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為啥一生未娶?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一首詩說明一切

2020-12-22 格子說歷史

文/格子說歷史

一個人最難處理的就是感情問題,即便是他事業有成,武功高強,但是在面對自己的另一半時,總會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在金庸先生所著《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絕對是一個無敵般的存在,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張三丰出手,就一定能夠扭轉乾坤,讓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然而,在感情方面,張三丰卻一生未娶,這裡面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一起來看一看!

張三丰其人其事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作為重要人物,最早出現在《神鵰俠侶》的末尾部分,那個時候他還是少林寺中一個打雜的小沙彌,跟著自己的師父覺遠在藏經閣裡面「混日子」。

這段時間裡面,他的師父覺遠將自己對於《九陽真經》的修為傳授了五六成給他,在內力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武功招式方面並沒有練習,所以只有蠻力而無招架之功。

後來,瀟湘子、尹克西來到少林寺偷走了《九陽真經》,被覺遠和張君寶追蹤到了來到華山絕頂。在這裡,張君寶得到了楊過的指點,打敗了尹克西,但是自己也深受重傷,在受傷的這段時間裡面,張君寶被郭襄所照顧。

兩年後,郭襄因為帶著武器私闖少林寺,以及張君寶偷練羅漢拳而被少林僧眾追捕,當張君寶的師父覺遠大師在彌留之際將《九陽真經》背出,張君寶因此而得到了部分真傳。

張君寶與郭襄分手之後,一路輾轉,最後來到了武當山,選擇了在武當山開山立派,武當派因此誕生。

在張君寶一百多年的人生當中,只在少年時與郭襄有過短暫的接觸。那個時候,張君寶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妙齡女子,因此在張君寶的心裏面,可能將郭襄當成了自己的女神。

奈何襄王有夢,神女無心,郭襄的心思早已被楊過帶走了,怎麼會注意到默默關注自己的小少年呢?

滿腔心事向誰訴,徒弟名字來彌補

張三丰在武當開山立派之後,就開始廣收門徒,其中最有名的土地有七個,俗稱「武當七子」,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這七個人對於武當派的貢獻極大,可以說武當派在江湖上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名頭,與他們的辛苦努力分不開的。

更為神奇的是,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就成為了一首七言絕句:「遠橋之下泛蓮舟,岱巖石上松溪流。萬仞翠山梨亭在,莫問聲谷空悠悠。」有好事者認為這是張三丰寫給郭襄的情詩,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和無奈之情。

儘管這樣的說法有些扯淡,畢竟連《倚天屠龍記》的作者金庸先生都沒有類似的說法,其他人的猜測始終都只是一種猜測而已。更何況,在《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與郭襄兩個人都不是絕對的主角,只是穿針引線般的人物,只是金庸的射鵰系列太過於出名了,讓很多人都願意窮儘自己的智慧去探尋其中的蛛絲馬跡,所以才惹出來這麼多的事情。

張三丰為何一生不娶?

古代名人,一生不娶者大有人在。在民國的大師裡面,就有金嶽霖、葉企孫等等一大批終生不娶的人,按理說,按照他們的經歷財力,娶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他們最終選擇了自己的事業,遠離了愛情和家庭。

張三丰作為一代宗師,又是道教掌門,所以,不娶妻生子可能是他迫不得已的事情,畢竟武當派是男子修煉的場所,如果將自己的女眷安置於道觀之中,有失大體。

有人可能會說宋遠橋就娶妻生子了,並且還有了自己的兒子宋青書。但是你要知道一點,宋遠橋娶妻是在拜張三丰為師之前。況且,宋遠橋雖然貴為武當派大弟子,但是身上的擔子和責任絕對沒有張三丰大,所以男歡女愛的事情也無傷大雅,這一點,在張翠山的身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結

張三丰一生不娶,原因可能很簡單,但是卻與郭襄無關,他們之間的所謂故事,都是好事之人無端端臆想出來的。大家說是嗎?

