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北翼「大城」之夢:區劃調整後再出發,南通挑戰何在

2020-12-24 澎湃新聞

被稱作「近代第一城」、今年經濟總量有望進入「萬億俱樂部」的江蘇沿海城市南通,正迎來堪稱百年罕見的歷史「風口」。

這個通江達海的城市,曾長期受困於長江天塹、大海阻礙,在過去上千年歷史中一直算是疆域之邊陲、交通之末梢。

但隨著未來幾年,過江通道實現「八龍過江」、沿海高鐵通車以及新機場的開建,還有通州灣新出海口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和重大功能布局的「落子」,這座位於上海北翼的城市,正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王者時刻」,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向北發展最引人矚目的「橋頭堡」、最具爆發力的「驅動核」之一。

不過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這座城市的短板也愈發清晰,比如「大而不強」,再比如,下轄縣市發達,但主城區的輻射帶動力卻較弱,這也成為影響和制約南通在未來數年能否再攀新臺階的最大變量。

在此背景下,9月10日至12日召開的南通市崇川區首屆黨代會,以及緊隨其後的區「兩會」,備受外界關注。這是原崇川區、港閘區合併之後,作為南通主城的新崇川區,區新領導班子以及施政思路首次正式對外亮相。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崇川區喊出了「奮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的目標。和過去相比,新的崇川區面積和人口均有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已逼近1500億,並高度集合了南通城市化的主要要素和資源。

但同時,區劃調整並非簡單進行拼湊,新的崇川區又如何打好「融合」之牌,真正成為長三角北翼的「大城之核」,撐起南通的「大城」之夢?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赴崇川深入採訪,試圖解碼南通主城崛起的雄心和夢想,以及面臨的諸多挑戰。

目標「1+1>2」,新崇川錨定航向

崇川區政府大院內,醒目張貼著「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的橫幅。區劃調整後,崇川顯得更有底氣了。

就在今年7月底,國務院批覆同意南通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崇川區和港閘區合二為一,組建新的崇川區。

合併之後的新崇川區,人口由原來的72萬人增加至100萬左右,面積增加了50%,經濟總量也由過去不到1000億元,增加至近1500億元。

如此一來,崇川在江蘇市轄區的排名得以大幅提升。以GDP為例,原崇川區在江蘇55個市轄區中排名第21、原港閘區排名第45,兩區合併後的崇川區已躋身前十位。

當然,排名只是一方面。南通大市對兩區合併的期待在於,至少要起到「1+1>2」的效果,如果能夠實現「1+1=4」,也就是翻倍,自然更好。

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表示,兩區合併,並非簡單拼湊和相加,如何做好「融」的文章?實現要素的優化組合才是關鍵。

也就是說,要突破「物理相加」的層面,實現「化學反應」。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兩區合併之前,崇川區和港閘區都是南通主城板塊,大致以通呂運河為界。在過去,運河兩岸是少不了「互相較勁」的。

「打個比方,大家都想引進項目,有時就會出現互相壓價的情況,導致惡性競爭。」崇川區某部門負責人認為,兩區合併後,南通主城得以「握拳發展」,主城能級實現躍升。

原本隔開崇川和港閘的通呂運河,如今已成崇川「內河」。原來崇川和港閘交界的任港灣等地區,也將實現「擁河發展」,共鑄南通「城市副中心」。

澎湃新聞從崇川區獲悉,優化整合再出發的崇川區提出了「一區五城」構想,即聚力建設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推動建成高端產業城、創新活力城、文明品質城、水韻生態城、平安幸福城,塑造南通主城面向未來的戰略能力和持久競爭力。

放眼全國,國內一些中心城市的主城區也進入了崇川的視野,成為其參照對標的對象,比如無錫的梁溪區、南京的鼓樓區和玄武區,還有製造業重鎮廣東佛山的中心城區禪城區。

崇川區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佛山市禪城區是崇川對標學習的主要地區之一。從區位上看,和崇川類似,佛山市禪城區也是位於一座超級城市(廣州)的周邊,同時也是所在設區市(佛山)的主城板塊。崇川面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而禪城則在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資料顯示,禪城是佛山面積最小的區,卻以佛山1/25的面積,創造了1/5的GDP。同時,禪城在發展都市經濟的同時,也不忘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

這無疑讓崇川「相見恨晚」,也若有所思。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6月,崇川區發改委一行已專門赴禪城區,就十四五規劃編制進行了交流學習。

區劃調整,南通優化擴容主城的必然選擇

新崇川區的成立,直接關係到南通的長三角北翼「大城」夢想,甚至關係到長三角南北平衡發展的大局。

為何這麼說?

