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98 期 〓
文|高存剛 編輯|王成海
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文學平臺,所發作品均為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謝絕任何媒體在不經過本平臺同意的情況下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在小區居民高銀鳳女士熱心聯繫組織下,十二名中老年男女報名交款(每位79元)參加定於8月28日由旅遊公司組團的涼城岱海一日遊。但因故順延至8月30日。據內蒙古氣象臺預報,28、29兩日呼市地區有小雨,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兩日皆多雲無雨。預報30日有小雨,是日晨起果有小雨。高銀鳳用手機微信告訴大家,旅遊公司通知,行程不變,有小雨亦照發不誤,7點40分到小區大門口來接。讓旅友們帶好傘具及飲用水、小吃類準時集合。
旅遊公司中巴車載著市內其他小區的25名遊客按時到來。我小區12名旅友收傘登車。八時79112號旅遊中巴駛離市區朝涼城縣進發。沿途微雨淋沐,道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松柏、彩榆、垂柳、白楊如出浴美人亭亭玉立,排行成列,賞心悅目。五百裡土默川茫茫漫漫的青紗帳,高粱株矮穗大冠頂染紅、玉米挺拔棒碩杆葉碧綠、雜豆掛莢秧黃、葵花臉綻金色,秋季作物長勢喜人糧豐在望。為活躍旅途氣氛,美女導遊小楊宣佈完遊客紀律、注意事項後,用她的話說,毛燧自薦,拋磚引玉,手持麥克引吭高歌一曲《卓瑪》,拉開嗨歌序幕。紅歌、二人臺、山曲,懷舊的情愫,紅火的節奏,纏綿的鄉愁,迎來滿車旅友喝彩叫好、陣陣掌聲。
車輛進入蠻漢山區,雨霧嵐氣中峰巒疊嶂若隱若現。厚土沃壤區段,喬木成片綠意盎然,亂石裸巖危嶺荒坡,矮草貼地、灌木點綴。溝畔奶牛啃青,綿羊悠遊,身披雨衣的牧人不時揮舞鞭鏟甩石擊打調皮脫群的牲畜。山區大概對草場管理相對寬泛,舍飼放養兼而有之吧。蠻漢山位於涼城縣西北部,屬大青山南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梁組成,自東北向西南綿延70公裡,東西寬約15公裡。因山勢挺拔隆高,《山海經》稱之為"鐘山″,隋唐叫"春山」,因其有九峰,宋朝更名為"九峰山」。相傳到了元代山裡聚居著一支首領叫「蟒漢″的蒙古族部落人們便將此山定名為"蟒漢山」,後轉音為"蠻漢山″一直沿用至今。
蠻漢山主峰位於十號鄉境內,海拔2304.5米,山體宏偉、風景秀麗。山上有林地10多萬畝,其中天然林8萬畝,野生藥物資源和動物資源豐富。蠻漢山最具特色的是二龍什臺和鷀嶗臺兩大峽谷,花木繁茂、澗流如織、鳥獸爭鳴。峽谷區雲杉、華山松、樟子松、黃菠蘿等珍貴樹種蔥鬱蒼翠、蔭蔽四野。以白樺、山楊為主的天然次生林近4萬畝。主要景點有佛爺洞、萬年冰窟、對佛山、鄂脊山、望海亭、拜佛亭等。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視這塊戰略要地。指示八路軍一二O師組建大青山支隊,創立抗日根據地,展開遊擊戰。部隊挺進馬頭山、蠻漢山,控制了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與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過度帶及通往革命聖地延安的咽喉要道中轉站,蠻漢山成為名符其實的革命老區。日本投降後,中央組織綏包戰役,賀龍同志從晉西北來到內蒙的涼城縣,親自指揮消滅了國民黨的一個團一千多人。賀龍革命活動舊址就位於縣城南的井溝子自然村內的一處教堂。
