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馬大師又一小聰明被揭穿,傳武最大錯覺:不上擂臺硬地比武

2020-12-20 泉城侃球

北京時間6月1日,所謂的太極大師馬保國首度實戰比武,30秒被KO引發的討論還在繼續。日前,他的對手所在俱樂部揭秘了比賽的更多細節,這一次馬大師又一小聰明被揭穿了。

這次馬大師參加實戰比武,從對手曝光的信息來看,他真的想贏。賽前,大師儘量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比賽條件,來增加自己取勝的概率。

就如,大師希望對手戴傳統的拳擊手套,自己則是戴分指手套,這樣有利於自己做一些傳統武術插眼、鉤摟的動作。但對手王慶民其實也是練習傳統武術的,在大師的要求下,王慶民就是搏擊選手的裝扮上場,這也是外界最初誤以為這場比賽是搏擊對決傳武的主要原因。

大師不僅提這個要求,他還要求要在硬地打這場比賽。從主辦方賽後發布的信息來看,這場對決之前的比賽都是在擂臺上進行。但是,馬保國堅持不上擂臺,要在硬地比武。

王慶民所在俱樂部會長李本興揭秘,「關於場地的問題,原定是在擂臺上比賽,但是,(經過)馬保國先生提議,主辦方提出來在硬地上比賽,因為他是傳統武術,他穿著鞋,穿著傳統武術的服裝,適應在硬地上比賽,一開始主辦方要求在擂臺上比賽的。」

