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隊需要更多的「樂夏」

2020-10-15 北青藝評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結束了,「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和「達達」包攬前三,此後前七排名分別是「大波浪」「joyside」「木馬」和「馬賽克」。最終的名次,多少在人們意料之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樂隊水平。北青藝評與「樂夏」專業樂迷、壞蛋調頻主理人王碩進行了對話,看看樂隊圈內人怎麼說。

北青藝評:你怎麼看第二季樂夏的決賽結果?和樂隊實力相符嗎?

王碩:決賽結果還是很靠譜的,除了「木馬」我覺得應該進前五之外,其他的都沒問題。

我發現無論第一季還是第二季,基本都是以「工齡」排名的,越老範兒樂隊排名越靠前。「重塑雕像的權利」有17年「工齡」,「五條人」也成立12年了,「達達」更不用說,成立於上個世紀,雖然中間斷了,但是在兩季「樂夏」之間(去年11月)重組,算起來也有20多年了。還有「Joyside」,也是在第二季「樂夏」前重組,將近20年隊齡。

這裡面「達達」相比於其他幾支樂隊,算比較主流一些,音樂風格也很明亮。有人開玩笑說主唱長得帥的排名也靠前點,你看彭坦就比邊遠帥。「樂夏」流量監測數據也顯示,長得帥的樂隊出來的那段,流量也會往上走。

其實樂隊沒有什麼實力不實力一說,主要是樂隊給人的感覺是不是多樣化。比如「超級斬」,我覺得這個樂隊挺好的,但是它大部分歌全都是一個形態,靠著一股衝勁兒衝到了前十,但是再往後就衝不動了。可能就跟跑長跑似的,你得知道哪應該省點勁兒,講究個一張一弛。

像「重塑」和「五條人」,每首歌呈現出來的樣貌在我看來都是不一樣的。我說的樣貌就是所謂的風格吧,這個風格不是西方搖滾界定的風格,是一種氣質,感覺上的東西。

北青藝評:樂夏2決賽現場你最喜歡哪首歌?為什麼?

王碩:「樂夏」2的決賽現場,我最喜歡的是「重塑」的《Sounds For Celebration》,我比較喜歡簡單的東西,那首歌從結構上來說沒有那麼複雜,精彩的是最後一段黃錦演奏的軍鼓,打的是類似小學鼓號隊的節奏,但是他一直loop,一直重複,聲音是由遠及近,撲面而來,那種氣場出來了。

北青藝評:前三名裡面有兩支小眾樂隊,對於很多大眾來說,「五條人」和「重塑雕像的權利」以前都沒聽說過,他們進前三你認為是大眾審美的提高,還是小眾音樂已經大眾化了?對音樂本身來說是好事嗎?

王碩:他們的音樂對我來說不小眾,我天天聽他們的歌,反倒是好多吉克雋逸那種,我從來沒聽過的,在我的世界裡更小眾。

大眾審美從來沒提高過,大眾審美主要看媒體,綜藝是當今的一種主流媒體,所以大眾審美受綜藝的包裹。

北青藝評:「重塑」一直以音樂說話,「五條人」則是話題之王,他們都贏了,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共通之處?

王碩:「重塑」和「五條人」的音樂都有很多冒險的地方、實驗的元素。大家能看到「重塑」的音樂明顯偏電器化,是有人情味的。「五條人」的音樂並不是簡單的民謠和弦,它裡面加入了世界音樂、實驗音樂的色彩。

相比之下「達達」「Joyside」這樣的樂隊在傳統領域中比較努力,但是大伙兒可能覺得:哦,這個我知道。反倒是「重塑」和「五條人」給大家的新鮮的刺激比較多。

北青藝評:「五條人」決賽歌曲突破了自我,他們自己說「寧願土得掉渣不願俗不可耐」,你怎麼評價五條人?

王碩:對於「五條人」,我想說他們就是朋克,朋克不是我們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三和弦的朋克,而是他們在音樂中有一種顛覆的勇氣。

他們所謂的土我認為是對自己本土文化的自信,而「俗」我理解的是,他們不願意一把吉他一架手風琴這樣唱下去,想在現有編制中加一些「土」的元素,比如紅色塑膠袋、塑料垃圾桶,他們想告訴人們,這些本土的、生活化的、你以為跟音樂不沾邊的元素,都可以是樂器。

北青藝評:有人說「大波浪」和「馬賽克」一直沒有什麼突破,直到決賽賽場都是這樣,張亞東也對「馬賽克」說希望他們寫出更豐富的作品,你怎麼看?

