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子說歷史
一個人最難處理的就是感情問題,即便是他事業有成,武功高強,但是在面對自己的另一半時,總會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在金庸先生所著《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絕對是一個無敵般的存在,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張三丰出手,就一定能夠扭轉乾坤,讓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然而,在感情方面,張三丰卻一生未娶,這裡面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呢?一起來看一看!
張三丰其人其事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作為重要人物,最早出現在《神鵰俠侶》的末尾部分,那個時候他還是少林寺中一個打雜的小沙彌,跟著自己的師父覺遠在藏經閣裡面「混日子」。
這段時間裡面,他的師父覺遠將自己對於《九陽真經》的修為傳授了五六成給他,在內力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武功招式方面並沒有練習,所以只有蠻力而無招架之功。
後來,瀟湘子、尹克西來到少林寺偷走了《九陽真經》,被覺遠和張君寶追蹤到了來到華山絕頂。在這裡,張君寶得到了楊過的指點,打敗了尹克西,但是自己也深受重傷,在受傷的這段時間裡面,張君寶被郭襄所照顧。
兩年後,郭襄因為帶著武器私闖少林寺,以及張君寶偷練羅漢拳而被少林僧眾追捕,當張君寶的師父覺遠大師在彌留之際將《九陽真經》背出,張君寶因此而得到了部分真傳。
張君寶與郭襄分手之後,一路輾轉,最後來到了武當山,選擇了在武當山開山立派,武當派因此誕生。
在張君寶一百多年的人生當中,只在少年時與郭襄有過短暫的接觸。那個時候,張君寶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妙齡女子,因此在張君寶的心裏面,可能將郭襄當成了自己的女神。
奈何襄王有夢,神女無心,郭襄的心思早已被楊過帶走了,怎麼會注意到默默關注自己的小少年呢?
滿腔心事向誰訴,徒弟名字來彌補
張三丰在武當開山立派之後,就開始廣收門徒,其中最有名的土地有七個,俗稱「武當七子」,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這七個人對於武當派的貢獻極大,可以說武當派在江湖上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名頭,與他們的辛苦努力分不開的。
更為神奇的是,把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就成為了一首七言絕句:「遠橋之下泛蓮舟,岱巖石上松溪流。萬仞翠山梨亭在,莫問聲谷空悠悠。」有好事者認為這是張三丰寫給郭襄的情詩,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和無奈之情。
儘管這樣的說法有些扯淡,畢竟連《倚天屠龍記》的作者金庸先生都沒有類似的說法,其他人的猜測始終都只是一種猜測而已。更何況,在《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與郭襄兩個人都不是絕對的主角,只是穿針引線般的人物,只是金庸的射鵰系列太過於出名了,讓很多人都願意窮儘自己的智慧去探尋其中的蛛絲馬跡,所以才惹出來這麼多的事情。
張三丰為何一生不娶?
古代名人,一生不娶者大有人在。在民國的大師裡面,就有金嶽霖、葉企孫等等一大批終生不娶的人,按理說,按照他們的經歷財力,娶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他們最終選擇了自己的事業,遠離了愛情和家庭。
張三丰作為一代宗師,又是道教掌門,所以,不娶妻生子可能是他迫不得已的事情,畢竟武當派是男子修煉的場所,如果將自己的女眷安置於道觀之中,有失大體。
有人可能會說宋遠橋就娶妻生子了,並且還有了自己的兒子宋青書。但是你要知道一點,宋遠橋娶妻是在拜張三丰為師之前。況且,宋遠橋雖然貴為武當派大弟子,但是身上的擔子和責任絕對沒有張三丰大,所以男歡女愛的事情也無傷大雅,這一點,在張翠山的身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結
張三丰一生不娶,原因可能很簡單,但是卻與郭襄無關,他們之間的所謂故事,都是好事之人無端端臆想出來的。大家說是嗎?
參考資料:《倚天屠龍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