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一直被許多拳迷所詬病,特別是一些假大師的出現更是讓不少拳迷對傳武深感憎惡。比如像閆芳、雷雷之類的假大師,虛假的嘴臉被揭露後,在武林引起一片譁然。
散打是傳統武術嗎?
提到傳武就免不了提起散打。也有很多人糾結於散打到底屬不屬於傳武?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散打是從傳武中提煉出來的;另一種的觀點是散打與傳武沒有任何關係,散打就是拳擊+腿法+摔跤構成的,屬於現代搏擊。
現在暫且不談散打與傳武之間到底有何種關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散打的訓練體系與實戰能力要高過傳武許多。不過,至今還有一些小白還執迷不悟,認為真正的傳武高手是很厲害的,這些高手隱匿於深山老林中訓練,他們一般都不出手。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電影看多了,還是武俠小說看多了,現在都21世紀了,居然還相信民間流傳著所謂的神功。要知道,電影和武俠小說都是假的,都是藝術作品,不可與現實混為一談。
首都北京是全國開展散打運動最早的地區之一。80年代初,國家體委在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開始試點開展散打運動,在北京什剎海有一批武術的拓荒者,為散打運動的普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這群人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被譽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先生,在他的培養下,北京湧現出幾代優秀的散打運動員。梅惠志先生不僅是散打運動的推廣人,也是將傳統武術同現代搏擊大膽結合的嘗試者。他同他的學生曾多次同傳統武術進行過交手比試,對傳統武術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
梅惠志先生自幼練習過八卦、形意,後又學習過拳擊,年輕時學習過中國式摔跤,並成為北京摔跤隊的主要成員。退役後留在什剎海體校做摔跤教練,70年代成為我國第一批柔道教練員。自從國家體委開展散打運動以來,他組成了全市第一個半專業的散打搏擊隊,並將武術、搏擊和摔跤的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在不斷探索中完善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相結合的對抗形式。
傳武實戰能力弱歸根結底是其訓練體系落後,不重視實戰對抗造成的。傳統武術在攻防技術中摻雜了大量象徵性動作和門派儀式動作,從功法上看,傳統武術仍保留著很原始、低效的操習,與其說是增長格鬥實力,倒不如說是在祈禱、苦行和磨鍊耐心。很多習練傳武的在對抗時,喜歡先擺幾個POSE,就是那些所謂的招式,但是一旦對抗就變成了王八拳互掄,普通人打架甚至都比其有殺傷力。
傳武大師比武
武林廣為流傳的吳公儀與陳克夫兩位傳武大師的比武視頻想必一些拳迷一定看過。這兩位在當時可是公認的貨真價實的大師,不是閆芳之流的騙子。
吳公儀:吳家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是吳鑑泉長子。曾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出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又當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許多名流都跟其習練太極拳。
陳克夫:武林中稱「白鶴三夫」之一,習練白鶴派拳術,曾任職於香港國民大學,任職體育和拳術教師。
當時兩人的比武可謂是空前轟動,還籤下了「生死狀」。結果我們看了他們的比賽視頻後,不得不感嘆,這水平讓人一言難盡。「他們的水平是真的垃圾!簡直像潑婦打架!」不少拳迷這樣評價。兩位大師在當時確實是真實的大師,他們不是騙子,他們的真實水平就是這樣了。
被譽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曾對傳武的一些民間高手進行過評價。他直言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散打最初叫散手)試點,當時民間參賽的人數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極、大成、通背等拳種,比賽開始沒兩天,一看進入半決賽的選手,都剩練散手的了。民間武術的招數多,但多沒有經過對抗訓練,一上擂臺就抓瞎。對抗起來根本沒有反應,挨上兩下就不打了。比賽打得很沉悶。最后冠軍都是體校的隊員拿了。
對於散打的規則是否限制了民間武術的發揮呢?梅惠志直言:「很多民間武術不服氣,說不願戴拳套,後來市體的摔跤教練李寶如教練和他們很熟,就安排他們同我們體校的小隊員進行徒手的交流,比賽前我們特別囑咐我們的小隊員,不許用重拳,不許用砸頭的摔法,結果一兩個照面民間的選手腦袋上起了個大紫包,比賽也就沒法打了。民間的選手輸不起,打不過就會找這樣那樣的原因,頭兩年參賽的特別多,後來就沒人來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中國那麼大,是不是真的有民間高人存在?梅惠志:「都一樣,我們的隊員參加過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當山擂臺賽。當時的場面可熱鬧了,有扮成武松模樣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長袍的。比賽前表演,那架勢挺嚇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鐵釘子拍出來了,可一上臺打擂,裁判喊:預備—開始,就挨了一腳,自己就跳下擂臺了。頭兩天民間的特多,過兩天就剩散手運動員了。」
對於傳武的不足之處,他也發表了一些個人看法:「主要是訓練方法和意識的落後,傳統武術講究的是口傳心授,多是對方怎麼打你,你怎麼防的說招說手,平時實戰訓練水平很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方鞭腿踢你,散手隊員會一手格擋,一手反擊。傳統武術可不這樣,他得先做一個雲手,這樣動作好看,可對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種講究什麼螺旋力、三角力,每種都有幾十種用法,說什麼可以將人轉著打飛,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我們同他們交流時,也就一個照面就分出了輸贏,用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迎擊,沒有什麼神秘的。」
以上就是散打與傳武的種種淵源。散打作為一門實用、科學的格鬥技,如今它還在不斷進步著,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學一學。不僅能夠防身,還能強身健體,增加自己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