若將上海和南京進行連線,這條線的南端有杭州、寧波等多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但在北側,卻依然一片空白。

目前GDP已逼近1萬億的南通,無疑是「第一候補」,也最有條件成為上海大都市圈北向發展(往蘇中蘇北甚至魯南地區)和輻射的「橋頭堡」。

但事實上,南通長期受困於中心城區首位度低的問題。滿足於「近代第一城」的美譽,卻在無意中走不出這個歷史光環,長期無法擺脫「小城」心態。

數據顯示,南通主城過去「小馬拉大車」的格局是較為明顯的,縣市強,主城弱。2019年,也就是南通市區劃調整之前,由原崇川區、原港閘區以及通州區組成的南通主城,土地面積、年末常住人口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均排名靠後,GDP之和佔南通全市的比重均未超過40%,這在全省的設區市中叨陪末座。也就是說,在過去,南通市區的能級和帶動力幾乎是江蘇設區市中最弱的。

顯然,這和南通江蘇經濟「第四城」的地位,以及江蘇省委對南通「全省發展新增長極」的定位並不相符。

此番區劃調整,也就是原崇川區和港閘區合二為一,以及海門撤市設區後,南通形成了「三駕馬車」(崇川、通州、海門)並駕齊驅的城區發展格局。

目前,崇川、海門和通州三區的經濟總量都在1400億左右。三者相加,南通城區的經濟總量已佔全市的近一半,「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大有緩解。

這其中,作為中心城區的崇川是南通城市經濟的「絕對主力」。數據顯示,2019年,崇川以全市1/40的土地,創造了近1/6的經濟總量、1/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等增長實績全市佔比超過20%。

在南通「一主三副」的城市發展格局中,崇川是「一主」,也就是唯一的主城區。可以這麼說,南通城市化主要高端要素和資源都集聚在崇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在崇川,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的主陣地也在崇川。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崇川即南通的「長子」,代表著南通的形象。

南通市委常委、新崇川區委書記劉浩表示,站在新起點,崇川要有點亮「城市之眼」的雄心壯志,成為展示全市形象的「第一窗口」,體現城市底蘊的「第一名片」,代表南通發展的「第一標杆」。

同時,要有打造「南通之核」的信念,不僅做全市的「中心節點」和「戰略連結」,還要增強對周邊地區的集聚輻射、服務帶動、支撐引領能力。

接軌上海融入蘇南,南通力避形成新的「代差」

澎湃新聞注意到,本次崇川區黨代會前夕,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調研崇川,並提出要激揚幹事創業精氣神,「再創一個輝煌的熱血崇川」。

南通上下正在學習蘇州「三大法寶」,呼喚「狼性幹部」。在融入蘇南、對接上海,以及打造滬蘇通三角「強支點」城市的過程中,崇川,甚至整個南通都需要那麼一些「熱血」。

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在上海和蘇南身後拼命加速追趕,並非上策。努力實現「新路趕超」,或許才是南通這個「支點」能夠強起來路徑密碼。

劉浩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提到,作為南通的中心城區,崇川在接軌上海、融入蘇南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和上海及蘇南形成新的「代差」。

劉浩認為,崇川不能單一、被動地承接上海和蘇南的落後產能轉移,而是要找準定位、主動出擊、積極進取,體現出自己在長三角核心區獨特的功能。

就好比發展康養經濟,南通能否真正做到一枝獨秀,打造出「長三角的北戴河」,讓人看到康養就想到南通?

