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離開「樂夏」的舞臺,Joyside才是「最搖滾的樂隊」

2020-10-09 豆瓣天后董小姐

今年《樂隊的夏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多數樂隊都會被貼上一些特別鮮明的標籤——褒義或是貶義,這完全取決於大多數觀眾是不是喜歡他們的角色定位,甚至和音樂本身沒什麼關係。

在這個夏天的舞臺上,五條人就是「好笑」、重塑雕像的權力就是「裝」、福祿壽就是「欣賞不來」、Mandarin就是「親兒子」、後鯊就是「啥玩意」......

輿論的力量是可怕的,只要給掛上市場認可的標籤,那麼你就會不斷升值。人氣急劇飆升的五條人,如今在草莓音樂節已經是壓大軸的表演團隊了;相反的,如果市場認可的標籤不那麼積極有利,口碑就也可能一瀉千裡。

所以Joyside應該算是一個意外,在這樣一檔充滿綜藝色彩的音樂節目裡,也能夠大浪淘沙地完美轉身,不容易。

讓我們回想一下Joyside剛剛亮相的時候,給所有不知道他們的觀眾留下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充滿故事、被業內同仁奉為頂級、老炮兒、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佔了好長時間的篇幅——然後唱了一首好像並不那麼出色的中文歌。

觀眾表情難免掛上一臉的黑人問號:所謂最搖滾的樂隊,就這?

Joyside的口碑如今稍微扭轉回來一點。

合作賽當中和Miumiu的一首充滿溫暖的歌曲,讓所有人都溫暖了內心。那樣的一首歌曲過後,再有人噴,那就真的是「了無人性」了。之後和馬賽克的合作,表現的是江湖豪情、和業務能力上的出色!緊接著到現在,算是沒什麼懸念的進入到了七強,大概率還會繼續往前走,奔著冠軍努力了。

以往我們聊這個節目上的樂隊,總是希望通過對技術的拆解,來讓大家了解到那些通過高超技術手段來製作音樂的文藝工作者們的欣賞方法(詳情可以翻閱之前關於樂夏的文章),但是Joyside不需要。

Joyside的音樂沒有那麼複雜,早年間就是三大件樂器吉他貝斯鼓加上主唱邊遠站在舞臺中間散發魅力;如今的他們會增加吉他軌、增加和聲、增加合成器,就像很多成熟的樂隊一樣。

是的,Joyside也在變得成熟,就好像搖滾樂的市場一樣。一路走過來,他們是一起成長的。

至於Joyside的故事,哪怕我們只是通過《樂夏》這個節目,也已經了解地差不多了——他們出現在21世紀初,然後憑藉實力紅遍了搖滾圈,出專輯、巡演、歐洲巡演,然後突然解散。但我總覺得,這不足以描述,Joyside當年的走紅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一直願意將21世紀初稱之為中國搖滾的另一個黃金年代。

當然了,在不少搖滾樂迷的認知當中,會有更多人認為Beyond的走紅是中國搖滾不可逾越的巔峰、老崔的《一無所有》空前絕後、或是魔巖三傑的藝術才華到今天都不可比擬。

只要有人翻唱竇唯的作品就是褻瀆神明——可是搖滾樂哪有什麼神啊?無非是一群荷爾蒙積攢到一定程度無從發洩的年輕人在社會角落的泥潭裡打滾而已。

稍微上點年紀的人應該也還記得,21世紀初的人們到底是什麼狀態?社會仿佛進入到了一種全新的階段,有的年輕人會認為這個世界大有希望,但也有的年輕人認為生活百無聊賴。

於是在北京,不少年輕人都通過做音樂和聽音樂來思考著生活的真諦和宇宙的盡頭。

所以那些名字,比如樹村、比如無名高地、比如D22,這些曾經陪伴著真正的中國搖滾新時代而崛起的地理名稱,都有一些特殊的意義。

Joyside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當然了,已經走紅了的痛仰、刺蝟、新褲子也都是從那個時代歷練出來的。剛剛說過那個年代這麼好,貌似也有點道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Joyside說歐洲巡演期間很多歐洲樂迷給到他們的評價是「並不具有東方形象的搖滾樂」。這是一種特別抽象的藝術評價。

