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大師與散打選手過招,一腿就被踢得棄權!

2021-01-12 用武之地

在當今社會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一直被許多拳迷所詬病,特別是一些假大師的出現更是讓不少拳迷對傳武深感憎惡。比如像閆芳、雷雷之類的假大師,虛假的嘴臉被揭露後,在武林引起一片譁然。

騙子閆芳

散打是傳統武術嗎?

提到傳武就免不了提起散打。也有很多人糾結於散打到底屬不屬於傳武?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散打是從傳武中提煉出來的;另一種的觀點是散打與傳武沒有任何關係,散打就是拳擊+腿法+摔跤構成的,屬於現代搏擊。

現在暫且不談散打與傳武之間到底有何種關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散打的訓練體系與實戰能力要高過傳武許多。不過,至今還有一些小白還執迷不悟,認為真正的傳武高手是很厲害的,這些高手隱匿於深山老林中訓練,他們一般都不出手。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電影看多了,還是武俠小說看多了,現在都21世紀了,居然還相信民間流傳著所謂的神功。要知道,電影和武俠小說都是假的,都是藝術作品,不可與現實混為一談。

首都北京是全國開展散打運動最早的地區之一。80年代初,國家體委在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開始試點開展散打運動,在北京什剎海有一批武術的拓荒者,為散打運動的普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這群人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被譽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先生,在他的培養下,北京湧現出幾代優秀的散打運動員。梅惠志先生不僅是散打運動的推廣人,也是將傳統武術同現代搏擊大膽結合的嘗試者。他同他的學生曾多次同傳統武術進行過交手比試,對傳統武術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

梅惠志

梅惠志先生自幼練習過八卦、形意,後又學習過拳擊,年輕時學習過中國式摔跤,並成為北京摔跤隊的主要成員。退役後留在什剎海體校做摔跤教練,70年代成為我國第一批柔道教練員。自從國家體委開展散打運動以來,他組成了全市第一個半專業的散打搏擊隊,並將武術、搏擊和摔跤的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在不斷探索中完善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相結合的對抗形式。

傳武實戰能力弱歸根結底是其訓練體系落後,不重視實戰對抗造成的。傳統武術在攻防技術中摻雜了大量象徵性動作和門派儀式動作,從功法上看,傳統武術仍保留著很原始、低效的操習,與其說是增長格鬥實力,倒不如說是在祈禱、苦行和磨鍊耐心。很多習練傳武的在對抗時,喜歡先擺幾個POSE,就是那些所謂的招式,但是一旦對抗就變成了王八拳互掄,普通人打架甚至都比其有殺傷力。

傳武大師比武

武林廣為流傳的吳公儀與陳克夫兩位傳武大師的比武視頻想必一些拳迷一定看過。這兩位在當時可是公認的貨真價實的大師,不是閆芳之流的騙子。

吳公儀 VS 陳克夫

吳公儀:吳家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是吳鑑泉長子。曾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出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又當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許多名流都跟其習練太極拳。

陳克夫:武林中稱「白鶴三夫」之一,習練白鶴派拳術,曾任職於香港國民大學,任職體育和拳術教師。

當時兩人的比武可謂是空前轟動,還籤下了「生死狀」。結果我們看了他們的比賽視頻後,不得不感嘆,這水平讓人一言難盡。「他們的水平是真的垃圾!簡直像潑婦打架!」不少拳迷這樣評價。兩位大師在當時確實是真實的大師,他們不是騙子,他們的真實水平就是這樣了。

被譽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曾對傳武的一些民間高手進行過評價。他直言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散打最初叫散手)試點,當時民間參賽的人數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極、大成、通背等拳種,比賽開始沒兩天,一看進入半決賽的選手,都剩練散手的了。民間武術的招數多,但多沒有經過對抗訓練,一上擂臺就抓瞎。對抗起來根本沒有反應,挨上兩下就不打了。比賽打得很沉悶。最后冠軍都是體校的隊員拿了。

散打王柳海龍

對於散打的規則是否限制了民間武術的發揮呢?梅惠志直言:「很多民間武術不服氣,說不願戴拳套,後來市體的摔跤教練李寶如教練和他們很熟,就安排他們同我們體校的小隊員進行徒手的交流,比賽前我們特別囑咐我們的小隊員,不許用重拳,不許用砸頭的摔法,結果一兩個照面民間的選手腦袋上起了個大紫包,比賽也就沒法打了。民間的選手輸不起,打不過就會找這樣那樣的原因,頭兩年參賽的特別多,後來就沒人來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中國那麼大,是不是真的有民間高人存在?梅惠志:「都一樣,我們的隊員參加過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當山擂臺賽。當時的場面可熱鬧了,有扮成武松模樣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長袍的。比賽前表演,那架勢挺嚇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鐵釘子拍出來了,可一上臺打擂,裁判喊:預備—開始,就挨了一腳,自己就跳下擂臺了。頭兩天民間的特多,過兩天就剩散手運動員了。」

