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輕的105毫米榴彈炮:居然能裝在悍馬越野車上!

2021-01-18 利刃號

近日,隸屬美國陸軍82空降師第一旅級戰鬥隊的空降野戰炮兵團收到了一件新奇的炮兵武器:安裝在悍馬越野車上的10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鷹眼"。據悉,若"鷹眼"超輕型自行榴彈炮在82空降師內的小規模試點足夠順利,該炮很有可能被推廣至所有的美國輕裝部隊單位(IBCT),以應對美軍日益增長的炮兵火力需求。

圖為正在接受美軍試用的"鷹眼"超輕型自行榴彈炮。

雖然名為"超輕型"火炮,但實際上"鷹眼"火炮的各項火力指標都達到,甚至是超過了美軍步兵輕裝部隊先前服役的M119型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的水平,較後者而言"鷹眼"發射常規彈藥時的射程並沒有減少,都為11.5千米。

對看慣了長身管、長射程、大威力122毫米/155毫米自行火炮的中國軍迷來說,這款105毫米自行火炮未免有點"不對味",但更令美國陸軍輕裝部隊難堪的事實是:"鷹眼"很有可能是他們第一款正式服役的自行火炮。

圖為由CH-47運輸直升機"一把撈"的M119自行火炮和無裝甲悍馬牽引車。

眾所周知,在美國陸軍編制體系內,最基本的作戰單位為"BCT",即"旅級戰鬥隊",而旅級戰鬥隊又分為重裝甲,傾向攻守兼備的ABCT(裝甲旅),輕裝甲而高機動的SBCT(斯特瑞克旅),以及幾乎無裝甲,但部署最為迅速的IBCT(步兵旅),而82空降師下屬的3個旅級戰鬥隊,目前都是對裝備重量要求最為嚴格,整個旅必須要能"塞進運輸機"的"空降IBCT"。

在這種背景下,不要說帶裝甲的自行榴彈炮,就連牽引大炮的越野車也是無裝甲的"裸奔版",壓根兒就沒考慮過什麼防禦。

圖為美軍IBCT部隊正在射擊演練的"陶"式自行反坦克飛彈。

簡單來說,為了達成全員都能使用戰略運輸機投送至戰場,並能運用現役起重直升機轉移的戰略/戰術條件,美國陸軍的IBCT輕裝部隊被迫"全員悍馬"。當然,這樣的配置對付第三世界國家完全足夠,畢竟IBCT並不是用來擔負主攻任務,其鋒芒遠不比ABCT和SBCT來得鋒利。

但隨著俄羅斯重新充實其輕裝部隊的炮兵火力,甚至將沉重的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分配於步兵部隊,駐紮歐洲的美國陸軍各部已經感受到了威脅。

圖為加裝30毫米機關炮炮塔的"斯特瑞克"。面對俄軍的重新進逼,斯特瑞克旅也感受到了自身的火力遠遠不足。

因此,幾年前一直被打入冷宮的"鷹眼"超輕型自行迫擊炮概念才被重新啟封,因為只有它才能令美軍IBCT部隊在火力不減,運量不增的前提下完成火炮的自行化。

但在"鷹眼"什麼都好,就是其價格太貴。之所以能將火力控制在"悍馬"能承受的標準,是因為其應用了計算機控制的"前衝擊發"技術,這一技術結構複雜,對控制系統更是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圖為中國的CS/SH1外貿122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可空投。