實話說,我覺得這個評價對Joyside還是很中肯的。很難想像,在21世紀初的時候,一群北京孩子做出來的音樂是能夠完美地承接歐美早期地下朋克樂隊風味的。

不妨讓我們想想一個場景:你拿著一個啤酒杯遊走在牆壁破敗燈光昏暗空氣裡瀰漫著一點點菸味的Livehouse了,耳邊響起什麼樣的音樂會覺得這個場景最讓人興奮地很舒適,Joyside的《Your City Is a Desert to Me》無限循環的Old School旋律一定是合適的,達達或是木馬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你一聽就知道那是非搖滾故鄉出來的搖滾樂,但Joyside的精神屬性,是完美適配的。

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Joyside的人員和精神都是從那個環境出來的。

劉昊是School酒吧的創始人了,關錚沒有選擇進軍美妝界而是混跡北京搖滾圈幫各種樂隊打各種風格的鼓,邊遠這些年都是按照標準的「地下」藝術家方式活著的,至少這支樂隊75%的血統,這麼多年一直都按照一個搖滾明星真正的樣子在生活。

我們很難解釋這裡討論的「搖滾精神」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可能混合著一點熬夜喝啤酒的微醺、也帶有一些昏暗燈光下笑呵呵的憨傻,但這可能就是搖滾樂真正讓人快樂的理由,因為它讓人真實——當你忘掉了所有的思想束縛,那自然留下了思想裡最快樂的部分。

說回到他們的歌,暫且不論《太空浪子》作為重組之後必須要創作的中文歌好不好聽,就只說《Silly Girl》那樣的節奏和旋律,它就是適合讓你喝完了酒開始踩著點兒蹦躂。

也是之前說過的,它非常接近英式朋克樂隊的那種拳拳到肉的刺激感,這種刺激感不太適合綜藝節目,也不太適合溫情和煽情的包裝,它只適合讓你在Livehouse的燈光下去感受那種讓人興奮的氛圍——甚至連音樂節那樣的大舞臺都不太合適,雖然以邊遠的舞臺表現力,那個大舞臺對他來說也不很空曠了。

當然了,有些人也會說他們「裝」,為什麼就唱英文歌呢?說自己是純正的搖滾樂隊就不能唱中文歌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多爭議都面對過,重塑可能也有這個問題,去年的盤尼西林更為嚴重。

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挺荒謬的,就好像你去問一個留學生組成的「中國風」樂團,「你們為什麼不用英文唱國風音樂呢?」就好像你問手機廠商「為什麼不自己造晶片呢?」

中國搖滾樂滿打滿算引進了30年,可大洋彼岸的那波人聽這玩意兒從時間上就是我們的兩三倍了,這種情況下非得讓我們用自己的風格完成超越,那除了幼稚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評語。

能把搖滾樂這東西玩兒地純粹,這事兒就已經相當厲害了。

簡單跑了個題,最終還是要回到Joyside身上。如果你真的覺得他們的歌兒不好聽,那沒關係,可能你就是不太喜歡這種藝術載體。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藝術的審美沒有高下。但《樂夏》已經把這些最能夠代表中國搖滾樂的樂隊搬上舞臺,我們也真的沒必要那麼狹隘。

