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德化八中】辜春生: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2021-02-23 德化八中好聲音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致德化八中(潯中中學)45周年校慶

辜春生

 (2020年12月13日)

 我到德化工作快三十五個年頭了, 真是時光流逝彈指一揮間。打開記憶的時光瓶,多少往事汩汩流出,酸甜苦辣鹹之中,有單純懵懂的青春,有苦心經營的事業,有同事真情的關心,有不期而遇的故事。在我人生流淌的河流中,從邂逅潯中中學到潛心執教生涯是我生命中繞不過去值得回憶的節點。       

畢業抉擇

    1987年5月4日這天是決定我人生走向的日子。這天上午,我們被召集到集美體育館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學生處長等領導輪流講話,主要是說省高校畢業生領導小組下文「號召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倡導學習優秀的學生報名參加統配。當時年青人思想單純、熱血沸騰,班上有一位龍巖的同學竟然要求到西藏,後來被家裡加急電報擋了回去。我沒打電報給家人說就到學校人事處參加報名,被當時教政治經濟學的德化籍郭老師看到,他告訴我德化很缺英語教師,希望我能到德化執教。德化對於我來說則是個曾聽外公說到的陌生地方。無巧不成書,剛好門邊牆上有一幅福建省地圖,我估量一下從德化到永春的距離,心想兩地不遠,多少還能照顧到家裡,也算兩全了吧,就沒多想報了名。五月底的一天,學校人事處鍾處長鄭重其事告訴我已通過泉州市教育局函告德化縣教育局對接,分配我到德化一中。我清楚記得當時在學校教務處的南安籍洪老師對我說了一句話:「你這是要去十八格呀!那個地方太偏遠了!"我一聽她的話心裡真有點忐忑,但不知為什麼也沒想到問個究竟。我還記得六月中旬的某一天,德化一中辦公室寄給了我一封信,信裡說到「永春和德化是兄弟縣,人員往來很密切,歡迎到德化一中執教」的話,可惜那封信已找不到了。

    當有人問起我為何會到德化來時,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人生都有命,也許這就是緣。

     結緣潯中

     8月15日那天上午,我背起行囊坐班車到了德化教育局,經人指引我到了人秘股,聽說我是集美師專統配到德化工作的,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起身請我喝茶,還告訴我自己姓陳,是永春岵山的。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這讓我有了一種親切感。過了一會兒,他告訴我說:「經教育局研究安排你到潯中中學,也是在縣城裡,因為潯中很缺英語教師,校長連續三天到局裡要一位英語教師,你就先去一下,以後再把你調到一中"。然後他指給我看潯中中學的方向,讓我去找校長。

    那幾天下雨,我到了學校一看,說是學校卻連圍牆也沒完整,周圍都是民房,有肩扛農具者從校園出入。校大門是兩邊用磚砌築的門柱,上方拱形鐵架上焊著鐵皮切割成的校名「德化潯中中學」。我再往裡走,地上到處是積水,腳剛一踩下去,泥水就淹沒到鞋面上,還看到一兩頭黑豬在閒逛,地上多處有豬大便。說實話,我當時一怔:到這樣的學校也太寒磣了。校園裡有幾座樓房也不怎麼起眼,門口進去右邊有座二層曲尺樓。正對大門是三座坐西朝東的平房,聽說是以前部隊的營房,前面長著幾棵高大的桉樹。北面的是一排半邊三層與半邊四層相連的教學樓。我踩踏著別人投放用於走路的磚塊到了南面一座三層的樓房,校長室在二樓靠東,我在門口躊躇了一會兒。校長見到我很是熱情,他主動打招呼說:「是小辜吧!教育局已打電話告訴我你要來。」然後自我介紹,請我喝茶。我看到校長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心裡才有種冬日暖陽的感覺。寒暄幾句之後,葉校長坐到辦公桌前問我要看調遣證,我沒多想就從兜裡拿出來遞給他,他看了一下就塞進中間半開的抽屜裡。我當時覺得他的動作有點太快。校長讓總務處許主任給我開了第二排平房中間的一個宿舍,剛踏進門裡去我就聞到一般黴味。許主任說學校條件差,讓我將就一下。我把背包裡的幾本書往邊上的小書架一放就走了出來,剛好校長也下樓來,讓我到他家裡吃午飯,我婉言謝絕了。

