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這兩天在德國逛展(點擊閱讀:來自全球最大的玩具海洋的前線報導),文章發完這個就等過年了,這些天后臺大家發的消息也沒有時間看,請見諒。
上個月我們團購了一本特別定製版的春節主題立體繪本。特別的定製其實並不是說做了多大的改動,而只是把類似春節繪本中常見的小朋友磕頭拜年拿紅包的場景,改成了作揖拜年。
變化不大,但還是引發了一些討論,其中有一些表示了不同的意見 —— 認為給家裡長輩磕頭是中國的傳統禮節,沒什麼不好也不用改動。另外一些則希望我們具體講述一下理由,這樣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對拒絕磕頭更有理有據一些。
所以在過年前,我們把這個話題聊一下。正如之前文章中所說的,做那個定製版只是為了給家長們一個選擇 —— 選擇是否接受磕頭拜年這種傳統,傳統不意味著就需要無條件的保存,對於任何一個傳統,我們都需要選擇。
面對傳統,最重要的並不是捨棄或者堅持,而是去了解傳統的歷史演變,了解傳統如何產生,如何變化。傳承文化,是理解這些習俗背後代表什麼,而不是簡單的形式復古。就像拜年磕頭這個事情,重要的不僅僅是選擇讓孩子磕頭或者不磕頭,而是跟孩子去講解:為什麼他要去磕頭或者不用。
磕頭這個禮節在中國歷史上的變化,其實是挺有趣的一個八卦。
在聊很多中國文化話題的時候,有一個不錯的對比組—— 日本。比如說起我們文化中跪拜的演變由來,就可以對比一下這個當今全世界最習慣下跪行禮的國家。前兩年有日本媒體統計過,大約有三成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有過下跪經歷,以至於「土下座(下跪禮)」已經成為了一種娛樂符號,在日本的娛樂節目中,三天兩頭的開設土下座教學節目,或者傳授各種花式技巧。
對比日本和中國的「跪拜」,我們可以看到很有趣的一點差異:日本人日常下跪很常見,但在中國社會中認為更正式更需要跪拜的場合 —— 比如祭拜、禮佛敬神時,日本人反而很少用下跪行禮。
這是因為中日的跪拜禮節雖然起源基本一致,但在上千年的文化習俗演變中有了天翻地覆的分叉。日本的情況更符合中國唐宋之前的傳統,而中國的傳統只是繼承於明清。
其中區別的核心是 —— 「坐姿」。
讓我們回溯到三代秦漢的年代。「跪」對於中國人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特別重的禮節,大家天天互相跪。因為那時候並沒有椅子這種東西,大家日常都是「席地而坐」,所謂坐,就是「跪坐」。
如果真的要像現代很多國學專家說的那樣去復古法古,那中國人首先就要把家裡的椅子都扔了,改成類似日式榻榻米的模式,天天跪著聊天。那時的跪當然沒什麼特別的嚴重意義,古代君王見臣子或者客人,也都是互相跪著八卦打哈的。比如我們中學都背過《戰國策》裡秦始皇被唐雎嚇唬幾句,就「長跪而謝之」。語文老師說這裡「長跪」的意思不是說秦王跪了很久,而是原本是普通跪,被嚇的直起身體,屁股離開腳,變成比一般跪更敬重的「長跪」。
所以依舊保持日常跪坐習慣的日本,跪仍舊算不上什麼特別重的禮節。而在中國則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發生在唐、五代到宋的年間。而變化的原因則是「椅子」這種外族的生活家具逐漸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這種變化導致原本很普通的「跪」變得非常不自然起來。以前跪拜是很簡單的一個禮節,而現在要從椅子上站起來,走過去跪下行禮,就變得極其隆重,並且不平等起來了。
因為這樣的變化,在宋代,跪變成極少使用的一種隆重禮節。從一些宋代流傳至今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即便是臣子見皇帝皇后,也是拱手行禮。
元滅南宋之後,因為高壓統治的特殊性,跪拜開始成為了大臣見皇上的日常禮節。明朝滅元後,繼續加強了跪拜禮,除了大臣要跪皇上之外,下屬見上司,也要跪。
而到了清朝,跪禮則登峰造極,不僅要臣子跪皇上,下屬跪上司,百姓跪官員,而且大事小事都要跪,要磕頭,磕響頭。直到辛亥革命之後,跪拜禮才被廢止。廢除並非不愛傳統,而是更愛平等。
跪拜的確是一種傳統禮節,但跪拜本身所蘊含的含義,已經遠遠不止尊重、致敬,那跪拜表示的是什麼呢?
