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又火了:她和老公羅一洋的鬥爭,給所有已婚女性上了一課

2020-12-21 謝四毛

01

這兩天,一篇關於咪蒙的文章《咪蒙不再製造咪蒙》刷爆了,全文共16715字,大部分人懂用了半個小時才閱讀完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裡,刻畫出了一個看起來更為真實的咪蒙,以及她起來又跌下的細節故事,關於她的創業、她的婚姻故事,她內心的欲望以及她的原生家庭,看完以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裡,關於咪蒙創業的故事我們就先不提,我想聊的,是關於咪蒙的婚姻。

2018年5月,咪蒙和丈夫羅一洋在某個咖啡館的角落裡,兩人在協商離婚的事宜。

羅一洋,是咪蒙曾在公眾號一直在秀恩愛的男人,這個男人和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人在4歲的時候認識,兩家人的距離不過只是相差5分鐘。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羅一洋就喜歡上了咪蒙,他給咪蒙寫過很多的情書,更承諾如果她不喜歡自己,就要去出家。

比起咪蒙,更喜歡羅一洋的人是咪蒙的母親。在咪蒙媽媽的眼裡,羅一洋是一個很穩重,看起來很老實的男人,跟這樣的男人在一起,也許未必能大富大貴,但是平淡安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咪蒙媽媽的擔心並不是毫無可能,畢竟咪蒙的父親在婚後出軌無數,已經讓咪蒙媽媽傷透了心。而咪蒙在被初戀狠狠地傷害了以後,終於也接受了一直追求自己的羅一洋。

在文中得知,兩人是在深圳舉辦的草坪婚禮,咪蒙還讓羅一洋燙了《浪漫滿屋》裡男主角的齊肩捲髮。

結婚後,兩人一度是周圍人的模範夫妻,他們都在報社工作,咪蒙寫文化,羅一洋寫房地產,兩人好到中午都只帶一份盒飯,羅一洋讓咪蒙吃新鮮的,自己則吃剩下的,手牽手上班,手機隨便看沒有任何秘密,可以說真的是一個三好男人。

婚後第三年,他們有了一個男娃。

02

日子是在2015年悄然起了變化的。

那年夏天,羅一洋查出腎炎,血壓飆到了190,因為這件事住了一段時間院,而後,他辭職跟著咪蒙去了北京。

咪蒙開始創業,而羅一洋則沒有再工作,他呆在家裡帶孩子,打遊戲,看電視和睡覺。與此同時,咪蒙創業失敗,轉型公眾號,創立了「咪蒙」,卻在無意中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名人」。

2018年,公司含實習生僅80人,但是卻估值有20億,咪蒙成為了「自媒體女王」,卻因為超負荷的工作,身體機能急速下降,一盒「速效救心丸」,她花幾天就能吃完。

而這時,她的內心也悄然起了變化,她回家看到丈夫羅一洋在玩遊戲,突然就對羅一洋沒有了「愛情」,她在工作最難受的時候,只聽到丈夫安慰她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她內心真的不再有這個陪她共度多年春秋的羅一洋。

最嚴重的時候,是在咪蒙帶著兒子去看房的時候,她開心地安排著房間,唯獨遺忘了老公羅一洋,直到兒子提醒:「那爸爸呢?」她才猛然想起,是啊,還有一個爸爸啊。

婚姻到這個地步,已然十分悲哀。

羅一洋至今都恨咪蒙,在和咪蒙走出了民政局後,他隨即立刻刪除了咪蒙的微信,他不願意記起來這個自己從4歲就認識,刻在自己生命幾十年的女人,離婚以後,羅一洋很少看兒子,他說:「我想忘記咪蒙。」

2019年以後,咪蒙因為工作上的失誤,公司再次倒閉,從一個自媒體女王變成了全自媒體行業都在抨擊的一個女人,很多人不懷好意,很多人落井下石,她度過了很多人難以想像的日子。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會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說的就是咪蒙。

03

咪蒙的婚姻失敗,多少和她的公司和事業有關係,咪蒙的原生家庭也不好,父母離婚再婚又離婚,父親多次在婚姻內出軌,她從小就喜歡證明自己,她有自卑也有自傲,自身也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所以她一直想鞭策著自己的另一半去學習成長,希望他和自己同步,或者至少要有一點上進,當2017年年初她被診斷出「宮頸癌前病變」,她突然對丈夫沒有了任何的期待和信心,甚至在想,如果自己喪失了工作能力,丈夫羅一洋能每個月賺回1萬元嗎?

