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碗糕開口笑 家有喜事到

2020-11-19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原標題:碗糕開口笑 家有喜事到

臺海網11月6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深秋時節的泉州,天氣已經開始逐漸轉涼。對於上班族來說,在行色匆匆的上下班路上,路過街巷的小店,見那剛揭開的蒸籠,霧氣繚繞,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碗糕,新鮮出爐,都會忍不住買上幾個嘗嘗。

「味道之外,皆是人情。」通過味蕾,來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風土人情,是最為接地氣的一種方式了。如果想了解泉州傳統民俗文化,或許,可以走入泉州尋常人家,揭開那一籠熱氣騰騰的蒸鍋……

本期最閩南,我們一邊品嘗「田螺肉碗糕」的軟糯Q彈,一邊了解與之相關的泉州民俗文化。

口感Q彈細膩的泉州碗糕,令人慾罷不能。

笑口常開最傾城 一點「朱唇」萬人嘗

「閩南特色,安海的碗糕真好吃!」當行走在泉州的街巷時,經常會有這樣「魔性」的聲音,佔領你的耳朵。

而一說起碗糕,不少泉州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光。「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時,都能吃到自家蒸的碗糕,香糯甜軟、富有嚼勁,不愧是人間美味。」家住泉州市區南俊巷的王曉帆告訴記者,以前,她阿嫲蒸碗糕,手藝可是一流的。只要是阿嫲蒸的碗糕剛端上桌,基本都會被她一個人給「一掃而空」。就在八年前,最疼愛自己的阿嫲去世了。之後,雖然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面還是會照例買碗糕回來供祭拜用,但買來的碗糕裡,卻再也沒有之前阿嫲做的那種熟悉的味道了。

「雖然味道不一樣了,不過現在的我依然很喜歡吃碗糕。當我每一次,看著新鮮出爐的碗糕,它們就像是一張張綻放的笑臉,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阿嫲那張爬滿了皺紋的笑臉,仿佛她依然陪伴在我的身旁,正笑臉盈盈地看著我。」王曉帆告訴記者。

其實,碗糕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記者來到了西街一家老字號糕店鋪,一跨進店鋪的大門,便是灶臺、木柴、大蒸籠、小陶碗。如此樸素而熟悉的擺設,令人不禁想起了古城的舊時光。此時,一大鍋白白胖胖的碗糕剛出爐,老闆正忙著將它們一個個倒騰到竹籃上。

「做碗糕的工藝,其實並不難掌握,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粘米粉、泡打粉、酵母和白砂糖,這些原材料其實市面上都可以買到的。」老闆告訴記者,不過,碗糕製作工藝的精髓在於發酵。「如今買碗糕的大多數是中老年人,而且大都是買去祭拜用的。因此,碗糕的賣相是很重要的。做得好、發酵得好的碗糕,『笑』得最好看。」老闆說,這裡的「笑」指的是蒸碗糕的時候,由於麵粉發酵膨脹,在溢出容器時,形成了如同笑臉一般的形狀。反之,如果發酵得不好,則會導致做出來的碗糕,「笑」得不好看,黏成一團,或嘗起來有酸味。

逢年過節的時候,碗糕店門前經常排著長隊。因為按照閩南傳統的祭拜習俗,總是「笑臉迎人」的碗糕,寄託著發財、發福、發家的美好寓意。

給碗糕「點紅」,增加一抹喜慶的色調。

「蝦米碗糕」和「田螺肉碗糕」

作為泉州美食文化的符號和名片,碗糕其實早已融入泉州尋常百姓的煙火生活之中,不僅在一日三餐裡時常能見到它,它更是體現在了泉州人的日常用語上。

「蝦米碗糕?」這句閩南語,在泉州人日常交流過程中,應該是再常見不過了。然而,如果你不懂得閩南語或不了解泉州文化,乍一聽,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難道說的是加入蝦米口味的碗糕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是一種「閩南黑話」,包含有「什麼東西?」「什麼情況?」「什麼意思?」等多種意思,表達了說話者的一種迷惑、感到不可思議或難以理解的心理感受。

而在閩南話中,亦有一句聽起來十分生動詼諧的俗語:「輸人不輸陣,輸陣碗糕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比賽或競爭中,即便是輸贏已定,也不能輸了陣仗和架勢,如果輸了陣仗和架勢,就真的是顏面掃地。眾所周知,如果蒸碗糕蒸得成功,溢出容器的部分,會呈現出如花朵般綻放的「笑臉」,樣子十分喜慶。不過,在這句閩南俗語中,「碗糕面」(類似臉上開花的意思)頗有一種嘲諷、譏笑的意味。