這其實是傳武最大的錯覺,自以為在硬地比武就能發揮出自己苦練多年的功夫。不僅是馬保國,之前的雷雷、丁浩、餘昌華等所謂的傳武大師,實戰通通要求在硬地打。

可是,結果如出一轍,都是在硬地被對手KO。對於馬大師這個小聰明,網友也是紛紛感嘆,「大師在哪打,結果還不是一個樣。」「假的就是假的,跟場地沒關係。」……

相關焦點

  • 馬保國想重返擂臺並非想為傳武證明,真實原因都是眼淚
    職業搏擊選手經不住馬大師的握手閃電五連鞭有多火,應當是全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一些話語也成了網絡紅極一時的口頭禪,比如年輕人不講武德,更為火的就是耗子尾汁,這句話已經被人註冊了商標但是馬大師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因為被主辦方套路,一心想著點到為止的馬大師在擂臺上被對手偷襲而挺直在擂臺上。在輸了擂臺賽休養一段時間後,馬大師成了網紅,人們各種蹭馬大師的熱度,馬大師在各大網絡平臺被人們徹底「玩」壞了,其練功視頻更是被製作的電閃雷鳴,對此馬大師也只是微微一笑,展示了太極高手氣定神若的內在修為。
  • 馬保國:傳武先健身再防身,網友:想學你這臉皮怎麼練的
    參加專業運動員的打擂臺賽,可以在學習傳武的功夫打基礎之外,再增加專門系統的現代搏擊的規則和技法的訓練和實戰,否則沒有實戰訓練,很難適應現代搏擊規則下的擂臺比賽(當然更改規則是另外一回事)平時生活中的防身自衛的實戰是傳武的範疇(和擂臺實戰有區別),即使打不過也可以創造更多的逃生機會、挽救生命,這應該是傳武新時代的定位。
  • 從葉問、萬宗華分別與巴頓打鬥的一勝一負,看傳武為何總敗於擂臺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上擂臺,一直是武術界較為爭議的話題這幾年經過幾個傳武大師擂臺慘敗的驗證後,大家似乎已得到了答案,傳武不能上擂臺。很多人對傳武已失去了信心,甚至在部分人心目中傳武簡直成了一個笑話。那麼流行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武術在擂臺上為何如此不堪呢?今天我們一起從葉問萬宗華分別與巴頓打鬥的情況,來分析一下傳武為什麼難以在擂臺取勝。在電影葉問4中代表太極的萬宗華與代表詠春的葉問有過兩次交手,雖然最終葉問稍勝一籌,但從整體來看兩人的實力應該不分伯仲。然而兩個人分別與巴頓的打鬥,一個取勝一個卻是慘敗。
  • 將上擂臺還用踢襠功,網友:太極肉球功用嗎
    3月22日,有媒體傳出消息稱:「渾元形意太極門」創始人、掌門人馬保國,將在今年的5月17日,將參加一場名為「山東演武堂」的擂臺賽。很顯然,曾宣稱不再出山比武的69歲馬保國,如果能真的如約出現在擂臺上,將會是這位被廣泛質疑和嘲諷的「大師」,獲得的一次人生翻身得解放的重要契機了。
  • 馬寶國再次發聲:功夫價值在於養生,不分中西,擂臺實戰為王!
    前幾天,號稱渾元形意太極拳的人馬寶國在一場比武中,馬寶國以69歲的高齡大戰50歲業餘拳手的視頻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面對打敗自己的拳手,馬寶國當時在實戰中表示,自己沒有發出全部功力,為了避免傷及對手,自己在快打到對手面部的及時收力而被對手KO。
  • 傳武大師與散打選手過招,一腿就被踢得棄權!
    提到傳武就免不了提起散打。也有很多人糾結於散打到底屬不屬於傳武?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散打是從傳武中提煉出來的;另一種的觀點是散打與傳武沒有任何關係,散打就是拳擊+腿法+摔跤構成的,屬於現代搏擊。現在暫且不談散打與傳武之間到底有何種關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散打的訓練體系與實戰能力要高過傳武許多。
  • 如果傳武大師馬保國跟蔡徐坤打了起來,誰能笑到最後?
    最近在影響力上能跟馬保國大師匹敵的,唯有娛樂圈的扛把子——蔡徐坤!蔡徐坤乃何許人?他憑藉2019年NBA賀歲的球技表演視頻一鳴驚人,從此擊敗各路小鮮肉成為流量巨星。於是這就有觀眾問了,假如馬保國大師跟蔡徐坤來一場擂臺比武,誰能獲勝呢?
  • 馬保國譁眾取寵的背後,可不僅只是傳武的沒落
    由於馬大師的名氣越來越大,馬大師開始不斷出現在媒體面前,或豪言壯語跟某某某下戰書,或豪氣衝雲的聲稱能打敗世界上任何功夫......「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看到馬大師如此風光,怎麼可能會有不眼饞的人,於是,想要挑戰馬保國江湖地位的挑戰者幾乎將馬大師家的門檻踏碎。大敵當前,馬保國難道自己不知道自己什麼底細嗎?
  • 傳武有沒有隱世高手可以一招制敵,不上擂臺是怕打死人?專家解釋