王碩:張亞東自己都說他表達的是他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

我覺得「大波浪」挺有突破的,他們原來寫東西都特別藝術化、特別抽象,決賽演的是新歌。李劍說他自己想過這個問題,想多寫點大伙兒都能聽懂的歌。

以前音樂節的時候經常會有那種情況,就是臺底下都不知道他們演什麼,根本不聽。所以從藝術化到大夥都願意聽,我覺得這就是突破,好多人都突破不了這層,覺得說自己一定得藝術化,然後就餓死了。所以我覺得「大波浪」特別好。

「馬賽克」一直都在做復古的音樂,復古的不是迪斯科,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化。我覺得「馬賽克」挺可愛。

北青藝評:樂隊與資本,是樂夏播出以來一直被人們議論的話題。你認為樂隊對音樂品質的追求,和為了生存必須面對的大眾化市場化之間,是矛盾的嗎?

王碩:見過好多樂隊一上來就想市場化資本化,最後都特糟糕。反倒是什麼都不想的,都特精彩。我覺得聽樂隊的人可能還是那種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喜歡追求自我的這種人,他才會喜歡樂隊的音樂。

北青藝評:兩季「樂夏」結束了,你覺得「樂夏」給中國樂隊文化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樂隊需要「樂夏」嗎?

王碩:樂隊從livehouse和音樂節走上綜藝舞臺,「樂夏」讓更多人見到了樂隊。我認為樂隊需要更多的綜藝和平臺。

北青藝評:如果樂夏有第三季,你希望看到哪些樂隊?

