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七俠之間的派系鬥爭

2021-02-08 六神磊磊讀金庸


文/六神磊磊

一直都想寫武當七俠之間的政治鬥爭。今天有點空,來寫一寫。大約5000字。


網上也有一些類似的文章,看了都不太滿意。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先承認一點:七俠的關係其實總體是不錯的,很有一點所謂「團體即家庭,同志即手足」的意思,這個是大前提。所謂的「鬥爭」都是潛流。


我們絕不能誇大人家七俠的矛盾,那絕不是金庸老爺子的本意。人家畢竟是武當派,不是星宿派,沒有那麼多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不過話說回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派別,就有鬥爭。所謂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兄弟之間也是分親疏的,是有派系的,是有競爭的。


特別是圍繞著「誰當張三丰的接班人」這個最要緊的權力問題,七俠之間是有一股子暗湧的,是有暗戳戳的互掐的,有時掐得還有點小激烈。


先溫習一下武當七俠的名字,他們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每個人的名字都像一幅山水畫兒。


然而現實並不完全那麼美麗。師父張三丰有個毛病不大好,就是拖拖拉拉不肯指定接班人。根據原著,他似乎到九十五歲前都沒提這事。也不知道是因為戀權,還是對自己的身體太有信心。


歷史無數次證明,接班人選的問題拖得越久、越不明確,大家就會越焦慮,越是心神不寧。暗湧就是這麼來的。


先分析一下七個弟兄的接班形勢。有兩個人大概首先就可以被排除,就是老六和老七。


一是資歷,這點不用多說了,他倆資歷最淺,年紀最小,不夠格。


二是和師父的親疏關係,他倆也吃虧很大。原著上說,倆人的武功甚至都不是張三丰親自教的,而是大師兄和二師兄代傳的。張三丰壓根就沒帶過他倆。


這相當於在一個部門裡,別的實習生都是大領導親自帶的,你卻是由部門同事帶的,和大領導完全不親,你說你競爭起來是不是明顯吃虧。


第三點,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倆的性格和能力都有比較大的缺陷,一個弱,一個楞,不適合當老大。


殷梨亭「性子隨和,不大有自己的主張」,隨和也就罷了,沒主張這可要了親命。當老大怎麼能沒主張?甚至他成名之後都可以當眾哭鼻子的,而且還是扔掉兵器掩面嗚咽狂奔的那種,作為一個小師叔還挺可愛,可作為老大就實在太膿包。


刨去了這兩位,剩下幾個人裡,接班概率最大、卡位最靠前的有三個人:


老大、老二、老五,也就是宋遠橋、俞蓮舟、張翠山。他們共同構成了接班的第一梯隊。


這三個人各有各的優勢。


宋遠橋不必多說了,他是大師兄。何況他「為人端嚴」,「威權甚大」,武功也很高,是最有希望接班的。事實上多年來他都是理論上的儲君。


老二俞蓮舟緊緊咬住了宋遠橋。對這個人可以多說幾句,他的存在簡直是宋遠橋的不幸。


他的武功壓過了大師兄,在七俠之中第一。這一點可是非常加分的。在江湖門派這種武力為王的地方,歸根結底是拳頭決定地位,由功夫第一的弟子接班是完全說得過去的,是有合法性的,大家也都容易服氣。


此外,俞蓮舟的資歷也夠深。除了大師兄之外,他是僅有的另一個有「帶師傳功」經歷的,教過幾個小師弟功夫。在小師弟們的面前也等於是半個師父。


也幸虧宋、俞兩人表面上關係還行,從沒撕破臉。這是武當之福。否則以他倆的半斤八兩、難分軒輊,如果各自拉幫結派,對撕起來,甚至玩一出「劍宗」、「氣宗」的路線鬥爭,那可夠武當派喝一壺的。


除了老大、老二,在接班的第一梯隊裡還有一個老五——張翠山。


老五憑什麼這麼靠前呢?原因很簡單,師父最喜歡他。你老大老二再優秀,架得住師父喜歡五阿哥麼?