進入涼城盆地後,雖濃雲遮日但路靣乾燥滴雨未下。所經村莊,農家戶舍紅瓦蓋頂,磚牆遍塗黃白之色。庭院闊綽,各種時令蔬鮮色彩紛呈,豆角秧順杆向上、葫蘆蔓滿地爬竄、番茄紅透、黃瓜頎長、白菜抱頭、蘿蔔露臉、樹果綴累枝條,葡萄滴裡嘟嚕。很快進入城區,但見樓群林立,高矮錯落有致,街道縱橫,寬闊整潔,商鋪鱗次櫛比,挨肩並膀,沿街地攤貨擺齊全,小販賣家高吆二喝,物新價廉。穿行十幾分鐘後,來到第一景點《拓跋珪公園》。公園是縣城居民休閒健身的主要場所,綠化面積達到5000多畝,位於縣城東北的起伏山體。包括琴瑟和鳴區、山谷觀賞區、山脊眺望區、休閒娛樂區、主題文化區等五大功能區。建有參合陂廣場、觀景廣場工程,配套建設特色步道,亮化綠化和水利設施及兩個景觀亭。"油路蜿蜒上嶺巔,角亭飛聳白雲間,扶欄攀陡賞勝境,北魏大帝指南天。」參合陂之戰是十六國後期,北魏在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東北)大敗後燕的一場重大戰役。公元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後燕太子慕容寶率領八萬大軍進攻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採取"敵進我退,誘敵深入,拖而不打」的戰略疲憊敵軍,並使以輿論攻心戰術,造成後燕軍內訌被迫撤兵。被拓跋珪親率的二萬北魏軍在參合陂追殲。這場戰役加速了後燕的滅亡,也奠定了北魏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拓跋珪公園》也是為紀念這位北魏英武帝王而建。
步入公園大門,三座相連的山峰漸次升高。山前廣場正面行書紅色八字"岱海聖火點燃夢想"。拾階而上,蒼松翠柏,怪石嶙峋,每座山峰頂端均有仿古建築,或涼亭或祭壇。向右能俯瞰整個縣城,朝左可遠眺岱海碧波。即到山腰幾組浮雕展現了1600多年前發生在岱海北岸奠定北魏統一北方的參合陂之戰以及北魏在此修築犲山宮皇家御苑的盛況。對面山峰屹立的巨大雕像,身披大氅,橫挎彎刀,矚望南天,指點江山,威風八面。雕像下方鐫刻"北魏開國皇帝一一拓跋珪一一公元311年至409年」。時近中午,一行出園上車來到景區餐廳"望海農家園」。十人一桌,到齊上菜。飯菜簡單,有調涼粉、芹菜拌腐竹、醃酸菜,熱菜就是大燴菜(無肉,有土豆、粉條、白菜、豆腐)。主食是饅頭大米飯,上了一盤涼城特產油炸糕,每人到嘴一個,再和服務員討要,說需付款,一個二元,想吃多少上多少,眾人為填飽肚子只好再吃饅頭了。開罷午飯即上車前往岱海。
岱海旅遊度假區地處內蒙古高原涼城縣境內的蠻漢山與馬頭山之間,趨於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北京城市群的中心地帶。是華北區域同時期擁有AAAA級景區和四星級酒店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岱海是內蒙古第三大內陸湖,系全區聞名的四大水產基地之一。據地質部門考證和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岱海最早形成於第三紀的造山運動,屬於典型的內陸鹹水構造湖。
