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貨幣是全新的貨幣形態,它能克服現行法幣體系的通貨膨脹、中介成本和匯兌成本等缺陷,為網際網路經濟提供內生價值循環系統,成為全球市場通用的貨幣。
1980 年代末開始,Timothy May、David Chaum、Dai Wei、Adam Back、Hal Finney 等人就提出或試驗基於非對稱密碼和網際網路技術構建隱私的、去中介的密碼貨幣。經過 20 年的嘗試和失敗,直到 2008 年中本聰發布《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利用經前人發展的一系列技術,構建了高度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系統。經過 10 年運行,比特幣的基本構架被證明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為密碼貨幣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貨幣形態的演化是一個長期過程。最早的鑄幣出現於 2700 年前,取代它的可兌換紙幣出現於 1000 年前,而不可兌換紙幣出現於 300 年前,電子貨幣從 1960 年代出現至今,60 年過去了仍沒有完全取代紙幣。從法幣體系到密碼貨幣也是一個長期的演進過程。
儘管很多人認為比特幣足夠偉大,能夠成為唯一成功的密碼貨幣。但隨著密碼貨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改變看法,並且嘗試了各種新的方向:
2012 年出現了基於 PoS 共識機制的點點幣;
2014 年誕生了基於 DPoS 的 BTS;
2015 年出現了專注智能合約的以太坊;
2015 年區塊鏈概念興起,無代幣區塊鏈應用起步;
2016 年比特幣擁堵,擴容之爭白熱化;
2017 年比特幣區塊擴容失敗,市值從 90%跌至 40%,爆發 ICO 浪潮和公鏈大戰;
2017 年比特幣分裂為定位數字黃金的 BTC 和定位電子現金的 BCH;
2018 年 BCH 遭遇比特幣原教旨主義攻擊,後者失敗後分裂出激進擴容的 BSV。
這一系列事件證明,密碼貨幣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伴隨市場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其技術、經濟與社會生態系統會越來越複雜,新的問題會不斷湧現。目前看來,去中心化密碼貨幣在共識機制、開發中心化、算力中心化、方向分歧、路線分歧、理念分歧、性能與安全權衡、去中心社區治理等方面都面臨挑戰。
這些挑戰表明,密碼貨幣的成功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中本聰只是打開了一扇門,前方道路還需要我們不斷開拓和選擇。自由現金是基於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框架所做的一項試驗性探索。
自由現金的定位
自由現金的發展目標是:自由演進的去中心化電子現金系統。將在發展中堅持以下原則:
1. 分工:專注點對點電子現金
結構、功能與性能緊密相關,適當的結構保障功能以更高性能實現,多種功能的集成不僅提高結構複雜性帶來風險,還會因功能的相互影響降低性能。去中心化的自然界和市場經濟總是通過分工和協作逐漸進化出複雜而穩定的生態,去中心化的密碼經濟也應如此。
在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分裂中,比特幣為電子現金設計的帳戶結構、數據結構、確認時間等不適合複雜的智能合約,而以太坊智能合約的複雜性則降低了系統的穩定性,貨幣功能受到制約。超越密碼經濟發展階段,做結構複雜、功能多樣、性能卓越的全能系統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自由現金定位為簡單易用的點對點電子現金,專注做去中心化的通用貨幣,主要通過市場機制與其他密碼應用形成協作,在分工協作中成為未來密碼經濟的一部分。
2. 繼承:延續歷經時間檢驗的比特幣基礎框架
比特幣是經歷了 10 年時間反覆驗證,最為成熟穩定的去中心化貨幣底層框架。擴容之爭後,比特幣通過隔離見證大幅改變了交易和區塊結構,將發展方向從點對點電子現金轉換為結算網絡,嘗試通過閃電網絡承接全部支付功能。這種探索還有待時間檢驗。
自由現金將採取更加保守的發展策略,繼承比特幣現金的技術框架和演進主義發展理念。這樣不僅技術上較為安全,也能夠最大程度上復用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長期積累的基礎設施,降低用戶進入門檻。
自由現金構想始於 2017 年初,當時擴容之爭暴露了中本聰框架無法解決的開發中心化問題,比特幣現金通過分叉暫時解決了擴容問題,但治理框架沒有改變,分叉又帶來新的挑戰。船大難掉頭,比特幣現金對基礎性改進很難達成社區共識。自由現金作為新生系統,將為比特幣現金的進化提供試驗田,成為進化中的比特幣生態的組成部分。
