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修煉自己,愚者苛責他人

2021-02-26 史蒂夫智庫



本公眾號致力於好文精選、精讀。歡迎關注


 來源:京博國學

周國平曾說;「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會斤斤計較。」

 

生活中,我們常見錙銖必較的人,遇見事情寸土不讓,甚至會爭執到面紅耳赤。日子久了,人就變得戾氣滿身,面相醜陋,走在路上渾身上下都能散發著負能量。

 

殊不知,有些事情需要事事較真,但有些卻需要一顆包容的心,以更寬的視角,更高的角度來看待。

 

你發洩出去的戾氣,總會反彈到自己身邊;你散發出去的善意,終究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所以智者總是修煉自我,而愚者從來看不到自身的問題,總是苛責他人。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不看透世間的名聲與權利就不能很好的明確自己的志向,內心不寧靜就無法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如果整日風聲鶴唳,一絲風吹草動就能撥亂你的內心,是不能專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情的。

 

靜下來,你就不會把自己主觀的局限在一個角色裡,你會跳出來,用深度的思維方式,來看待自己,看待周邊的事物,從而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同事小崔專業能力很強,做事細緻嚴謹,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稍有意見不合就會大嚷大叫,而且不分場合地點。

 

有一次因為工作意見相左,對方不支持小崔的想法,還沒等對方開始解釋,小崔就又開啟了咆哮模式,而且還是在公司前臺。

 

聽見聲音的客戶以及同事都紛紛側目,同事見狀,也顧不得解釋原因,趕忙跑到了辦公室裡「躲了起來」。而小崔還在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對周邊人的竊竊私語和注視全然忽視。

 

在提攜主管的決策會議上,雖然大家一致認可小崔的專業能力,但對她勝任主管的事情上,大家一致投票反對。

 

因為她不能在交流的過程中靜下心來,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更不能在發洩自己情緒之前,查看周邊的環境,是否會為公司帶來不良影響。

 

而居於領導階層,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的判斷和解決問題是基本素養。

 

與人溝通,靜心自持:智者會客觀分析,理性判斷;愚者才會任意妄為,指責他人。

 

圍爐夜話中說;「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深刻,終為福薄之人。」

 

意思是脾氣暴躁不安的人,多半壽命很短;說話刻薄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必定是沒有什麼福分的人。

 

古語云:知人不必言盡,留人三分餘地。不會說話的人總是一開口就把話說死了,斷了自己的路,也傷了別人的情。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對孔融長大後的事情,相信很多人會知之甚少。

 

孔融在成年之後因為文採斐然,成為了建安七子之一,在當時的威望非常的大。

 

但他自恃聰明,經常揭曹操的短處,甚至還跟著禰衡在酒後罵曹操。

 

曹操為節約糧食,縮小開支,頒布了禁酒令,孔融卻寫了一篇文採飛揚的文章,說盡了飲酒的好處。

 

曹操的兒子曹丕娶了袁紹的兒媳甄氏,孔融就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把曹操氣得要死。

 

多次觸怒曹操後,孔融終於被殺。

 

古語云:「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為人處世,我們要明白,有些話不得不說,而有些話寧可不說。

 

懂得慎言,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最聰明的策略,我們可能被多言傷害,但不會寡言傷害,故智者都寡言。

 

只有懂得慎言,才能更好地行走於世。

 

人往往越是缺失什麼,越會要炫耀什麼。

 

只有自身精神世界無所依傍,一片虛無、內心世界貧瘠的人,才會在外在拼命裝飾和展現。不放棄每一個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曾國藩曾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所說的慎獨,內心自然而然就會生出平靜、安寧、富足。在自我修行的事情上,沒有比慎獨更難得了。能夠做到慎獨的人,在自我向內反省的時候會更專注於自身,忽略掉外在的雜音。

 

能夠做到此處的人,他的心情自然是平和歡愉的,而非怒燥不安的。抵禦外界壓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內心的修身養性。

 

唯有內心充盈,才能精神富足,才不會因為外界的細微變動而影響自己,才能更好的專注自身的修行。

 

東漢名臣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

 

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

 

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暗地裡做些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

 

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老子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慎獨之時,人主要面對的是自己,是與自己的內心赤膊相見。