自古以來,立長還是立愛就是一個大問題,多少厲害的君王在這個問題上首鼠兩端,甚至鬧得政治動蕩、王朝傾覆。


張三丰甚至曾經公開表態:「我原盼他(老五)能承受我的衣缽。」這可是老人家第一次就接班人問題公開表態,非同小可。宋大和俞二對此可謂是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俞蓮舟曾專門對老五一家提起過這件事,還特意問五弟妹:


「你可知我恩師在七個弟子之中,最喜歡誰?」

「你說,師父是不是最喜歡五弟?」


他反覆提這碼子事時,語氣固然是調侃的、輕鬆的、雲淡風輕的,但細品起來,其之念茲在茲、無時或忘也可見一斑。


有一個細節很有趣:俞蓮舟和張翠山有一次互相恭維,彼此點讚。張翠山說二師兄武功第一,大家不及。俞蓮舟呢?則反過來說老五:「但是我七兄弟中,文武全才,唯你一人。」


大家可能會覺得俞蓮舟這是一句好話。俞蓮舟自己大概也覺得這是一句好話。但其實這話裡仍然透著一絲言不由衷,甚至有一絲明褒暗貶。


要知道,在體制內,特別是在一個武夫為主、武力至上的團體裡,誇一個人有文才未必是好話,往往是明褒暗貶。


比如在機關單位裡,一個人被說成「筆桿子」未必就好,言下之意有可能是你只會寫稿,格局和魄力不夠,前途有限。又比如在部隊裡,誇一個人「是個秀才」,其實暗含意思可能是這人只會塗塗寫寫、舞文弄墨,不是將才。


俞蓮舟如果是全心全意地欽服抬舉老五,他大概會這麼說:


「眼下我的武功雖然高一些,但練到了天花板,上不去了,成不了絕頂高手。你潛力比我大,以後成就會在我之上。」


而不是什麼「文武雙全」,總給人感覺是練功不專心,啥都會一點,但啥都是二把刀。


好了,現在眼看師父很明確地喜歡五弟,老大和老二該採取什麼措施?


兩人的路線完全不同。二哥的路線是親熱、拉攏,大哥的路線是疏遠、防備。


老大對老五經常顯得很苛刻。舉個例子,在武當山上,當著外人的面,宋遠橋公然呵斥張翠山:


「五弟,你怎地心胸這般狹窄?」


這話說得很重,很有點過頭。什麼叫「心胸狹窄」,人家老五當時已經是成名大俠了,外人面前,有必要這樣措辭嗎?


就好像你們單位班子和外人談判,局長就算和副局長意見不統一,會當著外人的面公然說:「老張,你怎地心胸這般狹窄」嗎?


接下來,宋遠橋居然還對張翠山「喝道」:


「五弟,對客人不得無禮,你累了半天,快去歇歇罷!」

張翠山聽他這麼一喝,不敢再作聲。


這完全是當眾洗涮人家老五,有意無意折老五的麵皮。


這真的不好。除非你是宋江,才可以這麼當眾喝李逵:黑廝,且給我退下!這是親熱,是當心腹人。可宋江要這麼當眾喝吳用、喝公孫勝,那就是很不妥當的了,是完全不給面子。


大哥有意無意在打壓的,二哥就有意無意地拉攏。相比之下俞蓮舟對老五就親熱得多。


老五失蹤十年後從冰火島攜家回歸,都是二哥一路出力保護。二哥還和五弟的老婆孩子一家人都努力拉近關係,非常熱絡。一個外冷內熱、愛師弟的好二哥躍然於紙上。


而大哥呢?五弟失蹤十年間,他「中年發福」,胖了。


聽說五弟回來,按說這是天大的事,他的表現卻是最平淡的,既不親自下山接,也沒安排一個師弟、徒弟之類來接,連交代人帶句問候的話也沒有。


幾兄弟重逢之時,看看別的兄弟是什麼態度?老四是一把將老五抱住,表示親熱。老六則是圍著老五轉,不肯分離。


而老大呢?非常中規中矩,禮數周到,卻滿滿都是距離感。是老五先拜倒在地,叫道:「大哥,可想煞小弟了。」宋遠橋則是「謙恭有禮」,「恭恭敬敬的拜倒還禮,說道: 『五弟,你終於回來了』。」


