創繁衍的重鎮。
2、臺北松山文創產業園區的做法及問題
(1)布局合理、精益求精。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在空間的布局上非常合理,體現在業態構成、參觀、公共空間的設置、公共空間與租售空間所佔比重等方面。另外,在公共空間的活動策劃,小品布置、場地利用、環衛等方面也是精益求精,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2)建立文化創意產業資料庫,推動文創產業發展。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建有文創產業數據資料庫,可為有意拓展文創產業的商戶、團體或個人提供信息交流,促進商業配對。一方面吸引更多創意單位或個人來到這裡落戶,另一方面鼓勵文創界繼續發揮創意,推出更多文創產品。
(3)研發文化核心內容,打造支柱性產業。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發展路徑與文創研究的能力非常高。在這裡入駐的公司及店鋪對品牌與發展潛力尤為嚴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的結構十分全面,從文創商品研發到商品上架配套齊全,所謂「樓上研發樓下賣」。
(4)注重園區細節問題,拉近情感距離。
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的設施配置上是非常注重人性化的。分類垃圾桶、建築指向標、雨傘套、提示語等均能拉近與人的距離,致使親近感倍增。
(5)後續產業配套不完整。
因臺灣文創產業園區大都為民間經營,所以僅僅依靠園區力量很難將文創產品推向市場,造成文創園區創造出來的產品商業市場狹小。
(三)臺中文創產業園區
1、臺中文創產業園區概況
臺中文創產業園區前身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中酒廠,是現存五大酒廠裡保存最完善的酒廠,如今也成為臺中市新改建的藝文展演基地。在臺中質樸的老式建築中深藏著藝文氣息,草坪覆蓋面積大,觀光道路寬闊,藝展空間廣闊清幽,「酒」文化衍生出來的元素也成為這裡主打風格。與各個領域跨界合作,從藝術、時尚、流行、展覽等方面均孕育著創意的種子。書院講堂、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不定期舉辦,還有文藝愛好者必去的文創工作坊和圖書館,創造出一個文化交流的輕鬆氛圍。
2、臺中文創產業園區的做法
(1)定位準確,特色突出
臺中文創產業園區保留了酒廠固有的基礎設施,並在此基礎上,重新利用釀酒工具、酒瓶、酒桶等製作成富有特色的建築設施、標識,酒文化館中關於酒的書籍、音樂、音像以及雕塑等陳列精美,把酒的歷史與文化充分展示在人們面前,新舊元素與建築完美結合,各式前衛展覽在舊式建築中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2)交通便利、區域規劃合理
臺中文創產業園區距離火車站僅幾分鐘的路程,並且各路公共汽車在臺中文創產業園區均有站點,交通十分便利。園區內部共有三個停車場,能夠保證各類大型展演車輛存放,參觀、公共空間的設置、公共空間與租售空間所佔比重等方面規劃合理。
(3)從小處著手,人文情懷濃厚
園區內各式上世紀的形塑,年輕活力,有濃鬱的藝文氣息與時尚的設計,休閒場域讓享受和品味成為共同體驗。精巧的哺育室、提示語、指向標、露天小影院、廢酒瓶裝飾物等均顯示出園區設計的人性化以及園區的人文情懷。
(4)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文化交流貿易成為主導
臺中文創產業園區是臺灣第一個無煙公共場所,發展至今,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廢棄物回收利用、小商品盡顯環保特色;在政府的重視和企業的帶動下,臺中文創產業園區成為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平臺,促成公益與文創相結合的合作模式。臺中文創產業園區主要經營的內容是展覽、表演、講堂以及零售、餐飲服務,除了部分展覽以外,大部分免費開放,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四)臺南文創產業園區
1、臺南文創產業園區概況
臺南文創產業園區是臺南市極具指標性及特色的建築物,緊臨臺南火車站及長途客運轉運站,園區內視角開闊,交通十分便利,園區又委託南臺科技大學營運管理,在文創展演、產業謀合、文藝人才交流、大眾休憩等方面為創作者和消費者提供了一個緊密互動的場所,營造出一個文化交流的特殊氛圍。
2、臺南文創產業園區的做法
(1)發掘、發展創新創意,園區特色鮮明
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隸屬於中央政府文化部五大園區之一,其定位為南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整合發展平臺,協助發掘具潛力之創意生活產業,進而發展創新的生活風格文化,是臺南市最重要的文化景點之一。臺南文創產業園區將臺灣四百餘年的歷史文化資源結合文化創新創意開發文創商品,整合內外資源並進行營銷包裝,讓這裡成為一個生產、宣傳、銷售的統一體,從而形成文創園區中獨具特色的產業,發掘臺南的文化品牌。
