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又開吵了:過年要不要給長輩下跪磕頭?

2022-01-06 智谷趨勢

智谷君語:

跪拜禮為中國古代重要禮節之一,隨著歷史演變,這一禮節在當今的年輕一代中卻引起爭議,不少人認為這是論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的殘留,是個體的屈服。這樣的爭論無可厚非,它反映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思考,是個體追求地位平等的體現。不過,在爭論之前,我們不妨來聊聊,在中國古代跪拜禮是以什麼形式和意義存在?它又是如何演化並逐漸與傳統文化背離?

◎作者 | 賈小凡

◎來源 | Vista看天下(vistaweek)  已獲授權

中國的老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說的是人的下跪就像黃金一樣珍貴,不得輕易向人下跪。當然,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女兒膝下也有。

可是,如果過年回老家,因為遵循某些傳統習俗而要為了「黃金」下跪,你幹嗎?

最近網友就為了這個事情吵翻天了。

起因是天涯社區的一個帖子。發帖人是個自稱來自南方的新媳婦,要和北方人老公回老家過年。身未動,就已經得知那邊要向至親長輩下跪領紅包,甚至新媳婦上門第一年連親族裡的其他長輩也要跪。

女方從個人到家族從來都沒有這個傳統,甚至認為這樣的拜年方式「很封建、有點侮辱人」。但男方認為女方應該入鄉隨俗,覺得女方的抗拒是「無理取鬧、不尊重他」。

這對新夫妻最後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知道,倒是網友先炸開鍋了——

畢竟這是個「年經」話題,幾乎每年這個關頭都有人來吐槽,過年拜年到底該不該下跪磕頭。

特別是南北方的標籤一出,立刻變成了一場新的地域口水戰。很多南方網友立刻表示對女方的支持,和對下跪習俗的不能理解:從來沒跪過,憑什麼要下跪,我們這裡只給死人下跪,云云;

但北方各地的人也不服氣,反駁說:我是哪哪人,這裡也只跪死人啊/我們也沒有要下跪的習俗啊。

有憑自己經驗否定現象存在的,就有憑自己經驗證明現象存在的。

也有不少人吐槽,北方有的地方真的就是這樣,親戚跪拜的陣勢浩大,如萬國來朝。

而對此不能接受的人,第一次到北方接觸到這樣的習俗還不得不遵從的時候,心裡能有多難堪也可想而知。

但在一片對北方陋俗的吐槽聲中,也有南方人說:南方有些場合也還保留著向長輩下跪的習俗啊,比如自己見識過的結婚時給長輩敬茶的儀式,就是要下跪的。

上網一查,確實也有類似的網友抱怨,說南方什麼什麼地方結婚時,新娘要向男方所有長輩下跪敬茶,令人難以接受。

甚至有網友吐槽說,自己和老公是來自同一個市的南方人,沒想到兩家都對於婚禮上要不要跪下磕頭,存在分歧。

而且別說普通人的日常經驗千差萬別了,其實有些公眾人物的做法早就說明跪拜禮是依然存在一定土壤的,不管在什麼地方。

比如明星的婚禮上,接親環節時,不管他們是身著中式還是西式禮服,甚至不管其中一方是外國人,很多明星夫婦都會向雙親跪拜行禮、領紅包,履行這個傳統禮節。

所以關於跪拜這個習俗,真不是用兩個巨大的地域標籤就能蓋章——「北方有跪拜陋俗,南方沒有」——的事。

關鍵其實不在於「這裡有,那裡沒有」,而是「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的問題。

與其陷入在地域問題上以偏概全的口水戰,還不如就事論事。

在網友的爭論裡,認為不應該向下跪這種「陋習」妥協的人佔了大多數。

這很好理解,因為在我們的第一反應裡,「下跪」就是一件放棄自尊、低人一等的行為,是刻在很多中國人文化基因裡的認知。

這個文化傳統,當然沒法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先秦時代——那時的人席地而坐,坐姿其實就約等於今天的跪姿;行「頓首」之禮(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磕頭)時,不管對方回不回禮,這種行為基本還是把雙方放在地位平等的位置上。

