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火的幾部清宮劇,讓清代宮廷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同是以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劇中的人物造型卻不盡相同,特別是後宮嬪妃的髮型,總是有形形色色的變化,這背後與滿漢之間的文化碰撞、融合有著密切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用簡單的文字,淺析大清從入關到晚清,後宮嬪妃髮型的演變。
進入中原前:編長辮、盤圓髻
清朝后妃的髮型,跟它的歷史一樣,都經歷了由簡單到繁複,由樸實到奢華的過程,在入關前,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常年在白水黑山的地區生活,漁獵、農耕、採摘是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
為了方便日常勞作,滿族男女都有盤圓髻的習慣,即把頭髮辮成一個小辮子,再將其繞成一個圓形,盤在頭頂,已婚婦女盤單髻,未婚婦女盤雙鬐,盤圓髻之後,還可用青綾或縐紗把盤發包裹起來,這樣的方式簡稱」包頭「。
當時女性無論貧富、身份,統一以圓鬐為髮式,不過所插簪子卻不盡相同,富貴人家簪子種類多,貧民則多為木簪,這些簪飾也是後來鈿子的前身。
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後,初期的「冠服制」也應運而生,后妃們參加朝廷大典時,必須佩戴「朝冠」,類似我們現代所說的帽子,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放下盤高的圓髻,將頭髮散落在腦後。
清初:一分為二的"小兩把頭「
清朝初期皇太極掌權後,將」冠服制「進一步優化升級,后妃們除了戴朝冠以外,其它重要的節日還需配戴鈿子,盤發的方式,顯然不太適合配戴鈿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後宮妃子發明了」小兩把頭「,即就將頭髮中分後梳成兩橫長有髻,這樣佩戴鈿子就非常牢固了。
這種簡單的髮型可素可豔,配戴鈿子時高貴大方,取下來之後,又很日常,雖然實用性很強,但因是靠自身頭髮梳理而成,整體造型較小且沒有立體感。
清朝初期的幾位太后、皇后平時基本不佩戴首飾,只是配佩戴一些當季的鮮花,一方面是由於」小兩把頭「的承重能力有限,另外一方面是當時清朝初入中原,百廢待興,經濟能力相對落後。一直到了乾隆盛世,國家穩定,國庫充盈,後宮妃子的髮式也開始由簡單走向繁複,由樸實走向華麗。
清中期:架子頭、高髻
乾隆時期是整個大清最繁榮昌盛的時代,政權的鞏固使得全國的經濟水平達到了一個至高點,手工業發展迅速,各式各樣的珠寶、釵、簪湧入了後宮,此時」小兩把頭「的劣勢也開始顯現出來,「實力不足」的它,顯然無法承受這些精美的簪飾,於是發架應運而生,妃子們的髮式也隨之發生了轉變,由"小兩把頭「變成了」架子頭「。
」架子頭「以鐵絲或木製成的架子為基礎,先固定頭座,放上發架後,把頭髮分為兩半,綰在發架上,再將長扁方穿過其中的兩個孔,最後用針固定碎發,有了架子支撐的髮型,可以隨意地佩戴任何的頭飾,無需擔心承重的問題。
此時,又出現了另一種梳理更為繁複的髮型-高髻,這種高高的聳立的髮型,靠著假髮與內襯的支撐,高度可達23CM左右,高髻的可塑的樣式很多,如乾隆時期勱行的牡丹頭、缽孟頭等,都屬其中、儘管樣工奢華,但梳理起來費時費力,故流行時間並沒有很長,到了清末期就逐漸被淘汰了。
清晚期:大拉翅
」大拉翅「大約出現在光緒年間,又稱」旗髻「,是最典型的清人裝束,按頭圍大小,用鐵絲做成骨架,再包上青絨布與青緞,這種形似」小黑板「的假髮,與早期的「小兩把頭」有些形似,但體積高度更高聳,兩邊的角也更龐大,它集髮式與妝飾為一體,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掛各式各樣的裝飾品。
大拉翅摘戴自如,需要時套在頭上,不需要時可以隨時取下,深得包括慈禧在內的清宮貴婦們的喜愛,是晚清時間最主流的髮式。
髮式的轉變背後滿漢文化的不斷融合
清兵攻取江南後,曾採取嚴厲的剃髮、易服制度,引發了激烈的民族矛盾,為了穩定社會時局,清朝統治者不得不讓步,採用明末的「十從十不從」政策,允許民間的漢族女子保留漢人的髮式,不過宮廷內的女子無論滿漢,裝扮都必須以滿族習俗為準。
在清代初期,漢族與滿族的女子髮式並存的,到了清朝中期,滿族的統治階級與漢族的往來日常頻繁,雙方文化交融與日俱增,滿族的婦人髮式逐漸出現漢族的特徵,而漢族婦人的髮式也同樣受到了滿族的影響。
「架子頭」使用的扁方就與漢族的長簪子極為相似,甚至可看作是同一種品種,只是在使用方法上略有不同,到了清朝中後期,滿漢女子髮式的差異日漸縮小。
受漢族文化影響,清朝髮式由簡趨奢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清國庫越來越充盈,經濟的不斷向上使得清朝的統治階級有能力追求更奢侈的生活,這也是後宮髮式從簡約走向奢華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由於政策政府的寬鬆,漢族婦人依然保留著明代梳高髻的習俗,這種髮型最特別的就是華麗的髮飾。
受此影響,滿族女子的髮飾不再只有單一的花朵裝飾,樣式各異的簪子、步搖插在了她們的旗頭上,儘管滿清政府曾限制滿族女子模仿漢族裝扮,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在慈禧掌權後,後宮的奢靡之風,日漸嚴重,再加上那時手工的發展比之前更加成熟,各種珠寶、玉器、翡翠都成了頂上裝飾之物。
統治中原地區後,清朝上層婦人已不再像入關之前那樣,無論身份尊卑,都會參與生產勞作,她們成了統治階級裡的一群「只需負責貌美如花」的後宮佳麗,中後期的」架子頭「、」大拉翅「已沒有社會生產痕跡,只不過是權貴奢華的象徵。
結語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又是滿漢文化的高度融合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髮型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與複雜性,既保留了滿族的文化,又深受漢族的影響,對後世研究滿漢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