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北京開始呼籲控制吸菸,北京火車站率先垂範,成為我國...

2020-12-23 中國創氪網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北京從上世紀80年代呼籲控制吸菸,其間鄧小平同志以身作則為國人做出表率。到2015年,北京實施「史上最嚴控煙令」, 由於措施得力,效果顯著,公共場所的吸菸人數大幅降低。北京因此獲得了由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世界無菸日獎」。

北京站成全國

首個無煙車站

上世紀80年代,北京開始呼籲控制吸菸,北京火車站率先垂範,成為我國第一個無煙車站。

那時候,北京火車站每天乘車旅客超過9萬人次,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抽菸。候車室雖說高大寬敞,卻架不住幾萬個「小煙囪」噴雲吐霧,各個大廳終日濃煙滾滾。據北京鐵路局中心衛生防疫站測定,站內空氣中一氧化碳平均達到6.65ppm,超過標準1倍,二氧化碳超標42.8%,此外,還含有氧化氮等各種有害氣體。工作人員終年受煙燻,一半人患慢性咽炎,一進候車室就眼睛流淚,嗓子發緊。

北京火車站決定先在部分候車室禁止吸菸。1987年3月1日,北京火車站母子、軍人候車室和第一候車室成為無煙室,開始實施不準吸菸制度。三個月後,實行禁菸的候車室基本杜絕了吸菸現象,受到廣大旅客的歡迎。北京火車站決定推廣這種做法。從1987年6月1日起,北京火車站全站實行禁止吸菸制度,旅客進入各候車室,包括一樓大廳、過道和走廊,一律不準吸菸,如不聽勸阻,仍在站內吸菸者,將由車站工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處以罰款。(1987年5月26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站「六一」起全站禁止吸菸》)

據本報1987年6月2日1版《北京站禁止吸菸第一天》報導,當時北京火車站的候車室、售票處、中央大廳都貼上了禁止吸菸的標誌;廣播裡不時播送著禁止吸菸的公告;服務員在全站各處巡視,有禮貌地勸阻旅客不要吸菸……在這樣有效的措施面前,站內吸菸者大為減少。在二樓第一候車室,一個小夥子背著包袱走了進來,坐下後順手從口袋裡掏出支煙,然後就在下衣兜裡掏火柴,可是掏著掏著就不掏了,把煙也放了回去。問他怎麼不吸了,這位來自河南的小夥子說:「我剛看到禁止吸菸的標誌啦!」站內大多數旅客一經勸阻,就能把煙熄滅。一名旅客在候車室吸菸,被罰款後表示:「我認罰,公共場所的秩序就該大家維護嘛!」

戒菸典範鄧小平

1988年,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衛生部聯合發出關於圍繞「世界無菸日」積極開展勸阻吸菸活動的通知,要求城鄉各地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勸阻吸菸活動。在這一年召開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鄧小平同志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4月8日那天,2883名代表肩負各族人民的重託,陸續來到人民大會堂,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副主席,選舉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的主席。

投過選票後,鄧小平同志回到他的座位上,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菸。臺下有位代表見狀寫了一張條子:「請小平同志在主席臺上不要吸菸。」條子由臺下遞上了主席臺,傳到鄧小平同志手裡。他邊看條子,邊笑著點頭,迅速把煙熄掉,並把這張條子遞給鄰座的代表。鄰座的代表笑著對他說:「吸菸危害健康。」鄧小平同志連連點頭。(1988年4月9日《北京日報》1版,《投票前後》)

據本報2004年8月18日13版《小平同志是戒菸的科學典範》記載,鄧小平有多年的吸菸經歷,當他聽到科學家講吸菸有害健康,而且還危害他人健康,就堅決地戒了煙。我國從事控煙研究及推廣的第一位科學家翁心植院士,就把小平同志戒菸當作一個科學的典範向大眾介紹。原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王辰也說:「小平同志在這麼高的位置上能夠聽從專家建議而戒菸,而且是非常堅定的戒菸者,他十分尊重科學,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感受,使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

全市公共場所禁菸

1996年5月15日,《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規定》正式實施。公共場所禁止吸菸,作為地方立法,北京是第一家。