中國傳統跪拜的對象,主要是天地君親師,也就是神凡、君臣、父子、師徒這些關係,這些關係的特殊性,是來自於傳統上生殺予奪的絕對控制權利。君叫臣死父讓子亡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孩子生下來不想養淹死也沒人說不對,學徒跟老師學藝都是不給工錢隨便打罵的。
歷史上跪拜禮從少到多再到禁止,其實反映的就是人際關係中不平等的情況是否嚴重 —— 從君王要跪請名士出山的先秦,到君臣共坐的唐代;從少量下跪的宋朝到成為常態的明代,再到下跪如家常便飯的晚清,跪拜禮的變化在中國歷史上,可以成為面對強權是坦然還是卑賤的一把尺子。
這就是為什麼辛亥革命恢復中華之後,為了彰顯平等,將頒布免跪拜禮的法令作為了優先處理的事情。
但平等永遠不是所有人想要的事情,有些人想下跪,有些人則想讓別人下跪。看看這些年鬧出下跪鬧劇最多的曲藝娛樂圈,那些享受徒弟下跪的師傅們,想要的是恢復傳統,還是恢復對徒弟隨意打罵、剋扣工資的權利?其實不難分辨。
回到拜年要不要讓孩子磕頭的話題上來。跪拜磕頭的確是傳統,但這種傳統自從唐宋之後跪坐消失以來已經和絕對的不平等關係等同起來,這是一百年前廢除跪拜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反對讓孩子跪拜的原因 —— 並不是我們不喜歡傳統,而是因為我們一直努力鼓勵大家和孩子建立更平等而非威權的親子關係。
當然,教育、家庭模式,這都是個人選擇自由,我們喜歡更平等的親子關係,也有人更喜歡傳統的權威家長制家庭。所以用什麼禮節,是擁抱、握手、鞠躬還是磕頭,的確也是家庭選擇的自由。
如果你喜歡磕頭或者讓孩子磕頭,那麼這是你的選擇自由,今天的文章和你關係不大。但如果你不喜歡,那麼上面的那些對傳統變化的解讀,也許可以幫你把腰杆站的更直一些。
跪拜在傳統上表示的不是一種簡單的尊重而已,在社會上它代表對君權神權的絕對服從,在家庭裡它代表著以族權父權為核心的強大權威。如果不考慮這些意義,僅把傳統、復古當做唯一標準,那麼下次去政府機關辦事情,就要準備好護膝了。
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教育」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學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我們還剩下什麼
別用識字卡破壞孩子心中的漢字之美
幼兒園禁授小學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兒園該學的到大學都沒教
數學啟蒙的贏家,和誰先數到100無關
幼兒園門口的「分離焦慮」
為什麼要過洋節?因為開心啊
皮紋測智商天賦?算命先生們還是省省吧
只有1/9家長會看的文章,左撇子寶寶的養育建議
你是哪種育兒風格的父母
清明,如何和孩子談死亡
別用弟子規來綁架國學教育
為人父母,你為什麼不敢管教孩子?
請教會孩子去面對那些「可怕」的人
英語早教班不會和你說的事情
歐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左腦邏輯右腦創意?你的大腦可不是這麼分工的
波瀾壯闊的第一太空時代,在這部20年前的HBO史詩劇裡
別了,毀在小升初上的華羅庚金杯賽
給「少數派」家庭家長的育兒建議為什麼要教孩子做個好人?用數學公式來推導一下
吵鬧不專注?蒙臺梭利安靜遊戲的自律練習
數學好的人,怎麼買保險
帶寶寶去電影院的第一原則——別擾民
貧困地區的教育公平,是去關注那些去不了清華北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