後來延續至今的文化傳統,是東漢傳入「胡床」之後,面對面交談空間的變化,是其中衍生出的座位高低和地位高低的關聯。逐漸地,端坐在椅子上的人變得地位崇高,而跪在地上的人變得地位卑微。

在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用下跪和磕頭彰顯權威的思維達到了頂峰。

相信大家都記得歷史課本裡講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因為要不要向乾隆皇帝下跪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課本裡都是這麼教的:執意要求外國人跪拜的清廷,是為了確保自己萬國來朝、高高在上的地位。跪拜的文化意義也不言而喻。

辛亥革命之後的一系列現代化運動裡,無論是國民政府頒布法律廢除跪拜,還是文化學者的口誅筆伐,都是給下跪定了個恥辱的調子。

這種觀念延續至今。當一個人不情不願地跪下,那姿態總是意味著屈服、順從,怎麼都是不太好看的。

當然,主動下跪在大家的觀念裡也沒好到哪兒去——想想現在男人經常自嘲的「犯錯之後跪搓衣板」,其實是他願意放棄的最大尊嚴了。

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下跪和它背後代表的尊卑、等級本就在現代平等的觀念裡是落後的、該被消滅的,哪怕是在傳統節日裡以傳統習俗的方式回歸,也令人非常不舒服。

何況在過年的禮節中,下跪磕頭往往是為了交換長輩給的紅包、壓歲錢,這就很容易被理解出放低姿態而祈求什麼的意味。

因此有些人很小就覺得,為什麼一定要讓我做一個我認為傷自尊的行為才能換來錢?那這錢我還不如不要。

本質上,還是認為下跪這個行為最終會帶來雙方地位、尊嚴上的不平等。

而在沒有這個傳統的家庭長大的人,會對「對長輩下跪天經地義」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因為他們從來都不認為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要用一種有等級涵義、將人矮化的行為來表示。

當然,下跪也可以是出於自發、主動,是用這種非常真誠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比如有的網友就說,自己曾經也不好意思再像小時候一樣過年給長輩磕頭,可是後來卻心甘情願地做這件事,也不為壓歲錢,純粹是認為這是最能表達自己的感恩的方式。

但這樣的舉動怎麼說也該發自肺腑,有些情況就得另當別論了——

就比如說讓新媳婦去跪拜對方親族裡各種不認識的親戚,新媳婦基本上是從自身找不到什麼充足的動機,被跪之人也壓根和新媳婦之間沒有什麼足以受這大恩的聯繫。

如果要行跪拜禮的人真的很反感它帶來的感受,那不就成了強行畫押的形式主義了?就算它的內核有積極的意味,也都在這種受迫感中蕩然無存。

如今更有一種愈演愈烈的社會氛圍,會讓很多人警惕下跪這個行為背後的許多貓膩——

動不動就跪倒一片的國學熱潮。

大家看新聞都能了解到,近十年的社會上,各路針對小孩子的國學班魚龍混雜,經常有人把一些本應發自本心的東西變成作秀和表演,不加甄別地炒熱國學。

學校裡舉辦那種讓小孩集體跪拜父母的活動,或是國學機構集體跪地拜師的場面,就常常受人詬病,因為它們往往落得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面功夫。

