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人物,看行業變革
關注頭頭是道投資,置頂公眾號
娛躍文化CEO 林寧
葛嶺錄·人物記
林寧慢下來了。
在票務市場裡經歷廝殺之後,林寧選擇了慢一點的跑道。
2018年文化產業發展得並不好,資本市場對這類的公司變得謹慎,但林寧並不擔心。
從視頻網站到票務平臺,再到IP養成的娛躍文化,經驗告訴他,好的、壞的都有個周期,經歷過完整的周期變化之後,就不會恐慌,「以前很著急,怕失去機會,經歷過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比較從容。」
得有自己的節奏,同時也別讓自己太難受。
林寧不覺得運營IP需要多大的創新,迪士尼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
過去,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在於IP授權分散。一個超級IP可能被授權給幾家不同的公司,如果電影的口碑差,也會直接影響電視劇的製作。
在選擇上,娛躍會選擇全版權的作品,閉環來做。以劇集為核心,打造系列化、多文本創作、多商業模式變現的頭部內容,是娛躍的核心戰略。
娛躍近期有《長安十二時辰》、《南煙齋筆錄》兩個IP開發的電視劇即將播出,同時還有二十多個IP、多個項目正在進行。
雖然不追求網際網路的速度,但他強調網際網路思維,要用數據修正創作。運營是一個不斷迭代、優化、提升效率的過程。
IP的養成,不能單憑文本或者創作者的發揮來操作,容易出現偏差,「只要運營,背後必須是數據。」
以即將播出的《長安十二時辰》為例,一開始男一號的人選還不是雷佳音,但經過消費訪談和溝通,發現不管創作者的意願,還是觀眾的反饋,雷佳音是最適合的人選。
林寧喜歡產品經理身上追求極致的態度。
評價張小龍,「很睿智,學習能力超強,我們認識的時候他還不會打高爾夫,但現在成了世界冠軍。」
對成功他則有不同的定義,天才做到極致可能成為冠軍,而大多數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到足夠努力就是成功,「如果整個行業的增量就到這裡,把它做完,我覺得就是成功。」
為了讓最適合的演員參與,他們會等待演員的檔期。針對每個項目,林寧都會和編劇、導演反覆討論,「每一個作品都投入非常大的精力。不做到最好,不會和觀眾見面。」
對話娛躍文化林寧
林寧接受葛嶺錄專訪
以前很著急,怕失去機會,現在遇到再多的困難,也會比較從容。葛嶺錄:既是創業者又是投資人,你覺得雙重身份的好處是什麼?
林寧: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創業者,和他們聊對我很有啟發,產業加資本,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創業對人的考驗在於,初期你就得對公司的業務有一個提前的規劃,過程中你要經歷的事情特別多,你的規劃決定了公司的格局。
投資是一件特別需要前瞻和遠見的事,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兩者是很好的補充。
葛嶺錄:重新出發再創業,你心態上的變化是什麼?
林寧:不那麼著急了,以前會很著急,怕失去機會,經歷過幾次可能更穩健一些。遇到再多的困難,也會比較從容。
葛嶺錄:持續創業的驅動力是什麼?
林寧:這個行業有特別多的痛點,還沒有被解決。我為什麼想做IP公司,就是因為到今天為止中國還是很缺乏真正的IP運營公司。
大家一直在說要複製迪斯尼,複製漫威,但是現在很多的的公司還是以偏製作為主。
葛嶺錄:你說過如果一個企業的執行力和團隊都好,很可能可以衝到前十名,但是如果格局也好的話,可以衝到前三名。
林寧: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格局,公司不管走到哪個階段,都和創業者當時的能力有關,所以沒什麼可埋怨的。
林寧與青藤創業的同學共同觀看娛躍文化發行的電影
葛嶺錄:娛躍選擇IP的標準是什麼?
林寧:圈層頭部。有人說現在IP已經失效了,但我從來沒有覺得,就跟玩鬥地主一樣,你不能只抓了兩個王,就覺得一定能打贏這把牌,裡面還需要有匹配的東西。有好的IP之後,更重要的是要有長遠規劃和運營。
葛嶺錄:怎麼運營呢?
林寧: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把多文本的開發規劃圖想好了,不能給觀眾一成不變的東西,每個文本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南煙齋筆錄》電視劇是根據原著IP的第一冊改編的,後續還有第二冊的改編計劃,大家既可以看到延續性,又能看到創新的東西。
葛嶺錄:有的IP運營沒有達到最好的預期是由於沒有做到差異化?
林寧:差異化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產權不清晰。以前的授權模式是有問題的,電影、電視劇、動漫分別授權給不同的公司,這個模式容易造成開發方向和風格的分散,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葛嶺錄:假如電視劇製作很差,電影也受影響。
林寧:一定是連帶的。我的做法是一定要購買全版權的,自己閉環來做。
葛嶺錄:你一直強調IP的商業模式很清晰,去實踐迪士尼走的路,那為什麼中國還沒走出來?
