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理性看待散打、搏擊!

2021-02-17 體擊術

       

       一提到散打、搏擊,很多人立馬會眉飛色舞,覺得這才是真功夫。一些練過散打、搏擊的人更是飄飄然不可一世,唯我獨尊,目空一切,今天打假這個,明天挑戰那個,盲目鄙視和排斥傳統武術。

       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原因在於一些人不能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不明白散打、搏擊的真正含義,不懂得如何判斷功夫的好壞,當然更不知道功夫到底應該練什麼、怎麼練。

       今天,我們不妨理性地分析一下這件事。

        從「擂臺」比賽說起

       在一些練散打、搏擊跟練傳武的「擂臺」比賽中,前者基本都是以明顯優勢取勝,這也是人們認可散打、搏擊的主要原因,但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搞清楚。

       一是訓練條件和訓練內容的問題。練散打、搏擊的跟練傳武的相比,訓練條件要優越得多,無論是場地、器材還是訓練時間都明顯優於對方,可以說前者屬於專業或職業,而後者純粹屬於業餘,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從訓練內容來看,前者訓練的針對性很強,對抗性訓練也很多。由於種種原因,後者在這方面則望塵莫及。條件上的差距,針對性訓練的短板,臨場經驗和心理素質也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又怎能贏得了人家?

       二是比賽規則的問題。比賽就是比賽,雖然屬於對抗性的,但贏輸與比賽規則有很大關係,儘管有無規則格鬥一說,但只要是比賽,肯定就會有規則。由於規則的限制,傳武的一些技法、特長很難發揮,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只要存在規則,比賽與實戰就不是一回事,說白了競技比賽與實戰不是同一個概念。一些人張開閉口上「擂臺」、實戰,其實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什麼才是實戰。前段時間兩個搏擊選手互相不服,分別在私下和擂臺交過手,大家看看視頻就知道二者的區別有多大了!

       三是比賽對象的問題。從目前參加比賽的傳武練習者來看,絕大多數都是練套路出身的,他們自以為練的是傳統武術,但據我所知,真正的傳武傳承的是功法而不是套路,也可以這樣說,以套路為主體的東西根本就不是傳統武術,最多是變味了的、沒得到精髓和核心的一副傳武的空皮囊而已。李連杰曾說過傳統武術是花架子,因為他學的、練的都是花架子,他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傳武。明星如此,何況別人乎?再說了,練散打、搏擊的基本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們跟一群練花架子的人比賽,輸了才叫不正常。

        從名詞概念說起

       人們好像有一種觀念,認為練散打、搏擊的才能實戰,傳統武術是套路,要想實戰必須參加散打搏擊訓練。這是概念上的錯誤!

       散打、搏擊只是一個名詞,古代雖不是這樣稱呼,並不代表古代不存在這種技能。在現代散打、搏擊出現前,傳統武術都是靠套路打人的嗎?古人能跨越時空來跟散打、搏擊教練學完再回去參加實戰?我想說一句,傳武的運用手段何嘗不是散打、搏擊?哪一種功夫在運用時不是採取散打、搏擊的方式?把散打、搏擊看成是現代的產物、時代的專利品,本身就是滑稽可笑的。這個概念性錯誤源於對傳統武術的曲解。

       在不同的年代,對功夫的稱謂是不一樣的,但其本質都是一致的,學武術也好,練功夫也罷,都是為了能打能殺、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無論哪門哪派、某某拳,只要是練了若干年還沒有搏擊的能力,那必定是雜耍而非功夫。有些人練了一輩子傳武,最後卻另學散打、搏擊,你說可笑不可笑!他練的那種傳武還有價值嗎?不是雜耍又是什麼?

       當前武術界魚目混雜,真貨少之又少,假貨充斥社會,把傳統雜耍當成了傳統武術加以傳承,而真正的傳武卻苟延殘喘、無人問津,這是民族的悲哀!

         從技術方面說起

       人們總認為現在是科技時代,當代誕生的一切東西都是科學的,而古人留下來的「老古董」勢必缺少科學性,古人不能跟今人相比。這同樣是一種錯誤觀點。在很多方面今人還真不如古人聰明,比如木質建築、中醫號脈等,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功夫本身就是一門非常深奧的人體科學,它誕生、發展於人類需要的時代。競技項目說到底還是一種娛樂項目,從規則的制定到技術的展現形式無不帶有娛樂的烙印,供人娛樂的東西怎能與過去用來搏命的功夫相提並論?

