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他們才是樂夏最大的魅力

2020-09-05 小哥倆優選

樂夏的主題是樂隊,並不是搖滾。或者因為搖滾已經成為一種標榜自我的符號。所以每天就叫囂著,搖滾,搖滾,搖滾。



雖然不是搖滾的夏天,但也有搖滾樂隊,今兒就想聊聊這兩支相愛相殺的搖滾樂隊。

預告中看到有達達,激動壞了!《南方》、《Song F》、《等待》在MP3和蝦米收藏歌單必須存在。記得大學畢業那時候,在校園裡走著,聽到一哥們高唱達達的歌,瞬間,那哥們在小編心中的樣子變得可愛起來。樂夏中《南方》和《Song F》的現場,Eva和很多樂隊一樣,就是感動,就是想哭。


現在想來,這應該就是一種「死而復生」的激動吧!

時代的變化,迅速的像一記猛拳,不等神經元的反饋,就已經打來!往往我們都鼻青臉腫的。可是達達,就像樂夏的宣傳片中說的一樣——少年歸來。他們帶著那種沒有被時光所消磨的真誠歸來,每一個樂隊成員都是如此,他們之間的情感也是如此的真摯。這也是達達歌聲中依舊帶著感動的原因吧,直擊人心。


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樂隊的夏天」就是「搖滾的夏天」。所以節目中總是喜歡說這不搖滾,那不搖滾的。國外搖滾不太懂,但中國搖滾的精神不是隨意的評斷他人,而是真實!還有老崔講的三個「自」,自然,自由,自信!是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有思考,並有愛的!下面就講最愛的木馬!


《如果真的恨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在那個叛逆的年代,從一首歌的歌名愛上了木馬!木馬的性格很鮮明,在小時候,特別適合拿來炫耀自己想表達的特立獨行。樂夏節目中大篇幅講述了粉絲拯救樂隊的故事,但木馬已經不是那個木馬了……


一支樂隊從默默無聞到逐漸受到大家的喜歡,並不是一個人的原因。樂隊是每位成員靈魂的集合,缺一不可!木馬就是如此!那種冷峻、批判性、自省、孤傲、暗黑、格格不入的風格是樂隊所有成員帶來的!在《後來》的後半部,木馬最牛逼的鼓手胡湖歸來!讓《後來》更加輝煌耀眼!就是靈魂更有力量的感覺!每次看後來的演繹,都是一身雞皮疙瘩!


《舞步》就不提了吧。在這個時代,我們都只能心領神會,不能直言表白。



這也是我在看樂夏的一種感受,野孩子代表著過去一代的音樂人,他們追求精神的契合。新時代的樂手技術強、品味高,但可以看到追求的是一種自我的展示和突破,而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可能因為年輕吧。