七、八、九三個月水面平均溫度在20℃以上,日最高水溫在27℃左右,與秦皇島北戴河水溫相似,完全符合國家天然浴場標準。水質清澈,水體無汙染,且周邊生態環境良好,適宜進行湖泊浴場及湖岸沙灘日光浴和綠茵娛樂活動等。岱海古稱天池也叫大海。漢叫"諸聞澤」,北魏叫"鹽池」亦稱旋鴻池(因鳥得名),俗稱葫蘆海(形狀),宋叫鴛鴦泊,遼稱奄遏下水,金叫昂遏下水,元謂下水,明復用奄遏下水,俗稱威寧海,清初叫代噶淖爾(二歲神馬駒),代哈泊,光緒初年才正式稱之為岱海。據口碑相傳,岱海四周原為水草豐盛的遊牧之地。每到春夏秋季,岱海兩岸綠草如茵,牛羊遍地,湖面上鴛鴦戲水、鴻雁成群,堪稱塞外明珠。
岱海的生物由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水生維管束植物及魚、蟹、蝦等組成。維管植物主要有蘆葦、荊三梭、蒲草、水蔥、蓖眼子草、菹草、黎草、杏草、睡蓮9種,魚類29種。岱海形狀呈長橢圓形,為南西一一北東走向,東西長約13Km,南北寬約8Km,水域面積70多平方公裡,容積為9.89億立方米,平均水深9米左右,最大深度18米,其水源由周圍20多條河流和中層地下水匯聚而成。
岱海旅遊度假區景點門票每位55元,65周歲以上免費。但遊客年令參差,下車前導遊已向大家索要走身份證件,並登記了遊湖人員名單。沒有寧夏沙湖景區70周歲以上老人乘船遊湖免費一說,每位收費60元,遊湖半小時,坐快艇15分鐘,也收60元。導遊在售票口辦完門票手續,大家依次入園走上蘆葦區棧道。有人登臨觀海橋臺,有人漫步仿古遊廊,巨型卡通黃鴨浮遊水中,沿湖蘆葦茂密,依岸楊柳婆娑。
大家徒步來到遊船快艇購票處,導遊吩咐大約半數不下湖遊客,岸邊賞玩後按指定路線返回。然後購船票目送乘船遊客進入碼頭。我小區張鳳梅、孫改花、梁英梅、張三板、張雲蘭、孫莉女士及趙振華、高存剛、杜金祿先生共九人登船,船與岸間沒有渡板,眾人互相拉拽託扶勉強上船,頗覺危險,安全堪憂。確需景區船家儘早儘快完善設施,確保登船遊客安全愉快。孫改花、梁英梅、張三板、張雲蘭懼風畏涼逗留船艙,其他人悉數穿好救生衣登上船頂甲板。遊船徐徐離岸,既不顛簸亦不搖晃還算平穩。船頂眾人打開手機視頻,邊自述眼前美景邊遠拍近攝。遊船擊浪、快艇似箭、飛鳥掠波,極目遠眺,風濤鼓蕩、湖光山色、雲湧碧水、海天相接。半個小時轉瞬即過,大家遊興未盡,依依離船上岸。按導遊指定出園路線,沿棧道魚貫而行。
經過賽馬場時,見有騎手陪護遊客策馬飛奔往返賽場。其他遊樂項目因疫情暫時關閉。回到入口處,工作人員對遊客們說,未乘船下湖的人都到花苑參觀去了,你們可免費乘坐觀光車前往。於是一行人又坐上觀光車來至花苑。入目盡皆"掃帚梅″,觀賞了一會兒頗覺單調。迎面碰上準備出園的同一小區的喬春旺、荷花兩口子,他們說,走到頭也是這一種花,沒什麼看頭,回哇。於是大伙兒走出花苑,但已沒有了返程觀光車,好在距離旅遊車停靠處不遠,人們邊步行邊欣賞路邊景色。再次來到景區門口,三五個中年婦女叫賣岱海炸魚,囔囔著十五元一斤,多買便宜。趙振華老師、張雲蘭女士各買了幾斤,確實饒了幾塊錢,但上車後一嘗,不怎麼可口,沒辦法,上當也僅此一回吧!旅遊車載著大家來到一日遊最後一站田也雜糧加工園區。園區女導遊引領眾人邊參觀加工車間邊介紹涼城的特色雜糧糜、谷、黍、黎麥、蕎麥、葫蔴、豆類。最後來到購物區,有現蒸熱品的軟黃筋素糕(靣形糕)、油炸糕,有當場熬煮的黎麥粥、涼城小米稀飯,隨意享用不收費用,吃幾塊喝幾口後,再多品嘗怪不好意思的,只有收手了。遊客們有的選購了袋裝蕎面、糕面、莜麵、豆面,有的買下一包黎麥亦或小米,也有提帶一桶葫蔴油的。
旅遊車離開涼城時,天下起了濛濛細雨。感謝老天眷顧,遊覽一天,雲濃日隱,不熱不曬,涼城涼城名符其實的清涼之城,再見啦!美麗可愛的地方。下午四時二十分,大家上了車,有的補充飲水,有的嚼咽小吃。雨淋車窗視物朦朧,司機師傅已將雨刷打開,水流兩側釐清視野,全神貫注緊盯路面。玩了一天確也疲憊勞累啦,加之淫雨天暗,隱隱催眠。車內此起彼伏,不時酣然潮來。老伴兒緊挨著我頭枕靠背,不停悠悠倒垂。條件反射,勾動瞌睡之蟲,我亦染睏,眯了一會兒。大約六點鐘,旅遊車駛入呼和浩特市區。雨已見小,六點半鐘又將我小區十二人送至大門口,大伙兒安然回到溫馨的家中,結束了愜意愉快的涼城岱海一日遊。
