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下跪磕頭背後,是怎樣的傳統和禮儀

2021-02-23 一小時爸爸

#前情摘要:這兩天在德國逛展(點擊閱讀:來自全球最大的玩具海洋的前線報導),文章發完這個就等過年了,這些天后臺大家發的消息也沒有時間看,請見諒。

上個月我們團購了一本特別定製版的春節主題立體繪本。特別的定製其實並不是說做了多大的改動,而只是把類似春節繪本中常見的小朋友磕頭拜年拿紅包的場景,改成了作揖拜年。

變化不大,但還是引發了一些討論,其中有一些表示了不同的意見 —— 認為給家裡長輩磕頭是中國的傳統禮節,沒什麼不好也不用改動。另外一些則希望我們具體講述一下理由,這樣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對拒絕磕頭更有理有據一些。

所以在過年前,我們把這個話題聊一下。正如之前文章中所說的,做那個定製版只是為了給家長們一個選擇 —— 選擇是否接受磕頭拜年這種傳統,傳統不意味著就需要無條件的保存,對於任何一個傳統,我們都需要選擇。

面對傳統,最重要的並不是捨棄或者堅持,而是去了解傳統的歷史演變,了解傳統如何產生,如何變化。傳承文化,是理解這些習俗背後代表什麼,而不是簡單的形式復古。就像拜年磕頭這個事情,重要的不僅僅是選擇讓孩子磕頭或者不磕頭,而是跟孩子去講解:為什麼他要去磕頭或者不用。

磕頭這個禮節在中國歷史上的變化,其實是挺有趣的一個八卦。

在聊很多中國文化話題的時候,有一個不錯的對比組—— 日本。比如說起我們文化中跪拜的演變由來,就可以對比一下這個當今全世界最習慣下跪行禮的國家。前兩年有日本媒體統計過,大約有三成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有過下跪經歷,以至於「土下座(下跪禮)」已經成為了一種娛樂符號,在日本的娛樂節目中,三天兩頭的開設土下座教學節目,或者傳授各種花式技巧。

對比日本和中國的「跪拜」,我們可以看到很有趣的一點差異:日本人日常下跪很常見,但在中國社會中認為更正式更需要跪拜的場合 —— 比如祭拜、禮佛敬神時,日本人反而很少用下跪行禮。

這是因為中日的跪拜禮節雖然起源基本一致,但在上千年的文化習俗演變中有了天翻地覆的分叉。日本的情況更符合中國唐宋之前的傳統,而中國的傳統只是繼承於明清。

其中區別的核心是 —— 「坐姿」。

讓我們回溯到三代秦漢的年代。「跪」對於中國人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特別重的禮節,大家天天互相跪。因為那時候並沒有椅子這種東西,大家日常都是「席地而坐」,所謂坐,就是「跪坐」。

如果真的要像現代很多國學專家說的那樣去復古法古,那中國人首先就要把家裡的椅子都扔了,改成類似日式榻榻米的模式,天天跪著聊天。那時的跪當然沒什麼特別的嚴重意義,古代君王見臣子或者客人,也都是互相跪著八卦打哈的。比如我們中學都背過《戰國策》裡秦始皇被唐雎嚇唬幾句,就「長跪而謝之」。語文老師說這裡「長跪」的意思不是說秦王跪了很久,而是原本是普通跪,被嚇的直起身體,屁股離開腳,變成比一般跪更敬重的「長跪」。

所以依舊保持日常跪坐習慣的日本,跪仍舊算不上什麼特別重的禮節。而在中國則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發生在唐、五代到宋的年間。而變化的原因則是「椅子」這種外族的生活家具逐漸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這種變化導致原本很普通的「跪」變得非常不自然起來。以前跪拜是很簡單的一個禮節,而現在要從椅子上站起來,走過去跪下行禮,就變得極其隆重,並且不平等起來了。

因為這樣的變化,在宋代,跪變成極少使用的一種隆重禮節。從一些宋代流傳至今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即便是臣子見皇帝皇后,也是拱手行禮。

元滅南宋之後,因為高壓統治的特殊性,跪拜開始成為了大臣見皇上的日常禮節。明朝滅元後,繼續加強了跪拜禮,除了大臣要跪皇上之外,下屬見上司,也要跪。

而到了清朝,跪禮則登峰造極,不僅要臣子跪皇上,下屬跪上司,百姓跪官員,而且大事小事都要跪,要磕頭,磕響頭。直到辛亥革命之後,跪拜禮才被廢止。廢除並非不愛傳統,而是更愛平等。

跪拜的確是一種傳統禮節,但跪拜本身所蘊含的含義,已經遠遠不止尊重、致敬,那跪拜表示的是什麼呢?