這實在也太客套了太寡淡了,還不如後來張無忌和清風明月小道童的見面親熱呢。


再來看另一處細節。武當幾俠團聚之後,老五張翠山說出實情:老婆殺了好多人,請求師兄弟們庇護。老四當即附和要求大哥支持。


面對老五這個最大的政治訴求,大哥二哥的態度完全不一樣。老大宋遠橋是「一時躊躇難決」,不肯表態,旁邊「俞蓮舟卻點了點頭,道: 『不錯!』」老大沒發話呢,老二搶著拍了板。


武當七俠的基本形勢大致就是:老一是孤家寡人,老二、五、四是聯盟。老六、七太弱,不敢站隊。


接著講一個重大問題:張三丰的態度。


張三丰似乎不感冒宋遠橋。


儲君這種東西,一旦「儲」得久了,就好像魚放得久了,自然而然就會發臭,容易遭嫌棄。老王對你會左右看不順眼。這是歷史規律。


原著裡,有不少細節值得品味,能看出張三丰對老儲君宋遠橋的微妙態度。


有一次張三丰過九十歲生日,到處布置一新,點起了紅燭,氣氛非常好。宋遠橋主動上去套近乎,書上說他對張三丰「陪笑道」,注意是「陪笑」,講了一段話:


「師父常教訓我們要積德行善,今日你老人家千秋大喜,師弟幹一件俠義之事,那才是最好不過的壽儀啊。」


你讀讀看,可以說貼師父貼得非常努力了對不對。


面對儲君的熱情示好,張三丰是怎麼回的呢?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張三丰一摸長鬚,笑道:


「嗯嗯,我八十歲生日那天,你救了一個投井寡婦的性命,那好得很啊!」


老張你這啥意思?


人家老太子表態要積德行善,總歸是個好心,什麼叫救了一個投井寡婦的性命?


堂堂武當七俠之首,江湖上威名赫赫的宋大俠,你就單提他熱情幫扶跳井寡婦?而且說婦女都不行,還要特意說明是寡婦?


然後,老張還不過癮,又加了一句:


「只是每隔十年才做一件好事,未免叫天下人等得心焦。」


然後,「五個弟子一齊笑了起來」。


張真人當著五個師弟的面公然洗涮大師兄,師弟們還「一齊笑起來」。求測宋遠橋的心理陰影面積?


那麼,張三丰這是故意打壓宋遠橋嗎?倒也不是。只能說是什麼?三個字:不貼心。


就像公司裡,別人小同事一拍馬屁領導就笑,你一拍馬屁就總是很尷尬。就是這種感覺。


宋遠橋還有一件事,是辦得最不妥當的,就是推出了兒子宋青書。


不說大肆炒作、過度包裝兒子吧,至少也是默許縱容了兒子的狂誕。


宋青書作為武當的第三代,在江湖上很高調,什麼「玉面孟嘗」啊,什麼第三代弟子中武功第一啊,佼佼者啊,接班人啊,搞了很多光環在這個小屁孩身上。


在江湖上,類似所謂宋青書未來肯定要接班,沒跑了,就是他了,這種聲音一度甚囂塵上。


來看一下當時江湖各大門派人士的普遍觀感:


「看來第三代武當掌門將由這位宋少俠接任。」——峨眉派滅絕師太、靜玄


「這位宋青書宋少俠……日後武當派的掌門,非他莫屬。」——丐幫陳友諒


「宋青書是我宋大師伯的獨生愛子,武當派未來的掌門。」——明教張無忌


造成這樣一種輿論,對宋遠橋是非常不好的。你還沒當穩皇太子呢,這就定了皇太孫了?