林寧:IP在全球是一個很老的生意,但在中國是很新的生意。以前沒有人把IP當做產品,一本書的授權最終會給到三家頂級公司,各自開發原創,跟IP沒有關係。
葛嶺錄:做這行經驗佔比多少?
林寧:經驗和人脈都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人脈,很多好的IP作品你是找不到的;如果沒有經驗,調動產業鏈是很難的。做IP這行,第一要堅持,第二要有整合的思路。
葛嶺錄:你強調大數據的概念,大數據在IP開發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麼?
林寧:大數據是一個底層必須有的能力,基於數據我要做判斷,這個文本能不能開發。
你要知道市場的水溫,人的認知都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消費者觀察和認知一定是脫節的,我不是90後,但要做90後的產品,沒有數據就沒有評價選擇和決策的參考依據。
葛嶺錄:IP養成需要很長的周期,中間會發生各種變化,怎麼應對?
林寧:要保障現金流。一條的態度我特別認同,你得有自己的格局,同時也別讓自己太難受。
葛嶺錄:想過娛躍的歸宿嗎?
林寧:做一個運營超級IP的產品型公司,是我們的未來預期。我肯定不會放棄,目前的模式是2B的模式,但我們一直在探討2C的可能性。我還是希望未來有機會基於IP這條路做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的布局。
林寧在頭頭是道「內容新思私享會」做分享
葛嶺錄:什麼是好作品,這個答案有變化嗎?
林寧:商業片,商業成功就是好作品;藝術片,感動了很多人那就是好作品。如果運氣比較好,有可能文藝片裡也會有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當你做某個作品的時候,你要非常了解它的觀眾是誰,一個作品不可能讓全世界的人都滿意。如果本來就是給某個圈層看的,他們認可你,那你也是成功的。
葛嶺錄:你怎麼定義成功?
林寧:公司上市不見得才是成功,在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到足夠努力就是成功了。有時候真的不用那麼糾結,如果整個行業的增量就到這裡,你把它做完,我覺得就是成功。
對於娛躍來說,通過開發運營,擁有足夠多的、好的IP就是成功。
葛嶺錄:你對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期待是什麼?
林寧: 我們盡到了最大的努力,製作已經是頂級的配置了,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了,希望播出的效果能夠達到預期。
葛嶺錄:允許自己失敗嗎?
林寧:最好別失敗,IP一失敗了其實就徹底損壞了。
《長安十二時辰》人物海報
葛嶺錄:回頭看你的整個創業歷程,最觸動你的是什麼?
林寧:最重要就是你一直要在,一直在就能找到機會,最怕消失了。
葛嶺錄:這一次再創業,你給自己打多少?
林寧:我覺得現在還沒到打分的時候,一切才剛剛開始。
葛嶺錄:你聽到過同行對你最多的評價是什麼嗎?
林寧:現在我都不知道誰是我的同行。我就想把自己事情做好,也不太關心別人怎麼評價,我們只關心數據。創業就是這樣子,公司就是一個產品,尤其是IP公司,目標簡單一點,格局大一點,做好自己的事情。
娛躍文化
【簡 介】
娛躍文化是微影時代旗下基於大數據的超級IP運營商。公司以泛娛樂用戶大數據洞察為基石,圍繞頭部IP進行獨創的「三多模式」運營,即「多文本開發」、「多渠道宣發」和「多商業模式變現」,全方位實現頭部IP的商業價值,打造劇集、電影、動漫劇、遊戲、衍⽣品、線下娛樂等多形態娛樂產品。
【CEO】林寧
資深傳媒、網際網路連續成功創業者,擁有超過10年網際網路媒體及營銷的管理經驗。
【歷史融資】
獲得頭頭是道、眾源資本、曜為資本等投資。
葛嶺錄·人物記
好慷在家李彬:打造「標準化」保潔產品
艾瑞邁迪楊健:「全知」手術
捷諾飛徐銘恩:讓醫學突破不可能
智微信科陸炬:致力於用AI改變醫學診斷
超騰能源王敏娜:領跑,碳江湖裡沒有巨頭
校寶在線張以馳:劍橋博士突圍教育市場
極鏈科技金明:打造最好的組織
DaoCloud陳齊彥:To B的門道
WeGene陳鋼:基因檢測公司的價值被低估
工品匯嚴彰:靠京東模式掘金萬億工業品市場
艾吉泰康杭興宜:基因捕獲「中國造」
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
健易保張聖明:勇敢者的遊戲
心喜文化袁濤:音樂老炮的商業嘗試
MINIEYE劉國清:走出至暗時刻
梆梆安全闞志剛:致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