中國傳統跪拜的對象,主要是天地君親師,也就是神凡、君臣、父子、師徒這些關係,這些關係的特殊性,是來自於傳統上生殺予奪的絕對控制權利。君叫臣死父讓子亡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孩子生下來不想養淹死也沒人說不對,學徒跟老師學藝都是不給工錢隨便打罵的。

歷史上跪拜禮從少到多再到禁止,其實反映的就是人際關係中不平等的情況是否嚴重 —— 從君王要跪請名士出山的先秦,到君臣共坐的唐代;從少量下跪的宋朝到成為常態的明代,再到下跪如家常便飯的晚清,跪拜禮的變化在中國歷史上,可以成為面對強權是坦然還是卑賤的一把尺子。

這就是為什麼辛亥革命恢復中華之後,為了彰顯平等,將頒布免跪拜禮的法令作為了優先處理的事情。

但平等永遠不是所有人想要的事情,有些人想下跪,有些人則想讓別人下跪。看看這些年鬧出下跪鬧劇最多的曲藝娛樂圈,那些享受徒弟下跪的師傅們,想要的是恢復傳統,還是恢復對徒弟隨意打罵、剋扣工資的權利?其實不難分辨。

回到拜年要不要讓孩子磕頭的話題上來。跪拜磕頭的確是傳統,但這種傳統自從唐宋之後跪坐消失以來已經和絕對的不平等關係等同起來,這是一百年前廢除跪拜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反對讓孩子跪拜的原因 —— 並不是我們不喜歡傳統,而是因為我們一直努力鼓勵大家和孩子建立更平等而非威權的親子關係。

當然,教育、家庭模式,這都是個人選擇自由,我們喜歡更平等的親子關係,也有人更喜歡傳統的權威家長制家庭。所以用什麼禮節,是擁抱、握手、鞠躬還是磕頭,的確也是家庭選擇的自由。

如果你喜歡磕頭或者讓孩子磕頭,那麼這是你的選擇自由,今天的文章和你關係不大。但如果你不喜歡,那麼上面的那些對傳統變化的解讀,也許可以幫你把腰杆站的更直一些。

跪拜在傳統上表示的不是一種簡單的尊重而已,在社會上它代表對君權神權的絕對服從,在家庭裡它代表著以族權父權為核心的強大權威。如果不考慮這些意義,僅把傳統、復古當做唯一標準,那麼下次去政府機關辦事情,就要準備好護膝了。

與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教育」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學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我們還剩下什麼

別用識字卡破壞孩子心中的漢字之美

幼兒園禁授小學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兒園該學的到大學都沒教

數學啟蒙的贏家,和誰先數到100無關

幼兒園門口的「分離焦慮」

為什麼要過洋節?因為開心啊

皮紋測智商天賦?算命先生們還是省省吧

只有1/9家長會看的文章,左撇子寶寶的養育建議

你是哪種育兒風格的父母

清明,如何和孩子談死亡

別用弟子規來綁架國學教育

為人父母,你為什麼不敢管教孩子?