「開倒車」的女德班們,更是重新將下跪作為一種懲罰、懺悔的手段撿了回來,讓女學員跪在孔子像面前,懺悔自己「沒有婦德」。

她們一邊跪著,一邊口中說著真正的封建糟粕來麻痺自己,這一系列舉動將對女性權利的踐踏不斷放大。

這些亂象,最終給人的觀感就是,在對傳統禮節的盲目鼓吹中,雙膝一跪,是為了樹立某種絕對的權威,要求的是絕對的服從。

這難免會讓人警惕——某些真正的糟粕思想可能隨時會借著東風、披著道貌岸然的外衣作祟。

說到底,人們不願再行跪拜禮,是不想看到打著傳統習俗的旗號,帶來的結果卻是不尊重他人的意願和人格。

這種思路其實和抨擊一些地方不讓女人上桌吃飯、低俗婚鬧的思路是一致的——那些不尊重他人感受、甚至矮化他人的行為,不管它是不是傳統文化,本就該叫停。

但跪拜禮又更複雜一些:與很多被詬病的習俗相比,它又算不得十惡不赦的絕對陋習。

因為它作為一種流傳至今的傳統禮節,刨去關於奴性、階級地位的糟粕,畢竟還是有一些關於孝敬的傳統內核在其中,關鍵是看行禮人怎麼想。

固然,現在還殘留著跪拜禮節的家庭,本身是有尊重最大的長輩的權威的意義在裡面。

但是有些人也不太在意下跪這個動作的封建含義,並沒有覺得自己就此低人一等,只當它是過年的必經程序,不過是為了圖個吉利、大家都開心。

很多老年人,在那種尊卑有序的傳統觀念中生活了一輩子。有些晚輩因此也願意大過年的給他們磕一個,因為能讓他們感到被尊重、讓他們高興。

關鍵是磕頭的晚輩也不覺得自己損失了什麼,反而是認同這是一種表達尊重的方式——尊重長輩們已經難以扭轉的文化背景。

這種大家都其樂融融的情況下,似乎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對跪拜禮節趕盡殺絕。

隨著社會觀念的進步,有些曾經盛行跪拜禮的地方也開始轉變,下跪變成了一場心知肚明的「意思意思」,只要小輩的心意和姿態到位了就好,長輩及時把即將跪下的小輩攔住,皆大歡喜。

所以「跪不跪」這件事的兩派,也不是完全說不通的。如果能多溝通、多互相理解,可能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而每次這種不是非黑即白的爭論出現,互相理解的環節都率先宣告夭折。一方強迫另一方入鄉隨俗一下、又不會掉塊肉,一方又指責另一方是不可理喻的封建糟粕。

如今人們對待跪拜禮的態度看似不可調和,其實正是因為它作為曾經的不平等和尊卑有別的象徵,已經基本失去它的社會基礎。

所以這個歷史遺物,會在後世的年輕人心裡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

一部分人已經完全不在意它負面的文化含義,只當它是特定時間討好特定人的手段;而另一部分人不願再遷就它已經逝去的舊義,對它嗤之以鼻。

其實兩種態度都指向同一個終點:總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不會再因為那些糟粕的因素而下跪。

所以現階段人們要做的,無非是尊重每個個體對跪拜這種行為的理解,和選擇的自由。不喜歡跪拜的,就請允許他們用其他的方式表達禮節和尊重;心甘情願給長輩磕頭的,也請尊重他們喜歡的方式。

沒必要各自拿著一套自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就當令牌,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互相指責、脅迫,「你必須得跪」、「你就不許跪」……