好吧,既然「蝦米碗糕」裡沒有蝦米,那麼,「田螺肉碗糕」裡總該有田螺肉了吧?很遺憾,也沒有。其實,田螺肉碗糕是在傳統碗糕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新品種,《泉州習俗》有載,這種碗糕不同於泉州其他地方的雙發碗糕,氣孔細密,底部圓滑光亮,頗似琉璃燈泡,故亦稱「琉璃底碗糕」。吃起來既軟潤有彈性,又有鬆脆感,似有一種吃田螺的獨特口感。因此,這種類型的碗糕便被叫作「田螺肉碗糕」。

用來盛碗糕的「碗」,小巧玲瓏。

碗糕店老闆「挖」碗糕動作熟練

逢年過節碗糕香 閩南俗事少不了

在泉州,過年時要「蒸糕做粿」早已經成為一種習俗。正如閩南俗語所言:「蒸糕做粿『發』新年。」也正因為此,碗糕還有一個別稱叫「發糕」。

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之後到除夕前,是泉州傳統上所謂的「筅塵日」,「筅塵日」的時候,除了要對屋子進行整理和大掃除之外,還要提前準備好辭年時祭拜祖先所需的各種供品,比如五穀、六齋、紅雞蛋、甜粿等,以及必不可少的碗糕。過去的時候,在泉州人眼裡,「碗糕」似乎成了一種「聖物」。一位老泉州人告訴記者,過年的時候,如果是打算在自家做碗糕,那麼,一定要做好精心準備。做碗糕的時候,更是要全神貫注,最好是悄悄地躲起來「蒸」,萬不可心不在焉,也不可以讓小孩子在旁邊喧譁吵鬧。否則碗糕怕「吵」,很可能就會「發」不起來。而萬一要是將碗糕給「蒸」壞了,不管是「發」不起來,還是發「酸」掉了,都是十分不吉利的。

除了逢年過節,在泉州,碗糕還經常出現在一些重要的儀式和場合。譬如,據媒體報導,去年一場泉州高甲戲的拜師儀式上,為了表示學員們的誠意,戲臺上便擺放了三牲、鮮果、清茶、生蔥、芹菜、桂圓、碗糕和臘肉等。

除此之外,嬰兒出生足月,按照閩南風俗,通常都會做「彌月」。屆時,親家要送來衣服、被子、披風、搖籃和金銀飾品,並向親友鄰居派送「龜粿粽」(皆為閩南特色傳統小吃),即「百壽龜」「碗糕」「豬母乳」「鹼粽」等。

有意思的是,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氣,泉州人在用碗糕祭拜之前,通常會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叫給碗糕「點紅」。在瓷杯中盛滿清水,放入朱紅粉,再用指尖輕輕蘸起來,按壓點綴於咧嘴輕笑的碗糕正上方,就像吹落於白雪地中的紅梅,又宛若美人胸口的硃砂痣,驚豔絕美、喜慶動人。(本期執行 周湖健)

