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小分隊】
香港最具人氣甜品屋 攻陷你的胃
港式甜品一向穩佔香港人最愛甜品榜的榜首,無論是深受曾蔭權、李澤楷、徐小鳳、關之琳等喜愛的創立於1885年的源記,還是堅持手工包製全港獨家麻蓉湯丸的湯丸皇,都是好吃到尖叫的響噹噹老字號。下面,就跟小編雅雅一起來品味甜品裡承載的美味,還有那些動人的香港老故事。作為一個資深港漂,這些牛店必須得去!
如果你只知道滿記和許留仙,你就out啦(⊙o⊙)…
1.大良八記
要認識香港的甜品,大良八記必定榜上有名。此店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的廣州,創辦人均叔當時已在廣州擁有兩家甜品店,由於他是順德大良人,家中排行第八,因此取名為大良八記。後來在上世紀50年代結束營業,來到香港輾轉做過幾份工作,終於在80年代找到好搭檔,決定重操故業,大良八記的招牌才得以重見天日。現在它已變成香港的老字號,鮮黃及鮮紅色的招牌十分搶眼,店內環境乾淨明亮,除了本地人之外,也深受日本遊客歡迎。
芝麻糊
老字號的特色之一,是食物選擇精貴,所以這裡的甜品只有十數款,當中糊類甜品已佔一半,像杏仁糊、核桃糊、芝麻糊等等。最為獨特的,要數它首創的椰子糊,將新鮮椰絲及椰肉磨成汁,再混合米漿煮成濃稠的糊狀。程序看似簡單,其實很花工夫,因為椰絲只可少量磨製,否則磨器 不能順暢運作,令工序變得繁複。為了堅持每日鮮制,椰子糊只於星期天供應,售完即止。
杏仁糊
大良八記:旺角通菜街109 號
2.低糖少甜專門店「金滿堂」
這裡最大的特色,除了是它標榜少甜較健康,讓我們可以大快朵頤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一直都有推出新的創作甜品,而且精益求精!
宇治金時
基本上大部分的港式創作甜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麥提莎糯米餈,結合軟和脆的口感另一知名產品,鎮店之寶是咖啡果凍伴炭燒雪芭,咖啡味很濃,配上紫米露、芒果、清心丸和雪糕,口感、味道、溫度都是一流的。其他招牌甜品還有芝麻糊、宇治金時、金枝玉葉等。
麥提莎糯米餈
金滿堂:九龍灣牛頭角道77號淘大商場二期地下G201號鋪。
3.源記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老字號源記,你可能會發現曾蔭權、李澤楷、徐小鳳、關之琳等名人坐在你旁邊,因為他們都是源記的忠實擁躉。源記的年紀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還有大,它創立於1885 年,在中環區數度搬鋪,後來搬到西環正街的現址。
源記招牌甜品
桑寄生蛋茶是這裡的招牌甜品,只用舊的桑寄生,越陳越香,煲出來甘而不澀,蛋茶內的蓮子先去皮去芯,再煮至軟黏,入口鬆化無比。這道甜品不但味道佳,當中的桑寄生更有補血功效。
源記:西環正街32 號
4.地茂館
甜品店開業25 年來一直保持水平。我每次經過也忍不住要走進店中,Order一盅蓮子杏仁茶,熱騰騰的瓷盅放到桌上,店員才撕開封蓋的薄紙,打開蓋即傳來撲鼻馥鬱的杏仁香,入口是幼滑如絲的質感,粉糯的蓮子則是香甜的點綴。這道甜 品分量不少,吃罷一盅已覺半飽,有心想試的話,吃晚飯時最好留肚。
地茂館招牌
這裡的芝麻糊味道最為濃烈,原來師傅炮製芝麻糊時只用了七分黑芝麻,其餘三分是白芝麻,因為白芝麻油分較多,炒過後香味散發出來,別具滋味。提醒你,每到假日前夕,九龍城的著名食肆便會大排長龍,地茂館甜品店也如是,最好有心理準備。
地茂館:九龍城福佬材道47 號
5.湯丸皇
湯丸皇在30 多年前曾於土瓜灣開店,由車仔檔起家,湯丸賣到街知巷聞,周潤發都是經常光顧的熟客仔。
椰皇湯丸