參考資料:《倚天屠龍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何張三丰終生未娶?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會發現真相
    在金庸先生所著《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絕對是一個無敵般的存在,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張三丰出手,就一定能夠扭轉乾坤,讓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然而,在感情方面,張三丰卻一生未娶,這裡面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一起來看一看!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作為重要人物,最早出現在《神鵰俠侶》的末尾部分,那個時候他還是少林寺中一個打雜的小沙彌,跟著自己的師父覺遠在藏經閣裡面「混日子」。
  • 為什麼張三丰終生不娶老婆?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懂了
    說到張三丰,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大家喜歡武俠小說的話,都知道張三丰的存在。其實他就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主要人物,武當派開山鼻祖,武當七俠之師,被推為天下第一高手,乃名揚天下的一代武學大師。在這部武俠小說裡面,其實張三丰算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了。當其最高境界純陽無極功、太極拳和太極劍練成後,更加所向無敵武功之深,已到了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基本上張三丰是無人能及的。
  • 張三丰為何終生不娶?終於找到伏筆:把武當七俠名字連起來就知道
    不管從人品還是從能力上,張三丰都稱得上金庸筆下的頂級武俠人物。如果真要說令讀者感到有一些遺憾的,那就只能是他終身未娶。武當派肯定是允許娶妻生子的,他門下的徒弟基本都有一段姻緣故事。但是張三丰為什麼最後選擇獨自一人呢?這還要從我們同樣熟悉的金庸人物——郭襄說起。
  • 張三丰為何一生不娶?你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清楚了
    都是無法得到,但卻豁達,也靜默。看似是在尋遍天下尋不著自己所愛之人後,大徹大悟的化為峨眉與武當。但是他們真的找不到嗎? 襄陽危機之時,玄鐵重劍為楊過所送,還有一自稱古墓後人的黃山女子。但是你看遍全書,有過郭襄去古墓中尋他的情節嗎?就連見到昔日的故友,也不是問楊過在哪,而是問:「你有見到過神鵰大俠的蹤跡嗎?」
  • 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你把張三丰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念,就懂了
    他在1959年寫下了《神鵰俠侶》,在1960年又寫下了《倚天屠龍記》,這兩部小說看似沒什麼關聯,但是裡面都有張三丰。張三丰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位老者,他白髮飄飄,擁有世間最高的武學,是武當派的開山鼻祖,武當七俠是他的入室弟子,而且,他活到了100多歲,不過,武當是可以娶妻的,為什麼他終身不娶呢?金庸將這個秘密藏在了武當七俠的名字裡。
  • 張三丰為何終身未娶?郭襄為何終身未嫁?答案藏在他們弟子名字中
    郭襄和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中,一個創立了峨嵋派、一個創立了武當派,郭襄與張三丰之間的情愫,影響到了峨眉武當兩派百餘年的交情,由於峨眉和武當是七大門派之一,兩派之間的情誼,也進一步影響到《倚天屠龍記》中的江湖格局。
  • 張三丰到底有多愛郭襄?看看武當七俠的名字就知道了
    甚至連小他16歲的郭襄也不例外,郭襄對楊過用情之深,而且為了他一生未嫁。其實在郭襄的身邊,也有一個人對他愛慕至深的人,這個人就是張三丰。,最終,就像郭襄創立峨眉派一樣,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的名字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
  • 張三丰活了217歲,為何一直未娶妻?答案便是7個徒弟名字連起來
    這個人是武當開山立派的鼻祖,也是金庸老先生筆下深不可測、與世無爭的武林高手。不用多說,大家已然知道他就是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活了217歲的張三丰。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世界當中道士並不是不能娶妻生子的,那為何要給張三丰一個終身未娶的人設呢?
  • 為何「武當七俠」大部分人沒有孩子?