(2)創新科技相結合
臺南文創園區不僅只有文創產品的展覽、銷售及講座、市集,還擁有VR體驗館和許多DIY手作課程,這讓很多觀光的遊客都能夠親身參與其中,親自體驗產品的創作與生產,增添文創工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親近感,也成為民眾的一個創意生活樂園。
(3)跨界合作與文化創意相得益彰
臺南文創產業園區與外界合作頻繁,通過邀請、接納等方式吸引各方面創意展覽,組織集市、活動、講座等增強園區活力張力;園區創意生活館中中「有藝市」「特藝獨型」,小二層「府城驛站」等均顯示出臺南文創園區工作者的匠心獨運。跨界合作能進一步打開園區市場與影響力,園區文化創意也能為外界企業單位提供文創因子。
(五)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1、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概況
隨著政府對文創產業的重視與開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形成一個文化旅遊鏈條上的重要節點,成為臺灣最火創意園區。駁二藝術特區在發展實驗創作與設計藝術方面對城市建設與人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它不僅成功地保留了高雄的歷史文化,更在新的社會發展態勢上給了其他城市一個建設範本,成為臺灣城市再生藝術創新創作的策源地。
2、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的做法
(1)廢棄物重複利用,再生城市意象
「駁二」是第二號接駁碼頭的簡稱,原為一般的港口倉庫,後經藝術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改造成為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在駁二藝術特區,貨櫃碼頭、漁業聚落為主題的文創彩繪、雕塑等作品,火車軌道、殘鐵爛渣被廢物利用,製成特別的巨型意象;西北面有山有樹,東南面有海有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為高雄駁二特區的觀光旅遊資源。
(2)講好故事,事半功倍
駁二藝術特區各式博物館中,「一件東西一個故事」的方式讓駁二藝術特區給人記憶深刻;另外,駁二碼頭本身具有漁人歷史文化故事,經過創作者的精緻加工,讓各地遊客絡繹不絕的來此朝聖。
(3)結合多種經營方式,促成鏈條式發展
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創藝術團隊結合藝術、電影、音樂及美食,促成駁二藝術特區多元藝術裝置,三大園區遍布大型展演、作品展、藝術市集等,加上駁二蓬萊倉庫群、漁人碼頭、打狗鐵道故事館、西子灣風景區等景區鏈條,駁二藝術特區開創了新的發展價值,更讓前衛元素完美詮釋。國際知名電影特效公司及動畫公司不約而同進駐駁二,使其成為亞洲地區的好萊塢,各國電影後制的重鎮。
(六)花蓮文創產業園區
1、花蓮文創產業園區概況
花蓮文創產業園區是臺灣五大文創園區中頗具規模且優雅利落的園區,前身為花蓮酒廠,如今成為臺灣東部藝文展演、表演、美食、創意商品的集結地。花蓮文創園區保留了古舊建築的原貌,外觀建築全部沿用原樣,甚至連牆皮都完整展現,真正做到「舊瓶裝新酒」。由於地處市區樞紐處,交通相當便利,周邊有眾多人文景點,例如松園別館、將軍府等,所以花蓮文創園區又成為眾多遊客到花蓮的必經之地。
2、花蓮文創產業園區的做法
(1)定位明確,各方面配比合理
花蓮文創產業園區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構建花蓮園區為傳統及現代融合之空間,強調生產、生態、生活並重的東部文化櫥窗」。書店、餐飲、展覽、培訓、創意商場等分布在園區不同地點,配比較為合理。花蓮文創產業園區手工打造的文創小商品種類繁多,從文具到手機鏈、吊墜、首飾應有盡有。
(2)標識牌富有創意,充滿人文氣息
因花蓮文創園區保留了古舊建築的原貌,所以很多標識牌上均寫明廠房原來的用途,木質標牌古色古味,鐵質標牌更有創意,「停,前有創意」「讓,藝術先行」「慢,小心文化」等,帶著斑斑鏽跡均顯示出園區文創工作者的人文氣息和富有創意的頭腦。
(3)藝展活動親近大眾,消費群體廣闊
和其它文創園區不同的是,花蓮文創產業園區的位置剛好處在住宅區,所以在這裡能看到各個年齡段的人群,相對應的,文創園區有兒童油畫培訓、原創歌手露天演唱,有慢生活的咖啡館、書店,也有老年人的吹拉彈唱,各種藝展活動親近大眾,為園區吸引了更多的消費人群。
三、對蘭州文創園區建設的啟示
文化創意園區作為產業集聚的一個重要模式,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擔當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蘭州地區的文創園區大都是營利為目的的,多為地產商建造,後分割出租,並沒有核心文化靈魂,附加的文化內涵太少,民眾參與度也不高,這和臺灣文創園區有很大差別。文創園區要以文化為核心靈魂,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文化創意園區如何在文化與經濟的博弈中求得平衡發展?