對於傳武的不足之處,他也發表了一些個人看法:「主要是訓練方法和意識的落後,傳統武術講究的是口傳心授,多是對方怎麼打你,你怎麼防的說招說手,平時實戰訓練水平很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方鞭腿踢你,散手隊員會一手格擋,一手反擊。傳統武術可不這樣,他得先做一個雲手,這樣動作好看,可對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種講究什麼螺旋力、三角力,每種都有幾十種用法,說什麼可以將人轉著打飛,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我們同他們交流時,也就一個照面就分出了輸贏,用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迎擊,沒有什麼神秘的。」

以上就是散打與傳武的種種淵源。散打作為一門實用、科學的格鬥技,如今它還在不斷進步著,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學一學。不僅能夠防身,還能強身健體,增加自己的精氣神。

相關焦點

  • 從「太極大師」到「人類挨揍精華」:假大師馬保國再次敗壞傳武!
    此人是山東臨沂人,自稱為「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但形意跟太極根本就是不同拳種,他還說「中國傳統武術比西方混合武術要好得多」,馬保國之所以這麼有底氣,是因為他曾在一天之內擊敗兩位無限制搏擊冠軍,說得連馬保國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 空手道、散打和泰拳,如果不限制招式,哪個更猛一些呢?
    有人稱它為"八腿拳"即它除了四肢還獨創性地運用了肘、膝蓋這些人類骨骼最硬的地方,特別是那些從小到大經過了特訓的職業拳手,日復一日地不斷踢打樹木,從芭蕉樹一直升級到鐵棍……作為中國人,當年看霍元甲,黃飛鴻長大的一代,其實很不願意承認中國搏擊現在在國際上地位不如泰拳,可惜後來看了很多搏擊比賽,中泰對抗賽後發現,赤裸裸的現實……很打臉。中國的散打一開始對戰泰拳,結果很悲催,根本不禁打。
  • 為什麼中國的武術大師如此不堪一擊?
    呂剛並不是第一個在擂臺上被格鬥選手痛打的傳武大師。在他之前,太極雷雷、「裡合腿」田野等多名大師都已經栽過了跟頭。6月26日,坐擁近200萬粉絲、號稱精通八極拳、千斤墜、寸勁掌的散手大師劉俊擂臺對陣職業選手薄福凡,結果比賽進行1分鐘後就因體力不支棄權。
  • 請理性看待散打、搏擊!
    從「擂臺」比賽說起       在一些練散打、搏擊跟練傳武的「擂臺」比賽中,前者基本都是以明顯優勢取勝,這也是人們認可散打、搏擊的主要原因,但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搞清楚。       一是訓練條件和訓練內容的問題。
  • 80年代的滄州八極拳實戰,對陣者竟是全國散打冠軍
    可能很多人會被這場八極散打比賽吸引,並且發現傳武同樣是願意進行實戰的,既有搏擊的對抗性,也有傳武八極的風格,但是可能很多人,包括功夫史君都沒想到,他們竟然是傳武出身的,市級,甚至是國家級的散打冠軍。很可惜的是,不是贏一場的問題,而是拿到全國散打冠軍的傳武人就很多(不止是他們,還有比如早期東北的佟慶輝和莊海,都是傳武人出身的全國散打冠軍)。
  • 傳統武術和泰拳交鋒史,太極大師被秒殺,真正能擊敗泰拳的是散打
    傳統武術和泰拳交鋒史,太極大師被秒殺,真正能擊敗泰拳的是散打。最近傳統武術大師紛紛在臺上落敗,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傳統武術的審視,然而很多人卻不願意面對現實,依然對武術的實戰能力深信不疑,其實在傳統武林高手和國外拳手的格鬥中,已經說明了武術在格鬥方面的劣勢,讓我們看一下早年傳武高手和泰拳的交手記錄。
  • 為什麼有些散打選手在比賽時會稍垂下前手而不是放在胸前?
    現在的散打比賽,我們會看到一些選手會把前手放下,放到腹前,甚至下垂到腿側,而不是一直舉在胸前,這是為什麼呢?有時一些選手因為採用這樣的姿勢,被人用手或腿擊中下巴或頭部時,還會有網友說這些人亂搞,不按正規姿勢,所以活該,那麼事實的真相是如何?
  • 逆流而上,韓飛龍是如何打破傳武不能實戰質疑的!
    面對傳武危機,太極出身的韓飛龍,選擇了逆流而上,韓飛龍自幼習武,在陳家溝練習太極拳多年,對太極技法的實戰頗有心得,在參加峨眉傳奇之前,韓飛龍就曾連續兩年參加央視武林大會的比賽,並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央視武林大會總冠軍,成為中國傳統武術界最耀眼的明星。
  • 傳武大師們為什麼怕輸和輸不起?因為傳武真的是一門生意
