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發布投稿作品排名按投稿先後順序排列
—— 投 稿 作 品 ——
作品編號:5-0633
作品名稱:《當代農民的手藝:在南方種植小麥》
指導老師:郝楠
2017 廢棄鋼板、鐵絲、幹小麥、工業風扇 尺寸可變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
—— 作 者 自 述 ——
現代理想主義雕塑通過基座達到與現場的分割與可遷移。基於自己的創作構思《當代農民的手藝:在南方種植小麥》,探討公共藝術創作在遊牧性與現場性之間尋找相對的交互和轉化的狀態的嘗試。製造場域,一個南方的不適合小麥生長的場域,而不拘泥於特定的地點(比如廣州、汕頭等,而是更大範圍的概念-「南方」或者是不適宜小麥生長的地方),從而達到(相對而言)地點上的可遷移與現場性的統一。
在廢棄的鋼板上「種」上小麥,風扇提供風能,以工業手段仿照自然麥浪,地點與植物卻形成矛盾性,帶有諷刺意味地展開工業化與「自然」之間的對話,反思當下的生活環境與精神狀態。
—— 投 稿 作 品 ——
作品編號:5-0634
作品名稱:《關於暴力的敘事》 指導老師:郝楠
2017 紙本文字、羊毛氈、木箱、黃色燈 尺寸可變
—— 作 者 自 述 ——
牆上是四則關於暴力的故事以書法呈現。地上落著一個的包裹木箱作為故事的「插圖」。箱內是用羊毛氈構織的一個暴力「現場」。每則故事都圍繞一個「器官」展開的關於人性與暴力的敘事,四種器官在木箱裡都能找到對應的形態。通過對文字和裝置的混雜呈現,傳達對人性的本質的思考。
—— 投 稿 作 品 ——
作品編號:5-0635
作品名稱:《桑蒲山上的一縷青煙》 指導老師:郝楠
2016 事件藝術(以文本及視頻展示) 尺寸可變
—— 作 者 自 述 ——
此計劃基於冬至時節的時間性,基於潮汕地區、汕大鮀浦山的現場性,進行的過程性藝術實踐。在潮汕地區,冬至是祭祀、掃墓的節日,也稱為「冬祭」。由於汕大的擴建,789背向的桑蒲山上呈現一種人為破壞自然的悲涼之景。桑蒲山計劃實際上祭祀的對象是自然、是生態。此計劃以過程的方式,通過一系列的行為構成:
1.步行至後山
2.拾一被人為破壞的殘枝
3.擇一石頭
4.記錄下距離(步數,分別為:0,62,43,85,62,63,39,45,6,37)
5.把殘枝排成矩陣
6.從袋子裡隨機抽一張紙
7.讀出紙裡的內容並燒掉
8.交付事實圖像(factphotography)
人數:10人
註:紙的內容是一些文本片段
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二
2007年,廢水排放總量2092.8億噸,廢氣排放總量637203.7億立方米。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3028.9萬噸,氨氮172.9萬噸,石油類78.2萬噸,重金屬0.09萬噸,總磷42.3萬噸,總氮472.9萬噸;二氧化硫 2320萬噸,煙塵1166.6萬噸,氮氧化物1797.7萬噸。
三
河流有權擁有河水嗎?
桑蒲山有權擁有深林嗎?
我有權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嗎?
四
不要跟我說什麼踩踏草地!開山那事才是造孽!
五
(默哀2分鐘)
六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
—— 作 者 介 紹 ——
陳嘉鴻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 公共藝術系 四年級
獲獎經歷
行為戲劇《想像體:時間混沌下的身體狀態》入選第三屆CAFAM雙年展
行為戲劇《想像體:時間混沌下的身體狀態》獲第六屆中國(國際)大學生藝術作品展優秀獎
半浸沒式戲劇《瘋人》獲第六屆中國(國際)大學生藝術作品展優秀獎
本站聲明:本站所有資訊均由作者本人提供並經作者許可發布,僅供個人參考使用,嚴禁用作商業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及時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