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要聽音樂)
肩與跨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擒是死的,拿是活的。先拳後腿次擒拿,擒拿有成,方進兵器。兵器乃手足之延伸,所謂人器合一。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因外陽,內外貫為一氣。一形不順,難練它形。
---甄子丹《一個人的武林》
1.傳統武術究竟是什麼玩意兒?
就像之前我所發布的文章泰國佛牌潮:看魔幻社會主義在中國一樣,今天我們要聊的,還是一個魔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故事。
最近兩年,傳統武術被推上風口浪尖,從最早的閆芳大師太極推手一震甩飛五個大漢這種違反物理規則的神奇事件,到徐曉冬約戰傳武,各種傳武「大師」被打假。網友們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凡是市面上所宣傳的傳武都是騙子。
但事實是如此嗎?什麼是傳武?其實我們要先弄明白這個詞的概念。
傳統武術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既傳統和武術。
武術是古代軍事戰爭一種傳承技術。習武可以強身健體,亦可以防禦敵人進攻。其實是一種軍事方面的技術技巧。無論是刀槍劍戟的使用方法,還是騎馬射箭,都可以被算入武術的範疇。而到了現代社會,駕駛軍用飛機,開坦克,操作步槍,拼刺刀,也都可以算作武術,但都是現代的武術。只不過由於操作載體的限制,我們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去觸碰的。
至於傳統武術,指的是歷史上存在過的武術。這些武術通過直接的傳承流傳至今,故被稱為傳統武術。
與傳統武術相對應的,是歷史武術和現代武術。歷史武術:是指在歷史上存在過的武術,但是因為歷史和種種原因失去傳承,近現代的人們通過雕塑、壁畫、書籍、繪畫、史籍等等資料對其進行研究、解讀、復原的武術。因為其真實存在於歷史上,所以被稱為歷史武術。
現代武術:就是現代人們通過一些總結和提煉,發明和研究出來的一些武術,被稱為現代武術,現代武術和傳統武術的分界線一般是在100年這個概念,即傳統武術至少要有百年的傳承,才能叫做傳統武術。
(電影《師父》中使用了大量考究的傳統武術與中國傳統兵刃)
2、傳統武術追根溯源
了解傳統武術這個詞彙的意義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武術究竟是什麼樣的。
現存的中國傳武流派基本上可以清晰上溯的源頭的,也就是創派始祖(並非那種假託的創派始祖),大約都是生活中清朝年間。
這引出幾個問題,先幫大家寫出來:為什麼在清朝年間?不是說清朝禁武嗎?不是說清朝屠殺殘害練武人士嗎?不是說清朝期間漢族人民的尚武情節被完全剝奪了嗎?
不知道這些言論從何而起,但根據目前的事實和史料的記載,這些都是人為編織的謊言,清朝實際是中國武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洪泉,大成拳,十二路漢教譚腿,光是拳腳的武術就有多種流傳至今。
下面讓我們從清代的軍政制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清代並不禁止習武。
(《一代宗師》中清末民初的金樓既是塵世中的消金窟,也是亂世下的英雄冢)
眾所周知,滿清前身是大明遼東的一個衛所。獨立之後逐步吞噬大明、蒙古、準格爾、西藏政權之後建立起的一個大帝國,其疆域遼闊是世界頂級水平。
但在滿清擊敗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並先後消滅了南明各個政權,清朝統一了中原地區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駐軍!