    傳武界這兩年流年不利同時,很多傳武大師們也走上了風口浪尖,這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傳武大師們為什麼怕輸和為什麼輸不起。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傳武的所謂實戰功能和養生功能都沒有太大關係,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傳武真的是一門生意。傳武大師怕輸,這個老傳統已經堅持了上百年了。
  • 散打王微歷史TOP:散打選手怎樣應對泰拳手的兇狠進攻?柳海龍來支招!
    2002年第一屆世界盃武術散打比賽中,柳海龍以一記勢大力沉的低鞭腿,踢得埃及散打名將甘能倒地翻滾。 2002年,趙子龍在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中以高鞭腿KO楊曉靖,奪得重量級散打王頭銜並獲得「神腿王」稱號,被徐克導演譽為是該片中最能打的演員之一。 TOP 2 安虎急了也「咬人」:我理解泰森!
  • 那些被胖揍的武術大師們
    呂剛並不是第一個在擂臺上被格鬥選手痛打的傳武大師。在他之前,太極雷雷、「裡合腿」田野等多名大師都已經栽過了跟頭。在某檔尋找武術大師的節目中,雷雷曾展示過自己的獨門神功:向一隻西瓜拍出一掌,然後讓工作人員把西瓜切開,西瓜內部看起來像是腐壞了一般。雷雷解釋道:這便是內力的作用。
  • 【原因】中國武術大師為什麼總是挨揍?
    呂剛並不是第一個在擂臺上被格鬥選手痛打的傳武大師。在他之前,太極雷雷、「裡合腿」田野等多名大師都已經栽過了跟頭。在嘗到現代搏擊的鐵拳之前,這些沉浸在個人世界的大師們,既沒有經歷過科學的訓練,又嚴重缺乏實戰經驗,以至於對現代搏擊體系訓練下的對手一無所知。
  • 中國武術大師為什麼總是挨揍?
    馬保國並不是第一個在擂臺上被痛打的傳武大師。在他之前,太極雷雷、「裡合腿」田野等多名大師都已經栽過了跟頭。大師挨打,已經成為中國武術界的日常,太極、詠春、八卦……各大門派前僕後繼,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的路上。每個大師上臺之前都自信滿滿,聲稱要教訓無知狂徒,為傳統武術正名。一登擂臺,卻又紛紛丟盔棄甲、臉腫鼻青。
  • 王佔海替太極雷雷拉偏架,51歲鄧勇挑戰王大師:給你7天時間道歉
    鄧勇在最近,更是挑戰吹牛要「活埋」他的太極雷雷,嚇得雷雷不在自己家,卻躲到峨眉傳奇武館不出,後來讓賽事老總梅佳祥嚇唬鄧勇:我派幾個職業選手跟你們打——才讓此事不歡而散!事後,鄧勇卻發視頻公開要挑戰太極大師王佔海,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打:太極拳為什麼打不過散打,怎樣才能打過散打
    又一位太極大師的神話破滅了,又一顆熠熠生輝的「太極之星」瞬間隕落。馬大師曾如此光彩奪目,如此自信而堅定,如此眾星捧月,就連裁判都顧慮重重——怕這位大師會拿出「絕招」,一招制敵對手,傷及性命,後果難以挽回。裁判的心還在懸著的時候,大師便已經被ko完畢。
  • 傳武大師為何層出不窮
    今天,我們隨便在網上一搜,會有很多傳武大師跳出來。當然這些傳武大師有的是為了找點存在感,有的是為了吸引眼球、並花錢買一些名銜忽悠別人來學習,更有甚者是在網上叫囂著要挑戰這個、挑戰那個……無論這些傳武大師以什麼身份出現,那都將成為一個又一個跳梁小丑,最終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也不能排除很多傳武大師通過一些手段賺得盆滿缽滿的。
  • 為什麼現代搏擊不看重正宗、嫡傳和師承,而傳武最看重?
    傳武與現代搏擊的本質都是實戰,但是為什麼傳武最看重的正宗、嫡傳和師承這三大法寶,在現代搏擊看來,卻完全不重要呢?正宗、嫡傳和師承真的是傳武大師們招徠弟子和學員的金字招牌。君不見,太極拳大師們以及利益相關者為了爭一個太極拳發源地和創始人都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
  • 說說被玩壞的「傳武實戰」
    當時他僅在擂臺上堅持了74秒,就被對手一記高掃擊中頭部KO,當場倒地昏迷不醒。於是各個媒體紛紛標題「詠春大師74秒被KO」「傳武真不能對抗搏擊? 」也有網友戲稱,再來十個《葉問》電影也搭救不了詠春的實戰性了。所以本文來說一下,算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傳武或者詠春到底能打不?
  • 首屆百姓擂臺2005年散打VS傳統武術真相探究
    其中有一段是採訪形意拳習練者於純海的,採訪中談到他在百姓擂臺研討會比武切磋中戰勝了散打退役隊員一事。然而不久,視頻中那個被打敗的選手在抖音等平臺上連續發表了措詞激烈的矛頭直指於純海的視頻。他的名字是倪德慷,他說的內容大意如下:1、我(倪德慷)是以少林門人的身份參加的,是給武林風欄目組報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