相關焦點

  • 他們才是《樂隊的夏天》最大的魅力
    綜藝《樂隊的夏天》已經播出到了第八期,昨晚更新的節目又一次給人帶來驚喜。打從上周開始進入到改編賽環節的《樂隊的夏天》,這期樂隊們面對的依舊是老歌新唱的改編任務。儘管節目組給的歌單大多數是流行單曲或經典老歌,歌曲本身和樂隊並不太相符甚至背道而馳,但本期8支樂隊還是在規則之內給人意料之外的魅力。
  • 他們才是《樂隊的夏天》最大的魅力
    綜藝《樂隊的夏天》已經播出到了第八期,昨晚更新的節目又一次給人帶來驚喜。打從上周開始進入到改編賽環節的《樂隊的夏天》,這期樂隊們面對的依舊是老歌新唱的改編任務。,但本期8支樂隊還是在規則之內給人意料之外的魅力。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樂夏如何超越預期的?
    然而由於2月宅家太久逼得慌,日劇追完了,好看的新番也沒有,不得已而為之去看了樂夏。也可能由於預期太低,所以事實上樂夏算是大超了預期,畢竟這節目至少讓我沒花一分錢白看這麼多樂隊的live,還是很爽的。先說出乎意料的優點吧:樂夏至少在現有的各種垃圾娛樂綜藝節目中,儘量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真實還原了樂隊的表演能力,讓(逼迫23333)樂隊不遺餘力的發揮音樂技術實力,至少我是相信這點沒有放水的。
  • 撈五條人的夏天——《樂隊的夏天2》
    去年《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太火了,我看得又新鮮又激動。第一次那麼集中地了解樂隊,感受樂隊,聆聽樂隊,在我眼前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充滿個性魅力的群體。所以當聽第二季來襲時還是挺期待的。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季做的太好了,還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反正看完第二季的第一期節目後,感受相當一般,覺得遠不如第一季那樣真實有趣了,甚至某些時刻還覺得挺尬的。
  • 樂隊的夏天2:生動的樂隊 歸來的夏天
    在期待樂隊出場的同時,也期待「樂夏」的舞臺,能將樂隊的才華放大,充分得以展現。可能是對久等的粉絲的補償,首播當天兩期連播,結束了第一組11支樂隊的表演。作為本組靶心樂隊的「重塑雕像的權利」,幾乎無懸念地奪得了小組頭名。除了他們以外,還有幾支極具特點的樂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樂隊的夏天》都兩季了,這些樂隊你真的了解嗎?
    2001年,joyside成立於北京,最初的成員只有三位,後來鼓手辛爽離隊,李錦替補,朋克搖滾再次躁動起來,不久之後李錦被迫退出樂隊,直到2003年,新鼓手範博的加入才讓這支樂隊重新散發活力。在堅持了八年之久後,joyside迎來了自己的休息期,他們宣布解散,直到2019年再次重組,參加樂夏帶來新的生命力。
  • 中國樂隊需要更多的「樂夏」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結束了,「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和「達達」包攬前三,此後前七排名分別是「大波浪」「joyside」「木馬」和「馬賽克」。最終的名次,多少在人們意料之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樂隊水平。北青藝評與「樂夏」專業樂迷、壞蛋調頻主理人王碩進行了對話,看看樂隊圈內人怎麼說。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看樂夏2,對各樂隊的喜好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到9月12日第11期為止 本人對各個樂隊的觀後感 ,無排名先後 以下所述純屬一個外行,較低水平,過路的,瞎扯皮的戲說,個人觀點,並沒有任何意義, 五條人:從頭到尾我最喜歡的樂隊,沒有之一,為此還註冊豆瓣帳號專門來評論,客觀的評價,並不是最強的樂隊,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能進前五就達頂了,可惜現在連前十都沒進,這只能怪他們自已太過於自我。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離開「樂夏」的舞臺,Joyside才是「最搖滾的樂隊」
    今年《樂隊的夏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多數樂隊都會被貼上一些特別鮮明的標籤——褒義或是貶義,這完全取決於大多數觀眾是不是喜歡他們的角色定位,甚至和音樂本身沒什麼關係。在這個夏天的舞臺上,五條人就是「好笑」、重塑雕像的權力就是「裝」、福祿壽就是「欣賞不來」、Mandarin就是「親兒子」、後鯊就是「啥玩意」......
  • 樂隊比夏天更燥,迷人又「混蛋」
    /《樂隊的夏天》 樂隊仿佛天然地與夏天連接在一起,越燥熱越熱血,越聲嘶力竭越酣暢淋漓。就這樣,搖滾樂、樂隊重回大眾視野。人們看到了舞臺上或老或新的樂隊——他們認真做音樂,有態度敢表達。 然而,人們並不知道,登上樂夏的舞臺之前,他們在「小眾」這個牢籠之中被限制了多久,又在打破限制的路上如何固執地堅持與前行。
