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輪具足的茶席美學 方舍讀書

2021-03-05 簫竹軒茶藝

方 舍 讀 書



  簫竹軒 · 方舍,公益讀書空間,周末免費對外開放,並不定期舉辦琴、茶、書畫、攝影等各種雅集活動。

  今天為大家推薦池宗憲的《茶席》,感興趣的朋友可到方舍閱讀此書。


  密宗的曼荼羅,有「圓輪具足」的寓意,作者藉此意喻茶席的曼荼羅就是將茶和茶器等聚集在一起,營造出一個美好圓滿的品茗空間。

  作者從唐、宋、元、明、清一直寫到近現代,從飲茶習俗到茶具的演變,從茶器選用到茶席的設計,讓人感受了不同時代的茶風茶俗,又領略了歷代的茶席風華。

  喜歡作者在最後一章引用王維《畫學秘訣》的一句話:」咫尺之圖,寫百千裡之景」,用繪畫的藝術魅力來比喻方寸茶席呈現給人的豐富感受。

  本書共十章,每個章節下面又用了多個小標題進行細分。小標題的命題都十分吸引人,所以讀的時候我是先快速通讀,然後再挑感興趣的標題細讀。書的內容劃分有點像雜誌的風格,加上大大小小各種圖片,讀起來比較輕鬆。

  書中大量引用茶的詩句、俗語和典故故事,文人意味濃厚,讀後令人頗有回味。

  若有不足,就是對茶席設計和布置的實際操作描述較少,圖片也不夠精美,且有重複之處。個人看法,總體還是很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池宗憲,1957年生於臺灣臺北市。輔仁大學傳播系畢業、銘傳大學EMBA畢業、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自立晚報》記者、《聯合月刊》主編、《大成報》編輯部總編輯、《人間福報》新聞總監。現任《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精於收藏鑑賞,痴迷中國茶文化,著有眾多茶書,解讀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簫竹軒・茶藝,西湖畔的茶文化空間,致力於為茶友提供有品質、有品位的茶和原創茶器。

實店地址:潮州市環城西路126號(即西湖正門往北門方向走約150米處)