       從事任何一個行業,水平有高就有低,散打、搏擊也是如此。帶上拳套就代表著實戰?打打沙袋、手靶就意味著搏擊?是不是有點太幼稚?即便是水平再高的人,也未必在每個方面都完美無缺。

       曾見過某搏擊大咖的側踹視頻,那種造型讓我汗顏,這腿法用來比賽打點還可以,倘若用來實戰,他能踹出多少力量?恐怕對方不動,自己就得橫著飛出去。你能說他的踹腿技術是科學的?

       也看過好幾個知名度非常高的搏擊高手的視頻,他們的出手幾乎完全是單純的四肢運動。怪不得他們天天搞體能訓練,沒了體能,哪兒來的優勢?怪不得一些搞健身的也出來挑戰,在他們心目中,力量和對抗就是功夫。怪不得一些練散打、搏擊的不到三十歲就喊老,這其中的道道他們心中最清楚。

       聽人說專業搏擊運動員每天練出拳幾千次,這種訓練強度,如果練法正確的話,出手應該非常快而有力,練成無影手也不為過。但從現實來看,遠不是想像的那樣,很多人的出拳速度不如民間業餘愛好者,能說專業的就是最科學的?

       大名鼎鼎的ufc世界冠軍張偉麗,曾向一民間武者學習發力要領,這事是不是很耐人尋味?如果她的發力要領是最科學的,又何必到民間學習?

       還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練散打、搏擊的很喜歡用高腿法,這與他們沒有靈活的步法、不能邊打邊走、邊走邊打有關。身形移動靠挪步,手、腳、身不統一,很多動作都是單一的、支離破碎的。高腿法對付行動不靈活的人,殺傷力確實很強,倘若對方步活拳快,恐怕你沒有起腿的機會。假如到了互相搏命的關頭,沒有了裁判的保護,失去重心和平衡的時刻很可能意味著生命的句號在向你招手,你還敢用高腿嗎?

       還有,他們的防守技術確實有限,除了躲閃就是硬抗,接化的能力幾乎為零。這要是在街頭實戰,王八拳互毆是免不了的,弄不好誰抗打誰就是贏家,練這種功夫的意義又有多大?

       我並不是否定現代散打、搏擊,但他們在某些方面確實有缺陷,這些缺陷是由於訓練方法不科學引起的。按照他們的身體條件和訓練條件,如能虛心尋找民間高人進行指點,他們會很快提升一個層次。民間確實有高人,信不信由你。但人家願不願意露面就難說了,這要看緣分,人與人的觀念和追求不一樣。

       所以說,需要辯證看待一個人、一件事,不能一提到散打、搏擊就覺得很厲害。研究數學的人很多,有幾個華羅庚、陳景潤?物理學家也不少,又有幾個愛因斯坦?練拳擊的都能達到泰森的水平?一個人的水平高低,與師父、教練的水平有關,也與個人的身體條件、練功條件、執著愛好程度、悟性有關,凡事不可一概而論。

       總之一句話,我們不能神話傳統武術,同樣不能神話現代散打和搏擊!