考慮到"鷹眼"僅僅只是一款營-團級支援火力裝備,美國陸軍很有可能不願意在它身上投入太多資金,因此"鷹眼"的未來現在還不甚明朗。但倘若美國陸軍稍稍放輕指標,則大洋彼岸的中國軍工系統就有繁多的超輕型火炮系統可供借鑑:其底盤從"猛士"到"山貓"應有盡有,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在價格合理的同時僅是犧牲了部分性能,較複雜的"鷹眼"要合理得多。(利刃/TO)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105毫米榴彈炮發展的過往和春天
    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 扁擔要扁擔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扁擔偏要扁擔綁在板凳上……作為目前各國壓制火炮中堅的155毫米榴彈炮,一直沒有忘記「下放」統一身管壓制火炮口徑的終極目標。而被155毫米榴彈炮光芒遮蔽的105毫米榴彈炮卻並沒有放棄努力,阻止被155毫米榴彈炮兼併的命運。
  • 高原戰鬥的利器,中國「兩用途」榴彈炮:105毫米山地輕型榴彈炮
    105毫米山地輕型榴彈炮而高原作戰要面對的,比以上兩種作戰都要艱苦,高原反應會讓士兵出現頭暈、嘔吐等現象,海拔4千米以上,人類不運動心跳也是在平地上跑馬拉松。高原的多雪、大風等氣候會對數位化設備及戰機都造成嚴重的影響。最重要的海拔4千米以上,的補給和地面大型攻擊武器的運輸問題等。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其中就有許多國家競相裝備和使用榴彈炮,使榴彈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15秒能打6發炮彈,射程17公裡,只有1.6噸105毫米法國超輕榴彈炮
    LG1 Mk III輕型榴彈炮據波蘭《防務24》報導,法國Nexter公司在波蘭烏斯特卡的中央空軍訓練場演示了其105毫米LG1 Mk III輕型榴彈炮,儘管試驗場有強風,但該炮在不到15秒的時間內發射了6發炮彈,並且準確命中了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
  • 明明是運輸機,卻被稱為「空中炮艇」,105毫米榴彈炮都裝上了
    這款機型的生產數量驚人,目前,全球範圍內有70個國家和地區有這款運輸機的身影,這也正是這款戰機一直備受關注的原因。但也有人並不是因為運輸性能認識的C130,事實上,C130除了在運輸性能方面的優勢突出以外,其獨有的火力也是極具優勢的,尤其是AC-130「空中炮艇」,我們平時也可以從電影中看到這款飛機,另外,款遊戲中也有該飛機的身影,事實上,AC-130的「火力」確實極為驚人。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儘管當時美軍高層在「未來戰爭是否會演變成高機動性的機械化戰爭」這一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但該委員會仍極富前瞻地提出:將美軍師屬火炮口徑由75毫米級升級到105毫米,師支援火力則定位在155毫米級別。這一決定,為美軍現代炮兵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定下了基調。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是二戰期間美軍裝備最多的火炮,為美軍師屬火炮。該炮最早來到中國,是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中國的,起初裝備給中國駐印軍,後逐漸裝備給國民黨軍隊的美械部隊。解放戰爭時期,該炮被解放軍繳獲,是各野戰軍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
  • 我國仿製過的這款義大利炮,M56馱載105毫米榴彈炮,專門出口創匯
    義大利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雖然名聲不太好,但是他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還是普遍得到認可,尤其是義大利奧託.梅萊拉公司的火炮,上世紀50年代,義大利為了滿足國防需求,開始研製的新式105毫米輕型榴彈炮M56,就是一款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經典火炮,它原本用來取代二戰時期服役的美式M1A1型75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淘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說到志願軍,那麼老美手中的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可是當時中國志願軍手中的利器啊。 當時解放軍火炮中性能最好的應該就是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了。其作戰威力大,機動性也比較同期火炮更為優秀。對於攻堅戰和打擊群體目標有非常好的效果。
