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主場「ID:bjzhuchang」談到阿蘭的問題,有球迷留言說,希望了解一下中國足球歸化的進程。今天,我們就簡單整理一下有關資料,在此做一分享。
其實,中國足球動心思歸化外國球員是很早的事情了。印象裡在甲A時代就曾經有過這方面的考慮,當時的目標是北京國安的安德雷斯和四川全興的馬麥羅。
那個年代出現這個動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歸化了拉莫斯·琉瑋等幾名巴西球員,中國隊在跟日本隊踢比賽的時候感覺越來越困難。隨後,西亞的卡達和阿聯也開始僱傭計劃,他們花錢找來了很多非洲和南美的球員,補充了球隊的實力。
1997年十強賽上,中國同卡達的比賽中,卡達球員人球分過範志毅隨後得分,當時的這名球員就是卡達花錢請來的歸化球員。
所以,在甲A初期,有關歸化外籍球員的呼聲有一度非常熱烈,甚至傳到了足協和國家隊主教練戚務生的耳朵裡。當時很多人都說,如果中國隊鋒線上能夠有一個安德雷斯,那比賽就好打多了了。
|安德雷斯本人也曾表示過願意代表中國出戰的意願
足協和戚務生不是沒動過這個腦筋,但後來諮詢了有關部門,中國國籍法不承認雙重國籍,讓外籍球員捨棄原國籍很困難,而加入中國國籍也很難,所以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隨著這件事情偃旗息鼓,很多人就把歸化外籍球員的事情存在了心裡。但卻少有人知道,日本和卡達歸化這些球員以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日本歸化了琉瑋、呂比須等球員,但這些球員都是娶了日本妻子,並在日本生兒育女,他們對於日本文化的認同度很高,也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的一部分,日本足球的歸化其實是水到渠成的。此後,日本足球高速發展,其實跟這些歸化球員沒有什麼關聯。因為歸化呂比須這些球員的時候,以中田英壽為首的日本足球第一代傳奇球員,已經在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大放光彩了。所以,很明顯,日本足球的發展還是靠青訓,青訓比歸化做的早,所以歸化出來以後日本足球的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以為是歸化的功勞,但其實是日本青訓開始結出碩果。
而卡達則完全不同,卡達的歸化完全就是靠錢砸,起初效果不錯,但後來很多人不知道,卡達花錢砸來的這幾個歸化,在國家隊成了鬧劇,幾個非洲球員因為獎金分配問題和卡達足協、國家隊鬧掰,弄得卡達國家隊烏煙瘴氣,結果卡達足協將幾位非洲球員開除出隊,卡達的成績反而實現了反彈。1997年金州體育場3比2戰勝中國隊的卡達隊裡已經沒有歸化的非洲球員了,但他們反而在落後的時候形成了凝聚力,戰勝了中國隊。
此後幾年卡達一直致力於花錢尋找非洲和南美球員進入國家隊,但成績一直不好,遠不如當初恩納濟等人領銜球隊時的表現。所以,最近幾年卡達放棄了繼續花錢歸化外援的想法。轉而引進外海十來歲的小球員,然後由自己培養,這倒取得了成功。
|蒙特奇尼(7號)曾是那不勒斯隊的希望之星
也曾是卡卡學習的榜樣
在一次重傷之後他決定去卡達淘金並最終入籍
這時大家更多的稱他為法比奧.塞薩爾
話題回到中國足球上來,在甲A時代無法進行歸化外援後,中國足球請來了霍頓和米盧,讓中國國家隊有了整體的改變,最終拿到了世界盃的門票,這讓人們意識到,中國人不靠外援也能搞好足球。所以,歸化外援的事情就沒有人再提了。
轉折點是2008年,那個時候正是中國足球最黑暗的時候,假賭黑橫行,成績糟糕。在08年奧運會上,東道主中國隊除了一粒進球外沒有任何收穫。這個時候,中國奧運軍團在馬術比賽中拿到了金牌,爆了一大冷門,人們才發現,為中國拿到奧運馬術金牌的華天,是個深眼窩、高鼻梁有著外國人相貌的華裔。
|華天,在奧運賽場,代表中國
從2008年奧運會以後,在華天的成功背景下,有關可以引入華裔運動員代表中國體育出賽的呼聲很高,有一些水平比較低的小眾項目也陸續嘗試。中國足球的管理者,自然也動起了腦筋。
當年,中國知名體育媒體《體壇周報》就報導過多位華裔足球運動員,他們中很多人都很樂於為中國足球效力,其中一位就是在比利時踢球的華裔二代陳昌源。
最終,經紀人確實幫助陳昌源運作這個件事情,當時中國隊在右後衛的位置上青黃不接,張琳芃還稍顯稚嫩,老一批的球員又沒有好的,所以很希望能夠引進這位比利時甲級聯賽的主力右後衛。
|陳昌源曾效力中超貴州人和隊
但國籍法仍舊是擺在現實中的一道坎,陳昌源可以接受雙重國籍,但不願意放棄原有國籍。最後,他只能是選擇代表中國臺灣,在中超賽場可以以港澳撞球員的身份,以內援的形式出場,而在亞冠賽場,他只能是以「亞外」身份登場。