相關焦點

  • 島嶼怪咖集|碗糕娘,你的碗糕不會笑了!
    最後一行三個人去了碗糕娘的家,阿參婆是被生拉硬拽過去的。說實話,她一點也不喜歡這個軟趴趴的碗糕娘,從年輕的時候就不喜歡她。碗糕娘那時候還叫玲妹,她本不是在地人,而是上海的舞女,讓島上的李家二公子從十裡洋場帶回來的。 阿參婆那時候早就已經是少尉了,跟李家也熟,一身軍裝出入他們家的時候,就沒怎麼跟這甜膩膩嬌滴滴的外地女人說過話。
  • 泉州美食攻略合集!拿走不謝!
    泉州—閩南文化發祥地,覺得網紅廈門人太多,不妨去泉州逛一逛,跟著我帶著256G的胃出發!大老遠就看到在排隊,阿姨熟練的包著麻餈,絲毫不慌。純手工製作的脆皮麻餈軟糯香脆,裡面包著黑芝麻超香,每一口都好幸福,越吃越帶勁!據說是泉州這邊的傳統小吃,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主要是由豬肉製成的,淋上醬料口感還是不錯的。
  • 泉州最有特色的8種美食,全吃過的才是吃貨
    泉州位於我國福建省的東南沿海地區,與福州和廈門相鄰,還可以遙望我國的臺灣,最重要的是泉州還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貿易十分繁榮,GDP總量每年都位於全國地級城市的前列。二、涇河大糕關於涇河大糕有一個傳說,東海龍王的太子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吃到了這種大糕,龍王十分感激涇河百姓。自此,就有了涇河大糕這個名字。
  • ♔【泉州美食/古早味】閩南人的十大懷舊小吃,你都吃過嗎?
    新浪微博@泉州美食爆料圈 唯一官方公眾號。至於它名字的由來,在泉州這地方普遍是信仰神明,所以這東西在外觀上像極了,廟裡的信杯,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取名為信杯餅,廈門或其它地方也有叫愛心餅的。對於大多數老泉州來說,信杯餅就是童年最為神往的美味零食。土筍凍[thoo2-sun3 tang3]
  • 莆田碗糕做法:濃濃的莆田「古早味」 展現獨有魅力
    每天凌晨1點許,在城廂區天九灣市場內,一個沒有招牌、甚至連個店名都沒有的小吃店燈火通明,店主許建新和他的妻子彭清萍在裡面緊張忙碌準備製作碗糕的程序。碗糕碗糕匠人許建新「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蟶買煮鍋邊糊。」清代詩人對福建碗糕的描寫說明了碗糕的歷史悠久。
  • 《家有喜事》1992版
    《家有喜事》是1992年的賀歲片,主演包括張國榮、毛舜軍、周星馳、張曼玉、吳君如、黃百鳴等,現在看來陣容逆天。
  • 除了「古早味」,泉州還有這些……
    一封僑批就是一個故事,那裡面有講述華僑華人自強不息的拼搏之路,有對親情綿亙的留戀難捨,更有海外僑胞報效祖國的一片赤子之心。最觸動味蕾的食物,也最容易承載鄉愁。對於漂洋過海的泉州人而言,承載鄉愁的不僅僅是那一封封僑批,還有家鄉的古早味。
  • 整整37款懷舊「零食」,出了泉州就吃不到這個味道
    ,不妨加點糖這整整37款懷舊「零食」是出了泉州就吃不到的懷舊味道…蒜蓉枝煲劇磨牙的絕佳選擇蒜蓉枝有鹹甜之分,都是脆香脆香的,咬一口就停不下來,直到把整包都吃完了還不滿足~桔紅糕帶上它,和小夥伴一起打開話匣純手工製作的桔紅糕軟軟的,吃到嘴裡還有一絲涼涼的感覺,拿上幾盒去小夥伴家,嘮嘮嗑,愜意得很!
  • 電影:家有喜事
    家有喜事立即觀看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 《那年今日看星片》家有喜事1992
    那年今日看:家有喜事1992上映時間:1992年1月25日上映地點:中國香港,中國,韓國等電影票房:香港4899萬(位列1992年香港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電影評分:豆瓣8.1(豆瓣top250)時光網7.6電影看點:一部典型的中國式無釐頭搞笑家庭喜劇,融匯了周星馳、張國榮、黃百鳴、張曼玉、吳君如、毛舜筠等大牌明星。高志森拍攝這部電影時採取了非常瘋狂誇張的手法,將所有的戲推向極端。
  • 古鎮老街:舌尖古早味 市井年味濃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再有兩天就是春節了,臺商區的年味越來越濃鬱。記者來到東園鎮成美古街尋找年味。作為周邊群眾的一個集體回憶,周邊村民逢年過節都會來這裡購置年貨。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已褪去往日的繁華盛景,但依然保留著最質樸最市井的氣息。 記者走進了一家正在賣碗糕的老店,只見各種不同尺寸的碗糕擺在一起,糕面上還蓋上了紅印,吸引不少老客戶前來購買。
  • 創丫大,泉州頭家娘被綁票,開口就要500萬