    我走到街上,天陰陰的像是要下雨。頗費一番周折後,我找到一家國營飯店買了一份飯吃。吃完飯,我到街上到處轉悠,滿腦子閃現著剛看到的學校的樣子,它跟我想像中的學校落差太大了。儘管我一直在勸勉自己順其自然,可心裡總是有種難言的苦澀。最後我想要去一中看看。到了一中門口,映入眼帘的是錯落有致的校舍,雖非高大上,卻很像個學校的模樣,心裡還是想著到一中任教。大概快下午三點的時候,我又踅回潯中中學,找到校長要調遣證。校長跟我說了一些安慰和挽留的話,並沒有要還給調遣證的意思,我哪敢再說什麼呀!也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吧。沒過多久,門外先後進來曾明老師和顏文銘老師,校長向我介紹了他倆,並說都是永春的,這讓我感覺到好像有種歸屬感。顏老師說老家是五裡街的,勸我留下來一起共事。曾老師說了一些校長的好,讓我晚上住到他家。

    晚上在曾老師家吃過飯,跟他家人聊了一會兒天,我帶著疲倦躺到床上,任憑我試圖入睡,卻輾轉反側無法睡著 。到了凌晨一點多,我迷迷糊糊進入了夢鄉。可是,突然一陣豬嚎聲把我驚醒,我再也沒睡去。天亮起床後,曾老師說公路對面屠宰場(現南門工商銀行處)昨晚殺豬,關心地問我是否沒睡好。

    吃過早飯我買了車票回了家。到永春車站下車,我徑直往附近外婆家走去。二舅知道我從德化回來,急忙問我德化縣城如何,我回說差點找不到吃的地方,又說我被二次分配到縣城邊上的鄉屬中學。二舅聽後帶我到他的一位在永春僑中當副校長的堂兄家,要他幫忙找人把我安排到僑中。鄭副校長說這事得通過縣教育局向市教育局要人,讓我第二天聽候消息。我第二天如約而至,二舅說讓我先要回調遣證,後續再通過縣人事部門商調檔案。

    我隨即又搭了班車到德化來,找到教育局人秘股說明原委,陳股長讓我去找局長。見了局長,他勸慰了我幾句,說既然有心支援山區教育,就到最缺教師的學校去,還說先到潯中三兩年,局裡會再考慮把我調入一中。我想他的這番話也在理,點頭同意後又走了出來。可怎麼也沒想到在縣政府前面的路上,我遇見了潯中的那位顏老師。攀談之間他提出到他在塔雁街的家裡去坐一下。                                        

    沒一會兒,我們來到雲龍橋邊的一座三層黑舊的木屋前,我被領進二層的一個屋子,靠裡面一位嬸子在縫紉機前忙活著,見到我趕快讓坐,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得知我從永春來,她高興地拉著我的手,說自己一家解放初就過來了,現在五裡街上還有老宅。這樣一來,我好像他鄉遇故知,心中的陌生感頓時消失。顏老師招呼我喝茶聊天,給我講了潯中鄉村的一些人文典故,讓我想起集美學村邊那條孕育著學府文明和歌唱著嘉庚精神的潯江,心想這真是一種機緣巧合。沒過多久,嬸子端過來一大碗香菇蛋點心要我吃,又說那是在外永春人的禮節。這碗升騰著濃濃鄉情的點心讓我一下感動不已,我像是找到一個溫馨無比的家,心都被融化了!吃完點心,嬸子又跟我拉了許多家常,講到了五裡街上的人和事,像是自己家人在暢談,我像是置身於家鄉。顏老師母子倆又轉了話題,講到我的到來是緣分,挽留我在德化工作。我說已決定留在潯中與顏老師一起共事,回去就告訴二舅不想折騰了。

    篤志教書

    快到九月份開學時,我扛起一箱以前省吃儉用買下的書和部分大學課本到了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驛站一一潯中中學。我在這裡一待就七年整,教了七年英語,也當了七年班主任。當時的生活和教學條件都很差,我和葉老師合住十幾平米的房間,睡的是用兩張床椅撐起的床板,晚上一翻身還「吱吱」作響。大家用水要自己到水井裡去打,我前前後後有好多個塑料水桶墜落在深井底。那時英語課很注重培養學生聽力,要用錄音機播放磁帶課文錄音給學生聽。由於學校經費太有限,無法保證每師一機,一個年段六個班才有一臺,老師上課或早讀時都要輪流著用,有時候別的老師多用了,我一星期才能輪到兩次,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的提升。那時校舍也緊張,我們的宿舍同時也是辦公室,辦公桌是一張帶抽屜的舊桌子。開始幾年居無定所,我在三年中就搬了五次宿舍。第二次算是搬到校長室下面的一間較好的房間,但因為緊挨食堂,招惹蒼蠅,一旦忘關窗戶,房間裡總是爬滿蒼蠅。第四次因為曲尺樓被縣裡定為危房,有家屬的老師得全家遷出,我們連個單間都得讓出來,我和葉老師只得借住到潯中村部,開始合夥輪流做飯。當時工資低,每個月一般只能回兩趟老家,如果想多回家花費大了點,月底生活費不夠就得找校長批條向出納或工會借款,想起來也是一段辛酸往事。

