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在今年奧斯卡獲最佳攝影、視覺效果、音響效果等獎項,講述兩個一戰英國新兵在戰場完成特殊任務的故事,通過偽一鏡到底的技術給予觀眾「沉浸」感受,被譽為「自拯救大兵瑞恩以來最接近真實戰爭的電影「。
《1917》的中文宣傳語是「1917,依舊一起」,作為疫情之後上映的首部電影大片,一上來就能看到它的IMAX版本的確是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
對各位影迷而言最讓人關注的還是號稱兩小時不間斷的「偽一鏡到底」,兩個小時的偽一鏡到底到底如何拍攝?飽受讚譽的《1917》是否實至名歸?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
羅傑·狄金斯繼《銀翼殺手2049》之後,今年憑藉《1917》再次摘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桂冠。或許經歷過13次提名、13次未中之後,羅傑·狄金斯終於迎來了他的輝煌時刻。
他所掌鏡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冰血暴》《老無所依》《朗讀者》《大地驚雷》《囚徒》《邊境殺手》等,每一部都是影視經典之作,構圖完美,攝影風格獨樹一幟!
《肖申克的救贖》
在《1917》中,羅傑·狄金斯再一次突破了自己的極限,難以置信的把視覺表現力更上一個層次。
關於《1917》攝影的奧秘,這15個要點你需要了解一下。
1、電影最大的看點是全片119分鐘大多使用自然光和外景「連續拍攝」的手法,為觀眾呈現出「一鏡到底」的視覺體驗。
但其實,影片的「一鏡到底」實為「偽一鏡到底」,電影由幾十個長鏡頭組接而成,再利用後期技術處理和巧妙的轉場,使得影片看起來像是從頭到尾連續拍攝而成,營造「一鏡到底」的觀感。
2、為了營造真正一鏡到底的效果,導演門德斯和羅傑·迪金斯儘量使用自然光以及外景拍攝,並拍攝儘可能多的真正一鏡到底鏡頭。該片每組鏡頭大都長於5分鐘,有個8分鐘長鏡頭拍了56次。
儘管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但為了讓畫面自然流暢,《1917 》的每一段畫面都必須行雲流水。為此,劇組在場景都還沒搭建好的情況下,就開始排練拍攝走位,前後耗費整整6個月準備,才正式開拍。
3、《1917》拍攝時,野外穿梭與手持攝影,鏡頭的運動狀態以及外景的發展變化,使得拍攝中難度很高,甚至十分依賴天氣的影響,導演門德斯說,這是名副其實的「聽天由命」。
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光,羅傑·迪金斯下載了6個氣象應用程式,並且經常查看上邊的天氣雷達,或者計算什麼時候會有小塊的雲出現。
並且外景拍攝,加上會有無死角的鏡頭移動,因此拍攝不太能打燈,多仰賴自然光,還必須面對嚴格的天氣限制。為此劇組準備了兩份劇本,一份是普通文字劇本;另一份則是註明全場人員走位、攝影機運鏡方向等配置的地圖劇本,藉此優化拍攝流程。
4、羅傑·迪金斯曾坦言,當薩姆·門德斯帶著比《007:大破天幕殺機》規模更大的「一鏡」概念找上門時,他曾擔心「一鏡到底」會淪為一種拍攝噱頭。
不過後來羅傑·迪金斯知道,薩姆·門德斯是希望一鏡到底是用來表現沉浸式的觀影體驗,而不是讓觀眾特別注意到這樣的拍攝技巧。
薩姆·門德斯也補充:「如果你有注意到運鏡,那也許代表我們沒那麼成功。像Roger (羅傑·迪金斯)這種等級的攝影師,能盡全力讓攝影機像是隱形一樣。」
5、薩姆·門德斯曾表示,最早的「一卷到底」《奪魂鎖》受限於當時種種拍攝限制,只能說是玩轉剪輯的創新拍法,並沒有確實烘託出緊張氛圍;相比之下《鳥人》的「帶入感」更到位,但《1917 》要做的更不一樣、更有野心。
「《鳥人》做得非常棒,但那都是內景,並且不斷回到相同地方;而我們是線性的,不斷移動到不同場景,你甚至不知道下一個角落長什麼樣子。」
6、《1917》拍攝用的是ALEXA Mini LF 攝影機 + TRINITY 穩定器,羅傑·迪金斯說,「這應該是我目前使用過,最小的攝影機之一。」
ARRI Alexa Mini LF是一款結合Alexa LF 系列優異的影像感測器,與Alexa Mini 系列輕便機身的電影攝影機,可以同時捕捉高品質的畫面,又方便四處移動。對於機身的輕便性,羅傑·迪金斯逗趣地說:「隨著我越來越老,它們(攝影機)則變得更小更輕。」
7、羅傑·迪金斯並不喜歡用廣角鏡拍攝特寫,因為畫面容易變形,而Alex Mini LF 屬於大畫幅攝影機,搭配Signature Prime 40mm 的定焦鏡頭,可以讓攝影師彈性拍攝特寫與遠景,同時保有不扭曲且寬闊的畫面感,也不會有變焦鏡頭的呼吸效應。
8、即使是一戰背景,羅傑·迪金斯仍追求拍出最清晰的畫面,並沒有為了電影的時代背景,去追求復古鏡頭的畫面質感。
9、身為ARRI 系列愛用者的羅傑·迪金斯認為,TRINITY 穩定器的多工特性,搭配系列攝影機的套裝組合,將會是未來拍攝電影的科技趨勢。
羅傑·迪金斯認為ARRI 出產的TRINITY 穩定器,結合小型搖臂般的俯仰軸與穩定的滾動軸,對於拍攝角度多元、連續鏡頭需求大的《1917 》來說,簡直如魚得水。
10、薩姆·門德斯曾坦言,拍攝過程中有好幾百個take ,都因為忘詞、或者道具問題等小細節,而白白浪費,他笑道:「有一段五分半鐘的片段,本來一切都到位、很完美,結果最後攝影機操作員被一塊墊子絆倒,完全是人為失誤。那是拍攝中的「黑暗時刻」。
這樣一鏡到底的拍攝,對於工作人員與演員之間,拍攝跟表演的默契配合很重要。
11、在《1917》中,片子時長與真實世界是一一對應的,導演薩姆·門德斯在採訪中表示,「我想用真實的時間順序講述兩個角色的故事,並以一鏡到底呈現。」
12、羅傑·迪金斯曾表示他們在拍攝中更加專注於故事而非技術表現力。他們的思路是讓鏡頭與角色有一種概念上的互動,或者說存在感。
他說:有時候我們會討論「要不要用一個這樣的鏡頭來表現什麼」,但是隨後就又會有人推翻,說「這不對,如果這個場景是真實的,就不存在一個那樣的視角」。
13、羅傑·迪金斯在採訪中說攝影其實是個力氣活。因為在拍攝《1917》時,攝影機操作員需要扛著設備跟演員一起奔跑並捕捉鏡頭。
「他要跟著角色一起奔跑,角色停下來的時候要一起急停,然後搖臂,旋轉機器,拍攝,當角色重新奔跑又要繼續一起奔跑,這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非常高。」
14、《1917》拍攝中,有一些場景如德國地堡是用35毫米鏡頭拍攝,還有一些小場景如在河上拍的場景是在47毫米的鏡頭裡拍攝,但整個拍攝的基本鏡頭是40毫米。
15、羅傑迪金斯認為《1917》一鏡到底的奧秘是拍攝足夠多真正的一鏡到底,然後把切口隱藏起來,而隱藏切口的訣竅則是「我做的每件事都儘可能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