正是這樣的看法多了,讓咪蒙的人生規劃裡,徹底沒有了羅一洋。

而我想起了同樣「女強男弱」的傅首爾。

她曾經在《奇葩說》裡分享過她和丈夫的趣事,那一期的辯題非常有意思:「伴侶一心當鹹魚,我是應該鞭策還是應該接受ta?」

傅首爾說:

「他在我的鞭策下,賣過榴槤,做過保險,被別人騙過錢。在很多個夜裡,我有時候起來,會發現他一個人在陽臺上抽菸。我知道他活得並不快樂,我感到非常難過,但是第二天早上醒來,我還是忍不住對他說,今天要繼續加油哦。」「後來我明白,無論你用什麼方式鞭策,傳達的都是親密關係裡最可怕的四個字—我不滿意。他做不到,我覺得他沒有上進心,他做到了,我覺得他可以更有上進心,鞭策最大的問題在於永無止境。現在,我終於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但我從沒有問過他,這是他想要的生活嗎?這個一直在鞭策他的我,和一直在接受我的他,你們覺得誰是那個比較好的伴侶呢?」

傅首爾最後的決定是,她決定接納自己丈夫的樣子,並且她從中找尋到了快樂,因為有了丈夫無限的包容和愛,傅首爾更可以在事業上放手一搏,怎麼看,傅首爾都是贏了的那一方。

傅首爾的原生家庭一樣很不好,所以她也曾經在感情上沒有安全感,所以她拼命地向上生長,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說實話,這樣的女人是我心疼也佩服的,而不得不說,她最終能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原因,跟他「不求上進」的丈夫離不開關係。

《咪蒙不再製造咪蒙》中,我們看到了咪蒙同樣吃力地往上爬,她在事業中尋找快樂,在員工中尋找依賴,卻在伴侶中尋找鄙視和嫌棄,原因是什麼?大抵是因為伴侶總是我們的鏡子,我們希望鏡子中的那個自己,是自己想要的模樣,一樣的漂亮,一樣的完美,一樣的上進,我們希望鏡子中的那個自己,可以比自己本人更好更完美,否則我們將會打回原形,無法接受。

40幾歲的咪蒙,重頭來過是不難的,畢竟老天從來不會給大家設定一個過不去的坎,但是在感情中,或許她還是需要更多的修煉。

04

拼搏的女人,大多只是需要一個平穩的幸福而已,我們努力掙錢,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家人能夠過得更幸福一點,我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們只想要塵世中的幸福。

咪蒙或許是在很多時刻回到家中看到與自己不同步的丈夫感到很失望,但同時,她如果能用正確的方式去帶著自己的丈夫一起,或者去看到丈夫給予到自己的愛和包容,或許她對丈夫的愛還能繼續下去。

同為女性,我當然希望她事業更上一層樓,但同時也更希望她能和傅首爾、papi醬等人一樣,在拼搏的同時,有個人能在她的身邊。

我們尋找伴侶,當我們認定他時,一定要「愛我所選」,只有我們才不會虧欠任何一個人,實在緣分斷了的那天,也一樣能換種方式結伴同行。

作者:

