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感恩的心》這首歌特別流行,尤其是一邊唱一邊搭配的手語,在當時更是讓人覺得很特別的表現形式,一度成為我們學校各種晚會的標配節目。
當然,作為一個自詡走在潮流前線的90後妹子,怎麼能不學會這首《感恩的心》和它的手語呢?於是,天天沒事了就在課間或者宿舍練習,帶動了我們班一大半的女生都在學。等到學會以後,還特別得瑟的在老媽生日的時候表演給她看,害的老爸一陣的羨慕和嫉妒,大呼女兒偏心,直到後來在父親節的時候又特意表演給他看,這才心裡舒服了!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我們社團一致決定出一個節目在畢業晚會上表演,正式告別老師、同學以及美好的大學生活。當時,我腦子裡第一時間蹦出來的,就是《感恩的心》這首歌,既直白又感人。
為了更好的策劃這次的節目,開始上網查資料做了許多功課,直到那時才知道這麼一首普通的歌曲背後,竟還有著那樣曲折心酸的故事。
網上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我覺得最真實也最喜歡的是這個版本的故事。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去世早,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工作養家,小女孩就乖巧的自己待在家裡不亂跑。
不管多晚,小女孩都堅持每天下午在家門口等著媽媽回來。然而有一天,外面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眼看著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忍不住出門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
風吹的呼呼作響,雨飄打在小姑娘的身上冷颼颼的,她心裡害怕極了,可一想到媽媽,她又有勇氣走了下去,終於,在不遠處的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
小姑娘著急跑過去抱住了媽媽,卻驚訝的發現媽媽睜著眼睛卻怎麼也叫不醒。那一瞬間,她可能明白了什麼,眼淚奪眶而出,心裡恐懼極了,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看見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自己最喜歡吃的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不知哭了多久,小姑娘終於明白媽媽再也不會醒來,再也不會陪她玩,給她做好吃的了。可是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是不放心自已一個人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就這樣,小女孩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小姑娘站在雨中就這麼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小時候不懂事,初聽這首歌只感到新奇,等到長大了,經歷了人世的各種悲歡離合,再聽這首歌時,才真正有了感慨和動容。那些孤獨寂寞、艱辛難捱的時候,眼前閃爍的全是父母殷殷叮囑的模樣,直到這時才明白,原來自己曾費盡心思逃離的家,才是心靈深處最暖的港灣。
《詩經》裡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是啊,如果父親、母親不在了,我又該依靠誰?仰賴誰?或者誰又會如此的思念我?牽掛我呢?所以,在他們身體還硬朗的時候,多陪他們說說話或者帶他們出去玩一玩,但願每個人都別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