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戲劇出版社的支持下,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策劃指導,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編的《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正式出版發行。12月3日,該書首發式在星海音樂廳舉行。「這是對廣東戲劇文學創作的一次梳理和總結,也是廣東戲劇在新徵程上的一次新的展望。」首發式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樹如此表示。
首發式上,業內專家踴躍發表真知灼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據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所長王煒介紹,廣東省藝術研究所自2018年開始啟動《廣東戲劇文庫(1949-2019)》系列叢書出版工程,擬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廣東戲劇70年的創作與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出版含《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廣東戲劇文庫·廣東地方戲曲劇種史》《廣東戲劇文庫·廣東地方戲曲研究論文集(1949-2019)》《廣東戲劇文庫·廣東戲劇年鑑(1949-2019)》等內容的系列叢書。
從近2000個劇本中挑選出來兩百多個
1949年以來,被譽為「南國紅豆」「南國鮮花」和「南國牡丹」的粵劇、潮劇和廣東漢劇「三大劇種」與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客家山歌劇、粵北採茶戲、雷劇、紫金花朝戲、樂昌花鼓戲等其他地方劇種一起百花齊放,其中不少已成為本劇種的經典劇目。這些作品在省藝術節和國家級賽事上大放異彩,亮出了廣東文化名片。
2018年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策劃,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編的《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正式啟動。2019年春節後,廣東省藝術研究所藝術研究中心向全省各演出院團、各地戲劇研究室,徵集當地的優秀劇本。同時聘請各劇種的專家和各院團長、及一批著名的戲曲學者、編劇共30餘人擔任遴選專家,按照藝術質量與社會影響力雙重標準遴選。歷時2年,從近2000個劇本中挑選出來兩百多個,結集而成《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交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劇本是一劇之本。在戲劇藝術進一步繁榮的同時,「劇本荒」成為目前制約戲曲藝術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普遍性問題。強化戲劇文學創作,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廣東戲曲文學創作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填補了廣東戲曲工作的一塊空白。」 首發式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樹如此表示。
戲曲部分7卷22冊,真實反映了廣東戲劇七十年劇目情況
此次《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7卷22冊),正式首發,在全國的新華書店有售。其中,粵劇卷8冊、潮劇卷4冊、廣東漢劇卷2冊、雷劇卷2冊、稀有劇種卷含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花朝戲等4個劇種,共3冊、客家山歌劇卷2冊、韶關戲曲卷1冊,含粵北採茶戲和樂昌花鼓戲。
該劇作選所選錄的劇本,就戲曲部分而言,既有經過整理的傳統戲,如粵劇《白蛇傳》《秦香蓮》《審死官》,潮劇《荔鏡記》《蘇六娘》《告親夫》,廣東漢劇《齊王求將》,正字戲《張飛闖轅門》,白字戲《白羅衣》,西秦戲《轅門罪子》等;又有現當代新編寫的歷史劇,如粵劇《關漢卿》《昭君公主》《袁崇煥》,潮劇《辭郎洲》《陳太爺選婿》《東吳郡主》,廣東漢劇《白門柳》,西秦戲《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更有全新創作的現代戲,如粵劇《土緣》《駝哥的旗》《刑場上的婚禮》,潮劇《老兵回鄉》《贈梅記》,廣東漢劇《熱嫁冷婚》,雷劇《抓鬮村長》,梅縣山歌劇《漂流的新娘花》《等郎妹》,粵北採茶戲《人生路》等。
這些劇本在思想內容和藝術上都有一定的成就,這些劇的演出也受到歡迎。其中大部分為全省乃至全國歷屆藝術盛事的得獎劇目,並且是現代題材、歷史題材各佔一定比例,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廣東劇目七十年來在挖掘傳統、推陳出新方面的成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亞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