中國曆朝歷代的軍事布防,無非兩種,一種虛內實外,以對外徵伐和積極防禦為基本國策,這類開拓型布防的典型朝代便是漢唐。可這類布防很容易出現問題,那便是國內空虛,一旦出現手握重兵的將領叛變,或者內部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王朝很容易被推翻或者被嚴重削弱。
因為一個王朝的內部核心區往往是其生存的根本,根本被摧毀,再強大的枝幹也無法讓王朝延續。最終,強悍的漢朝和唐朝都在內部的分裂中走向毀滅,只留下了強漢盛唐的傳說令我們後人懷念那個中華民族無比強大開拓的時代。
(《妖貓傳》中的盛唐玄宗時代)
而另外一種便是虛外實內,以固守核心區域,將大量軍隊屯住在首都周圍的消極防禦式戰略,本質上更多的是出於經濟和對內穩定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龐大的軍隊駐防在核心區內,一是有助於解決糧食等後勤問題。還有便是隨時隨地保護核心區不被農民起義和將領暴動所襲擾。而這類戰略的代表便是北宋。當然了,這種戰略會出現一個問題,便是戰鬥力保持的問題,由於核心區自然是承平日久,不可能天天都有戰爭,所以對軍隊戰鬥力的保持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
當北宋面對咄咄逼人的遼金西夏等政權的時候,只能將自己的軍隊調往邊境線上進行磨鍊,最終雖然磨鍊出來戰鬥力彪悍的西軍,但是其代價卻是極為慘重的。更重要的是,這種虛外實內的軍事戰略,很容易被對方長驅直入,而大量未經過戰爭洗禮和磨鍊的士兵,很難對抗長期徵戰的精銳之師。北宋的亡國之路,便是如此。
(有人講崖山之戰後,漢的文化就此斷絕)
對於清朝來說,他還有更尷尬的問題,清代的軍制比較特殊。清代的軍隊分為兩部分,即八旗和綠營,八旗是清朝的精銳和重中之重,裝備和戰鬥力都十分強悍。但由於清軍八旗的總兵力數量並不龐大,並不能應對整體全面性的全國駐軍。再加上八旗軍本身就是一個軍事貴族集團,身為貴族嚮往比較富庶的地方是其追求的根本,畢竟誰也不願意在苦寒荒涼之地呆著。所以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八旗軍一分為二,其中將近一半的兵力部署在了北京城周圍,被稱為京營八旗,這些軍隊不只是為了拱衛京師,同時也是清朝的戰略預備隊。而剩下的一半八旗軍,被派往全國各個主要省會城市和戰略要點,成為駐防八旗。
但最要命的就是這個駐防八旗。當年全國的八旗兵也就20萬,其中10萬駐守在北京,剩下的10萬八旗如同撒鹽花一樣的派付到全國13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個省的駐軍不過幾千八旗軍。而這樣問題就來了,每個省幾千人的八旗,怎麼能夠威懾綠營呢?
而八旗軍外的綠營,主要是清朝在入主中原的時候,收編的各路前明軍隊,這些軍隊在與滿清八旗軍的對抗中屢戰屢敗,但是投降滿清之後,這些前明軍隊面對自己的同袍或者同胞卻痛下殺手,也是最為心狠手辣的存在。以至於清朝初年,滿清始終對綠營懷有深深的不信任感。所以將數量龐大的綠營拆分。
可即使是拆分,每個省的綠營總兵力也達到萬人以上,雖然綠營戰鬥力不如八旗軍,但如果綠營造反,勢必要牽扯八旗軍平叛,而對數量有限的八旗軍來說,胳膊都擰不過大腿,何況他們就是個中指。
所以為了保證八旗軍能夠在綠營面前具有決定性優勢,清廷把綠營的編制縮到了最小,都是以幾百人甚至幾十人為一個編制,相互並沒有直接的統屬關係,這樣分撒布局的綠營在面對規整化的八旗軍時,將毫無還手能力。
(揚州十日)
這樣的布局,讓綠營逐步變成了地方治安警備力量,對付大一點的農民起義都會十分吃力。再加上清朝前期經常對外徵戰,所以各地抽調的綠營兵力十分頻繁,導致各地綠營缺編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武術有了十分重要的實際用處與意義。
因為地方治安力量缺乏的最直接影響,滿清各府縣的治安狀況的直線惡化,所以清朝土匪始終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
同時又因為大量美洲農作物的引進和大規模種植(玉米,土豆,紅薯),導致中國在清代人口大爆發:出現大量的不穩定人口。
而最吸引這些人的,自然就是無本的買賣。最終,土匪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地方綠營甚至根本不是土匪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百姓自然不能等著土匪來拿走自己的生命和財產。
於是對抗土匪的武術自然成了社會必需品。不僅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弓箭、火槍甚至大炮都被算入其中。
所以我們在清代的中晚期歷史中,始終能看到一個詞彙:民團團練!