大過年的,團聚的歡愉就只能靠跪不跪決定嗎?就非要嘗嘗強扭的瓜甜不甜?那也太對不起春節本身的意義了。

智谷趨勢祝大家開開心心過大年哦~

很多讀者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如果覺得智谷做得不錯,記得點個讚表示鼓勵哦。


相關焦點

  • 下跪磕頭算哪門子傳統文化?
    如果有人選擇用跪拜磕頭這種方式,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無論他的選擇是出於自己發自內心的價值判斷,還是出於對某種習慣或習俗的認同,都是講得通的。 但問題是,在跪拜已經退出現代社交禮儀序列的大環境下,即便自己有自主選擇權,也絕不意味著自己可以強迫別人如此,無論是以長輩身份強壓,還是道德綁架,都是不合適的。
  • 拜年下跪磕頭背後,是怎樣的傳統和禮儀
    特別的定製其實並不是說做了多大的改動,而只是把類似春節繪本中常見的小朋友磕頭拜年拿紅包的場景,改成了作揖拜年。變化不大,但還是引發了一些討論,其中有一些表示了不同的意見 —— 認為給家裡長輩磕頭是中國的傳統禮節,沒什麼不好也不用改動。另外一些則希望我們具體講述一下理由,這樣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對拒絕磕頭更有理有據一些。所以在過年前,我們把這個話題聊一下。
  • 南方媳婦回北方過年:磕頭拜年很封建,毫無尊嚴!
    過年了,不同的風俗習慣稱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其中關於磕頭和放鞭炮的不同理解,迅速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最近,南方人和北方人就因為其中一件事發生了爭執。一位網友在網上留言,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女網友是南方人,要和北方人老公回老家過年。
  • 我是山東人,我不喜歡過年磕頭,但我更鄙夷地域歧視
    喜歡搞地域歧視的人,顯然比喜歡下跪磕頭的人更老土
  • 磕頭跪拜的禮儀,什麼場景怎麼磕頭,有什麼講究
    磕頭跪拜禮儀,主要有常規磕頭、拜年祝福、婚嫁喜事、喪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園結義等六個不同場景,因對象、場景不同,規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頭,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一、常規磕頭。1.單純磕頭,是兒童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兒童隨家長走親戚見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磕個頭」。
  • 湖南郴州:男子下跪磕頭要5塊錢,女老闆憤怒報警被懟:「5塊錢至於嗎...
    湖南郴州,男子下跪磕頭要5塊錢,女老闆憤怒報警被懟:「5塊錢至於嗎?」 常聽人說「現在的人都冷漠」,聽者只是無奈笑笑。想想有老人摔倒的情況,沒人敢扶。這一定程度上,是被訛怕了!然而,就有這樣的一群人從事這個行業,並有職業碰瓷人被多次爆出。其中,更有年輕人參與其中。
  • 春節拜年磕頭的規矩
    老賀出生在冀中平原的辛集市,到現在,這裡許多地方仍然保留了春節給長輩磕頭拜年的風俗。雖然經過這麼多年人們的「偷工減料」,但拜年時磕頭的一些規矩還是傳承了下來。首先,過年給長輩磕頭拜年是男人(男孩)的「特權」。女孩子出嫁前是不給任何人磕頭拜年的。出嫁後,也只是給婆家親戚圈裡的長輩磕頭。即使是兒孫滿堂的耄耋老太,在娘家親戚的眼裡永遠是「閨女」,絕沒有給娘家長輩磕頭拜年的道理。現在好多人在年三十兒晚上就給朋友發簡訊拜年。新時代新事物,無可厚非。
  • 快遞小哥給中國人保工作人員下跪磕頭,背後另有隱情!
    今天,關於「快遞小哥給中國人保工作人員下跪磕頭」的消息火了。然而,隨著事情的不斷進展,善良的吃瓜群眾發現,我們又被「套路」了。該消息稱:3月26日,網曝圓通快遞員給中國人保工作人員下跪磕頭道歉。網上流傳影像結果,這名人保工作人員多次給圓通總部打電話進行投訴,新鄭圓通工作人員問怎樣才能不再投訴,她說要讓快遞員當面道歉。
  • 磕頭禮儀集錦,這才是正確的磕頭禮儀,可惜大家磕了一輩子都錯了