宋遠橋這個多年的「儲君」,原本一直是當得很謹慎,陪著小心的,可偏偏在兒子的問題上犯了大迷糊。大概是兒子的「優秀」讓他昏了頭了,忘記了謙虛、低調,給了趨炎附勢之人以可乘之機。


於是乎,各種不負責任的阿諛之徒、別有用心的捧殺之輩就蜂擁而至,給他寶貝兒子加上種種光環,戴上各種帽子,捧成「武當未來」、「武當偶像」,甚至是「江湖的希望」、「人類的曙光」。連你自己都不敢想的名堂這幫爛人都能給你想出來。


宋遠橋大概完全沒有考慮過師父、師弟們的感受。對師父來說,我看重你是一回事,你自己翹尾巴自封接班人是另一回事。難道武當提前姓宋不姓張啦?草創新王朝啦?你司馬懿啊?


對師弟們來說,臥槽大師哥你可以啊,我們完全被你忽略了?接師父的班我們不敢指望,可是接你的班我們也統統沒戲了對吧?你要父傳子家天下?


而且宋遠橋就沒想過,你大肆吹捧兒子,可是一百歲的師父自己有兒子嗎?



還有,師父最愛的五師弟已經死了,人五師弟有兒子嗎?要知道,當時都以為張無忌已歿,「翠山無後」那可是三豐老人家心中一大痛。你連續戳老人家痛點做什麼?


最後還別忘了,二師弟俞蓮舟有兒子嗎?


整個武當派,宋遠橋有兒子,他所有的潛在競爭者幾乎都沒有兒子。


他縱容炒作兒子,結果是把沒兒子的一伙人都撩撥了,都搞成對立面了。武當被自動劃分成了一個有兒子的人和一群沒兒子的人。


注意看,武當幾俠對宋青書的態度,很是複雜。


在宋青書風光得勢的時候,武當幾俠對他客客氣氣,叫他「青書侄兒」。但當他一旦有了把柄,小辮子落在人手上的時候,師叔們下手時卻莫名地狠辣無情。


小宋偷窺峨眉女生宿舍,被七師叔莫聲谷發現了。莫聲谷居然一路追下來,要殺他。


其實偷窺能是多大的錯了?內部處理一下,至多打一頓、記個大過就完了,再嚴格的話關禁閉也可以,廢武功也可以,何至於要殺?


像少林派那樣清規戒律,虛竹犯了淫戒加葷戒加酒戒的大套餐,也沒至於殺吧?也就是打板子開除吧?武當派的弟子偷窺一下就要殺?


所以只能有三個解釋:


一是武當派潔癖到了變態的地步,偷窺都是死罪。


二是莫聲谷和宋青書有不可告人的關係,一個奶油小侄兒,一個胡茬胸毛粗獷小師叔,你想想吧。莫聲谷追殺他,屬於是吃醋。


這是另外一樁公案,以後我再寫文討論。


三是師叔們可能早就看不慣宋青書了,忍了你很久了,今天可算揪住你小子的尾巴了。


最後,少林屠獅大會上,俞蓮舟一記「雙風貫耳」,使出十成功力,打得宋青書頭骨片片碎裂,成了準植物人,結束了這一場恩怨。


下手狠可以理解,這小子弒叔嘛。可是俞蓮舟對宋青書只見嫌惡和憎恨,沒見說過一句惋惜、痛惜的話。


當年宋太宗面對趙德昭,大概也很想來這麼一記「雙風貫耳」吧。


當然,不管宋遠橋怎麼失誤,他還是波瀾不驚地接了班,當了一段時間掌門。


有些人不服,非說他沒有正式上位。這完全是不好好看書鬧的,一會再講。


之前說了宋遠橋這麼多失誤之處,怎麼又順利接班呢?那是因為武當派奉行的是平和、平穩的政治風格,不喜歡大翻燒餅,搞大起大落。老五早死了,宋遠橋又實在沒什麼硬傷。儲君多年,也兢兢業業「監國」了多年,接班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等到他兒子東窗事發,一切就變了,臭掉的魚終究要被端下桌。