最終,陳昌源還是沒能代表中國隊比賽,但他在中超貴州人和效力期間的表現,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中國家領導人著重強調了華人華僑在實現「中國夢」中的作用,並希望華人華僑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此後,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到華人華僑為實現中國夢所做的貢獻和努力。
有了上面定的調子,下面的工作就好開展了。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2017年,全國體育總局做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同意外籍華人華僑運動員以個人名義參加全運會。這意味著,在體育領域,外籍華人華僑可以出現在中國本土的賽場或運動隊裡。
體育總局開了頭,中國足協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這個時候,已經有傳聞表示中國足協委託幾家老牌中超俱樂部開始嘗試華人華僑球員的引入工作。這其中就包括北京國安和上海申花。
所謂華人華僑球員,其實更多意義上指的是「華裔」球員,也就是華人華僑在海外的後代,按照國際足聯的規則,擁有二代或者三代血緣的球員,只要沒有代表此前國籍國家隊進行過比賽,在獲得國籍後,就可以代表新的國家隊參賽,這是國際足聯的「後裔規則」。
於是,北京國安找到了英國籍的尼克·延納裡斯(李可)、挪威籍的賽特·侯(侯永永),上海申花則找到了加彭籍的亞歷山大·恩杜姆布(錢傑給),這三名球員的問題各不相同,但他們無論從年齡還是水平來說,對於中國足球都是一個補充。因此,北京國安和上海申花開始嘗試引進這幾名球員。
|侯永永,中國首位歸化球員
李可,中國首位歸化國腳
尼克·延納裡斯的問題是最簡單的,他的母親是中國人,是典型的華裔二代。他沒有代表英國或賽普勒斯國家隊有過出場,其常年在英超及英甲強隊踢球,水平比中國國腳略高,出生於1993年的他,恰好對中國90後球員斷檔的問題有所補充。
賽特·侯的問題則是他是否具備代表中國隊出場的機會,他的母親也是中國人,他曾經被認為是挪威未來的希望之星,但後期發展不順,但他出生於1998年,年齡小,還有上升空間。只是,他曾經代表挪威國青隊參加過歐青賽。
亞歷山大·恩杜姆布的問題最複雜,他的母親是中國人,本來是中國國籍,小時候父母到非洲工作,他隨父母離開中國,為了方便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加彭國際,其還代表加彭國家隊有過出場,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則,他應該是沒有資格代表中國隊比賽的,但其個人對於恢復中國國籍回到從小生長的中國非常迫切。
於是,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三位華裔球員都拿到了中國國籍,當然他們也放棄了原國籍。其中,李可因為在聯賽中的卓越表現,入選了中國國家隊,成為中國隊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國腳。
除了以上三人外,黎騰龍、王毅、楊明陽等華裔球員也曾經接受過邀請和考察,但因為諸多原因都沒能成行,有的是能力不足以幫助國家隊,有的是年齡還尚小不願意離開現有的訓練體系,總之原因很多。
如果事情照此發展下去,可能會有更多的華裔球員加入到中國足球的大家庭中,向過去陳昌源那樣的遺憾,就不會再發生了。
可以說,從最開始,無論是足協還是體育總局或者是更高層的管理者,都是響應「華人華僑參與中國夢」的這個號召下辦事,他們的目標都是華人華僑及其後裔,並沒有想到過讓外國人搖身一變成了中國人去代表著中國隊踢比賽。
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開始動起了歪腦筋。首先就是某些俱樂部認為,如果華裔球員的引進只局限在某一兩隻球隊裡,這是不公平的,於是這些俱樂部也積極申請尋找華裔球員。對於這個做法,足協方面是默許的,道理很簡單,任何事情都需要公平,對方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再說大家一起找,眾人拾柴火焰高,多幾個李可這樣的球員,對中國足球也有幫助。
於是就有了布朗寧和蕭楚這兩位三代華裔球員的出現。但是相比二代華裔來說,三代華裔最麻煩的問題在於其身份的認定,三代華裔就意味著是爺爺奶奶這一輩人是中國人,可是他們都已經去世,如何尋根問祖就成了難題。這就出現了布朗寧滿世界找姥爺的故事。
