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南極長城站。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28日電 (陳靜 程國政)從去年12月4日到達南極長城站至今,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胡淼醫生已經駐站8個多月了。你知道嗎?作為駐站醫生,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種菜。
記者28日獲悉,同濟大學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蔬菜大棚建到了南極長城站,綠色蔬菜在冰天雪地的極地蓬勃生長。當日,胡淼醫生通過視頻帶著記者在漫天飛雪的南極走進大棚,感受綠意和生機。
胡淼醫生收穫滿滿。受訪者供圖
溫暖的大棚裡,寬大的菜葉從主莖散發開去,向四周愜意地舒展著,散發著生命的灼灼光華。綠油油的菜葉,大片大片地塞滿了菜架,或深綠、或淺綠、或綠中帶黃,迎著光的地方被紫色光暈籠罩著。胡淼告訴記者,那是今年新裝的紫燈發出的光。
菜架下一層,映襯著翠綠的葉,金黃的黃瓜花兒格外俏麗繽紛、生機盎然。胡淼指著旁邊空出來的一塊說,這裡的菜已被採摘。「黃瓜已經種過兩茬了,墨綠油亮,吃起來爽脆中帶著清甜。」這位醫生自豪地說,「現在,十來個在長城站越冬的隊員隔天就能吃上黃瓜。」他透露,如今,大棚蔬菜已是第5茬了。
蔬菜能在南極長大,得益於高科技的支撐。受訪者供圖
南極環境嚴苛,幾乎看不到綠色,可人卻離不開蔬菜。胡淼說,去年底今年初那段時間,站裡的隊員們不時出現消化道、呼吸道問題,有的是因為環境和工作壓力,有的就是因為缺少蔬菜。「在南極,綠葉蔬菜只能靠自己種植。」因此南極種菜成為醫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醫生表示,那是補充維生素,關乎身體正常新陳代謝的大事。
大棚研發者之一、束昱教授介紹,因為極地太陽光照非常有限,大棚採用「人工照明系統」來滿足植物生長及光合作用的需要;以「營養土+營養液」自動供給方式滿足植物生長營養需要;「人工補暖」提供暖氣,滿足植物生長溫度的需要。
在南極,綠葉蔬菜只能靠自己種植。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今年,極地中心改造了大棚:換託板、走電線,然後排燈管、捋藤蔓、排菜畦,他們還把扶梯的顏色刷成了國旗紅。胡醫生說,熱眼的顏色,讓人一看就精神抖擻。如今,外貌透明且骨感的玻璃大棚成為長城站的一道明麗的風景。
「夏天,天氣晴好時,棚裡的溫度一會兒就升到40℃以上,與外面0℃以下形成強烈反差。現在是冬季,白天只有8小時,太陽象徵性在地球沿上旋個小弧,就下去了。」胡淼介紹,棚裡的無土栽培、電腦控制,LED植物生長燈等技術措施能根據蔬菜生長情況自動調節照明時長,自動灌溉系統每隔一小時向水槽內注入營養液;當房間溼度低於70%時,加溼系統將向房間內噴灑水霧。這位醫生感嘆蔬菜能在南極長大,得益於高科技的支撐。
蔬菜長勢喜人。受訪者供圖
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國科考事業如今已經走過30多個年頭,南極駐站醫生派駐也已有多年。同濟大學東方醫院極地醫學中心主任劉中民告訴記者,東方醫院自2015年承擔國家極地考察醫療保健任務以來,先後多次派醫務人員為南極、北極的科考提供醫療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