 

這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和富足,面對世間的欲望滾滾,命運的榮辱沉浮,人生的成敗得失,守得住自己,約得住行為,不崩潰,不放縱。

 

能做到慎獨的人,是戰勝了自己的人。

蘇格拉底說過;「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

 

當你了解越多,認知越多,愈會發現自己的「無能」「無知」。

 

不因為自己多學習一些而沾沾自喜;不因為自己身居高位而蔑視他人;不因為自己位高權重而肆意踐踏;不因為自己身處優渥而不知疾苦。

 

時刻謙卑,靜心、戒躁、修身養性,多修煉自己,少苛責他人,這才是智者的所作所為。

御恆堂二十七味舒眠貼

相關焦點

  • 智者之愛進退有度,愚者之愛是喧鬧
    導語: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真正理智的人,絕對不會讓自己沉迷於愛情,從而為 情傷心,為情所累,而理智的逍遙於世間,但是世上的芸芸眾生,又有幾個能夠那麼理智呢?
  • 心理學: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看這四點就夠了
    智者與愚者的區別是什麼,其實更多在於對事物本質的看法。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看這四個方面就知道了:心理學:擁抱變化1、愚者更容易被瑣事纏身,智者更懂得分輕重一個人是智者還是愚者,首先看其對小事的態度。愚者會花很多事情浪費在瑣事上,而智者則不會輕易被瑣事所困擾,因為他們能夠分清楚輕重。
  •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啥意思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啥意思?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總被無情擾?戴浩然 2020年12月13日我是中式婚戀教祖戴浩然,解釋一下啥意思:說的就是男歡女愛當中,聰明人不要墜入愛河,以免為情所困,耽誤正事;蠢人總是任由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向壞的方向發展,要死要活;遇到你這個混蛋我做不了聰明人,因為情難自禁,很難把持
  •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時」是時機、形勢;「理」是道理、規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會順應大局的變化來制定計劃,而愚蠢的人經常是採取的行為與大局相違背。智者順時而謀,時代不同,謀略也應隨之變化,順應時代。順水行舟,事半功倍;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 易經: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智者搭橋橋,是友誼的象徵,代表聯結、溝通、交流。搭橋,就是《易經》裡說的「與人同」。《易經》:「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意思是要達到眾望所歸,得到他人的認同,自己首先要「與人同」,「與人同」不是迎合別人,而是與人為善,與人溝通交流。
  • 愚者和智者的取捨之道!(深度好文)
    而愚笨人的取捨之道:互相拆臺,路越走越窄,最終只會害到自己。一:聰明人都是互抬,來彼此成就。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單薄的,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正如人們常說的團結就是力量。人與人之間,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才能走得更遠,站的更高。
  • 【佛教故事】愚人與智者之區別!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愚人與智者的差別。佛告訴諸比丘:「愚痴人常犯三種過失,大眾應當要遠離,是哪三種過失呢?愚痴人對於不該思惟的事情卻偏要思惟;不該論說的事情卻偏要論說;不能做的事情卻偏要修習。什麼是不應當思惟的事情卻偏要思念?愚痴的人心中常憶念三件不該想的事,是哪三件事呢?第一,總是嫉妒他人。第二,常對他人的財物和妻女起貪念。
  •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深度好文)
    李光弼怕的半死,生怕郭子儀找個藉口把自己殺了。出人意料的是,郭子儀卻把手下一萬精兵分給李光弼,幫他建功立業。李光弼不負所托,七年之間,打了無數硬仗,幫郭子儀分擔了巨大的作戰壓力。也正因為多了李光弼這樣的名將,安史之亂才最終得以平定。
  • 智者?愚者?——《愚行錄》