如果到此為止,其實也是在國際足聯的規則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的框架內的行為。可後來的運作就越來越出邊。
有人開始打起了外援的主意。中超有幾個外援,確實符合了國際足聯的更改國籍和協會的規則,其中名氣最大、能力最強的就是恆大的埃爾克森。
|歸化球員到後來就變了味道
當時埃爾克森在上海上港效力,作為一家國企俱樂部,上港並不想捅破這層窗戶紙,因為這件事情的爭議太大,國企俱樂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港不願意做,但有人願意做,這就是恆大。
埃爾克森是從恆大去的上港,恆大很清楚埃爾克森的實力,而且埃爾克森是恆大主教練裡皮的兒子小裡皮經紀公司旗下的球員,如果能夠運作埃爾克森入籍,小裡皮必然能夠從中贏取利益。
於是,埃爾克森從上港回到了恆大,年薪翻了一倍,從600萬變成了1000萬,這筆工資是恆大來出,錢進了艾克森和小裡皮的腰包,恆大從中得到了什麼呢?這個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的是,作為國家隊的主教練的裡皮可以更好的控制國家隊,而恆大隊則多了一個不佔有外援名額的「外援」。
中國足協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就好像當初恆大打破薪資結構時候一樣,成了「縮頭烏龜」,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任由恆大打破規則,自己去搞。
恆大這邊一方面找水軍造勢,一方面讓裡皮頻頻發聲支持非血緣歸化,全方位包裝艾克森,給他披上五星紅旗,讓他學寫中國字,在鏡頭前用中文給全國球迷問好。
|一幫人一起努力將埃爾克森包裝的像個中國人
在艾克森的事情辦妥後,恆大找到了這條路徑,又籤下了阿洛伊西奧、阿蘭、高拉特以及重慶隊的外援費爾南多。
重慶隊也不想趟這個渾水,但費爾南多對於恆大方面開出的入籍合同垂涎欲滴,於是重慶與費爾南多分道揚鑣,費爾南多拿到了巨額的合同,先是去跟恆大關係甚好的河北華夏幸福「委屈」了半年,然後來到了恆大。
在這批歸化球員中,最後出了岔子的是高拉特,恆大沒想到高拉特未能經過國際足聯的認定,其實恆大最希望能夠通過認定的就是高拉特。
就在恆大歸化這些巴西外援的時候,有人提出了河南建業的伊沃,伊沃在中國的時間很長,而且其融入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程度比艾克森等人還要好,場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位置恰好也是跟高拉特差不多。伊沃本人也同意入籍中國,但卻沒有人響應。根本原因在於伊沃拒絕加入小裡皮的經紀公司,他不是小裡皮的人,小裡皮不願意去為伊沃辦這件事,而河南建業方面也不是特別想趟這個渾水。
從這裡也能看出,恆大歸化這些巴西球員的直接目的,並非是為了中國足球,而是為了謀取政治資本和經濟利益。
|這是中國人在合影?
比恆大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山東魯能,他們引入了一個叫德爾加多的年輕葡萄牙球員入籍中國。德爾加多既不是後裔球員,也不滿足歸化的時間條件,但魯能硬是給他辦了中國國籍,讓他成為一個中國人,然後代表魯能比賽。
德爾加多的水平不高,除了年輕之外,其沒有任何歸化價值,魯能給他入籍以後用了幾場,發現其水平還不如本隊培養的段劉瑜,便將德爾加多打入冷宮,後來放他回葡萄牙踢球。
|這回德爾加多成了中國的海外留洋球員 ,哈哈哈哈
從以上的歷史就能夠看出,如果說李可和侯永永是中國足球響應上級號召對華裔球員引入參與的一次嘗試,而錢傑給算是其通過公民個人意願和權益恢復國籍,這三人無可厚非的話,後面的非血緣歸化就已經出現了有商業和政治目的的亂象,再到魯能歸化德爾加多的時候,根本就是令人丈二的和尚摸不到頭腦。
中國足協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奉行「綏靖政策」,並未加以限制、管理和提醒,任由歸化亂象存在下去。直到新的足協領導班子上臺後,才意識到一支球隊裡囤積了大量的外國人當中國人用的情況,才開始制定規則,要求每個隊只能擁有一名「非血緣歸化」,以讓聯賽更加公平。
但為時已晚,艾克森、洛國富等球員拿到錢後狀態嚴重下滑,挺著大肚子就上場比賽,費南多和阿蘭則搶佔了本土年輕前鋒韋世豪、楊立瑜、張玉寧、王子銘等人的生存空間。而魯能的德爾加多更是黑不提白不提的就回到了葡萄牙。
一個「讓華人華僑參與中國夢」的正確號召,在中國足球政治領導的不作為和資本的亂作為中,留下了一地雞毛,無人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