  • 一年過去,《樂隊的夏天》紅了的那些樂隊們怎麼樣了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播出已經過去一年。這檔在豆瓣評分高達8.8的綜藝節目,不僅讓樂隊這個形式得到空前的關注和討論,也讓許多游離在邊緣的樂隊得以向市場中心靠攏,實現機會和報酬的雙豐收。彭磊曾說,國內好的樂隊非常多,但命運好的樂隊非常少。而從一定程度上講,樂夏的出現讓這些好樂隊終於等來了被命運翻牌的可能。
  • 關於《樂隊的夏天2》Hot5猜測
    這支充滿溫情又極具幻想與希望的臺灣樂隊,沐沐相信他們的歌會在樂夏2的舞臺上會打動大家,也相信他們能帶著信仰走到最後。,組建才一年多,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樂夏2的舞臺上散放魅力。用主唱夏穎的話來說:「我們玩很多風格,但非要問馬賽克的風格是什麼,那就是讓你在聽我們的音樂的時候,一下子知道這是馬賽克樂隊,這就是我們的風格。」這個夏天不如試著扔下手機,在樂夏2的舞臺和馬賽克一起跳起來吧,律動身體,回到80年代去擁抱和釋放緊繃的自己!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真的到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33支樂隊將燃炸這個夏天,讓更多的人走進樂隊、了解樂隊,原來除了主流音樂外,還有這麼多豐富多彩、風格迥異的音樂類型, 原來音樂可以更搖滾、更瘋狂。 現實中樂隊的生存困境、家人的愁眉不解、朋友的另眼相看、大眾的難以接受,都是拖拽、打擊他們熱情的巨大阻力,使他們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舉步維艱,這背後的掙扎、心酸甚至落魄,卻不為人所知。他們必須先做著一份賴以生存的工作養活自己,再來做樂隊。島嶼心情專門作了一首曲子《我到底做了什麼讓你難過》獻給家人朋友 ,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 《樂隊的夏天》:一次對樂隊文化的重塑
    冠軍獎盃最終由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捧得,主唱華東感言:「如果今天在某種意義上說算是一種勝利的話,那麼我認為不是『重塑』的勝利,這是音樂的勝利。」夏天過去了,《樂隊的夏天》卻將它的熱度延續至深秋。從「每周祭出一個樂評人」,到相約「去撈五條人」,再到被節目重塑、越來越「萌」的華東,「樂夏」給走出疫情困擾的觀眾帶來了別樣的歡樂。不過也有很多人質疑節目的娛樂傾向。
  • 夏天終於結束了(樂隊夏天小感悟)
    《樂隊的夏天》—這個節目是通過比賽的形式選出現場表演最好的五隻樂隊,但是僅僅是比賽,不會這麼引起大家的關注與熱愛,這個節目最大的特點是讓大家認識了更多大眾所不熟知樂隊從第一期開始我就不斷期待他們後面的演出,在這期間,我聽了他們好多的歌曲,真的是無限循環!可以說,本季最大的贏家,非五條人莫屬!
  • 新褲子樂隊,真的是可以給所有參加樂夏的樂隊,做一個好榜樣
    新褲子樂隊,真的是可以給所有參加樂夏的樂隊,做一個好榜樣首先,樂隊的夏天節目中,先說五條人。這場表演完全把現場當成自己的場子,玩的很開。而且專業的事務必要找專業的人來做才更對味。單說五條人今晚的這場表演,他們已經可以接近新褲子了。
  • 樂隊的夏天有啥好看的?
    《醒醒吧,樂隊不是這樣玩的》中「一起樂隊吧」的各種迷惑操作,樂夏最大的亮點就在於他們尋找和提煉到了樂隊文化中最吸引人的那部分普世價值。這些固定的人設和「梗」能夠讓人們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快速把握,並且產生親切感,找到可以互動的話題,這些努力確實有效地讓更多人在去年夏天接觸和喜歡上了搖滾樂。當然,節目組也有選擇性地隱藏了搖滾樂地下的那一面,規避了一些敏感的話題,如果比對十年前《北京浪花》《頹廢的東方》等這些中國搖滾樂隊的紀錄片,你會看樂夏中的搖滾樂隊已經和這些紀錄片中的形象大相逕庭。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自從開始樂夏,我的年曆就交給馬東老師安排了
    寫在本季《樂隊的夏天》結束之後...——《阿珍愛上了阿強》參透了人生無意義,也就是他們唱出來讓人覺得無意義的人生中還有些樂趣。他們的很多代表作,都沒有拿到樂夏去演。想來也沒可能,就連一首簡單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上了臺歌詞都要更改。
  • 中國樂隊需要更多夏天
    他們是獨立音樂廠牌的主理人、音樂社區的從業者、前live house的演出總監、樂隊商業廣告的策劃、導演。他們作為業內人士,和樂隊有過不同程度的合作。我們聽聽他們眼中,樂夏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採訪 | 趙大卓《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播出幾期後,陶傲慢發現自己沒辦法每周準時收看節目了。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在樂夏,聽見夢想落地的聲音
    從7月25日首播開始,歷時近三個月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昨天落下了帷幕。看了兩季《樂夏》,客觀的說,從樂隊水平的藝術性發掘,到舞臺特效的技術性呈現,再到恰到好處穿插的綜藝感,都代表了當下音樂綜藝的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