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丨壹
混跡在娛樂圈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從一開始就自帶流量和關注。
通過給遠在大洋彼岸華爾街的精英們講了個精彩的故事,就狠狠薅了一大把純羊毛。
「Our mission is to be part of everyone's everyday life, starting with coffee」。
不止薅羊毛,瑞幸還在招股書裡大秀了一把姿態,表明自己不是賣咖啡的,確實人家也不是個單純賣咖啡的。
就像和他上演了兩年多愛恨情仇對手戲的星巴克,其實也不賣咖啡。
過去賣情調,現在賣杯子。
做咖啡的之所以能忽悠出需求來,主要是:在中國人眼裡,咖啡倆字,聽著有腔調,可以講出「咖啡需求大幅增長」的故事,忽悠投資人。
許多外來的產物,得靠著一點神秘感和格調(比如把牛奶咖啡喊成拿鐵)來維持體面,這是大家都不太肯揭破的小秘密。
神秘感和格調,令許多飲品/食物等,其實不是為了果腹或口味,而是為了社交(多少人買喝的是用來拍照發朋友圈的呢?)存在的。
就像妙玉自己愛喝茶就算了,偏要拿茶器和水擺譜,目的就不太純了。
許多所謂剛需,細想全都是類似的隱性社交等級攀比。
當然也不奇怪。
畢竟絕大多數需求,都是商業社會生造出來的。
NO.2丨貳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在低頭族奮力刷微博、朋友圈的當下,一個動聽的故事,能讓你的思想、行動、產品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播。而每一個瘋傳的訊息,都有一個故事在發聲!每一款火爆的產品,也都有一個好故事在支持。
「家」無疑是商業市場給中國老百姓講得最好故事,沒有之一,其本質就是房子。
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人執著於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不止一套。
是社會特色也是人性使然。
中國的戶籍制度,使房子與人們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險捆綁在一起,這些都迫使人們不得不買房子來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計劃經濟時的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基本沒有什麼私人財產。生活靠工資,住房靠分配。98年實行住房改革後,這種基本的、原始的、內在的人性爆發出來,畢竟沒有財產權就沒有自由,有了房子才有個安身立命的場所。
過去的地主老財、官商士紳一旦在外面做官或經商發了財,回到家也是馬上就要買房置地以作最後的生活保障。
榜樣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投資、投機客炒房暴富的羊群效應,使得很多人趨之若鶩。
老百姓的資金沒有什麼投資渠道,房子就成了最好的渠道。參與國民財富的二次分配,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
事實上,很多人確實依靠房子稀裡糊塗的發了大財。
NO.3丨叄
中國一直是個通脹較重的國家,實際通脹率一直較高,保值是國人一生最重要的投資理財目標。
假如你長期持有現金,你的財富無形中會縮水和貶值,而房產是一個良好的保值增值的工具。
最後中國人愛面子,相互攀比心強,家人、朋友、同事、鄰居,有房無房還大不一樣,這也使得很多人打腫臉充胖子去買房,這其實就是民族習慣和民族性格,從經濟學上來講,完全是構成生產關係的重要因素。
中國社會的組織結構脫胎於傳統的農業社會,形成了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制社會,住什麼樣子的房子代表著家族的榮辱和實力,購買住房往往是以家族的綜合財力為基礎的,這大大增強了房屋的購買需求和購買能力。
家和房子,就像瑞幸和星巴克,講的都是故事,買單的卻都是老百姓。
不管買房的目的是為了擺譜、腔調還是剛需,聽完那些故事後,一定記得,摸摸自己的口袋。
原創李迷夏
關注盛京城裡
聽瀋陽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