    咱厝郎的家猜你喜歡:▶泉港史上最大綁架案,勒索2000萬!19年,129萬賠償,然而這福建少年的青春都葬送在監獄了..兩人將作案目標鎖定在泉州開發區某企業老闆身上。隨後,劉某多次打電話給老鄉王某軍、張某、王某瓏三人,讓他們趕來泉州幫忙。3月底,五人聚集在泉州開發區某出租房內研究綁架計劃,決定對開奔馳車的林姓女老闆下手。劉某對五人進行了分工,讓張某在女老闆經常經過的路口前面觀察,發現車子開過來之後,就打電話給劉某。
  • 變與不變的家有喜事,黃百鳴半生的喜劇堅守
    他的《家有喜事》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的《八星報喜》,這是他參與的首部和「喜」有關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我們不做多的解釋,最有名的、影響力最大的應該就是1992年他參與製作的電影《家有喜事1992》,這是他首次用「家有喜事」這個名字作為電影名,這部電影取得了當年年度十大賣座電影第二名的好成績,之後,
  • 泉州的這些小吃你吃過嗎
    蘿蔔飯特色葷菜:,洪瀨雞爪,崇武魚卷,西街田螺,薑母鴨,鰻魚乾燉豬腳,燜豬肘,牛排(有別於西餐牛排),水門巷燉羊肉,豬血小腸,蠔(東石蠔)(潯埔蠔),清蒸金槍魚,文蛤蒸蛋,醬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蟶,炒大頭螺,沙魚凍,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香芋燜鴨。
  • 泉州的美藏不住了
    別錯過醋肉、浮粿、碗糕等小食,攤販們只在學生放學時現身。美食之城的深夜也很精彩,每晚10點左右,文化宮、西街鐘樓下,以及江濱路各大排檔就開始熱鬧起來,部分海鮮排檔還會預備篩盅,吸引呼朋喚友的食客。」推文中,還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泉州的薑母鴨及林記正泉茂綠豆餅、郭記塗門貢糖、藍氏鐘樓肉粽、好成財牛排館、亞佛春餅老鋪、源和堂蜜餞等泉州老字號美食。
  • 《家有喜事2020》和《家有喜事》,你更喜歡哪一部?
    馬上過年了,說起賀歲片,很喜歡看92版本《家有喜事》這部老片,電影中有溫馨和親情,還有惡搞情節,每次看都還是感到非常的開心和暖心,非常適合一大家人,邊笑邊看,共同回味二十多年前的那些往事和電影。2020年賀歲電影《家有喜事2020》在近日舉行殺青宴,張智霖和張繼聰繼《L風暴》、「P風暴》後再度合作,出演倆兄弟,兩人皆表示合作愉快,都期望本片能夠票房大捷。《家有喜事2020》電影中主要講述的是三個兄弟,表面上他們是一個尋常普通人家,實際卻是精通賭術的一個俠義家庭,在各種巧合之下,遇見兩個用千術的姐妹,大家一起用魔術和千術等辦法,將作惡多端的反派繩之以法的故事。
  • 搞笑又癲狂,地氣又前衛的《家有喜事》,我只認92版
    儘管有惺惺相惜的感覺,但也證明了《家有喜事》的票房號召力和黃百鳴高超的製作眼光。即使有了星爺這樣的金字招牌,《家有喜事》第二部的票房和影響力仍不及前作。不過精明的黃百鳴並沒有放棄,到了2009年,同谷德昭再次合作《家有喜事》第三部,但在演員陣容和劇情設定上跟前兩部已經沒有任何關聯了。
  • 【哥哥作品】家有喜事(1992)
    20年後該片仍堪稱喜劇經典,一是如此強大的演員陣容,卻已是可一不可再了;二是雖然情節簡單,但眾星演繹的角色非常鮮明的個性,誇張的表演,搞笑的場面,不得不說,真的很好笑,令人看一遍笑一遍。 其實我是故技重施而已。想當年,新藝城不是出二百萬來請許冠傑拍《最佳拍檔》嗎?結果新藝城因請阿Sam拍戲而受到注目,後來《最佳拍檔》亦大破紀錄,令新藝城名利雙收。《家有囍事》是新院線製作電影的第一炮,花這筆錢是絕對值得的。八百萬請周星馳的消息已令《家有囍事》這部電影的聲名大噪。
  • 《家有喜事》冷知識:製片人稱星爺獅子大開口加片酬?拒演娘娘腔
    《家有喜事》一電影,在香港上映後就拿到了很高的票房,電影中的主演都是大家熟知的明星,像周星馳,張國榮,何曼玉,吳君如,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他在接受採訪時還曾吐槽過周星馳,稱周星馳獅子大開口要求加片酬,周星馳演別人的戲只收兩百萬,但是在黃百鳴邀請他來出演時卻稱要八百萬。黃百鳴對此也很不滿,但是因為演員緊缺,所以就同意了。不過在筆者看來,周星馳之所以開價八百萬,是因為想打退黃百鳴,也不想太直接拒絕黃百鳴,所以就用片酬來讓黃百鳴打退堂鼓,但是沒想到黃百鳴竟然一口答應。
  • 電影資源推薦:家有喜事 在線觀看
    點擊上方藍字  「小趙電影」  訂閱公號家有喜事導演: 高志森編劇: 谷德昭 / 蔡婷婷 / 張肇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