禁菸首日,全市18個區縣設置了110個宣傳點,8萬名檢查員和近千名監督員上崗執勤。本報記者隨相關部門進行執法檢查,隆福醫院的候診室、診療區和病房區及北京四中的校園裡,沒見到一個吸菸的。中午11點半,糧食局會議室裡,70多位直屬單位一把手參加的會議剛散,室內空氣清新,沒有一點菸味。之前可不是這樣,幾十支煙一塊點,煙味可大了。這個局的服務員說,會議室不讓吸菸太好了,沒了菸灰,沒了菸頭,連衛生也好打掃了。(1996年5月16日《北京日報》1版,《京城禁菸第一天》)

那時候,不少區委、區政府的會議室成了「無煙會議室」,學校、醫院爭創「無煙學校」「無煙醫院」。一些單位以煙待客的傳統也從這時候廢除了。

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提倡社會公德,減少吸菸造成的危害,本市根據《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範圍若干規定》,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

這次的「禁菸令」明確在10類公共場所禁止吸菸。其中,體育館、健身館是第一次列入禁菸範圍。政策實施後,公認為禁菸「老大難」的飯店、賓館大多都有喜人的變化,不少還自覺懸掛了禁菸標識。北京飯店餐飲區按照50%的比例劃出無煙區;王府井東來順飯店擴大了禁菸區面積,近半餐桌實現「無煙」……無論大飯店,還是小餐館,都難覓「煙霧繚繞」的場景。(2008年5月2日《北京日報》1版,《大部分公共場合難覓「煙蹤」》)

影視劇涉煙被頒「髒菸灰缸獎」

鑑於電影和電視劇在社會公眾中的廣泛影響,國家有關部門、社會各界要求嚴格控制影視劇中吸菸鏡頭的呼聲越來越強烈。2009年和2011年,原國家廣電總局先後發布了《關於嚴格控制電視劇中吸菸鏡頭的通知》和《關於嚴格控制電影、電視劇中吸菸鏡頭的通知》。

2011年起,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在監測螢屏菸草鏡頭的同時,設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獎項——「髒菸灰缸獎」。該獎項專門諷刺那些夾雜了太多吸菸鏡頭和菸草廣告的影視作品,希望通過此種方式給涉煙影視製作團隊以警示,避免誤導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吸菸。

據本報2012年6月28日9版《電影〈鋼的琴〉電視劇〈鋼鐵年代〉被頒「髒菸灰缸獎」》報導,當年獲獎的電影《鋼的琴》全片共有95個菸草鏡頭,總時長28.28分鐘,佔影片總長的27.7%;平均每1.07分鐘出現1個吸菸鏡頭;其中最長一個菸草鏡頭持續時間1.46分鐘。而電視劇《鋼鐵年代》中有菸草鏡頭547個,總時長46.68分鐘,佔電視劇總長的3%,平均每集出現15個,平均每集菸草鏡頭時間1.26分鐘。

拿到「髒菸灰缸獎」的都是當時熱播的影視劇,《一步之遙》《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風箏》等都榜上有名。伴隨著全社會控煙力度的加大,如今,國產影視劇作品中的吸菸鏡頭已有明顯減少。

「史上最嚴控煙令」實施

2015年6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控煙令」的《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正式實施。全市包括寫字樓、餐廳在內的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內禁止吸菸。

當天,一名20多歲的小夥子在昌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二層樓梯口吸菸,區衛生監督所的執法人員依據《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對他做出了罰款50元的行政處罰,要求他15天內到工商銀行繳納罰款。這也成為當天針對個人吸菸者的第一張罰單。

為配合條例的實施,市衛計委公布了北京12320熱線為全市統一的違反控煙條例行為投訴舉報電話。條例實施第一天,熱線從上午8時開始受理違法吸菸投訴舉報,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截至下午6時,12320熱線共接到控煙投訴152起,其中近半數投訴的是寫字樓辦公樓。(2015年6月2日《北京日報》5版,《控煙第一天開出首張個人罰單》)