    磕頭這個儀式,最早是出現在古代祭祀上,慢慢隨著文化的發展,慢慢演化了給長輩拜年磕頭,白事給逝者磕頭行禮,紅事新人給長輩,親友磕頭,桃園三結義拜把子磕頭等等儀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是有講究的,神三鬼四,先跪左腿還是右腿,真的不能亂磕頭,還有磕頭之前的作揖,不要白事當紅事磕頭,紅事當百事磕頭
  • 過年見家長,見長輩,這5種穿搭禁忌不要犯!
    大家也都說新年要穿新衣,相信最近許多姐妹已經開始在盤算自己要買什麼衣服了,到底新年的新衣應該要怎麼挑選,才能討長輩歡心、讓男(女)朋友的家長喜歡,讓今年的壓歲錢紅包大大豐收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過年禁忌穿搭1】全黑、全白穿搭先不要,亮色系更討喜!
  • 瑪哈國王罕見下跪!給華裔奶奶跪地磕頭,動作標準堪比教科書
    瑪哈國王罕見下跪!給華裔奶奶跪地磕頭,動作標準堪比教科書泰國是一個兼具傳統和現代的國度,這裡兼容並包了各種文化,因此才能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大國。由於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度,泰國很多習俗讓人摸不著頭腦。瑪哈國王罕見下跪,給華裔奶奶跪地磕頭,動作標準堪比教科書。
  • 磕頭下跪、當眾打屁股 另類培訓凸顯病態企業文化
    信息 磕頭下跪、當眾打屁股 另類培訓凸顯病態企業文化 2016-07-22 15:17:35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山東人磕頭拜年方式震撼到國民,有人卻說這是「落後封建」
    比如拜年,有的說山東的流行磕頭,封建禮節多。其實吧,這磕頭是有的,一般得是先去祖墳給各位祖先磕頭行李,請回家過年。拜年的時候看見別人家擺著牌位也會磕一個,其實這事我覺得也沒有說多沒道理。農村人以前根本沒有多大變動,都是好久的鄰居,都是互幫互助,別人家的爺爺肯定也幫過自己家,磕個頭應該。還有看見老輩的人,一般也會磕一個頭拜年,理由差不多,自己家人以前受過人家照顧。
  • 過年見長輩送禮,怎麼送到心裡?
    下周就是春節了,準備回家過年、見父母的朋友們,可想好給長輩帶什麼禮物了?過年送禮是件很有講究的大事兒。
  • 莫言 || 我懷念那時候的過年
    我想我的長輩們之所以對過年感慨良多,一是因為過年意味著一筆開支,而拮据的生活預算裡往往沒有這筆開支,二是飛速流逝的時間對他們構成的巨大壓力。小孩子可以興奮地說:過了年,我又長大了一歲;而老人們則嘆息:嗨,又老了一歲。過年意味著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過程中的輝煌時期進步,而對於大人,則意味著正向衰朽的殘年滑落。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
  • 澤澤爸老家的過年鄉俗,我就覺得很好!!
    過年的儀式從大年三十的早上開始,首先是早上的貼春聯,貼春聯並不是只給外門簡單的貼上一副春聯,而是有很多講究的,要在不同的偏房貼上不同的春聯,就連養豬養鴨的圈舍都要貼上『六畜興旺』的春聯,汽車都要貼上『出入平安』,澤澤爸告訴我,小時候他們連自行車都要貼。除了春聯,還要在春聯邊上貼上喜錢貼,濰坊的土話叫『』過麥錢『』,具體的含義連澤爸都不知道什麼意思。
  • 員工集體當街下跪磕頭感恩?!負責人:這是企業文化……
    來源:郎club近日,貴州貴陽一家藥店八名員工穿著統一制服跪在地上磕頭拜謝的視頻引發網絡熱議這家藥店的一位負責人稱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八名穿著統一白色T恤衫的工作人員,排成兩行跪在地上,右手搭著左肩膀,在一旁「拜」「起」的指揮聲中,整齊地做著跪拜磕頭的動作,並喊著感謝的口號:「感謝公司給我平臺,感謝顧客養我全家……」藥店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事發在5月25日,當時她自己也在跪拜的行列當中。
  • 過年敬酒給長輩說的話 過年在飯桌上說什麼祝福語
    過年除了一家人團圓以外,在飯桌上難免是要說幾句祝福語的,以增加新年的氣氛,也能讓家人的更開心。不同的人需要說不同的祝福語,下面為大家分享過年敬酒給長輩說的話,過年在飯桌上說什麼祝福語,2020過年敬酒的客套話,一起來看看吧。
  • 磕頭≠孝道,「跪拜」禮並非值的傳承的傳統
    幾年沒有過磕頭拜年,我本以為這種舊風俗已隨著社會的發展消散為歷史的塵埃,昨天的一次爭端才讓我發現,還有很多人認為磕頭才等於表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