請教會孩子去面對那些「可怕」的人

英語早教班不會和你說的事情

歐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左腦邏輯右腦創意?你的大腦可不是這麼分工的

波瀾壯闊的第一太空時代,在這部20年前的HBO史詩劇裡

別了,毀在小升初上的華羅庚金杯賽

給「少數派」家庭家長的育兒建議

為什麼要教孩子做個好人?用數學公式來推導一下

吵鬧不專注?蒙臺梭利安靜遊戲的自律練習

數學好的人,怎麼買保險

帶寶寶去電影院的第一原則——別擾民

貧困地區的教育公平,是去關注那些去不了清華北大的孩子

相關焦點

  • 下跪磕頭算哪門子傳統文化?
    但問題是,在跪拜已經退出現代社交禮儀序列的大環境下,即便自己有自主選擇權,也絕不意味著自己可以強迫別人如此,無論是以長輩身份強壓,還是道德綁架,都是不合適的。 要知道,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老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願意下跪磕頭。 而那些隨著自己另一半,到仍然存在下跪磕頭風俗的地方過年的年輕人,就更加糾結了。
  • 磕頭跪拜的禮儀,什麼場景怎麼磕頭,有什麼講究
    磕頭跪拜的禮儀,什麼場景怎麼磕頭,有什麼講究文/@成長新視點磕頭跪拜,是中國傳統禮儀中的一種形式,起源於古代祭祀儀式,也叫叩頭、叩首。磕頭跪拜禮儀,主要有常規磕頭、拜年祝福、婚嫁喜事、喪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園結義等六個不同場景,因對象、場景不同,規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頭,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一、常規磕頭。1.單純磕頭,是兒童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兒童隨家長走親戚見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磕個頭」。
  • 趙本山妻子調侃謝廣坤「賺了不少」,唐鑑軍下跪給師娘磕頭拜年
    近日,趙本山女兒球球和謝廣坤的扮演者唐鑑軍連麥直播,直播中,趙本山的愛人馬麗娟也罕見露面。在直播中,謝廣坤與趙本山女兒球球連麥,而球球旁邊也是坐著一位穿著灰色短袖的女子,而這位女子正是趙本山的老婆、球球的媽媽馬麗娟。
  • 磕頭≠孝道,「跪拜」禮並非值的傳承的傳統
    幾年沒有過磕頭拜年,我本以為這種舊風俗已隨著社會的發展消散為歷史的塵埃,昨天的一次爭端才讓我發現,還有很多人認為磕頭才等於表孝心
  • 南北方又開吵了:過年要不要給長輩下跪磕頭?
    身未動,就已經得知那邊要向至親長輩下跪領紅包,甚至新媳婦上門第一年連親族裡的其他長輩也要跪。女方從個人到家族從來都沒有這個傳統,甚至認為這樣的拜年方式「很封建、有點侮辱人」。但男方認為女方應該入鄉隨俗,覺得女方的抗拒是「無理取鬧、不尊重他」。
  • 山東人磕頭拜年方式震撼到國民,有人卻說這是「落後封建」
    有些地方比較懶,為了省事,玩「一刀切」,過年的傳統習俗逐漸都被禁了,導致年味越來越淡,網友們渴望年味,也在尋找年味。終於,今年這個年味在山東人身上找到了大年初一清晨五點,你還在睡夢中,山東人已經起床拜年了「大年初一起得最早的是山東人」也成功衝上熱搜榜第一,不少網友表示,這是禮儀之鄉的傳統禮儀。
  • 南方媳婦回北方過年:磕頭拜年很封建,毫無尊嚴!
    過年了,不同的風俗習慣稱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其中關於磕頭和放鞭炮的不同理解,迅速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最近,南方人和北方人就因為其中一件事發生了爭執。一位網友在網上留言,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女網友是南方人,要和北方人老公回老家過年。
  • 春節拜年磕頭的規矩
    老賀出生在冀中平原的辛集市,到現在,這裡許多地方仍然保留了春節給長輩磕頭拜年的風俗。雖然經過這麼多年人們的「偷工減料」,但拜年時磕頭的一些規矩還是傳承了下來。首先,過年給長輩磕頭拜年是男人(男孩)的「特權」。女孩子出嫁前是不給任何人磕頭拜年的。出嫁後,也只是給婆家親戚圈裡的長輩磕頭。即使是兒孫滿堂的耄耋老太,在娘家親戚的眼裡永遠是「閨女」,絕沒有給娘家長輩磕頭拜年的道理。現在好多人在年三十兒晚上就給朋友發簡訊拜年。新時代新事物,無可厚非。
  • 瑪哈國王罕見下跪!給華裔奶奶跪地磕頭,動作標準堪比教科書
    瑪哈國王罕見下跪!給華裔奶奶跪地磕頭,動作標準堪比教科書泰國是一個兼具傳統和現代的國度,這裡兼容並包了各種文化,因此才能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大國。由於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度,泰國很多習俗讓人摸不著頭腦。瑪哈國王罕見下跪,給華裔奶奶跪地磕頭,動作標準堪比教科書。
  • 2020,開啟拜年的正確姿勢
