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為何不娶妻?你看他20歲時為了練功對自己做了啥,很無奈

2020-12-22 懶漢武俠

張三丰其實並不愛郭襄,可惜卻被許多人炒作,將郭襄當作了張三丰一生的摯愛,這令人哭笑不得。張三丰對郭襄只有兩個字:感恩。當日華山之巔郭襄贈帕之情、少林寺外送鐲之恩,張三丰均銘記在心,若簡單兩次見面張三丰就愛上了這位少女,那張三丰也太感性了吧?如此感性,日後怎能成為武當祖師?

更令人無語的是,很多人居然將張三丰終生不娶妻的原因怪到郭襄頭上,他們認為張三丰之所以終生不娶,原因就在他太喜歡郭襄了,事實當真如此嗎?恐怕不是!張三丰之所以終生不娶,原因就在於他在20歲時,為了練功對自己做了一件事,一件令人無奈的事。

一、武當不禁男女婚嫁

武當派雖然是道家門派,但張三丰的規矩並沒有像少林寺那麼嚴、那麼多,男女結合乃天地之大道,亦符合武學之中陰陽融合之道,張三丰作為得道高人,如果這一點都看不透,又何來高人之說?武當七俠之首宋遠橋就曾娶妻生子,可惜生了個膿包,其後張翠山、殷梨亭都娶妻生子,可見武當派並不限制男歡女愛之事。

如此一來咱們可以知道,張三丰之所以終生不娶,並非因為門派原因、教派原因。

二、張三丰為救張無忌,顯露了一門神功

「百歲壽宴摧肝腸」,張三丰晚年兩大不幸,一個是九十歲的時候,俞岱巖重傷;一個是百歲之時張翠山自殺、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之毒。按張三丰的話來說,這套神功唯有《九陽真經》能夠治療,可張三丰如何肯坐視張無忌寒毒發作而死?為此他終於顯露了自己一門神功,名為「純陽無極功」:

張三丰並未婚娶,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餘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已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從這段內容來看,張三丰其實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修煉「純陽無極功」了,此時他一百歲,八十年前他20歲,《倚天屠龍記》開頭他遇到郭襄時正好17歲左右,其後便上了武當山,這中間研究武學得花費不少時間,而以張三丰的悟性,三年後(即二十歲)創出「純陽無極功」不算過分,而時間線剛好符合。

「純陽無極功」之所以稱為「純陽」,要點就在於「童男之體」,即「純陽之體」,所以武當七俠也只有俞蓮舟練得最好,原因就在於俞蓮舟並未婚娶,所以張三丰為何終生不娶?不是因為郭襄,亦非武當門派,而是他為了練功,逼自己保持純陽之體,逼著自己戒色戒欲,這件事對常人來說很困難,但對張三丰這位得道高人來講,我認為並不算難。

正因他逼著自己做這件事,因此才能在沒有名師的指點下,中年時期便可手持真武劍掃蕩群魔(可參考《笑傲江湖》記載),這份能力十分了得,《倚天》後期宋遠橋、俞蓮舟武功雖高,卻也做不到「掃蕩群魔」,中年張三丰的實力早已在宋遠橋、俞蓮舟之上,無怪乎人們推他為《倚天》第一高手。

東方不敗、嶽不群為了高位,自宮練武;任我行為了練武,丟了教主之位;一燈大師為了練武,瑛姑紅杏出牆;有一得必有一失,實屬無奈。古人云食色性也,張三丰絕嗜禁慾,不愧一代宗師。