    在留校的日子裡,我或是備課批改作業,或是看書編寫講義,或是搜題刻寫臘紙,或是耐心接受愛讀書的學生問問題,日子過得挺緊湊的。即使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下,我總是苦中求樂,見賢思齊,跟同事研討教學中的問題,總結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向張南章老師學習寫論文,成為那時少數能在報刊上發表論文的老師。隨著跟同事們熟絡並且有了更多朋友,我開始把學校當成了家,一個心思耕耘在這裡的三尺講壇。

    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隔壁宿舍的張維鈞老師知道後煮了一碗辣椒米粉讓我吃下並蓋上厚被子「催汗",感冒才好起來。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三十三年,我至今還感激不盡,平時我總向人提起它。正是生活中一個個善良的人給我的幫助和感動,我才堅定了「既來之則安之」的信念,再沒有動過轉調到一中的心思,而是安下心來在潯中把教書育人作為一項體現人生價值的事業來做。

    我當班主任奉行「有教無類」,鼓勵寒門子弟迎難苦讀。記得有一次,我騎自行車到土坂村家訪,其中有位學生的奶奶出於尊重,竟然向鄰居借了兩個雞蛋要煮點心,而我看到她破舊的房屋和桌上一碗發黃的芥菜(沒放油煮的緣故),趕緊讓老奶奶把蛋還回去。此情此景讓我非常震撼,我決心用愛去託起貧困學生的希望,偶爾也從自己的工資勻出一點錢資助貧困學生。

    寒來暑往,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我的第一屆學生中考成績平均分和及格率高於年段平均水平。1990年7月底,我報名參加了市教育局成立的「張思中外語教學法」實驗班,暑假我參加了省裡組織的實驗培訓班。我帶的兩個班開始了三年的實驗,邊實驗邊學習。有一次,我參加了在培元中學舉行的市級研討會,會議給我們與會者發了一塊紀念章,有一面鐫刻有宋慶齡的題字:為國樹人。我覺得很受啟發,心中充滿了對成功教育的憧憬。教師的工作不會是轟轟烈烈,只能是一份堅守。三年中我研究張思中「十六字教學法",從創造性引領學生改善學習方法開始,收穫了系統的教學思想,個人專業迅速成長,深刻理解了「教無定法,教學有法」的思想內涵,個性化英語教學思想開始成熟,形成獨立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套路。我的實驗課是學生活動和互動的天地,尤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各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感持續正向發展。有一次,學校教務處的連主任走到我的班級外,聽到教室裡群情激昂,以為是班級發生了什麼事。他在窗外看了一陣後,沒想到是我在讓學生們有序進行別開生面的學習活動。皇天不負有心人!1993年我帶的兩個班中考成績各項指標居全縣第一,在當年秋季的第一次全縣校長大會上局長專門表揚了我。記得陳啟星校長告訴我這一消息時喜出望外,他一直誇我。更讓我一生難忘的是:8月3-8日,我應邀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張思中外語教學法第二次全國研討會,在會上我進行了微短課展示,還給與會者作了主題為「讓學生在成功中發展」的經驗分享。接下來,我把自己凝鍊出來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新的兩個班級教學中去,方法很管用,成效確實很顯著。過了一年,我就被縣裡調到教師進修學校當教研員。我熱愛教書和學生,當時學生們也很不想讓我走。記得七月份放假前夕,我在黑板上寫了一首惜別詩表達我的心情。