澎湃新聞從崇川區獲悉,產業發展方面,崇川區已瞄準打造「345」產業體系,具體包括新材料、船舶海工、裝備製造「3」大支撐性產業,總部經濟、現代金融、文化旅遊、生態康養這「4」大功能性產業,還有集成電路、車聯網、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生物醫學「5」大引領性產業。

如上文提到,對標佛山禪城,儘管是「寸土寸金」的主城,崇川依然把大項目招引放在重要位置,注重高端製造業和現代商貿服務業共同發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因為在項目招引方面,主城並非只有土地資源緊張等劣勢。相反,主城也有不可複製的優勢,那就是齊全的公共服務和高端資源配套,更容易對人才產生吸引力。

澎湃新聞從崇川區發改委獲悉,崇川正在著力構建「都市型工業」新業態,促進工業企業集聚集約發展,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節能環保等特色產業,鼓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都市工業綜合體擺脫了傳統重型生產項目「大開大合」的特點,而是注重資源的集聚和業態的創新。今年3月,南通首個「都市工業綜合體」華匯智谷科學園正是落戶在了崇川。

消費經濟+都市工業,崇川的探索,不僅在回答如何在上海大都市圈自我定位,還有作為追趕者,如何與身旁的超級城市互利共贏、共同進步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城南通」翩翩而至! 城市品質不斷彰顯、城市顏值更加美麗
    乘風破浪、踏浪前行,這座努力構建江海相擁、內外相融的城市頻頻「高光閃耀」,正朝著「大城時代」崛起。 軌道交通1號線銜接南通西站,2號線銜接南通站、汽車東站等城市對外、對內交通樞紐,使得寧啟鐵路、滬通鐵路、通蘇嘉甬鐵路等鐵路線與主城區、產業園區、通州區等區域交通形成無縫銜接,為南通加快融入長三角區域交通系統,增強南通在長三角區域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城市競爭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絕佳條件。
  • 江蘇南通: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
    「長三角區域創新企業較多、創新主體綜合實力較強,經濟活躍指數高。」……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江海聯動發展趨勢討論熱烈。處於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機遇疊加的南通,無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長江經濟帶是我國實現協同發展的重要保障區,也是重要的科技創新投入和產出區。」
  • 南通改革開放40年發展述評 通達天下
    近日,寧啟鐵路南通至啟東段(寧啟鐵路二期)已進入試車階段,南通鐵路「東進」的序幕即將拉開,這對於我市實施沿海開發戰略,打造「長三角」北翼交通樞紐具有重大意義。  一橋飛架,天塹終變通途  縱觀改革開放40年來南通交通巨變,蘇通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是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 長三角的鹽城大豐有片荷蘭花海,沉浸式戲劇就在那裡首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通訊員 魏瑩瑩在今年國慶檔收穫28.3億票房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沈騰和馬麗主演的《神筆馬良》單元裡,瀋陽「瀋北稻夢空間」的向日葵花海讓很多觀眾讚嘆。秋日的大豐的荷蘭花海 CFP供圖地處黃海之濱的鹽城市大豐區,有「麋鹿故鄉、黃海港城、上海飛地、革命老區、長壽之鄉」的美譽。隨著12月底鹽通高鐵正式通車,一向被視為「北上海」的大豐與上海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全面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
  • 南通開發區 迅速發展 改革開放再出發
    堅定扛起南通經濟發展主陣地、主力軍大旗 南通開發區:激情燃燒,改革開放再出發 頭雁引領,群雁高飛。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羌強表示,南通開發區正以「捨我其誰」的精氣神「再出發」,激情燃燒,堅定扛起全市經濟發展主陣地、主力軍大旗。
  • 撤縣設區密集發布,江蘇縣域發展受關注,新一波區劃大調整來臨?
    6月22日,山東發布了關於煙臺區劃調整的消息,這是近期第3個官宣撤縣設區的城市,但還沒有結束。6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河北邢臺進行區劃調整,將撤銷邢臺縣、任縣和南和縣併入邢臺市區。其實早在6月19日,成都、長春也宣布了要進行調整區劃。五天之內4座城市接連官宣撤縣設區,是否意味著新一波區劃大調整已經來臨?
  • 南通文創閃耀長三角文博會
    南通文創閃耀長三角文博會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22 字體:[ 大 中 小 ]
  • 南通這趟「考察之旅」非同尋常
    在疫情漸穩後的第一時間,南通市委書記、市長就親自率團,攜60多位市領導、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出行,這樣的時間節點和陣容配置,足見南通對此次考察之行的重視程度。  觀察此次的「考察之旅」,南通黨政代表團用了3天多的時間,先後在蘇州、無錫、常州20多個點進行深度學習,可謂「看點超多」。
  • 附最新南通市政區圖、市區圖
    世界地圖 1:2.5億G20國家分布圖中國分省地圖—北京市 1∶98萬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圖二 1: 120萬長三角地區圖-相關新聞-最新南通市政區圖、市區圖發布8月28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式發布《2020年南通市政區圖、市區圖》。