王碩:我不知道,希望第三季能多一些新樂隊吧。

文/十一

圖片/《樂隊的夏天》官方微博

相關焦點

  • 中國樂隊需要更多夏天
    即便如老牌的重塑雕像的權利,也希望通過節目讓更多人知道「還有這樣一種音樂的存在」。第二季總決賽中,汪峰請來了鮑家街43號樂隊的原班人馬,重現了樂隊第一張專輯中的經典歌曲《晚安,北京》。這首歌誕生23年了,但從未有機會在一個大的舞臺上留下演出影像。通過樂夏舞臺,汪峰彌補了遺憾。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樂夏如何超越預期的?
    然而由於2月宅家太久逼得慌,日劇追完了,好看的新番也沒有,不得已而為之去看了樂夏。也可能由於預期太低,所以事實上樂夏算是大超了預期,畢竟這節目至少讓我沒花一分錢白看這麼多樂隊的live,還是很爽的。PK的項目賽事中,老高對改編現有成名作有所不同見解,但我個人還是認為改編環節和女神合作賽這兩個項目非常有意思:其一,他人的成名作已經深入人心,改編可能需要打破原作水平並改變聽眾固有印象有一定難度,很能體現樂隊綜合技術實力和音樂設計靈感;其二,女神合作賽要求在成形的樂隊裡加入其他新成員確實很考驗新老隊員間的配合能力
  • 新褲子樂隊,真的是可以給所有參加樂夏的樂隊,做一個好榜樣
    新褲子樂隊,真的是可以給所有參加樂夏的樂隊,做一個好榜樣首先,樂隊的夏天節目中,先說五條人。這場表演完全把現場當成自己的場子,玩的很開。完全把樂夏的現場當成自己的演唱會。原諒我用新褲子來比較,因為看了樂夏第二季更加知道第一季第一名的新褲子含金量是多麼高了。希望五條人在接下來的比賽裡可以奉獻更多牛b的現場!今夜你們就是最閃亮的!再說木馬。我個人對於木馬有太多情懷上的東西。所以實在沒法做到客觀評論。
  • 《樂隊的夏天》:他們才是樂夏最大的魅力
    樂夏的主題是樂隊,並不是搖滾。或者因為搖滾已經成為一種標榜自我的符號。所以每天就叫囂著,搖滾,搖滾,搖滾。樂夏中《南方》和《Song F》的現場,Eva和很多樂隊一樣,就是感動,就是想哭。可是達達,就像樂夏的宣傳片中說的一樣——少年歸來。他們帶著那種沒有被時光所消磨的真誠歸來,每一個樂隊成員都是如此,他們之間的情感也是如此的真摯。這也是達達歌聲中依舊帶著感動的原因吧,直擊人心。
  • 對話左右、超級斬、椅子樂團……「樂夏」裡的城市樂隊地圖
    在超級斬剛成立的2016年,「草東沒有派對Livehouse演出一票難求」事件似乎扭開了臺團北上的閥門,越來越多年輕人們被南方樂隊獨立流行、盯鞋自賞、城市迷幻的音樂風格吸引,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南方浪潮」。於是2020年的樂夏,我們看到,相較於猛烈直接的重型樂隊,節目中聽起來最缺少「攻擊性」的椅子樂團成為了一把柔軟利刃,用自在慵懶又和煦的風格衝進了樂夏的TOP10。
  • 樂夏阻礙了中國獨立音樂?來看看獨立音樂的神助攻!
    但著名民謠歌手周雲蓬卻連發9條微博怒斥《樂隊的夏天》,並稱「樂隊的夏天,會過早消費和透支剛剛好的中國音樂市場。會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除非你放棄自我投資壟斷性的音樂公司音樂平臺,那時的獨立音樂也就不存在了。」言論一出,讓本就帶著許多爭議的樂夏飽受音樂人的吐槽。搖滾樂遇上娛樂綜藝,它還能搖滾嗎?
  • 樂夏阻礙了中國獨立音樂?來看看獨立音樂的神助攻
    ,即使被淘汰賽,樂隊也讓樂迷們揪心惋惜……樂隊似乎迎來了他們的夏天。但著名民謠歌手周雲蓬卻連發9條微博怒斥《樂隊的夏天》,並稱「樂隊的夏天,會過早消費和透支剛剛好的中國音樂市場。會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除非你放棄自我投資壟斷性的音樂公司音樂平臺,那時的獨立音樂也就不存在了。」言論一出,讓本就帶著許多爭議的樂夏飽受音樂人的吐槽。搖滾樂遇上娛樂綜藝,它還能搖滾嗎?
  • 樂隊!樂夏樂隊見面會
    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30年的面孔樂隊,是中國搖滾屹立不倒的樂隊老炮。他們影響著一代人對音樂和搖滾的態度。1994年,面孔的貝斯手歐洋曾與魔巖三傑在香港紅磡親歷了中國搖滾樂最輝煌的時刻。Click#15是成立於2015年的一支以摩城音樂為格調的純中國樂手配置樂隊。無論從演奏到編曲,他們都有著前衛的想法。
  • 對話左右、超級斬、椅子樂團……「樂夏」裡的城市樂隊地圖
    於是2020年的樂夏,我們看到,相較於猛烈直接的重型樂隊,節目中聽起來最缺少「攻擊性」的椅子樂團成為了一把柔軟利刃,用自在慵懶又和煦的風格衝進了樂夏的TOP10。左右樂隊的關鍵字可能是「審視」,作為一支15年的老炮兒重型樂隊,他們對這樣一檔面向大眾市場的樂隊類綜藝顯然有更多的發言權。
  • 樂夏舞臺上的這一組偶像樂隊你們都忽略了
    他拉著「青梅竹馬」的魏飛,組建了「人異」樂隊(即「達達」樂隊的前身)。1997年,張明加入「達達」樂隊。張明在高中時期便瘋狂迷戀打鼓,考上大學後,積極地參加大學裡的樂隊演出。大學四年級時,他再也無法忍受整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系,退學開始在各大樂隊中擔任鼓手。樂隊創立以來,吉他手屢次更換。