相關焦點

  • 為何張三丰終生不娶?把他七個弟子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明白了
    金庸老先生筆下的這些英雄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心上人。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和小龍女長相廝守。在《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最後選擇退出江湖,本以為結束了自己的江湖生涯,但是張無忌還要面對的是趙敏和周芷若兩個佳人。而一生放浪不羈的令狐衝最後也是決定和任盈盈退出江湖歸隱山林。但是在江湖中有這樣一位掌門,他作為武當山的掌門,但是卻終身未娶,這個人就是張三丰。
  • 張三丰活了217歲,為何一直未娶妻?答案便是7個徒弟名字連起來
    不用多說,大家已然知道他就是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活了217歲的張三丰。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世界當中道士並不是不能娶妻生子的,那為何要給張三丰一個終身未娶的人設呢?其實金庸早已在張三丰7個徒弟的名字當中給出了答案。
  • 張三丰並非天下無敵,為了成全他,金庸巧做安排,避開了三位高手
    郭靖 不同於郭靖、楊過、在我家那樣「成名要趁早」的少年英雄,張三丰屬於按部就班、厚積薄發的「後起之秀」,為了成全他「宗師」的威名,金庸巧做安排
  •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你把張三丰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念,就懂了
    張三丰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位老者,他白髮飄飄,擁有世間最高的武學,是武當派的開山鼻祖,武當七俠是他的入室弟子,而且,他活到了100多歲,不過,武當是可以娶妻的,為什麼他終身不娶呢?金庸將這個秘密藏在了武當七俠的名字裡。張三丰這人並非沒有愛情,他的心上人其實就是郭襄。
  • 為何張三丰終生未娶?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會發現真相
    ,武功高強,但是在面對自己的另一半時,總會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在金庸先生所著《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絕對是一個無敵般的存在,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張三丰出手,就一定能夠扭轉乾坤,讓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然而,在感情方面,張三丰卻一生未娶,這裡面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一起來看一看!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作為重要人物,最早出現在《神鵰俠侶》的末尾部分,那個時候他還是少林寺中一個打雜的小沙彌,跟著自己的師父覺遠在藏經閣裡面「混日子」。
  •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保持童子之身?把他七個弟子的名字連起來就懂了
    那就是你不是這個領域內的人,甚至說你不喜歡這個領域,但你卻還知道他的各種事跡,用簡單的話來講,科比、姚明是個籃球巨星,他們很出名,我們即便不打籃球,甚至厭惡籃球,卻仍然知道他科比、姚明。 同樣的道理,張三丰是武俠小說當中的人物,我們沒看過武俠小說,可能不知道宋遠橋,也可能不知道張翠山,但一定是知曉張三丰的。張三丰的名氣比張無忌還要大!
  • 張三丰為啥一生未娶?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一首詩說明一切
    在張君寶一百多年的人生當中,只在少年時與郭襄有過短暫的接觸。那個時候,張君寶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妙齡女子,因此在張君寶的心裏面,可能將郭襄當成了自己的女神。奈何襄王有夢,神女無心,郭襄的心思早已被楊過帶走了,怎麼會注意到默默關注自己的小少年呢?
  • 他沒學過「九陽神功」,內力卻不輸張無忌,張三丰自認不如
    只不過九陽神功修煉速度比《九陰真經》快而已,一個武學高手若著手修煉《九陰真經》的話,起碼要20年以後才能見效,而《九陽真經》則不同,張無忌練了六七年,內力渾厚程度就不在張三丰之下,《九陽真經》注重內力,《九陰真經》則注重全面發展,所以張無忌前妻雖然內力渾厚,但招式水平卻很差勁,而《九陰真經》中的武學招式往往十分奧妙,更在《九陽真經》之上。
  •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對於張三丰初次接觸練成「九陽神功」的張無忌,首先想到的是郭靖,而非當年教他武功的楊過這個問題,僅是老版小說中的描寫,新修版小說中已在郭靖後面加上了楊過的名字。其實老版小說中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金庸先生之所以這麼寫,從小說人物本身是為了突出張三丰對郭靖的敬仰,而從小說此情節背後的用意,則是為了突顯《九陽真經》與《九陰真經》是同等地位、並駕齊驅的兩部武學寶典。
  • 為何張三丰不給他報仇?