    每個被社會籠罩的愚者之能做出一些自認為可行的愚行。「我從不認為這世界是公平的,但人總該有些希望吧,可世上偏偏就有惡魔,連這點希望都要粉碎。」何為公平,何為希望,我們又該如何選擇,一切的一切還是在我們自己手裡,自己看吧。我們下次見。(滿島光和妻夫木聰的顏值實在是太高了)
  • 充滿正能量的智慧哲語:智者想盡千方百計,愚者說盡千言萬語
    真想幹總會有辦法,不想幹總會有理由;面對困難,智者想盡千方百計,愚者說盡千言萬語。別慌張,所有的負擔,都將變成禮物,所有的苦難,都能照亮未來迷茫的路。3. 也許,不負光陰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4. 一個人能有多大出息,關鍵看他怎樣對待自己的時間,你和時間的關係,就形成了你自己。
  • 怎麼理解「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一句話出自小說《三國演義》,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要貪圖虛名,而是要求實在的事情。
  • 盤點2018年經典電影臺詞,智者建立橋梁,愚者建立高牆
    ——《三塊廣告牌》子女是無法選擇父母的,所以選擇自己的羈絆更牢靠吧。——《小偷家族》幾乎沒有人會去自殺,但幾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毀滅。——《湮滅》上網第一條原則,不要看評論。——《無敵破壞王2:大鬧網際網路》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我不是藥神》智者將建立橋梁,而愚者則建立高牆。
  • 智者,五不說(深度好文)
    所以,招搖幸福,更多的是惹他人嫉妒,徒增自己的煩惱。前兩天,朋友給我講起幾天前的事:一次吃飯,她談到自己最近壓力大,經常失眠,可沒想到,桌上有人接話:「你就是不累,讓你去搬一天的磚,我看你還失眠不!」一句話,讓朋友透心涼。
  • 悅聽品牌館 | 智者奔赴未來,愚者停滯過去(內附獲獎名單哦)
    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浪矢雄治這是一本關於憂愁困擾的故事集,在書中你能看到,當夢想與愛情相悖,當理想與親情難斷,信任與感情糾葛,你會怎麼選擇?「我不是你們的解憂雜貨店,真正治癒你們的是你們自己。」
  • 不要太苛責自己
    最近幾天,我沒有做很重要的事情,每天都會很多時間看電視,覺得有些浪費時間,卻也沒有過度地克制自己。 另外,如果在休息的時候,還要過度克制自己,那豈不是休息也沒有辦法休息,更別談工作和學習了。 6月份,我在完成每天聊30個人目標的時候,感受最為深刻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自我苛責,有些人會過度苛責自己,生怕自己好過一點了。
  •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我們身邊的人也是按這個區分的,徒有其表的有相當一部分是敗絮其中;而真正的智者,有效合理的安排時間,將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處理好;將很重要,不緊急的事安排妥當;將很緊急不重要的事合理處置,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有時間再處置。收穫了從容不迫的生活,還有閒暇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 王自健:智者有話說,愚者要說話,我是演員我無話可說
    競演中,王自健飾演《我是餘歡水》中的餘歡水,通過自己精湛、細膩、動人的演技將餘歡水這位社會小人物的中年危機、婚姻破裂、身心俱疲的多重壓力展現的淋漓盡致。現場的導師、觀眾,屏幕外的網友以及筆者均溼紅了眼眶、戳中了淚點、眼角流出了感同身受的淚水。
  • 黑豹 | 智者築橋,愚者修牆.
    (可惜老爸這個Flag立的不怎麼樣,特查拉因為善良放過了白猿族長一命,換來了他自己的死裡逃生和國家危亡時刻的有力外援。)        這部電影根本看不出黑豹本人的缺點,而這正是電影的一大缺點。他威猛勇敢,無所畏懼,正義大氣,心系蒼生,責任榮譽,大膽開拓,無私分享。
  • 過度苛責自己,是一種深度的自私
    沒有一個人,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很少有人想愧對他人,幾乎沒有什麼人想故意傷害他人。我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如果時光倒流,幾乎每一件事都有可以提高和改進的地方。其中有些事甚至都不願或不敢相信是自己做的,自己說的——離我對自己的標準太遠了。但人生就是如此,總有些日子不堪回首,總有些事情讓我們無法面對自己和所愛的人。
  • 我們修煉的路——生活即修煉(作者 高雲天)
    人活著便有生活,立志於修煉,只有一個角色——修行者,生活既是修煉。我們入世、出世只是生活的場地不同,環境不同,我們在網上、網下只是所處的空間不一樣,即使在不同的場合戴上不同的面具,整容易容,想遮蓋自己,但是身心還是你自己的,不曾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