反正走下了舞臺,回到了那個昏暗的School,沒有人會不喜歡Joyside,就好像沒有人會不喜歡搖滾樂一樣。他們還是那個「搖滾之王」,下了臺還是接著喝酒。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都兩季了,這些樂隊你真的了解嗎?
    《樂隊的夏天第2季》已經接近尾聲,以比賽的形式篩選,必然節目當中就會有離開的,有留下的,其場景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回顧這兩季的64支參賽樂隊,給廣大樂迷帶來了太多感動與驚喜,加之《樂隊的夏天》後期製作的精美,讓這部綜藝節目評分一直持續走高。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功利心、新鮮感和套路
    其實呢,都有功利心,無論第一季還是第二季,葛如彭磊,拽如高虎,也都帶著功利心來的樂夏,程度多少而已。程度少的就放開了玩,演一首賺一首,淘汰了瀟灑離開,程度多了就會畏首畏尾,比如後鯊。後鯊本應綻放,無論他們的歌還是他們魅力都是一流,但是明顯他們還沒來得及適應這個舞臺,就離開了。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十強樂隊個人排名
    昨天晚上樂隊的夏天相信小夥伴們全都看了吧,是不是滿滿的遺憾和憤怒,柳林也一樣啊,木馬的《舞步》甚至讓柳林一度以為自己又回到了樂隊的夏天第一季。表現如此出眾的《舞步》,居然能被淘汰了,這怎麼都讓人想不通。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花錢樂夏
    第二季的樂隊類型更多元化,但真正像第一季的新褲子、刺蝟、海龜、痛仰那種雅俗共賞的比較少,我心中只有木馬是這個級別,其他像重塑、五條人旋律上不好聽,達達、joyside音樂性上過於簡單偏流行,haya、馬賽克、椅子都是風格單調有點混到後面的,而比較驚豔的白皮書、康姆士又離開的太早,沒唱幾首,所以到前十的時候我對留下的陣容是比較失望的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建議改成乘風破浪的大爺們
    於是我們期待第二季樂隊的夏天,還想再見見另一批同學聚會,看看青春的樣子。 於是我們等來了畢業十年後的大學同學聚會。 因為我們真跟這一批樂隊的感情融到一起了,我們喜歡他們,就像喜歡曾經的自己,珍惜那份真摯真誠不造作不虛偽,甚至為了真實,追求音樂表達,而忘記了比賽利益的他們,他們才是我們喜歡的樂夏。 但是到了第二季,一切真的變了。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你問問自己,這一季節目的衍生綜藝《樂隊我做東》你會去看嗎?
  • 樂隊的夏天2,五條人備受爭議,joysidey引起觀眾熱議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了,這檔節目表面是一個充滿情懷的音樂比賽,其實就是一場社畜樂隊的奮鬥史,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檔備受爭議的樂隊的夏天如果我們把馬東背後的米未和樂隊背後的摩登,天娛這樣的經紀公司比作老闆,那麼場上的樂隊無疑就是辛苦打工的社畜
  • 《樂隊的夏天》汪峰現身鮑家街43號合體重聚 中國搖滾繼續前進
    《樂隊的夏天》汪峰現身鮑家街43號合體重聚10月10日晚,樂隊的夏天最後一期播出了,汪峰攜鮑家街43號樂隊重聚舞臺,演繹《晚安北京》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時間停滯了啊朋友們!感覺回到了小時候抱著收音機聽電臺的日子!太過癮了!鮑家街43號,是為數不多在90年代衝出重圍的樂隊。
  • 中國樂隊需要更多的「樂夏」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結束了,「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和「達達」包攬前三,此後前七排名分別是「大波浪」「joyside」「木馬」和「馬賽克」。最終的名次,多少在人們意料之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樂隊水平。北青藝評與「樂夏」專業樂迷、壞蛋調頻主理人王碩進行了對話,看看樂隊圈內人怎麼說。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藝術與商業本不必相互妥協
    第二季真的不如第一季好看了嗎去年5月《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我發自內心的有種made my summer的感慨,對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從去年夏天至今,搖滾、電子、實驗音樂攻佔了我的歌單,以至於突然有天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怎麼欣賞那些狹義上的流行樂了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錄:樂隊綜藝與死灰復燃的中國搖滾
    據說,《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已經開錄了,後海大鯊魚已經確定參加樂夏2,這讓很多搖滾樂迷再次提起了興致。畢竟,去年一個《樂隊的夏天》,可是搖滾圈頭一位的大事。▲汪峰與旅行新蜜蜂儘管有人說《一起樂隊吧》編劇剪輯啥的不如《樂隊的夏天》,但不可否認,這個節目的播出,肯定會帶動一些年輕人,離開迪廳,拿起吉他、貝斯、鼓,玩一玩搖滾。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十大高光時刻