1、合理配比,優化產業結構
雖然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當下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但就總體來說還是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例如同質化現象嚴重,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文化底蘊,向房地產產品過度趨勢嚴重等。所以合理配比,優化產業結構迫在眉睫。
2、由政府建立文化導向,打造核心文化內涵
在建黨90周年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及文化部關於「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文化導向。要以文化為核心靈魂,打造文創園區,集聚更多更好的社會資源與優秀人才,塑造企業品牌,能更加具體的表達園區的形象和內涵,使大眾更為迅速的接受文化產品,以此來擴大文化消費。
3、吸引更多民眾參與,注重人性化建設
因臺灣文創產業園區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文創工作者進駐產業園區時房屋租金僅為當地正常鋪面的十分之一,為打造一個優質的平臺吸引了更多有能力的單位或個人參與其中,共同研發、創造文創產品。在發展文創產業園區時,降低文創工作者進駐園區成本,對新進文創工作團體及個人給予多方面優惠,讓文創產業園區一個老百姓都能夠參與進來,學習、交流、娛樂、休閒的場所,很多外地遊客也願意來此參觀、遊玩,在此基礎上拉動商業需求,從而實現園區與普通大眾的共贏。在建設文創園區時也要格外重視人性化建設,比如殘疾人通道、哺育室等場所。
4、政府建立孵化機構,幫助走向市場化
因臺灣文創產業園區大都為民間經營,能力有限,所以造成了產品商業市場狹小。在發展文創產業園區時政府主動參與其中,建立孵化機構,對優質的產品幫助招商、協助運營管理,推向市場。這樣才能夠使得文創園區整合內外資源,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再造文創園區的生產行為與市場行為,實現文創園區的良性發展。
5、創建虛擬文創孵化平臺,整合園區優質資源
在分析和對比臺灣文創園區後,根據蘭州文創園區發展現狀,建議在充分論證文創園區的基礎上創建一個線上線下的虛擬孵化平臺,政府為文創園區及普通大眾服務,提升行政服務效率,最大程度完成園區優質資源整合,推動園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園區快速健康發展。例如建立「蘭州文創網」,在擬定方案時,可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1)創建人才交流的平臺,充分利用平臺,促進人力、智力資源配置服務,讓更多有志於文創的跨學科、複合型知識結構的人才走到一起。
(2)創建創業者與專家之間的對話平臺,串起創業經驗的傳遞鏈條,讓創業者少走彎路,幫助更多有志創業者實現夢想。
(3)創建文創產品融資平臺,建立資源對接機制,完善文創產業融資體系、多渠道並行,搭建項目路演、推介等交流平臺,在解決文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付諸實踐,為文創企業打通一條高效融資的綠色快速路,給優質的產品和投資商一個良好的平臺。
(4)創建文創產品的引流平臺,以文創園區產品研發、生產、實體展示為中心,多網絡銷售為重要平臺,同時結合網際網路+模式,實現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文創產品推廣,與供應商、超市、商場之間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產品輸出方式。
2017.05.03
本文原創首發,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