(高喊:正所謂尼瑪十裡洋場火光燒,百萬兄弟斬紅毛。義和拳法千千萬,所向披靡看金鏢,看金鏢!的《黃金大劫案》金鏢十三郎,就出自晚清最著名民團團體義和團)
按照很多的人理解,民團團練應該就是一幫農民組織在一起練練棍棒,平時放個哨,打個架什麼的,戰鬥力應該不強,但是在清朝,民團團練卻是一種戰鬥力極強的軍事組織。
由於清朝本身軍事制度的問題,導致各地必須依賴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包圍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鄉紳通過自身的關係和資源,組建了以宗族為單位,以村鎮為基本的武裝力量,這種武裝力量由於經常和土匪交戰,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由於其組織內成員基本上都是親戚或是同好友人,所以協調和配合十分嫻熟。在本鄉本土作戰時戰鬥力甚至要高過綠營。而比較有實力的鄉紳也會通過關係去採購一些綠營的軍事武器如大炮之類,以充實自己的武裝力量。
雖然這些地方武裝擁有大炮和火槍,但是畢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裝備率,廣大基層團練隊員的武器,還是以冷兵器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使用自己手中的冷兵器成為了廣大團練鄉勇們迫切的實際需求。
3、傳統武術走上巔峰
這便是大量武術的起源,而神奇的是,清廷也對這種地方團練十分支持,讚賞。因為對清廷來說,一支完全不需要軍費供養的地方安保力量,簡直就是給清廷的義務勞動。所以清廷在鼓勵各地鄉紳辦團練的同時,也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習武練武,而清朝的武科舉,更是成為了中國歷代武舉之中受銜最高的一代。
中國曆朝歷代重武輕文,文科科舉的狀元,一般會被授予七品的官職。但是清代的武科舉,武狀元被授予的銜位居然是三品!三品在中國古代,幾乎是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武狀元蘇乞兒》)
在這種情況下,民間習武之風日盛,天資卓越者可以通過武科舉當官吃國家俸祿,光宗耀祖。即使考不上,也可以到鏢局、地方團練當個鏢師或者頭目,至少吃喝不愁。
在這種功利的驅動下,甚至出現了類似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之類的應試考試武術,這類武術的典型代表便是京津地區流行的重刀,重刀本來是武舉考試時候用來角力的器械,通過考生的操作來判斷考生的身體素質和整體力量。
為了應對考試,如何訓練使用和表演這類考試器械的武術流派應運而生,這也算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一種體現。
(還是要推薦電影《師父》這片子中的傳武展示太牛逼了)
隨著地方團練逐步成為清朝重要的武裝力量,武術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武術高手也成為受人尊敬的人物,並能夠與上流人士和權貴結交,擁有龐大的社會資源。而隨著清朝原有的八旗和綠營在和平的日子裡面被磨掉最後的一點點戰鬥力,團練鄉勇終於成為這個古老帝國最後的依靠。
當廣西的經過長期械鬥鍛鍊,戰鬥力彪悍的幾萬太平天國起義軍橫掃整個中國南方的時候,清帝國的統治者慘痛的發現,能夠對抗他們的,只有這些地方團練,於是帝國的統治者開始讓各地的鄉勇團練大規模擴邊,甚至讓自己手下的漢族大臣們主動建設鄉勇團練,用來剿滅這個席捲中國的邪教組織。
(「太平天國運動」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屠殺人口運動)
在與太平天國軍隊的對抗中,湘軍和淮軍這兩支地方團練武裝逐步強大起來,最後竟然成為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國防武裝力量。隨著地方武裝的崛起,武術也逐步崛起成為人們日常的愛好。源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尚武基因,在外界的刺激下,傳統武術百花齊放。而這些鮮花,但最終妝點的卻是我們最不願意提起的近代屈辱史。
在清末到民國期間,武術的地位逐步提高,甚至達到了出將入相的地步。武術究竟是如何成為那個亂世時代最為耀眼的明星呢,我們下回分解。
尾聲:
1、本文來自硬核電臺官方微信一群的網友:新手任務NPC~平頭哥-天津的投稿。
原作者為其好友 「薪燃」,阿甘負責文章的後期校對排版和部分文字內容添加修改。
2、對於傳統武術這玩意,班長其實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在文章寫的字數越多我反而越覺自己無知。只能在等待以後收集到更多知識,再為大家進行解答。
3、前兩天在忙公司半年度會議的籌備,微信文章的更新速度確實無法保證。目前已經恢復更新,班長想儘量做到一周一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同時,如果你有好的文章作品,歡迎投稿。我會為你的作品進行審核,通過後可以排版發布。
最近由於太忙未登錄後臺,導致有些消息過期無法回復,在此做統一解答:
答:不做,怕被和諧
答:最近太忙,但目前已經忙完
4、硬核班長是一個阿甘與九哥付諸心血的微信訂閱號,從文章的構思到最終發布都浸透著我們的專注,希望每一位朋友在看完文章後不要吝嗇您的小手,為我們點讚轉發。感謝!
優秀的內容離不開您的慷慨解囊,歡迎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對硬核班長進行打賞。
註:恭喜你!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經成為了朋友圈中最酷的人。
硬核班長是一個專注於流行文化考古,挖掘生活中無意義素材的公眾號,神秘學、八卦、金融地產、考古科研、文學音樂、電影美劇總之奇怪的東西我們都會聊~~~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歡迎在喜馬拉雅搜索硬核電臺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