3. 演進:針對新問題不斷改進
貨幣是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新貨幣形態需要經歷長期,逐步發現問題做適應性改進。中本聰在之前 20 年密碼貨幣探索基礎上建立比特幣,此後 10 年比特幣也不斷面臨新的問題,遠遠超出中本聰個人的能力範圍,是去中心化的構架幫助比特幣在 10 年內,在中本聰中途隱退的情況下,匯集各方智慧逐步發展壯大。
比特幣 10 年在中本聰框架的基礎上主要解決了所遇到的一系列技術問題,2014 年之後的分歧分裂暴露出的更多是經濟、政治、文化層面的問題,尚未形成新的解決機制。自由現金主要針對這些問題,對中本聰框架做出謹慎、簡潔的調整,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使其更加利益相容、決策高效、文化和諧。
幸運的是,密碼貨幣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競爭局面,自由現金不需要再造輪子,在演進中可以借鑑各種競爭幣經過市場檢驗的方案和技術,並由簡入繁,不斷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和機制改進。
4. 參與:降低門檻並提供激勵
去中心化是密碼貨幣的靈魂。貨幣是經濟的樞紐,它太重要以至於不能依賴於特定個人或組織,中心將集中承受巨大的利益衝突和經濟波動,單點失敗的系統風險巨大。這是比特幣之前各種密碼貨幣失敗的主要原因。目前,最可靠的中心化貨幣是貨幣當局管理的法幣體系,也普遍面臨持續通脹、匯兌成本和貨幣政策幹擾市場等問題,這正是比特幣出現的原因。
因此,自由現金將深化比特幣開創的去中心化方向,在生態的各個領域鼓勵和吸引更多人參與。藉助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的技術框架和基礎設施,降低了解、應用和開發自由現金的技術門檻;通過建立新鏈的方式,降低獲得和使用自由現金的經濟門檻。自由現金還將藉助內生的貢獻基金對貢獻者予以經濟激勵,形成可持續的公共參與支持。
5. 高效:提高進化和決策效率
比特幣兩次分叉和中心化密碼貨幣興起暴露了去中心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公共決策難度大、效率低。主要體現在:
1)當發生重大分歧的時候難以協調。如比特幣擴容之爭延續超 2 年,區塊擁堵 1 年後才以分叉告終。
2)在公共事務處理中搭便車現象嚴重。比如 BCH 社區早期對比特大陸的過度依賴。
3)信息不對稱和專業門檻導致共識難以達成。比特幣擴容之爭和 BCH 版本之爭中,多數人無法理清技術差異、路線差異和背後的理念分歧,很難做出理性判斷。
4)當面臨有組織的社會攻擊的時候難以組織有效防禦。如 nChain 借 BCH 硬分叉升級時機,展開精心籌劃的攻擊,給 BCH 生態造成重大損失。
自由現金通過新幣獎勵的方式形成貢獻基金,在此基礎上,建立社區治理結構和治理協調組織,探索去中心化社區的有效治理結構,提高公共決策效率,在競爭環境中實現高效的系統進化。
6. 自由:實現自由協作與自由競爭
「自由」是人類的終極目標,馬克思與哈耶克都追求自由,只是認定的路線不同。自由現金的靈魂也是「自由」,它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自由協作,以分叉共存的方式實現自由競爭。
自由現金的本質是市場經濟的內生貨幣,它:
1)專注於電子現金功能,與其他功能的密碼應用通過市場形成分工協作;
2)藉助中本聰框架和貢獻基金實現利益相容和系統內自願協作,自由進出,同時保障決策效率;
3)對重大分歧通過分叉實現對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探索演進,通過市場自由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通過自由協作和自由競爭,自由現金將逐步探索實現貨幣自由的道路,為構建全球自由密碼經濟體系做出努力。
鏈信的CCT也是自由的貨幣,夸克區塊鏈是一個可開放的公共區塊鏈,類似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有底層協議核心區塊鏈技術,使用與比特幣安全強度一致加密算法,支持第三方應用開發,與其他類似激勵機制項目,其落地場景就是想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共識方式,在社交領域建立一個為社交貢獻定價,並提供權益回報的網絡,使內容生產者、投資者、篩選者和生態建設者都能得到合理的激勵與回報。並且落地產品已經快開發完成。場內場外,落地APP,項目白皮書,區塊鏈瀏覽器,對接主流交易所,主鏈開發,基金會發起,海內外數字牌照上有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