終於,一個深夜,已被打殘、纏得像個木乃伊的孽徒宋青書被悄然抬上武當山,抬到張三丰面前,接受審判。宋遠橋也第二次當眾上演負疚自殺,第一次是割脖子,這第二次是刺肚子,也順理成章被旁人救下。


一切流程走完,老人家三豐親自出手,斃掉宋青書,宣布革宋遠橋,由俞蓮舟接任。對宋遠橋的退休安排,是讓他去「精研太極拳」,專心搞研究。


重申一下,宋遠橋是做了掌門的。書上明確說了他是「掌門弟子」,只有當了掌門的才能這麼稱呼,就和「掌門師兄」、「掌門師叔」一樣。張三丰也說得很明白:「掌門的俗務,不必再管了。」人家就是掌門,雖然實際上只是個總經理。


這一夜,所有人大概都長出了一口氣,估計就連悲傷中的宋遠橋自己也暗暗鬆了一口氣。自己多年的威信早被坑爹兒子給敗光了。這個不尷不尬的總經理,早已沒什麼當頭。就這樣吧,一切塵埃落定,也挺好。


下來之後再看兄弟,看俞蓮舟,看張松溪,反而覺得格外親切。原來我們之間一直是很友愛的。


一個人離開權力時,才能吐出一口釋然的煙圈,體會到賢者時刻的通透。


上去似登遠橋,離開如乘蓮舟。一上一下之間,錯失了多少人生的翠山。


下來,其實遠比想像中的輕鬆。(完)



