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承建的巴西南極科考站為兩國科技合作添彩——訪費拉茲站建設...

2020-12-24 新華社

新華社巴西利亞1月16日電題:中企承建的巴西南極科考站為兩國科技合作添彩——訪費拉茲站建設項目團隊

新華社記者周星竹

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15日在南極喬治王島舉行了落成典禮。中巴兩國項目經理在隨後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費拉茲站的重建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得以圓滿竣工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更是中巴科技合作中的又一亮點。

考察站承建方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費拉茲站建設項目組經理焦陽說,費拉茲站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本次項目實施起來十分艱難。「我們要面對低溫、大風等惡劣的自然條件,而且這裡基本屬於無人區,所以物流和交通也是巨大的挑戰。同時,與外界的隔離、環境的艱苦、活動區域的狹小對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心理和身體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

來自巴西方面的工程項目經理牛頓·法貢德斯說:「南極的大風時速可達200公裡,地面也在結冰和融化之間循環,所以工程的難度不言而喻。但整個技術隊伍通過調整方案應對自然環境的變化,最終一點點努力,順利按照原計劃完成了項目。」

誕生於1984年的費拉茲站,在2012年一場火災中被燒毀。2015年,巴西舉行國際招標重建科考站,中國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中標。

焦陽介紹說,由於南極其他時段氣候過於惡劣,施工隊只能每年先在中國製造好全部模塊和鋼結構,年底運抵南極在喬治王島現場進行土建和組裝,來年三四月份便必須撤離。

焦陽說,項目今天的成就是團隊成員用辛勤的工作、堅強的意志和超強的專業能力鑄造起來的。「我們團隊成員在南極度過了好幾個春節,甚至有成員連續兩年帶隊越冬,有成員孩子出生後便奔赴現場工作,只有在網絡好的時候才能視頻和家人說幾句話。」

法貢德斯對中方團隊的工作讚不絕口:「跟中國技術人員合作交流、並肩作戰的這段經歷非常有趣,跟中國人一起工作我非常開心。」他說,在項目建造過程中見證了很多從未見過的新科技,他堅信中巴兩國科技合作能以此為基礎更上一層樓。

