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丁的輝煌勝利並不能說是其執政的「人性化」,而是其民主制度帶來的高效率。當然另一個學者大師亨廷頓認為,自中世紀以來,帝國的擴張已經充分體現了人性的光輝,這並不讓人感到恐懼,因為這本質上還是經濟的擴張。
當然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帝國對人性的壓迫有所減弱,比如英國,義大利等國的君主制,其體制本身也是崇尚血緣的。三個字權術。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描寫妓女奧菲莉亞被金髮情夫迷得如痴如痴,作為一國之君該怎麼管理呢?應該怎麼對待呢?作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安撫萬民的心,是要給妓女合法的言論和思想自由。可見莎士比亞的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平衡。
當然,現代有許多人認為莎士比亞的理想主義不切實際,必須要實現更高級別的權術,比如更像歐洲中世紀那樣絕對君主專制,這倒不能一概而論。就拿現代來說,很多國家對中小企業是非常寬鬆的,甚至鼓勵創業,因為很多企業不是單純是一個職業,而是一種社會實踐的意識。所以這些企業的老闆和高管能更接近這個群體。
制度塑造人性,比對中國古代的制度,我們發現當時的高官們認為很多社會根深蒂固的東西是天性不需要克服就已經被動植物刻入了進去。應該不是人性化,在我看來是基於特殊民族的氣質,東亞文化為了更好的融入華夏文明成了中央集權模式,西方就是民主制度。他們沒有特殊的個人喜好,熱衷於制度規範自己的人和事物。政治只是上層建築的一環,即便明清政治,腐敗也很嚴重,分權與集權的關係,在專制建立以前有它的合理性,在專制建立以後沒有依靠合理制度進行幹預必然無法維持這種關係,人性化也如此。
可以舉一個成語比喻,這裡說的不是為人性化,是嚴以律己,個人愚見:「你想做的太多,關心的太少」。基本上是中西的本質區別。總覺得別的國家的民主也不一定是很人性化的。好處就是,保障了公民的利益不受侵犯。那壞處也有,比如不利於資本家的利益。不利於資本家來發展經濟。制度人性化沒有不好,但不能成為逃避問題,停滯前進的理由。比起制度,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責任感。性化可以有目的,但是責任感絕對是最基本的。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是最高點沒有之一。其實也就是集權與分權結合的時候。中國古代分封制帶來的權力過度集中是最高點。這個權力過度自然是政治腐敗和當權者風險過大。對比看看歐洲封建制帶來的權力中間但依然能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