元 宵 紅 包

元宵節,給大家發一個微視紅包,在小視頻結尾,別忘了搶!我半夜錄也不容易。你要覺得數夠多就領一下。點「閱讀原文」搶紅包~

相關焦點

  • 《倚天屠龍記》中,對於宋青書和張無忌,武當七俠更喜愛誰一點?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朋友好奇,對於宋青書和張無忌,武當七俠更喜愛誰一點?本文,咱們便來聊聊這個話題。在解讀這個問題前,筆者覺得有必要聲明,個人認為,武當派內部不存在派系之爭,不能以陰謀論來解讀。很多人解讀《水滸傳》,都喜歡以陰謀論、派系之爭來解讀,實際上,即便是水泊梁山那樣的環境,也不存在明顯的派系之爭和陰謀論,更別提金庸先生筆下的武當派。至少在《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派是最正直、最具俠義精神的名門正派,也是最團結的大門派。武當七俠親如兄弟,而他們與恩師張三丰則親如父子。
  • 為何「武當七俠」大部分人沒有孩子?
    整個過程也沒有表現出武當不能娶親,再加上張無忌回歸中土之後,宋遠橋也有他的兒子宋青書,那說明武當並沒有規定說門人不準結婚生子,那為什麼武當七俠總共才有2個孩子呢?七俠中排行第二的是後來繼承武當掌門人的俞蓮舟,他比起宋遠橋則更加低調,張三丰在世時,一直由宋遠橋打理武當事務,但最後掌門人的身份還是傳給了他。雖然對宋遠橋來說有些可惜,但他兒子做的事情確實讓他不再適合當然要職。
  • 當全真七子遇到武當七俠
    幸而他招未用老,急忙轉身,卻見殷梨亭正在身旁,被劉處玄、郝大通掌力推拉,腳步虛浮。張翠山、莫聲谷見了,情急關心,各自縱進殿來,接應殷梨亭。宋遠橋在殿外,見四位師弟與全真七子身影交錯,打得甚是激烈,但總是落在下風。暗思俞蓮舟武功乃七俠第一,全真七子雖然了得,但看其身手內力,平手相鬥,未必有人高得過俞蓮舟去,瞧來全是這陣勢了得。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有朋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與郭襄同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的輩分比滅絕師太還低?金庸先生筆下人物之間的輩分,本就很亂,一般情況下,都是各論各的。比如郭靖、周伯通、耶律齊、全真七子等人,他們之間的輩分就非常亂,都是各論各的,不能一概而論。《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只比郭襄小几歲,是以二人以平輩論交,但張三丰的徒弟武當七俠,與郭襄的徒孫滅絕師太之間,卻不能沿用上一代的輩分。
  •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武功排名,宋遠橋第二,張翠山排名令人意外
    最近幾日,恰逢最新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其中以宋遠橋為首的「武當七俠」之間的兄弟情義,著實感動了不少讀者,「武當七俠」超越男女之情的兄弟情義,當真是難能可貴,金庸先生曾經說過,《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不光是寫張無忌與幾個女子的感情糾葛以及明教與六大派的恩怨,更重要的是張三丰對門下弟子「武當七俠」的關愛,以及「武當七俠」之間的兄弟情義,這也是《倚天屠龍記》能成為經典的原因。
  • 真實的武當七俠
    中國內丹,以武當派為代表,到家的內功和引導之術逐漸與中國的另一項國粹——武術相結合,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華內功。對武當派描寫得最為詳細的,莫過於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關於武當七俠的真實性,金庸寫道:「據舊籍載,張三丰之七名弟子為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聲谷七人。
  • 武當七俠喜愛張無忌多些還是喜歡宋青書多些?
    肯定是宋青書啊,張無忌雖然是書中的主角,但是武當七俠明顯是更喜歡宋青書的。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宋青書是長門長子,按照接班人培養的。宋青書是武當大弟子宋遠橋的兒子,在武當派的地位很高的,而且他武功樣貌都很出眾,是武當未來的接班人。
  • 武當七俠喜歡宋青書多一些還是張無忌多一些
    宋青書和張無忌,是武當三代弟子中最傑出的兩人。也是武當七俠最疼愛、最喜愛的兩個年輕人,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那麼,武當七俠更喜歡哪個呢?當然是宋青書了!宋青書確實討人喜歡從感情上來講,宋青書是武當七俠看著長大的。
  • 黃藥師戰平天罡北鬥陣,若是對上武當七俠,能否破解真武七截陣?
    有朋友問,黃藥師能打平全真七子的「天罡北鬥陣」,若是對上武當七俠的「真武七截陣」,結局如何?能不能打過?黃藥師是金庸先生筆下的絕頂高手之一,一代宗師,桃花島奇門武學派系創始人。如果黃藥師像王重陽那樣開宗立派,廣收門徒,他桃花島一派,也能成為江湖上數一數二的門派。要怪就怪他脾氣太臭,幾個徒弟全被他親手毀了。