謝四毛

自媒體撰稿人,我有一支筆,寫風花雪月,也寫柴米油鹽。

原創不易,點個讚再走吧~

相關焦點

  • 咪蒙還是咪蒙-虎嗅網
    於是這一次的《咪蒙不再製造咪蒙》學聰明了,採訪到了咪蒙的前夫羅一洋,但是我非常懷疑——事實上也很弔詭——稿件裡呈現出來的羅一洋,或者說羅一洋被摘出來的話語,大部分都是對自己不利的。我在想,除非羅一洋大費周章跟記者聊這麼久,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為了替咪蒙黑自己,那麼這篇文章的預設立場以及素材取捨就相當不正常了。
  • 咪蒙不再製造咪蒙 | 先生特稿
    她身高 1 米 5,反彈回 104 斤,是剛來北京的體重。正如她的事業,歸零重來。本文完整記錄馬凌成為咪蒙,而又告別咪蒙的故事。我採訪了她本人、親友和員工,也採訪了和她有 17 年婚姻的前夫羅一洋,以及與之交惡的人。這段三起兩落的人生,充滿戲劇性反轉,也映襯個體心靈的艱難跋涉。「『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以前從沒說過這句話,但過去 1 年我無數次都想過。」咪蒙後來說。
  • 咪蒙不再製造咪蒙-虎嗅網
    本文完整記錄馬凌成為咪蒙,而又告別咪蒙的故事。我採訪了她本人、親友和員工,也採訪了和她有 17 年婚姻的前夫羅一洋,以及與之交惡的人。這段三起兩落的人生,充滿戲劇性反轉,也映襯個體心靈的艱難跋涉。「『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以前從沒說過這句話,但過去 1 年我無數次都想過。」咪蒙後來說。
  • 從毒雞湯博主到單親媽媽:一個咪蒙倒下了,千萬個咪蒙站了起來
    為此,她賣掉了300萬的房子,孤注一擲。可惜,短十個月內,她接連賠掉了連同所有股東在內的400萬投資,公司運營難以為繼。文藝的咪蒙痛哭不已,卻也無濟於事。廣告費從幾萬/條增長至幾十萬/條,……咪蒙火了,自媒體圈子炸了。
  • 原著:羅子君說的這五句話,給所有已婚女性上了一課,教訓深刻
    這是《我的前半生》原著裡,羅子君和唐晶的一番對話,那個時段裡,羅子君還沒有被離婚,只是唐晶先知先覺到感受到了她的癥結。 她和涓生十多年的婚姻裡,享盡了福,五穀不分,又不圖上進。連女兒都覺得媽媽應該當心點才好。
  • 咪蒙與「時尚先生」真是個謎
    最低級的一段描述是這樣的:在離婚後,咪蒙的前夫出門旅遊,咪蒙的朋友拱火,說他是拿著你的錢出去玩啊,咪蒙「大方」的回答,「他應該的,我希望他不工作,一輩子無憂無慮。」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你和別人離婚了,分割了婚內財產,然後別人使用那份財產,怎麼能叫「拿著你的錢出去玩???」
  • 消失498天後,咪蒙用3條人生真相,為自己「洗白」
    不久後,咪蒙發道歉信,說她不該失控。但咪蒙在情緒上的妥協,並沒有得到楊樂多的回應。她私下請教一位媒體前輩,籌劃著怎麼和公司談分成。她的「請教」,被輾轉傳到了咪蒙的耳朵裡,就變成了:咪蒙是傻子,你教我怎麼從她身上得到更多利益?這讓咪蒙如鯁在喉。
  • 咪蒙,與世界上最大的色情網站
    她所謂的1000萬的經驗,許多自媒體人也並非不懂,差別只在於,你自己的定位如何,就像你到底是想做色情網站還是新聞網站。因此,咪蒙那價值1000萬的經驗,你大可不必掏錢去買,我們這就免費總結給你。有人說,咪蒙的文章都是賣自己的隱私和故事,這沒什麼不妥的,畢竟隱私是她的、故事是她的,這是她的自由。但自己的經驗終歸是會枯竭的,把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公兒子寫完後,該從哪裡淘來新的由頭和素材呢?
  • 拜咪蒙教:物質女孩被切開的血管
    念大學後,她談了一場五年的戀愛,也被男友劈腿五年。「不相信婚姻,不相信愛情」,她評價那時的自己。「羅同學」的出現打破了婚戀詛咒,也成就了勵志女王津津樂道的暖心故事。馬凌與老公羅一洋相識於幼兒園,小學初中都是同班同學。用她的話說,羅同學是「眼癌晚期」,暗戀自己11年,追了自己七年。而羅同學自己說:「那是上輩子帶來的感覺,我們就是應該在一起的兩個人。」
  • 《三十而已》顧佳給萬千女性上了一課:如何高情商手撕綠茶?
    尤其是童瑤飾演的顧佳更是一路圈粉,又美又颯,簡直是已婚已育女性的範本。但是,大部分女性發現這樣的人存在,第一反應就是想方設法辭退她,以保護自己的婚姻。可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會破壞夫妻雙方的感情,反而給了壞人可趁之機。但是,顧佳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態度實在是又聰明又高姿態。她主動從商場給老公買了很多同款橘子,去安撫老公。間接的讓老公明白,別人能給他的顧佳都能給得了,同時也體現出她體貼老公的一面。
