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結束了,「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和「達達」包攬前三,此後前七排名分別是「大波浪」「joyside」「木馬」和「馬賽克」。最終的名次,多少在人們意料之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樂隊水平。北青藝評與「樂夏」專業樂迷、壞蛋調頻主理人王碩進行了對話,看看樂隊圈內人怎麼說。
北青藝評:你怎麼看第二季樂夏的決賽結果?和樂隊實力相符嗎?
王碩:決賽結果還是很靠譜的,除了「木馬」我覺得應該進前五之外,其他的都沒問題。
我發現無論第一季還是第二季,基本都是以「工齡」排名的,越老範兒樂隊排名越靠前。「重塑雕像的權利」有17年「工齡」,「五條人」也成立12年了,「達達」更不用說,成立於上個世紀,雖然中間斷了,但是在兩季「樂夏」之間(去年11月)重組,算起來也有20多年了。還有「Joyside」,也是在第二季「樂夏」前重組,將近20年隊齡。
這裡面「達達」相比於其他幾支樂隊,算比較主流一些,音樂風格也很明亮。有人開玩笑說主唱長得帥的排名也靠前點,你看彭坦就比邊遠帥。「樂夏」流量監測數據也顯示,長得帥的樂隊出來的那段,流量也會往上走。
其實樂隊沒有什麼實力不實力一說,主要是樂隊給人的感覺是不是多樣化。比如「超級斬」,我覺得這個樂隊挺好的,但是它大部分歌全都是一個形態,靠著一股衝勁兒衝到了前十,但是再往後就衝不動了。可能就跟跑長跑似的,你得知道哪應該省點勁兒,講究個一張一弛。
像「重塑」和「五條人」,每首歌呈現出來的樣貌在我看來都是不一樣的。我說的樣貌就是所謂的風格吧,這個風格不是西方搖滾界定的風格,是一種氣質,感覺上的東西。
北青藝評:樂夏2決賽現場你最喜歡哪首歌?為什麼?
王碩:「樂夏」2的決賽現場,我最喜歡的是「重塑」的《Sounds For Celebration》,我比較喜歡簡單的東西,那首歌從結構上來說沒有那麼複雜,精彩的是最後一段黃錦演奏的軍鼓,打的是類似小學鼓號隊的節奏,但是他一直loop,一直重複,聲音是由遠及近,撲面而來,那種氣場出來了。
北青藝評:前三名裡面有兩支小眾樂隊,對於很多大眾來說,「五條人」和「重塑雕像的權利」以前都沒聽說過,他們進前三你認為是大眾審美的提高,還是小眾音樂已經大眾化了?對音樂本身來說是好事嗎?
王碩:他們的音樂對我來說不小眾,我天天聽他們的歌,反倒是好多吉克雋逸那種,我從來沒聽過的,在我的世界裡更小眾。
大眾審美從來沒提高過,大眾審美主要看媒體,綜藝是當今的一種主流媒體,所以大眾審美受綜藝的包裹。
北青藝評:「重塑」一直以音樂說話,「五條人」則是話題之王,他們都贏了,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共通之處?
王碩:「重塑」和「五條人」的音樂都有很多冒險的地方、實驗的元素。大家能看到「重塑」的音樂明顯偏電器化,是有人情味的。「五條人」的音樂並不是簡單的民謠和弦,它裡面加入了世界音樂、實驗音樂的色彩。
相比之下「達達」「Joyside」這樣的樂隊在傳統領域中比較努力,但是大伙兒可能覺得:哦,這個我知道。反倒是「重塑」和「五條人」給大家的新鮮的刺激比較多。
北青藝評:「五條人」決賽歌曲突破了自我,他們自己說「寧願土得掉渣不願俗不可耐」,你怎麼評價五條人?
王碩:對於「五條人」,我想說他們就是朋克,朋克不是我們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三和弦的朋克,而是他們在音樂中有一種顛覆的勇氣。
他們所謂的土我認為是對自己本土文化的自信,而「俗」我理解的是,他們不願意一把吉他一架手風琴這樣唱下去,想在現有編制中加一些「土」的元素,比如紅色塑膠袋、塑料垃圾桶,他們想告訴人們,這些本土的、生活化的、你以為跟音樂不沾邊的元素,都可以是樂器。
北青藝評:有人說「大波浪」和「馬賽克」一直沒有什麼突破,直到決賽賽場都是這樣,張亞東也對「馬賽克」說希望他們寫出更豐富的作品,你怎麼看?
王碩:張亞東自己都說他表達的是他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
我覺得「大波浪」挺有突破的,他們原來寫東西都特別藝術化、特別抽象,決賽演的是新歌。李劍說他自己想過這個問題,想多寫點大伙兒都能聽懂的歌。
以前音樂節的時候經常會有那種情況,就是臺底下都不知道他們演什麼,根本不聽。所以從藝術化到大夥都願意聽,我覺得這就是突破,好多人都突破不了這層,覺得說自己一定得藝術化,然後就餓死了。所以我覺得「大波浪」特別好。
「馬賽克」一直都在做復古的音樂,復古的不是迪斯科,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化。我覺得「馬賽克」挺可愛。
北青藝評:樂隊與資本,是樂夏播出以來一直被人們議論的話題。你認為樂隊對音樂品質的追求,和為了生存必須面對的大眾化市場化之間,是矛盾的嗎?
王碩:見過好多樂隊一上來就想市場化資本化,最後都特糟糕。反倒是什麼都不想的,都特精彩。我覺得聽樂隊的人可能還是那種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喜歡追求自我的這種人,他才會喜歡樂隊的音樂。
北青藝評:兩季「樂夏」結束了,你覺得「樂夏」給中國樂隊文化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樂隊需要「樂夏」嗎?
王碩:樂隊從livehouse和音樂節走上綜藝舞臺,「樂夏」讓更多人見到了樂隊。我認為樂隊需要更多的綜藝和平臺。
北青藝評:如果樂夏有第三季,你希望看到哪些樂隊?
王碩:我不知道,希望第三季能多一些新樂隊吧。
文/十一
圖片/《樂隊的夏天》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