    寄望未來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我曾經為之努力奮鬥過的潯中中學如今的八中已走過了四十五個春秋。四十五年來,一代代老師和領導為學校傾注了辛勤和智慧。四十五年辦學歷程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幾經變遷曲折前行,已是滿園桃李芬芳。學校搬遷到現在八中所在地後,規模得以不斷擴充,軟硬體設施日益增強。現如今,學校領導開拓創新,踐行新的辦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呈現出了令人欣喜的新局面。我堅信:八中人在「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和「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的榮譽激勵下,必將乘著國家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東風揚帆起航,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我將熱情傳頌學校的優良作風,為八中的發展再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 辜春生,高級教師,1987年8月-1994年7月在德化潯中中學任教,1994年8月至今在縣教師進修學校任英語教研員(其中,1997年8月—1998年7月到龍門灘中學支教),現為福建省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德化縣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長期以來從事英語教育教學科研並獲多項研究成果,比如:1999年創設初中英語「三位一體—集中—自主學習」實驗課題,在全縣進行三年的實驗教學並於2000年獲市首屆普通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0年6月課題論文《主體·成功·和諧·發展》獲省中小學英語教師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課題論文《突破英語單詞記憶難關》發表在2004年第九期《福建教育》;2011年3月《初中英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課題作為省級重點課題圓滿結題,被評為福建省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8年8月被評定為泉州市第二批中小學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對象,2012年7月被確認為泉州市第二批中小學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

  