這次控煙的力度非常大。北京組織了一支萬餘人的控煙志願者隊伍,志願者們攜帶著印有二維驗證碼的證件走上大街小巷,在宣傳禁菸的同時勸阻吸菸行為。部分公共場所安裝了試紙感知控煙監測設備,由志願者定期去取樣檢測,監測某一時期內該公共場所是否有人吸菸。如果市民發現違規吸菸行為,可以通過「無煙北京」微信公眾號進行投訴,「無煙北京」會第一時間在「首都之窗」和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網站上顯示被舉報單位的地理位置、單位名稱並點亮警燈,同時通知附近的控煙志願者現場核實,幫助其整改。那一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北京市政府頒發了「世界無菸日獎」。

《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實施四年,吸菸者減少了20餘萬,餐館、寫字樓等公共場所裡曾經隨處可見的菸民吞雲吐霧的場景越來越少。按照健康北京規劃要求,2020年人群吸菸率要下降到20%,到2030年要下降到17%,北京的無菸環境建設正不斷邁上新臺階。

相關焦點

  • 北京東站,上世紀80年代的結界!
    「好幾年沒去北京東站了,甭管外邊繁華成什麼樣,北京東站還真是一點都沒變樣。哦不對,更破了。」在CBD一片繁華的氛圍中,北京東站宛如上世紀80年代設下的結界。一路走來,路過空氣中都瀰漫著香水味的北京新名利場SKP-S,再到略為樸實的八王墳公交站。
  •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
    剛剛過去的大雪節氣,拉著北京的手朝三九天兒大步走去了。寒冬,對於熱愛運動的北京人來說可不是「宅」的時候,而是「冬練三九」正當時。在北京人的冬季戶外運動中,有一個歷史悠久且十分了得的項目,那就是冬泳。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鍛鍊能蹚過冰河的體格」上世紀50年代,北京就有人進行冬泳嘗試。
  • 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賊王——黃庭利(一)
    對於80後90後以及00後出生的人也許對這個人不知所云,但稍微上點年紀的人在上世紀80年代初,幾乎都知道他,他的知名度堪比轟動一時的,被全國軍警追鋪並擊斃的二王。前些年劉德華和葛優主演的一部電影《天下無賊》想必大家應該看過吧,葛優扮演的黎叔是個盜術高超的賊頭,他能不用眼睛看,全憑感覺單手把熟雞蛋的殼剝掉,雞蛋非常完整。黃庭利呢,比他還要迅速,要不怎麼叫賊王呢。
  • 老照片:80年代的江蘇蘇州,東風公園,老火車站,吳門橋
    圖為上世紀80年代的蘇州照相館,從圖中可以看到在這面牆上貼著當年照相的價格,在當年去照相館拍照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知道看到價格後,有沒有覺得很貴呢?圖為上世紀80年代的蘇州觀前街,在這條滿是樹的街道上兩旁停滿了自行車,在80年代的時候,自行車還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在當年隨處可以自行車的停放。
  •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1985,北京,跨箱車,這是80後北京人小時候的座駕。80年代的北京,車不堵,房不貴!
  • 氣功風靡一時,男女躲公園約會,萌動的北京80年代丨在線影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萌動,開放的探路,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古都北京的面貌。《排隊買煤油》拍攝時間:1983年拍攝地點:平安裡石油商店門前上世紀80年代,北京老百姓做飯用的爐子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大多數是煤火做飯,好點的用煤油爐做飯,僅有少數人家才用得上液化氣罐做飯。所以當時北京少有的幾家石油商店每天在開門前,就有許多市民在門口排隊等著買煤油,當時它是北京的一景。
  • 老照片:上世紀80年代的吉林市白山市,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80年代的吉林市白山市的老照片,這一組老照片有一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組老照片不僅能夠重新認識這座城市,更能從這組照片中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感謝你的閱讀,感謝曾經的你為這座城市添磚加瓦。
  • 老照片:上世紀80年代的青島,老火車站太有特色,中山公園很經典
    前段時間青島的疫情牽動國人的心,如今已經趨於平穩,前兩年去了一次青島,在和去青島的遊客聊天的時候,他說:九十年代初期,就常去青島。尤其是市南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山路了。記得1993年那會,中山路真是繁華啊,人流量真的是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
  • 為何說長沙火車站甚至超越了當時的北京火車站?
    20世紀80年代初長沙火車站後面的大片水面為著名的湘湖漁場。 陳先樞供圖 長沙火車站並沒有誕生在一個偉大的建築時代,相反,那個時代的建築思潮迷茫混亂。但這並不等於那個時代就沒有偉大的建築。迷茫中的探索,往往更加珍貴。它的先進性在當時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超越了當時的北京火車站,它的空間布局和結構設計讓它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之作。
  • 我國即將建成的火車站,有望成為世界第一火車站,建設規模巨大
