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一科考站旁的冰面變成了血紅色

2020-12-24 NEXTMIND

NEXTMIND

周一,當南極科考站的烏克蘭科學家醒來時,他們大吃一驚,因為周圍的冰面變成了血紅色。

據外媒euronews報導,烏克蘭教育和科學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幾張照片,顯示沃納德斯基站附近的雪地變成了雪紅色,如下圖所示:

沃納德斯基站是烏克蘭的一個南極科考站,位於阿根廷群島加林德斯島的濱海點,離基輔半島不遠,如下圖紅點處所示:

那麼,這些紅色到底是什麼呢?

科學家稱,雪地之所以變成紅色,是因為數以千計的「極地雪藻」所致,這些藻類含有紅色胡蘿蔔素,能抵抗紫外線輻射。

冬天,極地雪藻通常呆在雪地下面,但是天氣變暖會促使孢子萌發,它們就會上升到表面繁殖,而現在正是南極洲的夏天。

極地雪藻常見於阿爾卑斯山的雪原和極地地區,它們通常居住的環境與衣藻屬的其他物種有很大不同,包括但不限於雪、巖石表面、土壤、冰雪融水和冰洞。

這個物種生存的溫度範圍在0攝氏度以下到20攝氏度以上,當溫度低於5攝氏度時,生長會明顯緩慢。

科學家認為,極地雪藻很可能擁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強有力的修復機制,它在極端環境下的適應性,可以成為重要研究對象。