相關焦點

  • 《絕地戰警:疾速追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影評第550話《絕地戰警3》——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影片《絕地戰警3》於1月17日在美首映。本片依舊由威爾·史密斯和馬汀·勞倫斯聯袂主演。
  • 當紅色遇上旅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當紅色遇上旅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皖南歲月紅色之旅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1941年1月7日,新四軍第二縱隊老三團三營行至茂林鎮丕嶺腳下時,突遭國民黨頑軍40師的襲擊,打響了「皖南事變」的第一槍,我新四軍被迫反擊,開始了七天七夜的浴血奮戰。
  •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長沙監獄舉行「青工進廠50周年」紀念活動
    五十年後的今天,當年的「湘火青工」,如今的長沙監獄退休幹部職工190餘人又從五湖四海趕來重聚一堂,參加長沙監獄「青工進廠50周年」紀念活動,共憶崢嶸歲月、共緬奮鬥歷程、共敘久別衷腸。五十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浪花一朵、水珠一滴,卻是「湘火青工」的大半生年華!「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憶往昔崢嶸歲月,展前程遍地打狗!
    ,新的一年「牛年」來了,我在這裡給大家拜個年,祝大家新年快樂,牛氣沖天!很感謝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家對我的幫助、鼓勵與支持。說實話,在這坎坷的「說話」道路上,如果沒有大家的吶喊與聲援,也許在一年以前,郎君就已經「失聲」了。儘管後來也確實被人堵過喉嚨,但也都在大家的支持下挺了過來。我很慶幸,在這遭亂的世間,能與你們相遇、相知,以及並肩作戰。回望這過去的一年,我們一起笑過、吶喊過,雖然跌宕,但也收穫滿滿。
  • 陳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驕傲自豪
    視頻:陳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驕傲自豪走進陳輝煌家中,整潔的客廳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刻有「自衛反擊 保衛邊疆」的勝利紀念章,以及他與戰友的合照。陳輝煌因戰爭腿腳負傷行動不便,但看到記者進來時,他一瘸一拐的走上二樓的房間,小心翼翼的從抽屜拿出軍功章。他告訴記者,他1976年初中畢業後,就應徵入伍了,當時只有17歲。
  •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六十五章)
    「我看你也該有塊手錶,就特意給你留的。你放心,這可絕對不是舊貨。我是從小藍哥倉庫裡搶來的。哎,要說小藍哥的生意那真是越做越大。光這批手錶過來的時候,那就是半個多貨櫃。好傢夥,五十多萬吶。這貨一到,廣州地面做表的都瘋了,跟不要錢似得來搶。要不是我在小藍哥面前有面子,也輪不到我挑。你看我這表也是那批裡搶的。小藍哥說了,這叫勞力士。這殼子,真金的。」
  • 憶往昔
    憶往昔 2020-12-21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憶崢嶸歲月 |《抗日名將王德泰》
    憶崢嶸歲月 |《抗日名將王德泰》 2020-11-11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光荏苒,在《新流星蝴蝶劍》的情感回流裡憶往昔
    可惜你我都是旁觀者,惋惜與看不透也曾迷惑而迷茫,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恍然大悟,這份看不開才是對自己內心最坦誠的遵從罷了。好多事情總是後來才看清楚,然而我已經找不到來時的路;好多事情當時一點也不覺得苦,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會在乎。
  • 朗誦紅色詩歌慶祝黨的生日:憶往昔 看今朝 展未來
    朗誦紅色詩歌慶祝黨的生日:憶往昔 看今朝 展未來 發表時間:2011-06-24   來源:海南日報   朗誦會在《走向復興》序曲中拉開帷幕,整個朗誦會分為憶往昔、看今朝、展未來三部分。朗誦會上,一首首紅色經典詩歌,讓人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走過的崢嶸歲月,也看到了神州大地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時,也展現儋州兒女對黨、對祖國、對美好未來的無比熱愛。飽蘸深情、慷慨激昂的朗誦引發了人們強烈的思想共鳴,博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朗誦會最後在滿懷深情的大合唱《儋州之戀》中結束。
  • 浦北紅山莊《知青》,憶往昔崢嶸歲月
    1994年中旬,我的工作稍為輕鬆了一點。空閒時每當想起那段難忘的下鄉崢嶸歲月,總感到三十年來好似還有點什麼事沒有做成。某日才恍然大悟——要組織知青聚會。      於是,由我牽頭,通過電話聯繫當時的第一任生產隊長吳經美,第二任隊長宋傳本,第三任隊長張達朝,文藝隊長梁廷娟以及幾位縣城內的知青,大家共同商議,計劃組織籌備紅山莊知青下鄉三十周年聚會(1968年前下鄉的知青,四批共計65名)。當時, 有知青提出了許多難以聚會的原因,表達了他們的顧慮。
  • 清風典歷|劍閣崢嶸歲月稠
    清風典歷|劍閣崢嶸歲月稠 2020-12-25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憶往昔崢嶸歲月 八名代表暢談「我與人大之緣」
    冬至時節憶崢嶸,暖陽拂面心更暖。「一路走來,我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大代表,時刻牢記人大代表的神聖使命,時刻牢記父老鄉親的重託與希望。」陳燕說道。五年的人大代表生涯不僅讓她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而她最難忘的,便是每年在人民大會堂聽著國歌響起的一剎那。陳燕表示,自己將繼續發揚「代表」精神,團結帶領婦女在建功新時代中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在為婦女排憂解難中為黨凝聚人心!
  •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望未來邁步從頭越
  • 電影《古田軍號》集結紅色記憶,書寫往昔崢嶸歲月
    通過老師們今天的分享,我有了非常大的收穫。」一位來自北京海關的工作人員表示,十分高興能有這樣的影片出現,能對現在的中國青年們的愛國思想教育有所加強。據悉,此次參與活動的有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北京海關等50多個單位。《古田軍號》自上映以來,主創團隊們走進全國各大城市,與觀眾們暢聊影片感受,收穫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與喜愛。
  • 崢嶸歲月《騎士3.0》 兄弟不散場
    六月中旬的官方論壇活動「憶往昔崢嶸歲月,兄弟圖片徵集等你!」活動已經圓滿結束,各個騎士團的團員們三五結對的截圖留影,記錄下彼此之間的兄弟情誼。團名在頭頂閃耀,騎士精神在心底流淌。
  • 亞子獨家贈票 | 南藝17級舞院中編班畢業匯演《崢嶸歲月》開演!
    南京藝術學院 舞蹈學院中國舞編導系的原創舞蹈詩劇「崢嶸歲月」2021屆舞蹈編導專業(中國舞編導方向)畢業匯報 於 2020年12月21日晚7點憶往昔崢嶸歲月,四年間,在班主任陳靜老師的帶領下,中國舞編導系的同學們在編創路上砥礪前行。樓道裡、功房中、走廊間、平臺上,他們與編創作伴,與時間賽跑。陳老師以身作則,用自身的行動向同學們示範了自量、自省、自律是中國舞編導系的精神,每一位同學都秉承著這種精神,創新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在失敗中尋真悟道,從收穫裡追本溯源。
  • 池州八中: 傳承「三全」管理模式續寫「三精」治校美篇
    高考結束,池州八中已成為母校。三年高中生涯,母校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在學習或個人發展方面,你覺得母校有什麼值得你驕傲的地方?王愷強: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與母校三年攜手前進的旅程就此停在了這個夏天。打開回憶的匣子,母校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一草一木。
  • 憶往昔——讀書改變命運
    憶往昔今天晚飯後散步,和先生聊天聊到了讀書改變命運,談到了貧窮地區的孩子怎麼通過度數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奔赴這自己奮鬥的路。聊到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小學、我的中學和我的大學直至後來工作。我記得,我上小學,沒有遠大的目標,唯一的目標是希望每次考試能考90分以上,能考到班上前幾名。初中階段,我的目標是能考上小中專,有個城市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