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中有個故事,非常有意思,值得細品一下。其中涉及心理學、管理學,直指人性的弱點,故事很短,意味深長!
王敬則在吳興做太守時,有一段時間可把他愁壞了!愁什麼呢?
境內盜賊很多,又偷又搶的,這官也做得不安穩。這可怎麼辦呢?
一天,王敬則在辦公室踱來踱去,思考治理盜賊的辦法。
這時候,傳來敲門聲:「大人,我們抓住一個小偷!」
王敬則一聽,很高興,拍手道:「帶去大堂,我親自審問他!」
王敬則整理好官服,快步來到大堂,只見一個人跪在堂下,仔細一看。心裡吃了一驚,然後怒喝道:「你這小賊,年紀輕輕,相貌堂堂,有手有腳,居然幹起來這勾當,你可知道律法無情?」
小偷哭著說:「大人,小人也是迫不得已。身無一技之長,幹不了重活,只能……」
王敬則聽了更生氣了:「你自己無能還有理了?來,報上你的姓名、家庭地址,我倒要問問你的親屬,了解你的詳細情況。」
小偷這個時候,哭得更厲害啊,哀嚎著:「大人,請您重重責罰我吧,我再也不敢了,請不要把我的親屬找來!」
聽到小偷這話,王敬則想到了辦法。
他讓捕快把小偷的親屬都找來,然後讓他們圍觀,讓捕快狠狠地抽了小偷幾十鞭子。親屬們圍觀的時候,議論紛紛。
有人說:「太丟人了啊!我怎麼有這樣的親戚!」
有人說:「我以後怎麼在街上抬得起頭來……還不如殺了這小子!」
小偷被抽完鞭子,耳邊傳來親戚們說的這些話,氣得簡直要吐血了!
你以為這就沒事了?不!這還不算完,王敬則還讓這個小偷長期打掃街道來贖罪。
《智囊》中是這樣記載的:「敬則為吳興太守,郡舊多剽掠。敬則錄得一偷,召其親屬於前,鞭之數十,使之長掃街路。」
這下小偷不止在衙門挨打丟人了,出門去掃街,碰到熟人了,總是遠遠看到有人對他指指點點,隱約聽到有人「你瞧,這就是那個小偷……」
時間一長,這個小偷也受不了啊,這是身體和精神雙重摧殘啊!
小偷找到王敬則,哭訴道:「大人,請您放過我吧,您讓我做什麼都可以,千萬別讓我掃街了啊!」
王敬則哈哈大笑:「好,我給你機會,你幫我抓住一個小偷,讓他頂替你就可以了!」
《智囊》中是這樣記載的:「久之,乃令舉舊偷自代,諸偷恐為所識,皆逃走,境內以清。」
結果,其他小偷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怕被認出來抓住,都逃跑了。王敬則也成功地搞定了境內的治安問題。
王敬則為什麼能夠輕鬆搞定這個問題?
1、身體懲罰和精神懲罰。小偷被抓住,打一頓,關幾天,出來後還會繼續偷,如何根治這個問題呢?王敬則採取了身體懲罰加精神懲罰兩種手段。小偷也有親友,讓親友勸他未必有效果,那就嘲諷他。讓小偷掃大街,讓他成為「名人」,被路人唾棄……這懲罰不重,卻扎心啊!
2、以賊治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小偷不是難抓嗎?王敬則就用小偷來抓小偷,其他小偷聽到消息,早就溜了。不跑等著跟這個傢伙一樣的下場嗎?丟不起那人啊!
3、人性的弱點。王敬則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涉及到了心理學和管理學兩個學科。小偷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也愛面子,也有自尊心,親屬議論、路人唾棄,很有針對性;身體懲罰加精神懲罰,讓小偷自己悔過,這是管理學。就是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反面應用。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你可能不知道他想要什麼,但你能猜到他不想要什麼。抓住他不想要的,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做管理也是這個道理。
晚上讀《智囊》,讀到這個故事,深有感觸。王敬則之所以能夠輕鬆解決治安這個棘手的問題,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他利用了人心和人性。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人際關係處理不好,遇到事情束手無策,有些事情左右為難,往往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無法把握好尺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歸根到底就是要提升我們的處世智慧。
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讀一讀《智囊》。
【一】《智囊》是一本提升我們處世智慧的奇書。涉及到為人處世、競爭博弈、溝通勸諫、自保防身等多個方面,可以讓我們在職場、商場立於不敗之地。
【二】《智囊》是一本必備的案頭書、枕邊書。它共有10個大部、28卷,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每天隨手翻閱一兩個,可以讓我們一生受用無窮。
【二】《智囊》是「明代鬼才」馮夢龍的傳世力作,有「小<資治通鑑>」的美譽。康熙、乾隆,把《智囊》作為治國必讀的書目;曾國藩對《智囊》愛不釋手,一邊打仗一邊研讀;大才子紀曉嵐,更是熟讀《智囊》;杜月笙經常請人給他講讀《智囊》,他曾說:「讀懂這本書,才算讀懂了社會。」
我每天都在讀的這套《智囊》,有原文和翻譯,只要識字就看得懂。而且有馮夢龍的精彩點評,通俗易懂,看後獲益良多!
我正在讀,真心不錯。如果你也喜歡,點擊下面就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