鄭重提示:由原創文學公眾號「老事舊人」創刊人王成海先生臥病三年多寫作的鄉土散文集《故鄉,記憶中的那些人和事》,在眾多讀者朋友的鼓勵下終於出版了,截止目前還剩最後400本。該書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間寫作的三四百篇鄉土散文中精選的99篇集結而成,近400頁,30萬字,著名書法家、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田滋茂先生為該書作序,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由於讀者多為平臺粉絲,所以定價低廉,僅僅48元,所以需要購書朋友分擔一點快遞費8元,共56元,長按下面二維碼加我微信,留下具體地址、姓名和電話購書。謝謝大家的理解、支持、捧場。
長按二維碼加微信購書
【作者介紹】高存剛,男,與共和國同齡,1949年10月出生。1966年於察右後旗土牧爾臺中學畢業,68年8月上山下鄉插隊到察右後旗錫勒公社紅旗廟牧業大隊。之後在察右後旗當過工人、文書、小領導、文物管理所副所長等。1998年提前辦理退休手續。曾在各種報刊發過多篇文章, 2013年應旗政協文史辦之邀,參加了《察右後旗文物志》編撰工作,擔任主筆。現在閒暇之餘整理上山下鄉期間的人生歷練故事。
【投稿須知】①本平臺「老事舊人」為原創首發文學平臺,所以請投稿者一定保證自己的稿件為原創首發,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臺。②本平臺是本人為打發病床時間而創建的,沒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沒有稿費,望想換取稿費的親們莫投稿件於本平臺。③由於修改編輯文章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而編者又是一個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請親們在投稿時盡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狀態。④投向本平臺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復,就意味著準備採用,但由於稿件較多,刊發可能需要一定的時日,請親們耐心等候,半月內未見刊登的請另投其它地方。⑤希望投稿的親們一定關注本平臺,隨時接收本平臺刊發的文章。⑥本平臺投稿郵箱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過微信把文章發過來,同時一定附作者個人簡單介紹和近照一張。⑦歡迎大家分享轉發,但也請其它媒體或自媒體尊重原創者的辛苦勞動,在未經授權情況下不得私自轉載或盜用本平臺文章,否則視為侵權,追究法律責任。
長按下面二維碼免費關注「老事舊人」看精彩文章
順便把右下角的「在看」二字點一下吧,謝謝!
為了防止失聯,請大家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古今生活」,前些日子大號被封所有文章都在此號刊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