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代的大上海是富人的天堂卻是窮人的地獄。1989年的電影《百變神偷》就講述了一個小偷包德的傳奇故事。
主角起初只是一名有點水平的小偷。同時精通化妝技術。原本一張精緻的奶油小生的俊俏臉龐為了偷東西方便,經常會通過化妝變成各種身份。但即使再厲害的小偷由於要養好多孤兒,只能不停的偷下去,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尤其是主角這種名聲在外的慣犯總會被額外的關照。但就算被抓了也會有一個道貌岸然的大律師幫他脫罪辯護!
這裡是第一個經典要不是前面一段親眼看到主角偷錢包,我都覺得他是無罪的。首先他說贓物錢包是在馬路上撿到的。主角包德只是路過,再引申大家經常逛街,路上發現別丟的東西難道路過的人都成了小偷了。第二錢包上沒有指紋,也不是在包德身上發現的,而戴白手套也很正常,畢竟連警察局長也帶著白手套,不能說警察局長也是小偷吧。最後再編一段包德的身世,說包德祖上是包公,系出名門又怎麼會做偷盜這樣違法的事情。慷慨的陳詞再配上偽君子的表情,真說的像模像樣的。
雖然成功幫主角脫罪,但大律師並不是什麼好人,為小偷辯護也不過是為了博人眼球。為自己增加知名度。就連一屋子的古董字畫也都是通過幫搶銀行的劫匪,販毒的毒販,謀殺親夫的惡女脫罪得來的謝禮。再通過幫劫富濟貧的包德打官司獲得好名聲,真是天衣無縫的炒作洗白策略。像極了現在娛樂圈很多背地裡各種黑料上位,再通過炒作洗白的某些明星。
推動故事發展的是一場大洪水,難民湧向上海灘。某天下班回家的包德發現家裡多了一群飢餓的孩子。這些都是逃難的難民。家裡原本的幾個孩子也是包德收留的孤兒,同病相憐的孩子收留他們雖然自己也吃不飽,但至少能讓這些逃難的遠房親戚有一個落腳的地方。為了不給乾爹包德添負擔,餓了還能「畫餅充飢『面對這麼一群可憐又懂事的孩子。
包德只能想辦法幹一票大的。包德是劫富濟貧的,所以首選的目標就是道貌岸然的大律師。而此時的大律師也正好因為洪水的事組織了一場慈善募捐,收集了200萬美金。當時的兩百萬在現在算來是可以換算成幾千萬人民幣了。當然包德的目標肯定不是那些善款,可意外的是,報的成功偷到兩千塊的同時。那兩百萬善款竟不翼而飛了。而警察第一懷疑對象當然就是這個當天去過律師家裡偷東西的包德。
而這時偽君子大律師也不再為包德辯護,並一口咬定善款就是包德偷的。自己的善款就是放在保險箱裡。保險箱被包德投了,那善款肯定也是包德偷的。但真相卻是律師自己演的一齣戲。先以賑災的名義騙錢,再暗地裡讓人告訴包德自己藏錢的地方。包德打開的保險箱只有那準備好的兩千塊。而兩百萬美金早已被律師換成方便攜帶的鑽石轉移走了。這樣包德就完美的成為了替罪羊,而且報的本身就是個偷東西的慣犯!要不是大律師早就進去好幾次了。本來天衣無縫的計劃,卻因為他沒有關注自己的女兒。在他為包德一次次辯護的同時,自己的女兒已經成為了神偷包德的小迷妹。不僅堅定不移的相信錢不是包德偷的,還幫包德越獄,最後更是大義滅親,幫助包德脫罪搞垮了自己的父親。可見女人追星是多麼的不擇手段。
幾個演員的演技本應該是很浮誇的,但在幾個演員身上,在這個故事裡又是那麼和諧。簡單的故事也能一波三折讓人沉浸其中,用示實力說明了,好電影不是流量明星和高投資就能拼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