問路電話:0768-3260128,18023919543

相關焦點

  • 農曆·長月·秋分——中秋節至茶席|三宅智的茶閱世界SALON(深圳)
    沙龍課程中的花器,將採用特殊方式製作而成,與花材運用相得益彰的裝飾長月茶席。花藝部分製作完成後,三宅老師將結合學員的作品進行茶席設計,並與大家一起淺嘗茶道。是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更是東方美學的回歸。
  • 茶席密碼
    表情達意的美學指南 | 用高情商選禮物日本老和服腰帶再盛行
  • 茶席.
    雖然沒找到傳說中的滋味,但一番辛苦後對茶更生出幾分憐惜,於是在案上布茶席,一解茶愁。茶席是玉書(石畏)、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缺一不可,是茶船、茶盤、茶荷、茶則、茶匙加以輔助……茶席縱有珍器百種,說來卻並非必需,倒是一份深情獨獨不能少。自唐朝起,出世山林的侍僧與頓世山水的雅士就開始對茶進行悟道。
  • 茶席徵集 | 歌華有線杯2019北京文化創意大賽 | 茶文化主題賽事正式開啟
    再由專家評委從美學、設計、工藝等幾方面標準進行審評後,甄選出優秀茶席進入最後決賽。決賽將通過對參賽者現場布置茶席,茶藝衝泡等一系列的評比打分,由專家評委現場評選出賽事的金銀銅及優秀獎,進行現場頒獎。至宋代,宋人把插花、焚香、掛畫、聽琴等也設在了茶席上,稱為茶道「四藝」。一方小小的茶席如同畫家的紙,通過茶席上器物的擺放與布置,可以體現出茶人對生活,對自然,對文化的理解與詮釋,是一次對「美」的呈現。
  • 具足如是三因緣,則能成就般舟三昧
    【具足如是三因緣故。即得明見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這就見佛啦!本善根要成熟,你的修行的功德力要到位,為大眾服務的行為和功德要具足,要到位,你的法理要通達、要到位。那麼,「一者緣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具足如是三因緣故。
  • 方所達人 蘇東蓉:美學是追尋自我的歷程
    方所走過了5個年頭,5年裡始終有一群方所人默默堅守著一個文化的理想,他們為方所創造的生機與活力構築了無形的價值,他們優秀嚴苛的選品標準也成為方所品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期方所達人推薦是來自方所廣州店的美學部主任蘇東蓉 ,沉浸於方所美學生活區5年的她將與我們分享她與方所的美學故事。
  •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舍戒還來欲更受具。此人罪重,名佛海邊外之人,不堪重入淨戒海也。乃至準論,白衣五戒、八戒、沙彌十戒,破於重者,同名邊罪。在家居士若已先受五戒、八戒,沙彌若受十戒,破了四重戒的,都算是犯了「邊罪」。這樣的人是不允許出家求受大戒的。佛曾說:犯邊罪人不得與出家,不得與受具足戒。頗有犯邊罪得與出家,得與受具足戒,成出家得具足戒耶?答有。
  • 柏採窯茶席攝影大賽在濟辦分賽
    攝影愛好者在爭相拍照  時報訊 2014年12月27日下午,「高手在民間」柏採窯茶席全國攝影大賽濟南賽區的比賽在濟南瓦庫19  這次濟南賽區攝影比賽共設置六組柏採窯茶席,以插花作為點綴。約20名來自濟南各行業的攝影愛好者因為對柏採汝窯茶器的共同喜愛匯聚一堂,爭相抓拍最美鏡頭。攝影現場熱情高漲,濟南賽區組織者從北京請來負責插花和布置茶席的朋友也被攝影愛好者請到鏡頭前充當起了臨時模特,還有多位在場觀眾和小朋友也成為攝影愛好者鏡頭中的精彩內容。
  • 第六屆中華茶奧會茶席與茶空間設計大賽入圍作品賞析(三)
    作品簡介茶席思想:此茶席設計是我在高中的一次宣傳片中所獲得的靈感,那是一個很早很早的清晨茶席構思:以簡約,清新為主,此茶席是採用摺疊鋪,以綠色為底,白紗疊於其上,黃色茶旗封頂,就像綠油油的茶園中雲霧嫋繞,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剛出生的太陽,生機勃勃的綠色遇上潔白無瑕的白色與金燦燦的黃色時,一種活力清新的氛圍,從色彩上選擇生機勃勃,油然而生,將綠色茶布與白紗褶皺起來就像是高低不齊的茶園,黃色的茶旗上正是衝泡好了的綠茶,正所謂茶長在樹上,活在杯中。
  • 五個孩子的家庭主婦,成為美國鄉舍美學的新教主
    舊物代表了某個時代的記憶,舊物與當代生活融合的家居設計,有種複雜的味道,讓生活的滋味更加豐富,以舊物為主題結合進入當代生活,瑪麗亞所帶動的舊物美學潮流,無論從豐富的陳設美學、式樣傳承以及資源再利用角度,都提供了現代中國家居設計嶄新的方向及創作角度。
  • 書家在線:方放
    11歲時,方放的作品被刊登在《書法》雜誌上,12歲獲得由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首屆少年兒童大字比賽二等獎」。有志之士,讀書看經能如是,方體聖人之意少分也。今人學書,亦須見月忘指,若著牛皮之象,著手指之象,便只得書之皮毛。
  • 行走的茶席|中秋雅集,盧森堡相遇國家戲劇院聯合創始人卡米爾·柯戈
    《行走的茶席攜一片樹葉,鋪一展茶席。走遍世界,遇見自己。9月27日,「行走的茶席」第五站,受邀來到盧森堡,參加盧森堡中國文化中心和盧森堡著名音樂家卡米爾·柯戈聯袂舉辦「月舞詩書茶·中秋雅集」活動,此為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主辦的大型品牌活動「天涯共此時—中秋節」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
  • 寧波文博會,986直播現場深度採訪「臺灣生活美學展區」
    8號館的「臺灣生活美學展區」。從茶藝、工藝創意等角度,分享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成果,也一同探討寧波文創產業的未來發展。986在展廳的透明直播間為大家帶到了文博會的精彩內容成立三十多年來,一直以「茶文化生活美學」為理念,不餘遺力推廣中華茶藝文化。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高雄會會長——馮文炫先生從兩岸茶文化淵源傳承開始談起,分享了臺灣茶文化30年來的發展和創新。
  • 淨水三千·全國高校茶席設計大賽網絡評選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進入本輪投票的25篇優秀茶席設計作品吧!韶關學院 苑新傑作品解讀:湖光山色晴一抹,茗葉青青隨水落。四溢飄香春正好,閒來小啜數王侯。金魚水草讓人聯想到了湖泊中自由遊動的魚,邊上插的花讓人聯想到山間春色。壺中泡好的茶水讓人聯想到泡茶之初茶葉隨熱水在茶壺中翻滾的樣子。
  • 看電影 ▍《刺客聶隱娘》與候氏美學
    從《海上花》《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紅氣球》《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再到最新的《刺客聶隱娘》,她是最大的幕後功臣之一,「侯氏美學」的開創及實現者。侯孝賢睽違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聶隱娘》,用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坎城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好評如潮,更博眾評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導演獎。而黃文英除擔任電影藝術指導、服裝指導、造型指導外,還將她在電影中所展現的本領化作一本《刺客聶隱娘》。
  • 世界讀書日,用十本書構建自己的生活美學
    我們的生活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細節構成的,一日三餐是生活,作息規律是生活,堅持讀書和運動是生活,離開了這些真實的細節,生活何談美好?世間有千千萬萬種人,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他的生活方式。對我而言,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中式君語+能讀書者,皆是有福之人。圖丨文人空間有人集古詩為聯曰:「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此種旨趣,殊不合於現代人生觀。老屋數椽,後負高山,前臨草塘,自闢鬥室,為起坐讀書之所。室中絕無粉飾,唯有一窗,匝以小院,院中左有芭蕉六本,為家人代雞鴨謀息陰地者。右有古桂一株,則祖考所手植。圖丨上山堂予既來,驅逐雞鴨去之,代之以水缸,中養山魚十餘尾。院中經月未有人至,綠苔長至寸許,蒙茸如絨毯。於是放卷偶矚,則左右上下,一望皆綠,雖乏花香,饒有清趣。此心易定,讀書便多。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誡具足信願(1)
    誡具足信願(1)原文:縱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間福樂,乃墮落之根本。天上雖不比人間煩惑猛利,然天福一盡,決定下生。由宿福未盡,故享福。由享福,故造業。既造業已,則墮落惡道,直在瞬息間耳。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淨土一法,須另具隻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見之矣。【書一】十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荼毒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