  • 這屆糊了的樂夏,到底還能賺到錢嗎?
    從這個意義上講,樂夏的造星方式,確實把一些好的獨立音樂作品帶到了大眾面前,給了這些音樂人更體面的生活。但問題是那些沒有參加樂夏的樂隊要怎麼辦?樂夏在捧紅了一眾樂隊的同時,也以是否參與過綜藝節目的劃分標準,讓參賽樂隊在無形中瓜分走了更多的市場。
  • 樂夏奪冠,重塑樂隊「受驚」,爆紅後他們卻說沒區別
    ,讓中國的音樂人可以在歐美的市場有一個位置。至於我們自己喜歡之後,是不是能夠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到它,這個其實是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事情。今天可能因為樂夏,聽我們音樂的人漲了10倍。這當然是件好事,但這個好事我覺得是對於觀眾來說的,而對於重塑來說,是沒有任何的區別的。只不過可能未來有機會,我們會面對更大的人群,更多的人去表演我們的歌,僅此而已。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自從開始樂夏,我的年曆就交給馬東老師安排了
    寫在本季《樂隊的夏天》結束之後...他們的很多代表作,都沒有拿到樂夏去演。想來也沒可能,就連一首簡單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上了臺歌詞都要更改。對五條人來說,音樂本身更多是作為意象表達的載體。木馬的現場在樂夏所有樂隊中是最好看的
  • 樂夏樂評人郭小寒:用前半生寫下《生而搖滾》的13支中國樂隊
    整個青春期,我都是通過看雜誌上的樂評文章去找到更多的音樂資訊,去聽更多音樂,找到更多朋友……這十幾年,我做音樂記者、演出經紀、唱片企劃、音樂公司、演出空間……幾乎做遍了跟獨立音樂相關的各個行業和門類……一轉眼,又坐上二樓,變成了「樂評人」。當年,樂評人的文章是帶領我走到音樂領域裡的一小把鑰匙之一,今天,我也很榮幸就是還是可以拿著樂評人的標籤在舞臺上跟所有的觀眾、所有的樂迷一起在看臺上看「樂夏」。
  • 樂夏樂評人郭小寒:用前半生寫下《生而搖滾》的13支中國樂隊
    整個青春期,我都是通過看雜誌上的樂評文章去找到更多的音樂資訊,去聽更多音樂,找到更多朋友……這十幾年,我做音樂記者、演出經紀、唱片企劃、音樂公司、演出空間……幾乎做遍了跟獨立音樂相關的各個行業和門類……一轉眼,又坐上二樓,變成了「樂評人」。當年,樂評人的文章是帶領我走到音樂領域裡的一小把鑰匙之一,今天,我也很榮幸就是還是可以拿著樂評人的標籤在舞臺上跟所有的觀眾、所有的樂迷一起在看臺上看「樂夏」。
  • 樂夏2:死亡之組競爭殘酷,他們成為樂夏史上淘汰最可惜的樂隊!
    《樂隊的夏天2》分組賽的第三組可真是死亡之組,樂隊們都是實力強勁且特點鮮明,大叔還發掘了兩隻寶藏樂隊,一支樂隊是康姆士,另一支樂隊是聲音玩具。 但是這兩支寶藏樂隊命運卻不相同,一支晉級一支慘遭淘汰。
  • 樂夏2:死亡之組競爭殘酷,他們成為樂夏史上淘汰最可惜的樂隊
    《樂隊的夏天2》分組賽的第三組可真是死亡之組,樂隊們都是實力強勁且特點鮮明,大叔還發掘了兩隻寶藏樂隊,一支樂隊是康姆士,另一支樂隊是聲音玩具。但是這兩支寶藏樂隊命運卻不相同,一支晉級一支慘遭淘汰。但實際上,像康姆士樂隊這種規規矩矩,靠旋律打動人不僅有很高的技術含量,而且需要極強的天賦。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我對樂夏的一些想法
    追了一個禮拜終於看完啦,來說說樂夏吧。雖然昨天看到海龜先生淘汰,很賭氣地發了一條圈說不想追樂夏了,但還是違心地看完了收官期。一個關於樂隊的綜藝,也算是給我普及了朋克、放克、雷鬼、金屬等一些專有名詞吧。其實盤尼西林的歌我也比較喜歡,雖然網上對這支樂隊的負面評價比較多,但是那種英式搖滾風其實我覺得還🉑️,改編樸樹的new boy我覺得是僅次於痛仰改編的我願意。斯斯與帆的馬馬嘟嘟騎是我喜歡的那種民謠風,帆帆唱歌的聲音一出來我就被驚訝到,也希望她們以後能走得更長久吧。
  • 年輕、流行、文化紮根,愛奇藝IP邏輯在「樂夏」復刻
    ,和國慶檔電影票房拿下中國影史第二之外,就是音樂節市場的熱情「復工」了。「壟斷」,《樂夏2》應該說是實現了對樂隊文化發展的推動,讓市場因這檔節目認識認可了更多樂隊、音樂人,而在這一成果的背後,愛奇藝書寫文化傳播爆款的邏輯也在逐漸清晰。
  • 「樂夏」十強裡,需要一支「宅核」樂隊 | 專訪超級斬
    改編賽階段,節目組提供的「中國風」歌單,並沒有在野孩子認知的「中國風」之內。於是,他們選擇破壞規則,以退賽的代價演唱歌單之外的《竹枝詞》。超級斬的音樂風格,是樂夏33支樂隊中最「野」的。這是33支樂隊中,唯一一支唱電子核的重型樂隊。但在資歷上,他們又是個「孩子」。無論是在場樂隊還是觀眾,沒太多人認得他們,參加比賽之前,他們的樂隊微博粉絲量只有3000+。這是一場「新老」樂隊之間的比賽,結果卻因贏家的放棄而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