這裡的湯丸誠意滿瀉,坊間大量甜品店只選用現成貨,但此店一直堅持人手包製。為求保持新鮮,湯丸是每天晚上才開始包,一包便是數千粒,於翌日售賣,絕不 會擺放多於兩天。餡料也是誠意之作,老闆娘承傳媽媽的方法,原粒芝麻洗淨後先用慢火炒45 分鐘,再磨至幼細,秘訣所在是加入少量花生碎,令餡料增添沙糯的質感,所以這湯丸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不叫芝麻,而叫作麻蓉,全港獨家。舀起一顆圓潤光滑的 麻蓉湯丸放入口,像流沙一般的芝麻花生餡,果然引起了味蕾的共鳴,試過之後叫人念念不忘。襯託湯丸的薑糖水也不容忽視,姜味辣勁十足,非常足料,不少客人甚至要求只要一碗薑糖水,外賣回家慢慢品味。
湯丸皇:佐敦庇利金街45 號
6.石磨坊
光看名字,已可猜到這店以什麼甜品作招徠,就是生磨的糊類甜品,不過讓你猜不透 的,是這裡的甜品絕不會固步自封,永遠有新點子滿足客人尋求新奇的口腹之慾。最成功的點子,就是此店獨創,模仿鹹食賣相及做法的芒果撈河。所指的「河」,並非香港人平常吃的那些要放湯的河粉,而是自創以椰汁、澄面、牛奶及糖製成的條狀奶凍,由於凝固後切為條狀,加上奶白色跟河粉有幾分相似,便借用河粉之名,質感卻比真正的河粉滑嫩數十倍。
香芒黑糯米芝麻卷
至於香港人所說的「撈」,即是放醬汁拌勻吃的方法,這甜品以芒果糖漿汁拌吃,是以命名為「撈河」。甜品之中還有多粒鮮甜的呂宋芒果肉,面層灑上原粒白芝麻,味道及口感均是層層遞進,難怪日本雜誌也爭相報導。
招牌:香芒黑糯米芝麻卷、芒果河粉、椰香芒果撈
石磨坊:旺角豉油街66 號
7.發記
發記最初走的路線跟滿記相似,賣多款榴槤甜品,後來選用靚料製作楊枝甘露,推出即成為客人熱捧的甜品,從此聲名大噪。
楊枝甘露
芒果不用成本較低的呂宋芒,而是貴三成的菲律賓飛龍芒,呈橙黃色的果肉異常清甜,更有溏心的質感,部分用來榨成鮮果汁,部分則切成厚大的肉粒。柚子肉亦見嚴謹,味帶苦澀的沙田柚從不考慮用在甜品之中,只選用泰國甘柚,每顆柚肉都是肥美多汁。就連椰汁也不馬虎,當每家店都用罐裝椰汁 時,發記卻毫不吝嗇,購入包裝的新鮮椰汁。如此嚴選靚料,令楊枝甘露成為鎮店之寶。
鮮芒糯米卷
發記:深井青山公路深井村92-92 號
8.小甜谷
大坑是銅鑼灣的後花園,位置隱蔽,卻引來大量小店進駐,成為潮人潮店的集中地。 今年中在此開店的小甜谷,老闆不只是潮人,還是明星,就是谷祖琳及谷德昭。借著名人效應,明星開的餐廳通常會引起一陣熱潮,然而後繼無力的多,主因當然是食物質素差。起初以為小甜谷都是這樣的一家店,開業不久,每晚爆場,放下所有成見,真心去品嘗它的甜品時,才發現人潮除了來自明星效應,還因為此店實力非凡。
日本紅豆豆腐花
餐牌上有數十款甜品,除了一系列用北海道牛奶製作的創新甜品外,全是港式傳統口味,像蛋白杏仁茶、 紅豆沙及豆腐花等,雖然是傳統款式,但谷祖琳不失潮人本色,在甜品之中加入日本材料,不落俗套。像一碗日本紅豆豆腐花,在滑嫩的豆腐花上加入以糖水煮過的 日本紅豆,Size 較大粒之餘,質感粉糯,非本地紅豆能媲美。
小甜谷:大坑書館街10-11B
9.坤記
現存的傳統港式甜品,以糖水為主,其實還有少數糕餅店,仍供應老香港的糕點,在深水埗這個舊區便保留了好幾家,像50年不變的鴻發,每天如常供應艾草餅、芋頭糕、松糕等,另外還有門外長期圍著人群搶購的坤記。很多人以為白糖糕、芝麻糕這些舊式香港糕點,只有老一輩的人才懂得欣賞,多虧坤記,這些年來保持水平,令新一輩的年輕人、OL等也愛上老糕點。
白糖糕
大部分老式糕點均用到米漿作材料,令糕點入口煙韌軟糯,因此製成品的好與壞,米漿是關鍵要素。坤記深明此道,即使坊間早有現成的黏米粉,它還是堅守自己磨製米漿,而且是每天新鮮磨製,米香獨特,做出來的糕也富有彈性。像白糖糕,將自磨的米漿,混合已發酵的舊米漿製成,甜度適中,鬆化而不黏牙。
坤記:深水福華街115-117 號
親愛的港漂小夥伴們,雅雅說的這9家香港老字號甜品屋你去過幾家?快找個時間領著你的小夥伴一起去感受吧!愛她,就帶她去吃港式甜品,絕對不會失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