相關焦點

  • 「散打王」為中國散打感到惋惜,發展太慢,遠不如拳擊、自由搏擊
    吉林散打協會執行主席、中國搏擊名宿鄭環宇對當今中國散打運動的現狀進行了點評,由於散打在2000年左右的國內非常火爆,不過如今卻無人問津,被拳擊、自由搏擊、MMA遠遠甩在身後,身為第一代「散打王」賽事的主持人,鄭環宇對這樣的局面感到很惋惜,他覺得散打如果想重返當年火爆的市場局面,必須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
  • 深度解析什麼是拳擊,泰拳,散打,自由搏擊,及格鬥擊打部位
    什麼是散打?武術散打(SanDa):又稱散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並運用傳統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對方的,徒手對抗的格鬥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競賽形式。是具有獨特中華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並深受人民喜愛,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 綽號神拳小子,散打少年讓搏擊界見證 90 後硬氣實力
    1998年出生於河南周口的王少華出身於塔溝少林武校,是河南省散打隊的一員。 85公斤級冠軍,「聖荷魯斯」杯中國埃及武術散打對抗賽85公斤級冠軍……
  • 80年代的滄州八極拳實戰,對陣者竟是全國散打冠軍
    可能很多人會被這場八極散打比賽吸引,並且發現傳武同樣是願意進行實戰的,既有搏擊的對抗性,也有傳武八極的風格,但是可能很多人,包括功夫史君都沒想到,他們竟然是傳武出身的,市級,甚至是國家級的散打冠軍。楊國明說:現在很多門派都有現代擂臺培養,八極拳也有國際培訓中心,也有散打培訓,但大部分以外地小孩為主,現在孟村的小孩 ,家長都捨不得他們吃苦了。「培養選手需要條件,我教的是套路,一年都得搭進去幾萬塊錢,教搏擊就費用更高了。我因為做生意,還能撐住。但民間搞搏擊是條件不夠的。
  • 莆田形意詠春會館《秋季詠春、散打搏擊、武術套路、女子防身術、短兵格鬥密訓班》
    真正的「尚武精神」是一種深深紮根於理性潛層的無私無畏,大智大勇。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經濟發展,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揚與樹立。習近平主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武術作為「尚武精神」的載體,它強壯的不光是身體,更能改變精神氣質,通過習武重塑民族性格,增強民族凝聚力。
  • 武術名家 ▏ 散打虎將——李吉祥
    李吉祥接受全球功夫網專訪 李吉祥,年齡28歲,身高1.93米,來自內蒙古赤峰,是散打搏擊界的一名虎將,曾多次參加全國各大比賽,以及RUFF銳武終極格鬥、武林風、英雄榜、MMA等大型品牌賽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依舊戰鬥在拳臺上的末代散打王!
    現今更多新一代的的散打男兒蓄勢待發,站上了象徵榮耀的擂臺。十六載韶光倏忽而逝,我們在不斷地前進中卻總會駐足回憶。在此,用武之地 特推出系列報導之「散打王英雄譜」,與愛好散打、搏擊的你一同憶崢嶸歲月,感武者情懷;看今朝驍將,悟英雄心結!重溫經典,只許回味,不許流淚;展望未來,滿懷憧憬,砥礪前行!
  • 散打硬漢變身柔情郎——懷遠拳壇名將方便今日大婚
    深情一吻(兒童不宜,請家長看護好自家孩子)訓練的茶餘飯後,大家常會拿這話題笑一陣子,但很多隊員特別是新來的小隊員,從來不敢當著方便的面提這個事,因為方便人緣好,大家都把他當做老大哥看待,清楚知道以他穩重內向的個性能做出來也是鼓了天大的勇氣的。尤其李響2005年獲得全國冠軍,後來2009年獲得全運會團體預賽冠軍、決賽團體亞軍,讓方便覺得自己很丟人,大家更不敢提了。
  • 「盡銳出戰」搏擊賽事助力搏擊運動的推廣
    12月6日,中國搏擊體教產業峰會暨LEO搏擊體適能「盡銳出戰」格鬥功夫爭霸賽啟動儀式在北京落幕。啟動儀式上,原國家武術協會主席李傑、現中國拳擊協會秘書長沈志剛、北京市武術協會主席杜德平等,針對我國當前武術界的現狀及未來進行了探討。
  • 霍元甲,黃飛鴻,這些武術大師能打敗散打運動員嗎?
    網友提問的同時,接著補充道:孫祿堂,葉問,楊露蟬,包括以前的張三丰,在他們的巔峰期,如果和現在的省隊散打選手,無規則單挑,能打贏嗎?張安邦來聊聊這個武林中有趣的事,古人打今人,關公戰秦瓊,隨著網絡的普及,武術搏擊賽事的刺激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網友們的超級想像力了,更多是開始八卦,搏擊賽事越來越娛樂化,這是趨勢,也是好事,畢竟沒有那個市場比直接面對老百姓群體更大的了。張安邦今天就從武術從業者的角度,來回答這個網友們提出的奇葩問題。