  • 繳獲的法國最強坦克 配備105毫米榴彈炮 德軍B2自行炮到底有多皮實
    得益於德國強悍的軍事工業,出名於國際的不光光是虎式、豹式這些外形霸氣的主戰坦克們,這種看起來賊頭賊腦怪裡怪氣的105 leFH18B2t自行火炮也因為B1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特殊組合,而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運用較多的支援型榴彈炮就是M2式105毫米榴彈炮,戰後更名為M101式。這款火炮的服役時間跨度相當大,它的研製可以追述到一戰時期,至今仍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服役,是不折不扣的老爺級裝備。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
    該型炮口徑105毫米,戰鬥全重2030千克,高低射界-4.75度至+60.25度,方向射界45度,初速472米∕秒,射速2-4發∕分,最大射程11155米。1940年3月,美國為M2式榴彈炮炮身配備了M2式炮架,命名為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該型炮由美國巖島兵工廠研製、生產,備有肘型瞄準鏡,操作簡便,可高速牽引。
  • M777是有史以來最輕和最緊湊的155毫米榴彈炮之一
    由於結合了鈦合金結構和有條不紊地消除了儘可能多的重量,因此它是有史以來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武器之一。儘管目前在美國生產,但M777實際上是英國設計的發展。 M777 M777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是維克斯(後來與目前的製造商BAe合併)的一家私人企業,為出口市場開發一種超輕的155毫米榴彈炮。
  • 美軍給運輸機裝上105毫米榴彈炮
    C130「大力神」運輸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戰術運輸機之一,從首飛到現在服役時間已經超過60年,有40餘種改進型號,生產總數量超過2000架,超過70個國家或地區引進了這款運輸機,因此C130也是目前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
  • 南斯拉夫M-56式105毫米榴彈炮,用二戰技術打造,服役超半個世紀
    上世紀5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設計一種105毫米拖曳式榴彈炮,當時的南斯拉夫具有不錯的工業基礎,在一些常規武器方面具有自主研發能力,而這款榴彈炮就是該國在二戰老舊火炮技術上研發而來的。火炮在1956年批量生產,因此得名M-56,它的設計參考了兩款二戰經典榴彈炮:德制leFH 18榴彈炮和美制M101榴彈炮,兩者口徑也為105毫米。最初型號在1951年問世,被命名為SH-1,由軍事技術學院設計,該院在1955年又設計了第二款原型火炮,被命名為SH-2。這兩款原型火炮為M-56打下了技術基礎,在1956年時定型量產。
  • 他們的裝備是「鷹眼」105mm超輕型榴彈炮!
    說到打遊擊,我們眼前肯定會浮現出趁著夜色在鐵路線上進行破襲的八路軍戰士,亦或是手持AK-47步槍背負RPG-7火箭筒的武裝分子。以機動作戰消耗敵方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往往打遊擊這種戰術是在缺乏優勢火力情況下採用的。
  • 小車扛重炮:中國的120毫米超輕車載迫榴炮,8公裡內全無敵
    在上屆珠海航展的北方工業展館裡,聚集了十幾種新式武器,觀眾發現在一輛Sh5型105毫米車載榴彈炮旁邊,赫然展示著一門從沒見過的車載火炮
  • 中國122毫米榴彈炮家族:能讓敵人的陣地被「鋼鐵風暴」砸個稀爛
    於是,中國的火炮就成了萬國博覽會,美國的、法國的、日本的、義大利、蘇聯的……口徑也包含75毫米、76毫米、105毫米、100毫米……於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國防方面不僅需要解決部隊的正規化,武器的制式化噎死亟待解決的問題。於是,新中國在1952年5月擬定了《關於兵工問題的決定》,決定利用蘇聯提供的圖紙資料自行仿製15種陸軍武器。
  • 斯柯達VZ14/19型100毫米榴彈炮,士兵快樂炮,東北軍曾仿製
    斯柯達作為19世紀中期成立的軍工企業,在奧匈帝國那個工業強國的氛圍下,在實業家埃米爾·斯柯達的經營中很快就成了歐洲乃至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企業,在19世紀末開始進入槍炮製造行業,在一戰前已然是奧匈帝國最大的兵工廠,設計生產了許多著名的槍炮,VZ14/19就是斯柯達公司在一戰時期研製的100毫米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