    挖坑的土路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柏油路,陸、空、海三大交通路線正在走向成熟,特別是代表世界速度的高速鐵路,可以說是我國的活生生的名片,高速鐵路在我國交通工具上具有明顯優勢,首先,在速度方面,平均時速在400千米左右,居民出行方便快捷,有效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其次是運行距離,韓國佔世界鐵路線路的65%,2年前行駛了2.2萬公裡。
  • 在線影展:1980-1990的北京,變革與激情燃燒的八十年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萌動,開放的探路,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古都北京的面貌。80年代,北京老百姓做飯用的爐子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大多數是煤火做飯,好點的用煤油爐做飯,僅有少數人家才用得上液化氣罐做飯。
  • 北京師範大學:報告顯示吸菸人群家庭貧困概率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 |...
    吸菸不僅僅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會讓人變窮!據媒體報導,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北京發布的「菸草使用對貧困的效應評估」調查報告顯示,吸菸人群家庭貧困概率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通過分析發現,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是23.61%,非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是13.81%,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
  • 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市場 百年東安不了情
    東安市場天天開放,交通又便利,店鋪日增,商品日繁,江湖藝人也來此獻藝,成了北京最繁華的市場之一。清末出版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這樣的描述:「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上世紀50年代,東安市場裡賣糖葫蘆的攤位。
  • 工業往事—80年代初,生產崑崙牌電視機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
    在80年代初北京,以生產「崑崙」牌電視機著稱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在當時就是其中之一。東風電視機廠當時在北京市是頗有名氣的。然而,過去卻以虧損大戶著稱。這個靠生產半導體收音機起家的工廠,1970年10月就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批電晶體黑白電視機。
  • 北京人藝40年|始終是北京的劇院、人民的劇院、藝術的劇院
    我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北京人藝,可以說是與北京人藝的改革腳步同步成長到今天。北京人藝在改革開放這40年裡,有這樣那樣的變化和提升,但不變的是我們的名字——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我們始終是北京的劇院,人民的劇院,藝術的劇院。
  • 瀋陽東站:一座讓瀋陽開始成為大城市的火車站
    一九三一年開始設計建造新站樓,一九三一年動工,一九三二年竣工,總建築面積1971平方米。這座建築坐南朝北,呈「一」字形,中央建築三層,東西兩側配樓兩層,地下一層。樓頂為攢尖綠頂,上圓下圓,上有方形小亭。建築前門廊高挑,兩旁裝飾著歐式風格的圓柱體,使整個建築顯得氣勢恢宏。
  • 80年代,在北京下館子能吃到什麼?
    現在的美食看得多了,改革開封初期,作為全國中心的北京,下館子都在吃什麼?這還要感謝日本的一個紀錄片,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策劃,日本巖波映畫製作所,拍攝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共分五集。藉助這部珍貴的記錄,讓我們得以回看當年的風貌。1980年下館子吃什麼?
  • 老照片:80年代的長春,那時候的62路公交「招手停」
    這是一組80年代的長春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30多年前長春的樣子,跟隨這些老照片,帶大家一起去重溫記憶中的老長春。圖為上世紀80年代長春長白山百貨商場前的街景。這裡車來人往,熱鬧非凡。80年代的長春長江路街景。那時的長春路非常熱鬧,放眼望去路上都是熙熙攘攘的行人。
  • 北京理工大學:用「286」電腦,為北京亞運會上做出世界先進「信息...
    在如今的體育賽事直播中成績瞬間發布球路動態模擬技術時實解析……已經讓人們習以為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計算機尚未在中國普及如果要為國際性體育賽事搭建信息化系統無疑是困難重重然而在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上
  • 上世紀50年代的上海火車票代定點
    上世紀50年代的上海火車票代定點 2020-02-23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