  • 舌尖上的中國——南通美食篇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稱通州。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現代化港口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 。
  • 全力推進創新 江蘇鹽城成為長三角北翼智能產業集聚高地
    鹽城地處中國東部黃海之濱,江蘇省沿海中部,是長三角中心城市,近年來,該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持續走好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綠色轉型、綠色跨越發展路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 合肥官方回應「是否會擴大市轄區」:將有序穩妥推進區劃調整
    合肥市民政局5月11日答覆稱,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適時適度、有序穩妥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以適應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前,上述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表示,合肥市目前只有四個區,且總面積不大。在同等層次的省會城市中,轄區數量和面積最小,「合肥在未來的發展中,會適當增加市轄區數量嗎?比如說,再要三縣幾個鎮或者撤縣劃區。」
  • 觀察丨蘇州談「危機感」,為何以南通舉例?
    圖片來源:攝圖網最近,蘇州和南通「互動」頻頻。「不要等追兵踩到了腳後跟再努力」。今年初,時任南通市代市長王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南通要乘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東風,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確保經濟總量過萬億。「融入蘇南,對接上海」,南通的學習對象正是蘇州。2月28日,南通舉行理論學習會,市四套班子領導全程出席。這場會每個座位上都有一本「紅寶書」《再燃激情——蘇州「三大法寶」讀本》。
  • 觀察|南通這一個月:崛起江海,以大格局謀劃強支點
    還有正在啟航的大通州灣新出海口,目標是和長三角南翼的「寧波-舟山港」形成一北一南遙相呼應之勢,打造「龍頭」上海港的「重要側翼」。南通已無法低調。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放開發3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後,下午便到了南通考察。
  • 南通高鐵直達北京!
    新圖中,鹽通高鐵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47對(其中直通21對,管內26對),列車開行方向包括瀋陽、北京、太原、銀川、鄭州、成都、重慶、西安、濟南、青島、煙臺、榮成、衢州、徐州等東北、華北、華南、華東、中原、西北方向,長三角北翼沿海地區至蘇南
  • 區劃調整,武漢、合肥要有新動作?那麼西安啥時候開始新動作!
    整個武漢面積8569.15km,下轄13個區,有百湖之城的別稱,但大武漢區域內湖泊眾多,水域面積全國大城市第一,可使用陸地面積僅7000餘km,已經成為制約武漢市進一步發展走高的主要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做大城市規模,增加土地容量,實屬迫在眉睫。
  • 長三角之聲廣播春節特別節目:進博朋友圈裡的長三角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四(2月15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長三角之聲廣播FM89.9,AM792和長三角各地電臺聯合播出的《長三角新春七日談
  • 連鎮、鹽通、京港高鐵合安段…長三角鐵路最新安排!
    新圖中長三角鐵路安排開行客車總數達1222對,環比增加53對,客運運力再創歷史新高;安排增開貨物列車37列,服務區域客貨運輸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精準。 殷超 制 新圖中,鹽通高鐵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47對(其中直通21對,管內26對),列車開行方向包括瀋陽、北京、太原、銀川、鄭州、成都、重慶、西安、濟南、青島、煙臺、榮成、衢州、徐州等東北、華北、華南、華東、中原、西北方向,長三角北翼沿海地區至蘇南
  • 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 1月20日零時起實施新列車運行圖
    長三角連鎮高鐵、鹽通高鐵、京港高鐵合安段等多條新線增開多趟列車,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調整增開多趟動車組列車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蘇北蘇中多座城市增開動車組列車數量翻倍,CR300BF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拓展開行範圍。
  • 爭奪樅陽:區劃調整未明銅陵已替鄰縣做規劃,安慶「不服」
    一旦區劃之爭落定,整建制劃歸銅陵的樅陽該如何傳承其在中國歷史上曾影響甚廣的桐城派文化,註定將是一個難解之問。安慶銅陵此消彼長,區劃調整「順理成章」?在區劃調整之前,安慶轄桐城、樅陽、宿松等11個縣市區,數量上居全省第一,並代管皖河農場。全市總面積1.53萬平方公裡,2013年全市戶籍總人口620萬人。和安慶相反,銅陵是一個新興城市,其建市史尚不足60年。1956年建市的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為建國後新興工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