焦陽說:「落成典禮上很多人都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新的南極站向巴西展示了中國製造和中國力量,為中巴合作錦上添花。」(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南極長城站2月10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部分成員9日前往與中國南極長城站同位於喬治王島上的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代表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這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科考站。
  • 中國站在南極種菜,蹭吃蹭網的俄羅斯站這麼禮尚往來……
    距離中國首次登上南極冰蓋之巔已經過去15年,除了矚目的科考成就,在@央視網青年 11日發布的《颺聲》演講節目中,崑崙站副站長王燾介紹了一番「科考管家」們的日常。而這些都只是一些稀疏平常,隨著來到南極的日子越久,為了改善生活,王燾和隊員們逐漸打開了新技能,甚至還和他國科考站發展出了一系列「萬萬沒想到」的革命友情。王燾最早來到南極的時候很痛苦,因為頓頓只能吃肉,沒有蔬菜水果。
  • 中國這次不計前嫌,突然與美澳聯手合作!直升機急赴南極展開救援
    據歐亞時報12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南極洲計劃團體日前表示,在南極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研究站科考人員因身體不適病倒,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不計前嫌幫助該人員撤離南極。澳大利亞南極司司長金·埃利斯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國際援助正在幫助這名隊員撤離"。
  • 南極一科考站旁的冰面變成了血紅色
    NEXTMIND周一,當南極科考站的烏克蘭科學家醒來時,他們大吃一驚,因為周圍的冰面變成了血紅色。據外媒euronews報導,烏克蘭教育和科學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幾張照片,顯示沃納德斯基站附近的雪地變成了雪紅色,如下圖所示:沃納德斯基站是烏克蘭的一個南極科考站,位於阿根廷群島加林德斯島的濱海點,離基輔半島不遠,如下圖紅點處所示:那麼,這些紅色到底是什麼呢?
  • 盤點中國在南極的5個科考站,你都認識嗎?
    位於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西部的菲爾德斯半島上,東臨麥克斯維爾灣中的長城灣,進出方便,背依終年積雪的山坡,水源充足。該科考站於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現有各種建築25座,建築面積總計約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納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中山站
  • 中國建設者親歷:在南極無人區過春節,是種怎樣的體驗?
    這是一抹中國紅,中國海外建設者劉立成在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高高地掛起了兩個大紅燈籠,慶祝春節。  鋼結構上繡花  2012年,1984年投入運行的巴西費拉茲站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毀
  • 這回,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
    在經過中、美、澳三國人員跨越海、陸、空數千英裡的努力後,一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成功獲得醫療救援,從南極洲撤離。澳方感嘆,這次「幸運地」碰到了中國破冰船。期間,澳大利亞科考站還專門升起了中國國旗。圖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網站南極科考隊員成功轉移,澳大利亞感謝中美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12月25日報導,澳大利亞官員周五稱,得益於團隊合作和南極地區夏季的良好天氣,為期5天的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並表達謝意,美媒這就受不了了?
    人類對南極的探索從來都沒有間斷過,一些國家的科考人員會到訪南極。但是南極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所以很多時候科考人員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有困難相互幫助,這在南極地區是常見的事情。在南極國與國之間遇到困難相互幫助是常有的事情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對南極的探索起步較晚,條件也比較落後,中國科考隊員就曾受傷和出現高原反應,澳大利亞曾派出飛機協助我國科考隊員撤離南極地區。日前,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對南極探索的時候,就出現了健康問題,需要緊急撤離。
  • 這次,為了感謝中國,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
    編輯:翰林此前,中國考察隊在南極進行考察的初始階段,曾得到澳大利亞方面的大力支持。南極中山站一名隊員在工程作業時受傷,中方向澳方請求幫助之後,澳大利亞就派遣飛機協助其緊急撤離。在之後的考察過程中出現考察隊員身體不適的狀況時,澳大利亞也是立即採取援助措施。
  • 外交部就中美在南極聯合救援澳大利亞科考隊員等答問_新聞中心...
    我注意到近日有歐洲媒體表示,美國對華制裁是「美國優先」的政策,歐洲企業無意在美中之間做選擇。搞脅迫、霸凌阻擋不了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步伐。目前,中國累計已建成5G基站71.8萬個,成為全球最大的5G網絡。我們願同各國在相互開放、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推進相關合作,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像抵制種族歧視那樣,對全球經貿與科技合作中的國別歧視堅決說不。
  • 100年前的南極科研站是什麼樣子的?網友:太感動了
    不過時過境遷,今天人們的科技已經發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是在南極這樣的地方,也可以建立一個足夠強大的科學考研站,只需要電力足夠多帶一點設備,那麼就可以在裡面開空調,讓裡面的環境雖然算不上是春暖花開,也可以非常的溫暖迷人,今天的南極洲科研考察站是挺方便的,但你知不知道在100年之前,當時並不發達的人類是如何在南極洲考察科學的?
  • 中企海外項目周報(11.9-11.15)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建)組成的聯合體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12日共同籤署薩爾瓦多-伊塔帕裡卡跨海斜拉橋及其道路系統特許合同,標誌著這座南美最長跨海斜拉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大橋位於巴西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市眾聖灣,特許經營範圍線路總長46.8公裡,其中12.4公裡為跨海橋。
  • 波司登立足中國溫暖全世界 踐行使命助力南極科考事業
    截止目前,我國已成為在南極建成科考站排名第三的國家,數量僅次美國和俄羅斯。然而,在我國引以為傲的南極科考事業的背後,也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黯淡時期」。中國南極中山站1970年代後期,由於未設立南極科考站,中國曾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對南極問題沒有發言權的國家。
  • 第35次南極科考陸基首席科學家康世昌返蘭 「南極,一個讓我快樂的...
    曾經40多次參加青藏高原科考、9次登至珠峰六七千米高海拔地區科考的我省「60後」科學家康世昌是此次南極科考陸基首席科學家。    康世昌告訴記者,此次考察隊由349人組成,分別開展了長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崑崙站、羅斯海新站等站點的綜合考察工作。「陸基首席科學家的主要職責是對5個臺站的氣象、冰川、地磁、高空物理等業務化觀測和科研項目進展指導、把關和督促。」
  • 中鐵建設:創新驅動高鐵站房「品質革命」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特別是《大型鐵路客運樞紐綜合施工技術研究》獲2019 年鐵路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入庫成果獎、《超大跨度懸挑異型鋼結構及雙層雙曲面玻璃幕牆施工成套技術研究》等5項研究成果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大型鐵路客運樞紐綜合施工技術研究》等18項研究成果榮獲中施企協科學技術獎,《巨型...
  • 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南極突然患病 中美聯手救援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南華早報》22日報導,一名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南極突然患病,目前已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中國和美國科考隊正在聯手進行救援,將其送回澳大利亞進行醫治。《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報導稱,在當下中美澳三國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情況下,三國的科考隊在南極卻合作起來,救助一名患病的澳洲科考隊員。澳大利亞南極項目的一位負責人金埃利斯周一表示,他們正在修建兩條單獨的冰跑道,作為此次救援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將這名得病的澳洲科考隊員從位於南極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科考站運送回澳大利亞。
  • 「白澳」連中國南極科考都盯上了……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一個保守派智庫還在27日發布一份報告,把矛頭若隱若現地對準了中國在南極的數個科考站。澳大利亞媒體和一些學者藉機渲染中國在南極的軍事色彩,以及「中國在南極的戰略雄心超過了澳大利亞容忍的限度」。聲稱,澳大利亞必須在南極行使自己的「主權主張」。
  • 澳科考隊員急需醫療救護撤離南極 中美聯合伸出援手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人報》網站12月20日刊發題為《中國和美國共同幫助救護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的報導稱,儘管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但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正在幫助一名患病的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從南極撤離。
  • 中澳兩國國旗在南極共同飄揚,有些美國人卻覺得地位受到了威脅…
    12月20日, 「雪鷹301」由中國南極中山站飛行110公裡至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將澳大利亞5名航空地勤人員及558公斤物資從戴維斯站區運送至37公裡外的戴維斯冰蓋機場。12月24日凌晨,「雪鷹301」再次從南極中山站出動,克服了30節風速的不利氣象條件,將戴維斯站兩名隊員送至戴維斯站冰蓋機場,轉送至美國麥克默多站派出的裝備了雪橇式起落架的固定翼飛機上。
  • 南極長城站駐站醫生種菜記:大棚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28日電 (陳靜 程國政)從去年12月4日到達南極長城站至今,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胡淼醫生已經駐站8個多月了。你知道嗎?作為駐站醫生,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種菜。記者28日獲悉,同濟大學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蔬菜大棚建到了南極長城站,綠色蔬菜在冰天雪地的極地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