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散打、搏擊,很多人立馬會眉飛色舞,覺得這才是真功夫。一些練過散打、搏擊的人更是飄飄然不可一世,唯我獨尊,目空一切,今天打假這個,明天挑戰那個,盲目鄙視和排斥傳統武術。
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原因在於一些人不能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不明白散打、搏擊的真正含義,不懂得如何判斷功夫的好壞,當然更不知道功夫到底應該練什麼、怎麼練。
今天,我們不妨理性地分析一下這件事。
從「擂臺」比賽說起
在一些練散打、搏擊跟練傳武的「擂臺」比賽中,前者基本都是以明顯優勢取勝,這也是人們認可散打、搏擊的主要原因,但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搞清楚。
一是訓練條件和訓練內容的問題。練散打、搏擊的跟練傳武的相比,訓練條件要優越得多,無論是場地、器材還是訓練時間都明顯優於對方,可以說前者屬於專業或職業,而後者純粹屬於業餘,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從訓練內容來看,前者訓練的針對性很強,對抗性訓練也很多。由於種種原因,後者在這方面則望塵莫及。條件上的差距,針對性訓練的短板,臨場經驗和心理素質也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又怎能贏得了人家?
二是比賽規則的問題。比賽就是比賽,雖然屬於對抗性的,但贏輸與比賽規則有很大關係,儘管有無規則格鬥一說,但只要是比賽,肯定就會有規則。由於規則的限制,傳武的一些技法、特長很難發揮,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只要存在規則,比賽與實戰就不是一回事,說白了競技比賽與實戰不是同一個概念。一些人張開閉口上「擂臺」、實戰,其實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什麼才是實戰。前段時間兩個搏擊選手互相不服,分別在私下和擂臺交過手,大家看看視頻就知道二者的區別有多大了!
三是比賽對象的問題。從目前參加比賽的傳武練習者來看,絕大多數都是練套路出身的,他們自以為練的是傳統武術,但據我所知,真正的傳武傳承的是功法而不是套路,也可以這樣說,以套路為主體的東西根本就不是傳統武術,最多是變味了的、沒得到精髓和核心的一副傳武的空皮囊而已。李連杰曾說過傳統武術是花架子,因為他學的、練的都是花架子,他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傳武。明星如此,何況別人乎?再說了,練散打、搏擊的基本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們跟一群練花架子的人比賽,輸了才叫不正常。
從名詞概念說起
人們好像有一種觀念,認為練散打、搏擊的才能實戰,傳統武術是套路,要想實戰必須參加散打搏擊訓練。這是概念上的錯誤!
散打、搏擊只是一個名詞,古代雖不是這樣稱呼,並不代表古代不存在這種技能。在現代散打、搏擊出現前,傳統武術都是靠套路打人的嗎?古人能跨越時空來跟散打、搏擊教練學完再回去參加實戰?我想說一句,傳武的運用手段何嘗不是散打、搏擊?哪一種功夫在運用時不是採取散打、搏擊的方式?把散打、搏擊看成是現代的產物、時代的專利品,本身就是滑稽可笑的。這個概念性錯誤源於對傳統武術的曲解。
在不同的年代,對功夫的稱謂是不一樣的,但其本質都是一致的,學武術也好,練功夫也罷,都是為了能打能殺、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無論哪門哪派、某某拳,只要是練了若干年還沒有搏擊的能力,那必定是雜耍而非功夫。有些人練了一輩子傳武,最後卻另學散打、搏擊,你說可笑不可笑!他練的那種傳武還有價值嗎?不是雜耍又是什麼?
當前武術界魚目混雜,真貨少之又少,假貨充斥社會,把傳統雜耍當成了傳統武術加以傳承,而真正的傳武卻苟延殘喘、無人問津,這是民族的悲哀!
從技術方面說起
人們總認為現在是科技時代,當代誕生的一切東西都是科學的,而古人留下來的「老古董」勢必缺少科學性,古人不能跟今人相比。這同樣是一種錯誤觀點。在很多方面今人還真不如古人聰明,比如木質建築、中醫號脈等,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功夫本身就是一門非常深奧的人體科學,它誕生、發展於人類需要的時代。競技項目說到底還是一種娛樂項目,從規則的制定到技術的展現形式無不帶有娛樂的烙印,供人娛樂的東西怎能與過去用來搏命的功夫相提並論?
從事任何一個行業,水平有高就有低,散打、搏擊也是如此。帶上拳套就代表著實戰?打打沙袋、手靶就意味著搏擊?是不是有點太幼稚?即便是水平再高的人,也未必在每個方面都完美無缺。
曾見過某搏擊大咖的側踹視頻,那種造型讓我汗顏,這腿法用來比賽打點還可以,倘若用來實戰,他能踹出多少力量?恐怕對方不動,自己就得橫著飛出去。你能說他的踹腿技術是科學的?
也看過好幾個知名度非常高的搏擊高手的視頻,他們的出手幾乎完全是單純的四肢運動。怪不得他們天天搞體能訓練,沒了體能,哪兒來的優勢?怪不得一些搞健身的也出來挑戰,在他們心目中,力量和對抗就是功夫。怪不得一些練散打、搏擊的不到三十歲就喊老,這其中的道道他們心中最清楚。
聽人說專業搏擊運動員每天練出拳幾千次,這種訓練強度,如果練法正確的話,出手應該非常快而有力,練成無影手也不為過。但從現實來看,遠不是想像的那樣,很多人的出拳速度不如民間業餘愛好者,能說專業的就是最科學的?
大名鼎鼎的ufc世界冠軍張偉麗,曾向一民間武者學習發力要領,這事是不是很耐人尋味?如果她的發力要領是最科學的,又何必到民間學習?
還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練散打、搏擊的很喜歡用高腿法,這與他們沒有靈活的步法、不能邊打邊走、邊走邊打有關。身形移動靠挪步,手、腳、身不統一,很多動作都是單一的、支離破碎的。高腿法對付行動不靈活的人,殺傷力確實很強,倘若對方步活拳快,恐怕你沒有起腿的機會。假如到了互相搏命的關頭,沒有了裁判的保護,失去重心和平衡的時刻很可能意味著生命的句號在向你招手,你還敢用高腿嗎?
還有,他們的防守技術確實有限,除了躲閃就是硬抗,接化的能力幾乎為零。這要是在街頭實戰,王八拳互毆是免不了的,弄不好誰抗打誰就是贏家,練這種功夫的意義又有多大?
我並不是否定現代散打、搏擊,但他們在某些方面確實有缺陷,這些缺陷是由於訓練方法不科學引起的。按照他們的身體條件和訓練條件,如能虛心尋找民間高人進行指點,他們會很快提升一個層次。民間確實有高人,信不信由你。但人家願不願意露面就難說了,這要看緣分,人與人的觀念和追求不一樣。
所以說,需要辯證看待一個人、一件事,不能一提到散打、搏擊就覺得很厲害。研究數學的人很多,有幾個華羅庚、陳景潤?物理學家也不少,又有幾個愛因斯坦?練拳擊的都能達到泰森的水平?一個人的水平高低,與師父、教練的水平有關,也與個人的身體條件、練功條件、執著愛好程度、悟性有關,凡事不可一概而論。
總之一句話,我們不能神話傳統武術,同樣不能神話現代散打和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