    ,反正這個問題很有趣,問題是:傳武到底有沒有隱世的高手,可以一招制敵,不上擂臺是怕打死人?這裡所謂的隱世高手,就是我們常說的世外高人,不輕易露面,也不屑名利,當然不是指的武當陳師行這樣的人物,也不是傳武詠春上擂臺的某些人,畢竟只要談錢,談收徒弟教課,就不是世外高人。因為摻雜了錢,就變味道了。那麼有沒有不涉及金錢的世外高人呢?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解釋。
  • 其實他是街鬥之王,也是傳武最後一位武林高手
    他可以說是街鬥之王,也是實際意義上的最後一位傳武高手。泰森在以前的節目當中多次表示過對李小龍的讚譽,稱李小龍是一個殺手,在街鬥當中沒有人是他的對手。這次他貶低李小龍顯然是節目為了給復出的泰森造勢刻意編排好的。相信他也不願意說出這樣的話,但為了復出,只能聽節目的安排了。
  • 馬保國:擋住五連鞭再說我的拳假,否則證明傳武為真
    再說「雷公太極」創始人、掌門人雷雷,這位花了20萬元,才上了電視「體驗真功夫」節目,表演了KO事先注水的大西瓜,還玩了一出「鴿子不飛」後,就真的以為,他是什麼「十大民間太極大師」之一了,因自我洗腦過度,吹牛「單手破裸絞」,將自己給忽悠上比武場後,卻在10秒間,被打得鼻青臉腫、精神內傷一生了。
  • 比武招親?擂臺租賃?我們真的可以這麼玩!
    同時,俠士們熟悉的主城擂臺也將開啟全新的租賃功能,無論是比武招親,還是江湖恩怨,都可以在此一展拳腳!物理破壞功能引入 全新地圖「墟海之眼」上線 名劍大會物理破壞機制,顧名思義。這一機制的融入不僅僅考驗大家的戰鬥功底,也深入的考驗了對於戰場變化的應對能力。該功能將會於近日上線測試服,敬請期待! 藍洞被譽為世界十大自然奇觀,是地球罕見的自然地理現象,從海面上看藍洞呈現出與周邊水域不同的深藍色,並在海底形成巨大的深洞。我國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被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
  • 網友:只有擂臺生死狀無規則才能檢驗
    這段拳法蘊含了武當大師陳師行多年的內力,沒有幾十年的武功根基,是打不出這樣拳法的。陳師行這段拳法,很有武俠電影的味道,絲毫不輸給李連杰電影。但是,武藝再好,也終歸是套路,是表演。對於武當伏虎拳能不能實戰的問題,有拳迷還是提出了質疑和想法。畢竟武術的核心就是實戰,一切不能實戰的武術,都不是好武術。有拳迷表示:公正地講,此人確實有些功夫,比馬大師強很多,但到底多強,需要擂臺檢驗。
  • 關於李小龍「對傳武失去信心,包括詠春」言論,武術教練這樣解讀
    【文/搏擊江湖】江湖上關於一代武學宗師、功夫影視巨星李小龍始終有著說不完的話題,近日則傳出一個消息,說李小龍在信件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已經失去了信心,甚至包括詠春拳。這可引起了江湖的軒然大波,因為李小龍本身就是學習傳武出身,他的老師葉問就是詠春大師,李小龍反過來炮轟傳武,包括詠春,這不是很大的諷刺嗎?也是對葉問大師狠狠打臉。對此,來自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讓我們來看看。徐教練說:「李小龍說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李小龍是對的。
  • 詠春餘昌華又開始坑徒弟:讓丁浩二番戰搏擊高手,自己卻不上擂臺
    阿虎餘昌華想發起針對阿虎的二番戰,欲一雪前恥。你餘昌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咋不打?這一次,餘昌華又開始坑弟子丁浩了。他要代丁浩下戰書,與阿虎二番戰,但是規則要改成傳武規則。所謂的傳武規則一直雲裡霧裡,按照絕大部分傳武大師的說法,傳武規則,那就是沒有規則。除了插眼、踢襠等無恥動作之外,百無禁忌。
  • 傳武大師們為什麼怕輸和輸不起?因為傳武真的是一門生意
    傳武界這兩年流年不利同時,很多傳武大師們也走上了風口浪尖,這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傳武大師們為什麼怕輸和為什麼輸不起。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傳武的所謂實戰功能和養生功能都沒有太大關係,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傳武真的是一門生意。傳武大師怕輸,這個老傳統已經堅持了上百年了。
  • 盤點下說「馬保國代表不了傳武」的,有霍元甲後人,有掌門人
    30秒3次被KO,馬保國最後直挺挺地暈在擂臺上。馬保國被KO了,按慣例,一定會有一批神秘莫測、型號齊全「系出名門」的傳武高人出來發聲,主題是——「馬保國代表不了傳統武術」。好熟悉的路數啊。這裡面有霍元甲的第五代玄孫霍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