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臺北世大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即將於本月19日登場,世大運對外發行的媒體手冊英文版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介紹臺灣,引起獨派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等人的不滿。不過,世大運發言人楊景棠昨天表示,這是1981年洛桑協議下的奧委會模式,必須循奧委會模式進行,且發行的英文或法文版手冊,都得經過FISU(國際大學體育總會)審核通過。
一群主張臺灣正名的人士準備在世大運開幕前一周,即12日,在臺北市發起封街空拍,拉起「臺灣不是中華臺北」(Taiwan is not Chinese Taipei)、「臺灣就是臺灣」(Let Taiwan Be Taiwan)的布條,也要為2020東京奧運正名暖身。
臺灣曾五次申辦世大運,直至2011年底在國民黨籍臺北市長郝龍斌任內才取得2017年世大運主辦權,當時郝龍斌表示,有志者事竟成,同時也提及中國大陸對臺灣申辦世大運提供了幫助,相信兩岸關係將因此「跨入新的裡程」。
此時臺灣的執政者是親獨的民進黨,但臺北市長柯文哲是無黨籍,臺北市循當初申請的承諾辦理此事,獨派人士頗有微詞。
黃國昌前晚在面簿上貼文指世大運英文版的媒體手冊,文中都以Chinese Taipei取代臺灣,例如「中華臺北是個很特殊的島嶼」「中華臺北又細又長」「中華臺北的首都臺北是個體驗臺北文化的絕佳地點」云云。
他認為,這是個將臺灣營銷到全世界的絕佳機會,竟然以如此委屈的方式介紹自己,在媒體手冊出現這麼荒謬的英文句子,故應更努力以臺灣之名走入國際社會。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昨天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為什麼臺灣要用這樣一個這麼不自然、這麼彆扭的名字,講到自己時,要講一個在地球儀上看不到的島名——中華臺北是一個狹長的島?難不成是編輯用心良苦要以這種方式凸顯臺灣的處境?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表示,用這樣的奧運模式相信民眾都難以接受,尤其臺灣是主辦方,然而在世大運之前,臺北市政府與體育委員會已多次和FISU多次協商過,不得不然。
世大運發言人楊景棠昨天受訪時說明,世大運乃國際賽事,所以一切都要遵守1981年洛桑協議籤訂的奧委會模式;而且,世大運的英文或法文版手冊都要經過FISU審核。
臺灣正名行動小組發言人林春妙質疑說,過去在加拿大和日本東京舉辦過的奧運,都沿用臺灣或是Formosa的名稱,因此他們將在12日發起排字活動,為臺灣正名,讓世界看見真正的臺灣。
同時,民進黨籍的前國防部部長長蔡明憲等人這幾天正在日本東京籌辦聯署活動,希望為臺灣在2020東京奧運正名努力,強調臺灣就是臺灣,不是中華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