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患癌症,很多人都不知道。
當今天(29日)上午,李詠的妻子哈文發微博悼念自己的丈夫時,我們才知道,年僅50歲的他,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據了解,李詠的葬禮已於當地時間10月28日早上10點(北京時間28日晚上10點),在位於紐約的麥迪遜大道1076號的弗蘭克林坎貝爾殯儀館舉行。
其妻子哈文的微博,此前從未透露過丈夫患病的消息,只是,幾乎每一天,她都會在微博說一句 " 早 "。
平平淡淡的一個字仿如「倒計時」,每天如此,直到今天,她留下了四個字:永失我愛。
陪伴一代人成長的李詠,就這麼突然地從你我的世界中消失。只有他那亦莊亦諧的一句:「我是李詠,下期節目再見。」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前段時間,DV君還與摯友聊起了《非常6+1》裡砸金蛋的抽獎環節。
小時候,筆者也曾用媽媽的手機給節目組發過砸蛋願望。那時候還天天拿著手機等,期待著李詠的回電。
這一切太突然,真的太突然了。李詠患的是什麼癌症?
我們經常會聽聞周圍熟悉的公眾人物甚至親戚朋友,會因患癌症突然地與世長辭。例如:
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往往這也是我們所害怕的地方。在大多數人心中,癌症時常與「絕症」劃上等同號,癌症的可怕源自人們對不治之症的恐懼。
癌症真的不能被治癒嗎?
David Baltimore是1975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曾表示,事實上很少有癌症的治療方法能夠真正治療癌症,很多是延長壽命,但是並不能夠真正的治好癌症疾病。而癌症免疫療法是有可能真正的治好癌症的。大概有20%的病人是可以治好的。這是一個全新的癌症治療的前景,非常令人激動,也是非常有效的。
雖然有專家表示,癌症免疫療法是有真正地治好癌症的可能,不少科學家也正在分秒必爭地研究癌症問題,但是,癌症到來的勢頭依然有點「來勢洶洶」。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症,相當於平均每分鐘就有7個人得癌症。
肺癌仍是患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中之王」。
年紀越大,癌症發病及死亡率更大。從我國癌症數據來看,40歲以後惡性腫瘤發病率急劇上升,在80歲達到高峰。
所有年齡段癌症的新發病率和死亡率
李詠歷經長達17個月的抗癌治療,儘管美國有充足的經濟基礎和先進的醫療環境作支撐,卻仍然沒有逃離死神的魔爪。可見,面對癌症,預防的意義遠大於治療。
2018年10月,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發布了年度報告,對全球185個國家、 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進行了評估。
該報告指出,全球排名前三的癌症是肺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確定癌症的主要可預防原因包括肥胖,缺乏運動,飲酒,接觸紫外線和吸菸。在美國,大約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的。
注意,是預防。
而在我國,很多癌症患者發現往往都是中晚期,其實如果早期發現,很多癌症的治癒率都是很高的。遺憾的是,我們往往不知道怎麼去早期發現癌症,談何預防。
我國發病率靠前的幾種癌症,這樣查
↓↓
肺癌篩查
45歲以上人群,有家族遺傳史或長期吸菸史、高危職業接觸史的人都屬於肺癌的高風險人群,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
肝癌篩查
有肝炎病史或肝硬化者,建議每六個月做一次肝臟檢查,包括做肝臟超聲以及抽血查甲胎蛋白。
乳腺癌篩查
25歲以上的女性可每年進行一次乳腺彩超篩查,40歲以上女性應常規每年進行鉬靶聯合乳腺超彩檢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應作為重點篩查對象。
胃癌篩查
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兩年查一次胃鏡。有胃癌家族史或在胃癌高發區居住的人更需重視。
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的病人即使病情沒有變化,最好也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腸癌篩查
對於沒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建議從50歲開始每年進行1次大便潛血檢查+1次腸鏡檢查。
高危人群如30~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有大腸癌病史者,應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另外,防癌很重要的一點是
生活方式上的一級預防
要想防癌,請記住這五句話
↓↓
在電影《滾蛋吧腫瘤君》裡,有這樣引爆淚點的一段。
當熊頓知道自己不行了,
她躺在媽媽的懷裡,對她說:
「媽,你記一下我的銀行卡密碼吧!」
媽媽拒絕記錄,熊頓虛弱地笑了一下,說:
「還是記一下吧,它是你的生日。」
那一刻,才知道生離死別,到底有多痛。
別仗著自己年輕,總覺得什麼病都不會發生;
別以為自己拿著死神的免死金牌,健康會一路亮綠燈。
不要在生命即將消逝時,才明白身體,才是重中之重。
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誰都不是絕對的幸運兒
防癌,是一輩子的事兒
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請照顧好自己
部分內容綜合自人民日報(ID:rmrbwx)、網易科技(ID:tech_163)、健康時報(ID:jksb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