  • 倚天末期,武當七俠之首的宋遠橋大概多大年紀?
    倚天中,武當七俠之首宋遠橋的位置其實很尷尬。表面上他是張三丰的大弟子,但由於有張三丰的存在,江湖上很多和他年紀相仿的人都成了他的前輩。雖然後期他已經算是武當派的掌門,但一來張三丰自謙,和其他門派的掌門平輩論處;二來江湖上的人也更認可張三丰在武當的地位。所以使得宋遠橋倒顯得小了。
  • 武當七俠VS全真七子
    武當七俠中,宋遠橋可以跟白眉鷹王對拼掌力而不落下風;謝遜認為,宋遠橋早已經是武林的第一流人物。至於俞蓮舟等人,也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狠角色,這麼說吧,武當七俠中最傑出的幾位,其水平放到其他門派都夠做掌門了。而全真七子……對不起要我去笑一會。就算他們中間武功最高的丘處機,放在武林中是個什麼水平?
  • 都是7人組合,武當七俠比全真七子強太多了?
    不過金庸筆下有兩個特別相似的組合:全真七子與武當七俠,他們都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師父,都屬於道教,都是七人組合,但是給我們的感覺明顯是武當七俠的整體實力要高於全真七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 金庸武俠中的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哪個組合更加厲害?
    金庸先生好像對「七」這個數字情有獨鍾,像武當七俠、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桃谷七(6)仙等等,甚至還有洪「七」公。對於七字組合當中,在武學上最負盛名的非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莫屬了。全真七子從最開始的天罡北鬥陣再到北鬥大陣,再到七星聚會,就「射鵰」和「神鵰」中的聲勢來看,恐怕沒人能蓋得過他們。
  • 金庸武俠小說的最強組合,武當七俠和全真七子,誰更強
    那就是武當派,武當派也有一個類似全真七子的組合。那就是武當七俠;在《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一樣是率先出場,不同全真七子的是,武當七俠的武功在前期並不算頂尖高手。連明教的四大法王也打不過,實力也不見得比別的門派掌門高。那時的武當七俠實力「只能叫高手。然而不同的是,武當七俠的武功進步是越來越快「越來越強。
  • 論內功,外功,資質,劍法,拳掌,武當七俠中排第一的分別是誰
    倚天中,武當七俠在江湖上頗具威名。作為張三丰的弟子,武當七俠可以說各有千秋。今天我們從內功,外功,資質,劍法,拳掌等幾個方面分析,看看這幾項當中,武當七俠裡排第一的分別是誰。 一、內功 武當派的內功穩紮穩打,循序漸進,越往後越厲害。
  •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帶上武當七俠,能否攻下全盛時期的光明頂?
    武當VS明教在《倚天屠龍記》中崛起的新門派不只有明教,還有武當和峨眉。決定勝負的,還是武當和明教之間的高手對決。這其實很好理解,在金庸武俠中頂級高手才是故事的主角,人海戰術是行不通的。此外,即便光明頂下有五行旗的護衛,張三丰和武當七俠無論是突圍還是繞避,都能解決五行旗這塊絆腳石。
  • 論福建林家血案與派系鬥爭
    決定各個派系地位的關鍵是武功以及武功秘籍。少林寺有鎮寺之寶《易筋經》,習練之後內功深不可測,可治療很多江湖疑難雜症,不但能阻止吸星大法吸取內力,甚至吸星大法反噬之力都可化解。在此不必細說。下面重點談談另一神秘劍譜。前朝一個太監所著《葵花寶典》不知因何落入福建莆田少林寺,練習此功第一步需要揮刀自宮。方丈紅葉禪師深感不宜練習,秘不示人。
  • 射鵰三部曲:檢查江南七怪,所有真七子,武當七俠
    所以,當時也叫「江南七俠」,整個江南都算過了,沒有白費!事實上七個柯鎮惡和朱聰之間的武功水平有很大差距,可以認為是準一級大師,柯鎮惡的暗器和朱聰的盜賊和捕手都是意想不到的,比如邱楚基、梅超風、歐陽克都遭受了傷害。
  •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武功什麼水平,為何有人說稀鬆平常?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金庸給武當派武功的設定,那就是武當派武功越到後來,進步越快,然後我們再看武當七俠是不是稀鬆平常。 根據《倚天屠龍記》的時間跨度,我們應分三個階段去看武當七俠的武功,因為在整個倚天裡,除了男主角張無忌,武當七俠武功也是一直不斷進步的,而且越到後來,進步越快。
  •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的武功到底屬於什麼層次?張翠山太可惜了
    導語: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的武功到底屬於什麼層次?張翠山太可惜了《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的武功是蠻高的,而且比較有趣的是他們的年紀。從他們年紀可以看出來他們早期名聲主要依靠張三丰,後來才是靠自身實力贏得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