相關焦點

  • 南極冰層突然變成血紅色,網友紛紛擔憂這是災難前兆
    綜合外媒2月26日報導,近日,南極烏克蘭極地站附近整片的冰層下變成血紅色
  • 第35次南極科考陸基首席科學家康世昌返蘭 「南極,一個讓我快樂的...
    作為此次南極科考陸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員於4月13日下午返蘭,並於14日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科考隊取得多項科研成果    經受住了嚴苛的自然環境和「雪龍」船碰撞冰山後帶來的一系列考驗,其中冰區航行就達2102海裡,第35次南極科考隊在科學考察和綜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 中國站在南極種菜,蹭吃蹭網的俄羅斯站這麼禮尚往來……
    卸個幾千噸貨,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氣裡蓋房子,躺在雪地上幾個小時維修車輛,兩個多月洗不了澡,五百多天回不了家,還不能離企鵝五米之內……這是王燾對自己在中國南極科考隊8年工作的總結,他是一名後勤保障機械師,也是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崑崙站的副站長,專門負責科考隊的工作生活後勤保障。
  • 因為疫情,武漢大學女教師趙羲滯留南極,坐雪龍號科考船繞道回國
    坐著飛機觀測南極,一度出現「高反」趙羲在這次科考承擔的是航空調查任務,當然,在15架次科研飛行觀測中,趙羲上機執行了一次,其他時間主要在地面負責數據處理。然而,坐飛機「遊覽」南極,可不是那麼簡單容易,也沒有大家想像那般美好。
  • 馬喬一:破冰南極 逐夢深藍
    感動交通⑨·馬喬一 | 破冰南極 逐夢深藍風暴突襲、天寒地凍,南極的天越發寒冷,貼冰觀測、鑽孔取冰,你的心愈加熱誠。雪山隔不住雙手,風浪阻不住前行。「雪龍2」號為科考開路,你為「雪龍2」號奮然破冰!「破冰南極,逐夢深藍」,這聽起來滿是「詩和遠方」,可對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驗船師馬喬一來說,卻滿是艱辛,甚至面臨生死考驗。2019年11月,南極中山站附近,普裡茲灣海域,馬喬一應邀負責南極科考團「雪龍2」號破冰船的破冰試驗和檢驗。
  • 盤點中國在南極的5個科考站,你都認識嗎?
    該科考站於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現有各種建築25座,建築面積總計約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納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中山站 "E)中國南極中山站,是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
  • 中企承建的巴西南極科考站為兩國科技合作添彩——訪費拉茲站建設...
    新華社巴西利亞1月16日電題:中企承建的巴西南極科考站為兩國科技合作添彩——訪費拉茲站建設項目團隊新華社記者周星竹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15日在南極喬治王島舉行了落成典禮
  • 離開中山站的日子——演員張國立的極地科考情懷
    在6日政協文藝界別的分組討論間隙,記者與張國立的對話,就從「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裡的極地科考項目開始。「我注意到規劃綱要(草案)中有一項重大工程是在南北極新建科考站,建造先進的破冰船,提升南極航空能力等等。身為一名『老南極』,我特別高興看到國家這麼重視科考事業。」
  • 低調張國立曾炸浮冰救南極科考船,榮立二等功
    大眾都知道張國立的演員身份,可在南極炸浮冰救南極科考船,立下二等功這事兒,鮮為人知。《長城向南延伸》紀錄片劇組南極科考隊拍攝紀錄片《長城向南延伸》,張國立是劇組成員之一,期間遭遇浮冰、冰崩,威脅整船科考隊員的生命
  • 南極生活比我滋潤100倍
    這簡直就樂壞了隔壁的俄羅斯站畢竟他們可是開著雪地車,帶著一幫隊員有組織有紀律地過來蹭網為了保持良好的蹭網情誼俄羅斯站的朋友們還會經常過來和我們的南極科考隊員打打籃球啥的時不時再邀請大家一起去俄羅斯站洗洗桑拿
  • 波司登立足中國溫暖全世界 踐行使命助力南極科考事業
    截止目前,我國已成為在南極建成科考站排名第三的國家,數量僅次美國和俄羅斯。然而,在我國引以為傲的南極科考事業的背後,也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黯淡時期」。中國南極中山站1970年代後期,由於未設立南極科考站,中國曾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對南極問題沒有發言權的國家。
  • 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南極突然患病 中美聯手救援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南華早報》22日報導,一名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南極突然患病,目前已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中國和美國科考隊正在聯手進行救援,將其送回澳大利亞進行醫治。《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報導稱,在當下中美澳三國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情況下,三國的科考隊在南極卻合作起來,救助一名患病的澳洲科考隊員。澳大利亞南極項目的一位負責人金埃利斯周一表示,他們正在修建兩條單獨的冰跑道,作為此次救援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將這名得病的澳洲科考隊員從位於南極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科考站運送回澳大利亞。
  • 澳科考隊員急需醫療救護撤離南極 中美聯合伸出援手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人報》網站12月20日刊發題為《中國和美國共同幫助救護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的報導稱,儘管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但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正在幫助一名患病的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從南極撤離。
  • 「雙雪龍」南極首秀的高光時刻
    「雙雪龍」攜手抵近至距離中山站10公裡處,考察隊開始在冰面進行大型機械和物資轉運作業。圖為每輛重達24噸的重型雪地車被調運至冰面,之後向岸上轉運。 新華社發中國考察隊員協助紐西蘭同行開展南極阿代爾角歷史文化遺產修復施工。
  • 黑龍江赴南極科考隊員:過年能吃上酸菜餡餃子
    33次南極科考,此次科考,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共承擔5個項目,選派5名南極科考隊員。  王連仲:「平時捨不得吃酸菜就為過年包頓餃子」  「現在都在忙著科考,大年三十聚餐包餃子,初一組織茶話會,然後還是科考,2月底南極就進入冬季了,要抓緊幹活啊!」王主任說,現在他們吃的蔬菜、水果都是來時雪龍船帶的,有白菜、土豆、蘋果和梨。「我特意帶了三箱東北酸菜,平時一點不吃,就為了大年三十包頓餃子,中山站有63個人呢!
  • 這回,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
    在經過中、美、澳三國人員跨越海、陸、空數千英裡的努力後,一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成功獲得醫療救援,從南極洲撤離。澳方感嘆,這次「幸運地」碰到了中國破冰船。期間,澳大利亞科考站還專門升起了中國國旗。圖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網站南極科考隊員成功轉移,澳大利亞感謝中美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12月25日報導,澳大利亞官員周五稱,得益於團隊合作和南極地區夏季的良好天氣,為期5天的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
  • 「白澳」連中國南極科考都盯上了……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一個保守派智庫還在27日發布一份報告,把矛頭若隱若現地對準了中國在南極的數個科考站。澳大利亞媒體和一些學者藉機渲染中國在南極的軍事色彩,以及「中國在南極的戰略雄心超過了澳大利亞容忍的限度」。聲稱,澳大利亞必須在南極行使自己的「主權主張」。
  • 「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平潭啟航 將助力中國南極科考
    福建廣播影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曾祥輝,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賴繼秋等領導出席本次發布會,並向「侶行夫婦」張昕宇、梁紅授予了遠航的旗幟,其中一面籤滿了送行的觀眾們美好祝願,將伴隨他們一起抵達南極羅斯海,這也是人類航海所能抵達的地球最南海域。曾祥輝、賴繼秋等領導出席本次發布會,並向「侶行夫婦」張昕宇、梁紅授予了遠航的旗幟。
  •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南極長城站2月10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部分成員9日前往與中國南極長城站同位於喬治王島上的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代表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這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科考站。
  • 南極沒有雪?這場顛覆想像的抖音直播,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南極……
    圖源:綠色和平然而,抖音直播中,我們也看到南極如同荒漠的一面,這裡很難見到冰雪的痕跡。於是,我們看到不過9天時間,南極伊格爾島上20%的積雪沒了蹤影。持續高溫不僅帶來冰雪加速融化,更可怕的是,高溫天氣已開始引發各種生態問題。烏克蘭科學家在南極沃爾納德斯南極基站附近,發現了一片紅色的雪地,空氣中還隱隱飄來一股西瓜味兒。粉粉的雪地,乍一看似乎還挺美。但其實,大片異常的紅色雪地,一點也不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