    筆者第一次讀原著時,曾一度認為張翠山就是主角。可惜事與願違,張翠山回到中原後,自刎於張三丰的百歲壽宴上。其實逼死張翠山的並不是六大派,而是他的師兄俞岱巖。當時俞岱巖認出了殷素素,他一時激憤,沒有忍住,把殷素素暗算自己的事告訴了張翠山。張翠山認為自己娶了三哥的仇人為妻,無顏面對三哥,便將張無忌託付給張三丰後,拔劍自刎。如果俞岱巖當時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張翠山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 近年農村,娶妻又有新要求,一動不動少不了,又甩又倒貼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帶你冷眼看農村,了解更多農村人或事,想要持續收看本專欄,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近年農村,娶妻又有新要求,一動不動少不了,又甩又倒貼啥意思?
  • 太極張三丰:大太監劉瑾罪孽更大,為何張三丰只殺董天寶?
    對於他來說,進入少林不單單是為了混口飯吃,而是為了求生存圖發展。所以他學武的願望很強烈,因為只有學好一身本事,他才有改變自己處境的資格。白天練,黑夜練,吃飯練,睡覺練,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甚至為了武功更加精進,不惜偷看大師伯練功。這一切的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有朝一日進入達摩院,學得更上層的武功,進而成為少林第一武僧。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大師伯的偏袒,不但沒能讓他進入達摩院,反而使他被迫離開了少林。這次的挫敗,令他的內心很苦悶。辛辛苦苦多年,卻最終與夢想失之交臂,怎能令他不失望?更令他失望的是,他看到了人性的陰暗,潛規則的泛濫。
  • 張三丰同人故事:穿越時空再見郭襄,風陵渡一見鍾情,了結一生憾事
    當然,20歲的張無忌心裡也知道這個這不是自己那個世界,自己來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是幫神仙送一封信給這個世界自己的太師爺張三丰,而且可以順便做些自己的事情,比如說將那個想要自殺逃避事實的,叫張翠山的膽小鬼打一頓,他自殺了倒一了百了,讓殷素素也跟著他去了,只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張無忌。
  • 張三丰的純陽無極功登峰造極,為何還不能治好張無忌的玄冥寒毒?
    只是到修訂時,金老把相關的情節給刪除了,因而我們在看通行版時才會出現這樣的疑問,不過金老的刪改卻是被動之舉。一.連載版小說對純陽無極功為何不能化解張無忌體內的玄冥寒毒,有做詳細的解釋。按照通行版小說(修訂版和新修版)的交代,張無忌剛中寒毒之時,張三丰企圖用外力的作用,幫他祛除寒毒。
  • 張三丰為何終生不娶?終於找到伏筆:把武當七俠名字連起來就知道
    不管從人品還是從能力上,張三丰都稱得上金庸筆下的頂級武俠人物。如果真要說令讀者感到有一些遺憾的,那就只能是他終身未娶。武當派肯定是允許娶妻生子的,他門下的徒弟基本都有一段姻緣故事。但是張三丰為什麼最後選擇獨自一人呢?這還要從我們同樣熟悉的金庸人物——郭襄說起。
  • 長大後看《太極張三丰》,董天寶的悲劇,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張君寶在兵營挑戰董天寶張君寶的一切,除了短暫的被人唾棄外,種種都是那麼的美好,反觀他的好兄弟董天寶,至少在小時候看電影時,基本沒有人對他有好感,連說起來都是滿滿的嫌棄,可當我們長大後在看《太極張三丰董天寶遇上小冬瓜一場機緣巧合下,董天寶終於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他在大街上,在眾目睽睽下,用自己的尊嚴謀了份差事,注意:「董天寶同時也為張君寶謀了份差事。
  • 周芷若為何完敗於趙敏,因為性格?不對,全是張三丰帶的頭!
    張三丰看破不說破,只是默默的把周芷若留下當人質。你看,常遇春接下來要去蝴蝶谷看病,要帶張無忌一起去。然後說,張三丰若是不放心,他治好後可以去武當山當人質。
  • 百損道人的師傅是誰,為何連張三丰都害怕他?原來他的來頭甚大!
    所謂「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主角張無忌年幼的時候十分悲慘,幼年之際父母便被中原武林人士「逼死」,而自己也因此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這門掌法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掌力陰毒無比,與人對掌之時一股極陰寒的內力衝將過來,對手霎時間全身寒冷透骨(可參考楊逍的表現),而受者身現綠色五指掌印,寒毒入體,觸手冰冷,宛似摸到一塊寒冰 一般、背心上一處宛似炭炙火燒,四周卻是寒冷徹骨,寒毒入體,發作時痛苦難當,九死一生。
  • 張三丰練功八字訣
    《道言淺近》指出,這八字「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意謂這八個字要全面實行,且要按順序一層層做去。下面就依八字順序逐層加以解說。可以這樣說,上一層的調息,主要是為了幫助凝神入氣穴,即促使意念在氣息的牽引下,同丹田建立起條件聯繫,實現神息相依、神氣相抱的態勢,為培養、激發丹田真氣創造條件,打下基礎。而這一層次的調息,則是要以主動性的呼吸運動為手段,進一步發揮氣息的催丹、育丹功能。古人曾把吐納時的氣息出入,比喻為「橐龠」、「巽風」,正是肯定它在功中的動力作用。
  • 道士邱玄清為何因朱元璋賞給他兩名宮女,便二話不說揮刀自宮了?
    皇帝賞賜宮女,在我們看來,這是極大的恩寵,就算你是個道士要斷絕情慾,也不能揮刀自宮,自己把自己給了結了啊,且不說這樣子會不會得罪朱元璋,你倒是先把自己給切了,不得不說哥們你是真的夠狠……而且,人們還將這個道士揮刀自宮的日子稱之所為「閹九」,並在這一天祭祀元道教全真教主長春真人丘處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明明是一件大好事,為何卻演變成了「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