  • 時隔514天,咪蒙仍在製造咪蒙
    從率性敢言、女性標杆,到談「咪」色變,似乎現在大家都清醒了不少,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我們一直忘不掉咪蒙,或者說我們都需要咪蒙。 即便她已經離開風暴中心一年,帳號也封禁,但只要有些許風吹草動,人們的注意力總會轉移到她身上。 1 咪蒙的商業經 咪蒙我認識,可馬凌又是誰?
  • 咪蒙和她的「壞」時代
    文章一出,就把一眾人都逗樂了,用我朋友長腿的話說:以前覺得自己挺刻薄的,現在才知道不是,原來我就是壞。越有問題的人眼裡越揉不得沙子,給人一種剛正不阿的表現,因為有沙子會硌他們的眼啊,至於他們最愛幹的事,就是往別人的眼裡撒沙子。大概是夜路走多了怕見鬼,他們個個都有被迫害妄想症,覺得這個世界全是壞人,只有自己是單純的小甜甜。
  • 應採兒這一點值得所有已婚女性學習
    之所以稱她為「大佬」,是因為她真的太厲害了,各種意義上的厲害!這也是小編認為很值得廣大已婚女性學習的一項婚姻技能和堅硬立場。啊呸,這話講的不好,應該說是所有正宮都不能碰!,要時刻記得「自絕」於其他異性,耳提面命告訴他,跟任何異性保持距離是作為一個合格老公的基本修養!
  • 從獨立女性到幸福家庭: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修煉,不是女神也可以
    範冰冰的事業堪稱完美,但是在情感上還沒交出滿意的答卷。她的媽媽也說過,如果她在感情上的投入有工作投入的三分之二,那她一定能收穫完美的情感。在事業上和感情上久經歷練的伊能靜最終選擇小她10歲的秦昊,是因為秦昊的愛對她更包容,更允許和更配合她做那個熱愛表達、發光發熱的自己。無論是範爺還是伊能靜,在普通人眼中都是女神,普通女人做夢都難以成為她們那樣的獨立女性,那普通女人還要不要成為獨立女性啦?怎麼破?
  • 浪姐收官,張雨綺談獨立女性:她給所有婚姻不幸的女人都上了一課
    大家一向是把張雨綺當作是獨立女性的,在發表感言時她也談到了獨立女性以及獨立女性在她的人生中所帶給她的經驗和感受張雨綺說到了很重要的四點:「你想是一個獨立的女性,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要對暴力和拳頭說NO,因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麼幸福和完美的;
  • 為女性投票權而鬥爭:蘇珊·布朗奈爾·安東尼
    而在1800年,女性並不屬於真正的公民。她們的經濟沒有獨立。例如,一個女性所有的一切都在她結婚後歸屬於她的丈夫。如果一個已婚女性有工作,她所掙的錢屬於她的丈夫。此外,女性沒有政治權。她們沒有投票權。
  • 了不起的咪蒙,了不起的Ayawawa
    咪蒙9月2日在微博上發了這三句話,被解讀為婚姻生變,微博留言一時變得非常熱鬧,挖苦嘲諷者居多,成了她半年來轉發量最高的一條發言。而和她一樣因為網際網路而崛起的Ayawawa,微博仍在禁言中,一片空白。20年前的夏天,中國南方地區先後出現20多次強降雨過程,全國整體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多出23%,十數個省份遭遇洪災。
  • 咪蒙之後,再無「咪蒙」
    但後發制人,咪蒙對讀者有著深刻的了解。她去研究爆款文章的標題,去搜集社會關注的熱點,去窺探人性最深處的秘密。她知道讀者最想看什麼,再加上山東大學文學碩士,《南方都市報》首席編輯的文筆作為保障,咪蒙在2016年飛速前進,成為一現象級公眾號,同時躍升為百萬粉絲的情感導師。但飛得太快,也就沒有時間去梳理自己羽毛,網友對咪蒙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
  • 為了流量耍流氓就如不約而至的月經—咪蒙公司關閉了,流浪大師要開直播
    (一)咪蒙3月30日消息,咪蒙發布朋友圈,正式宣布其公司「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解散,證實了此前網傳咪蒙公司解散,給員工頒發特殊
  • 咪蒙回來了,咪蒙時代能回來嗎?
    從萬丈高樓平地起,到檣櫓灰飛煙滅,咪蒙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和後來被稱為「精神傳銷」,人人喊打的處境不同,咪蒙的出場姿態其實相當體面。200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的她曾在第一財經周刊、南方都市報擔任編輯工作,與此同時也在雜誌上撰寫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