    這一季樂夏終於落幕了,儘管它的口碑和熱度都大大下滑,但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的時候,還是令人不舍。《樂隊我做東》曾經讓樂隊們總結一下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有鑑於此,本號來盤點一下我心目中《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那些「高光時刻」:TOP10——重塑雕像的權利初舞臺勇奪第一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這個夏天結束了,希望熱度能延續
    這一季終於走到了尾聲,相比上一季,除了五條人火了一把,真沒幾首歌出圈,不過,現在想聽下像樣點的原創音樂,難,連續做了兩季的原創音樂節目,還是值得鼓勵的,依然期待第三季的播出。另外一個,就是樂夏的多元性。
  • 從野孩子、Joyside到大波浪,樂隊還在夏天等春天
    他們和Mandarin被分在一處,後者最小成員1998年才出生,那時野孩子已成立了3年。在後臺,他們和在大理時一樣踢毽子,錄製結束前,還把毽子送給了最常一起踢的超級斬。 《樂隊的夏天》讓樂隊這塊價值窪地被重新激活,第二季吸引來更多資深樂隊,覆蓋老中青三代。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關於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一些想說的
    1.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喜歡joyside的邊遠,第二喜歡木馬的強強,第三喜歡五條人的仁科。2.joyside裡的貝斯手劉昊說邊遠在過著一種大家都羨慕的生活,但是大家不敢這麼活。邊遠在別人看來是孤獨的,但是當你置身一群人中間,你同樣會感覺孤獨。沒有人能完全理解一個人,保持適當距離更有助於關係長久。邊遠身上有一種歷經滄桑卻仍然保持單純,純粹的氣質。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理想的世界,就躲在你的夢裡面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11章
    第二季節目拉拉扯扯到接近尾聲,直到半決賽拋出「理想世界」,一個多麼偉光正又玄妙的主題,結果開局就被不按常理出牌的彭褲子一句話就把它從從天上按回了地上。姑且不說新褲子的音樂,彭磊這人就活的太聰明太明白,才得以一直在個人表達安身立命和藝術創作商業需求裡遊走至今,直到遇遇見懵懂的第一季樂夏,兩者得以相互成全。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看樂夏2,對各樂隊的喜好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到9月12日第11期為止 本人對各個樂隊的觀後感 ,無排名先後 以下所述純屬一個外行,較低水平,過路的,瞎扯皮的戲說,個人觀點,並沒有任何意義, 五條人:從頭到尾我最喜歡的樂隊,沒有之一,為此還註冊豆瓣帳號專門來評論,客觀的評價,並不是最強的樂隊,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能進前五就達頂了,可惜現在連前十都沒進,這只能怪他們自已太過於自我。
  • 【播前必看】:夏天的哪些樂隊和樂隊的這些夏天
    我們挑選了一些我們編輯部比較感興趣和了解的樂隊來逐一介紹下,算是為今晚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首播備的下酒菜吧,但酒好喝,可不要貪杯噢。我們依據樂隊風格,區域、粉絲,公司勢力,新老比例,地域分布,黑馬,悲情的角色,情懷老炮,流量明星,臺灣流派,選秀勢力等分出了幾個系列。
  • 樂隊的夏天2,節目口碑褒貶不一,淺談節目組的騷操作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這節目自打開播以來就爭議不斷,說唱被玩兒壞後沒想到樂隊也開始遭殃了,剛開始觀眾就說沒第一季好看,而到了第二季的時候,節目組的騷操作簡直讓人一言難盡,消費樂隊,不尊重樂隊本身,刻意營造話題炒作,誤導觀眾等等,最勸退樂迷的騷操作就是讓樂隊翻唱《愛情買賣》《芒種》等一系列流行歌兒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在樂夏,聽見夢想落地的聲音
    從7月25日首播開始,歷時近三個月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昨天落下了帷幕。看了兩季《樂夏》,客觀的說,從樂隊水平的藝術性發掘,到舞臺特效的技術性呈現,再到恰到好處穿插的綜藝感,都代表了當下音樂綜藝的較高水平。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樂夏,讓我們一起熱愛到最後吧!
    第二季應該有了更多的資金卻少了部分樂隊的精氣神,有了更加華麗的舞臺和片頭卻少了點音樂性。  但是這依然是我這兩年來最喜歡的綜藝之一。  作為一個看樂隊的夏天入圈的非專業人士,我真的非常感謝這個綜藝讓我發現了很多國內好聽的有意思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