  • 2020年海南省自由搏擊初級教練員特訓班圓滿落幕!
    本次培訓班由WKF國際級職業搏擊教練、裁判,WBU世界拳擊聯盟國際裁判,國家散打六段,武警海南省總隊特聘教練,海南省自由搏擊運動協會會長王及梧和自由搏擊高級教練、國家散打五段、海南省自由搏擊運動協會教練委員副主任楊全鷲擔任,全場指導顧問由海南省自由搏擊運動協會名譽主席、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武術教授、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武術八段肖勤教授擔任。
  • 為什麼他被稱為「散打界的李小龍」,腿快如風,他是誰?
    中國散打界並不缺擅長用腿法的高手,如柳海龍的柳腿劈掛、鄭裕蒿的後擺腿更是一絕,當然在這些散打高手中,這位散打王的腿王最讓人叫絕,他在散打比賽中經常用腿法攻擊對方,讓對方防不勝防,多次用鞭腿KO對方,他在當年散打王比賽中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那他是誰?
  • 散打砸300萬重金請泰森打拳擊!散打哥稱60萬是大v最高人氣!九天直言散打再這樣玩會越玩越拉!
    有才藝有影響力的我都看不著,粉絲說那個打拳擊我看了一眼細碎,九天說我給你分析一下這個打拳擊,第一人家那都是在國際上也好,或者在國內都是有都知名度的,人家不可能說隨便打,你說把我打輸就打輸,這個也是一個媒介,萬一傳出去對人家影響也不好,所以說他們那個只是一個秀,這個打拳擊就是一個秀,所以說他們不能真打,那不可能說定誰贏誰輸,第二散打不具備舉辦專業賽式的資格,他沒有這個資格,第三你這個專業拳手和業餘的拳手
  • 中國散打王和日本K-1,不得不說的故事!
    曾經的散打王爭霸賽絕對稱得上是激情好戲,有猛男、有美女,夠拉風;有意想不到的劇情、有眾望所歸的結局,夠刺激;有豪情萬丈的擂臺對決、有柔情萬縷的追隨目光,夠煽情。而在我們全情投入、完全沉溺在「散打王」之時,耳邊越來越多地傳來「K-1」這個詞。散打王vs K-1是冤家路窄還是各有所長,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 中國散打的半壁江山!盤點河南籍高手
    李鐵峰(左二)2001年9月的「大力杯"全國武術搏擊水上擂臺爭霸賽奪得85公斤第一名。2002年9月,獲得全國武術冠軍賽90公斤第三名,同期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另外,他還曾在電影《散打》裡擔任過角色,可算是亦文亦武的兩棲明星了。王三偵「絕地武士」王三偵,來自周口,最早在河南省散打隊,後效力於武漢體院長江搏擊俱樂部,1999年獲得全國散打錦標賽70公斤級第3名,在武漢體院接觸泰拳後開始對泰拳進行鑽研,曾經赴泰國訓練。
  • 一年365節搏擊私教課程只要999元
    為了追求訓練效果辦理健身或者搏擊私教更是三四十節課就要上萬元!搏擊館的年卡更是一年動輒四五千元,而您是否真的有那麼多時間和必要去進行專業的搏擊訓練呢?如果以上問題是您的困擾,那麼FT搏擊健身俱樂部倉山萬達分店將為您解決問題!
  • 從業20年,中國第一搏擊導演張旭的搏擊王國!
    從英雄榜、英雄傳說、銳武、散打王、崑崙決、精武門、中國真功夫、拳星時代、北京格鬥…多數國內頂級搏擊比賽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 有人說側踢的力量大,為什麼在自由搏擊比賽中比較少出現?
    張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側踢也基本相當於散打中的側踹了,側踹在傳統武術中有技術原型,也有些最早起的散打運動員,當然現在都是前輩級的了,他們回憶說是看李小龍電影練習側踹腿。包括上世紀的武術雜誌中介紹散打比賽時,也提到武漢體院代表隊將截拳道腿法融入其中。至於自由搏擊技術體系裡是沒有側踹腿的,我們去看早期的K-1就知道,如果有,也是散打出身轉戰自由搏擊的運動員帶過去的,現在很多優秀的自由搏擊運動員,就是練搏擊的,散打轉自由搏擊的畢竟不是絕大多數,側踹腿少見也就不足為怪了。
  • 好消息,自由搏擊課程即將開始!
    自由搏擊也稱綜合格鬥(無限制格鬥),在武術界中正變得越來越流行。擊打、拳擊、踢蹬、摔擲、槓桿和地面技術等來自不同武術類型的多種技術在自由搏擊中都是允許使用的,只有少數列外。練習自由搏擊的好處:減脂塑形——自由搏擊是快節奏、中高強度、多重複次數的有氧運動項目。它所起的作用不是增大肌肉體積,而是消耗體內的多餘脂肪。
  • 「散打王英雄譜」系列報導之——「笑三少」安虎
    在此,用武之地 特推出系列報導之「散打王英雄譜」,與愛好散打、搏擊的你一同憶崢嶸歲月,感武者情懷。重溫經典,只許回味,不許流淚;展望未來,滿懷憧憬,砥礪前行!「散打王英雄譜」系列報導之二:  「笑三少」安虎        「笑三少」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