    在張翠山與殷素素結婚的時候,只是覺得他不太願意娶魔教之女,後來金毛獅王還以其師張三丰不會介意勸說。整個過程也沒有表現出武當不能娶親,再加上張無忌回歸中土之後,宋遠橋也有他的兒子宋青書,那說明武當並沒有規定說門人不準結婚生子,那為什麼武當七俠總共才有2個孩子呢?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只比郭襄小几歲,是以二人以平輩論交,但張三丰的徒弟武當七俠,與郭襄的徒孫滅絕師太之間,卻不能沿用上一代的輩分。按理說,張三丰與郭襄同輩,而武當七俠則與滅絕師太的師父風陵師太同輩,算起來,滅絕師太與宋青書同輩,還得叫武當七俠一聲師叔。
  •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帶上武當七俠,能否攻下全盛時期的光明頂?
    有不少讀者認為,能否攻下光明頂的關鍵在於五行旗。其實這是對五行旗的高估,五行旗雖然名字唬人,但他們的實戰能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強。決定勝負的,還是武當和明教之間的高手對決。這其實很好理解,在金庸武俠中頂級高手才是故事的主角,人海戰術是行不通的。此外,即便光明頂下有五行旗的護衛,張三丰和武當七俠無論是突圍還是繞避,都能解決五行旗這塊絆腳石。
  • 張翠山是張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他終生未娶,她也未嫁,怎麼可能
    由此而見,張三丰對張翠山的殷切厚望非同一般,雖然待武當七俠都視如己出,但是在繼承人和武當掌門人的這兩個選項上,不管從品性上來說,還是從悟性武功上來說。張翠山都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只可惜張五俠英年早逝,張三丰白髮人送了黑髮人。
  • 武當七俠喜歡宋青書多一些還是張無忌多一些
    宋青書和張無忌,是武當三代弟子中最傑出的兩人。也是武當七俠最疼愛、最喜愛的兩個年輕人,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那麼,武當七俠更喜歡哪個呢?當然是宋青書了!宋青書確實討人喜歡從感情上來講,宋青書是武當七俠看著長大的。
  • 張三丰的徒弟,武當七俠中最厲害的俞蓮舟是什麼水平?答案很意外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金庸筆下一位被人低估的角色,他就是《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的二徒弟俞蓮舟。俞蓮舟在武當七俠中排行老二,明明武功最高卻不顯山不露水,讓大哥宋遠橋和五弟張翠山在江湖上出盡風頭。俞蓮舟在書中的筆墨並不多,相較之下癱瘓的三俠俞岱巖出場的描寫都比他要多很多。
  • 武當七俠之間的派系鬥爭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先承認一點:七俠的關係其實總體是不錯的,很有一點所謂「團體即家庭,同志即手足」的意思,這個是大前提。所謂的「鬥爭」都是潛流。我們絕不能誇大人家七俠的矛盾,那絕不是金庸老爺子的本意。人家畢竟是武當派,不是星宿派,沒有那麼多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 武當七俠中最低調的一位,深得張三丰武功真傳,實力不弱於俞蓮舟
    ,張三丰除了武藝高強,而且還是一位有威望的名師,正是因為其所培育出的「武當七俠」,個個都是武林豪傑威名遠播,熟悉武當七俠的讀者都知道,在當時的武林中七俠的地位和輩分都相對之高,而七個人都有不同的造詣,跟著筆者一起來瞧瞧吧!
  • 都是7人組合,武當七俠比全真七子強太多了?
    不過金庸筆下有兩個特別相似的組合:全真七子與武當七俠,他們都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師父,都屬於道教,都是七人組合,但是給我們的感覺明顯是武當七俠的整體實力要高於全真七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 為何張三丰終生不娶?把他七個弟子的名字連起來,你就明白了
    近代武俠小說界的泰鬥金庸先生生前留下了非常多的經典作品,一共發行了十四本書,金庸老先生還將他們編成了一首詩。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世界裡出現了很多的大俠,都是一些英俊瀟灑之輩。金庸老先生筆下的這些英雄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心上人。
  • 張三丰為他的七個徒弟取的名字,原來包含著對這位女子的情誼
    他有著高超的武藝,要不沒人知道他的極限有多大,從少林寺出來後依靠自己的能力建立了武當派,教出了武當七子,他一生沒有娶妻生子,但是武當派的傳承卻沒有衰落。這時,我們要認識張真人的得意弟子,名字也是由他來定的,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尹麗婷、莫聲谷,張三丰給他們取了七個名字,很有詩意。
  • 金庸武俠中的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哪個組合更加厲害?
    金庸先生好像對「七」這個數字情有獨鍾,像武當七俠、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桃谷七(6)仙等等,甚至還有洪「七」公。對於七字組合當中,在武學上最負盛名的非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莫屬了。全真七子從最開始的天罡北鬥陣再到北鬥大陣,再到七星聚會,就「射鵰」和「神鵰」中的聲勢來看,恐怕沒人能蓋得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