    節前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一大早在辦公室聽到幾個同事聊起春節拜年。胖子和張小睿是90後,就從來沒有在春節時給父母和長輩磕頭拜年,也沒有給過世的祖先磕頭祭拜過,邊上的幾個90後也是這樣。胖子是北碚人,張小睿是忠縣人,2人是重慶不同區縣的,重慶人拜年都是這麼隨性嗎?難不成現如今不興拜年了,筷子俠有些著急。筷子俠剛工作時北方同事多,知道北方人拜年都要規規矩矩磕頭的,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一都要給長輩磕頭,那儀式馬虎不得。
  • 快遞小哥給中國人保工作人員下跪磕頭,背後另有隱情!
    今天,關於「快遞小哥給中國人保工作人員下跪磕頭」的消息火了。然而,隨著事情的不斷進展,善良的吃瓜群眾發現,我們又被「套路」了。該消息稱:3月26日,網曝圓通快遞員給中國人保工作人員下跪磕頭道歉。網上流傳影像結果,這名人保工作人員多次給圓通總部打電話進行投訴,新鄭圓通工作人員問怎樣才能不再投訴,她說要讓快遞員當面道歉。
  • 磕頭禮儀集錦,這才是正確的磕頭禮儀,可惜大家磕了一輩子都錯了
    磕頭這個儀式,最早是出現在古代祭祀上,慢慢隨著文化的發展,慢慢演化了給長輩拜年磕頭,白事給逝者磕頭行禮,紅事新人給長輩,親友磕頭,桃園三結義拜把子磕頭等等儀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是有講究的,神三鬼四,先跪左腿還是右腿,真的不能亂磕頭,還有磕頭之前的作揖,不要白事當紅事磕頭,紅事當百事磕頭
  • 2021年春節拜年禮儀,你懂嗎?
    4、帶客禮儀      春節期間家裡如果來了客人,家長要引導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做一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為客人倒水等。7、餐桌禮儀      春節期間,跟客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家長要提前教會孩子講禮貌、和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餐桌上有好東西,不要想著自己一個人吃完,要學會分享。」
  • 古代君臣禮儀為何由「作揖」演變成「三跪九叩」了呢
    我們經常看到古裝影視劇中,君臣之間都是行跪拜禮的,每當臣子見到皇帝,都要下跪磕頭,上朝磕頭,覲見磕頭,接旨也要磕頭。我們很多人也認為「三跪九叩」就是中國古代君臣間歷來的傳統,但是真實的歷史,並非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 跪地磕頭:歷史上特定時期被篡改的古代跪拜禮
    跪拜禮在元朝的時候,被規定為「跪拜磕頭」禮,來彰顯當時還被視為外來統治階層的尊貴地位。老百姓在這種帶有屈辱性質的磕頭禮中,以跪下磕頭應對隨時出現的元朝貴族。元朝以後,明朝和清朝沿襲了這一習俗。清朝更甚,跪地磕頭儀式達到了鼎盛,這與清朝在當時對於漢人來說還是一個異族也是分不開的,清朝沿襲元朝這個禮並且把它發揮的淋漓盡致: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磕頭。不管是謝罪,還是表示尊敬,或者祭拜,一切都是以跪地磕頭來開始或者完結。不得不說,元朝和清朝是跪地磕頭的始作俑和發揚者。
  • 作揖、拱手、叉手、萬福等中華傳統禮儀介紹
    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傳統的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原因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施禮;其次衛生:沒有身體的接觸,不存在交叉感染;三是不會失禮:不分先後不會有難堪;四是男女通用。現代人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方式。
  • 值得你注意的春節拜年習俗禮儀與禁忌,別到時又鬧笑話了
    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拜年辭舊歲、迎新春等方式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願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辭舊迎新的拜年方式隨之而改變,但一些春節拜年的禮儀和禁忌還是需要我們記清楚,不然可能會因此而鬧出笑話。
  • 過年德雲眾師兄弟齊聚打麻將,嶽雲鵬一句給你叔拜年了嚇壞張鶴倫
    眾所周知,德雲社的「沒錢」是傳統,這不今年過年,嚇壞張鶴倫,小白實慘!
  • 道教禮儀
    而根植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非常講究。道教自創立以後,在形成自己獨特的禮儀形象時,承繼了道家和吸收了儒家以及中國傳統禮儀的一些禮節,他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