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萬事萬物存在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是人之一己好惡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改變世界來適應自己,只能調整自己去適應客觀物質世界。第二層含義就比較通俗了,大致意思就是告訴人們要孝順父母,要珍惜身邊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原文是這樣的:
「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大概意思就是,擁有深厚友誼的朋友早早就斷絕了聯繫,這屬過失之三。樹想要靜止,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動著它;為人子女想要孝順父母的時候,雙親卻不在了。
1、含義一:萬事萬物都有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我們需調整自己適應客觀物質世界
首先,這句話以樹喻人,樹想要靜靜地待著,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動著它,讓它無法保持安靜狀態。
就像樹木無法把控風一樣,人許多時候也無法把控外在世界。人雖然十分聰明,而且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創造的現代文明可以說是奇蹟。但人類即便再強大,不管是人事,還是萬物生長變化,物質世界始終存在一個客觀規律。所謂「世事無常」,大概就是說人無法把控外在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於是,想要靜止的樹木被風吹得不停晃動;而人所面對世事,也存在許多無可奈何。
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第一層含義,大抵就是在告訴人們,即便我們再強大,物質世界依舊存在我們無法左右的客觀規律。許多時候,我們實在無法強大到改變世界,去讓世界去適應我們;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調整自己,去更好地融入世界。
2、含義二:當父母還在時,珍惜時光,好好孝順父母,珍惜身邊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第二層含義就比較好理解了,大概就是在告訴我們,當我們的父母還在時候,就要好好珍惜父母在身邊的時光,多陪陪父母,好好孝順父母。要知道,現實生活中「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例子確實不少。
我們中應該有許多人在自己還是個孩童的時候就立志要好好讀書,以後找個好工作,然後帶父母到處遊山玩水,讓省吃儉用的他們可以吃好喝好吧。但是等我們真的長大了,真的有工作的時候,卻忙得不得了。明明是為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而辛苦工作,反而因為工作繁忙讓陪伴父母都成了奢侈,以至於等到父母過世以後,才追悔莫及,後悔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孝敬他們。
要知道,人死無法復生,過了就是過了,父母逝去了,就再也無法「不耐煩地掛掉父親電話」、「急衝衝地吃幾口母親做的飯」了。因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能很好地提醒我們,趁著父母還健在,自己還有機會,要好好孝順他們,要珍惜身邊人。
3、物質世界存在人力無法左右的客觀規律,我們需調整自己適應世界;而生老病死亦無法重來,所以我們需孝順父母,珍惜身邊人
綜上所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大概表達了兩層含義:
第一層意思就是,人力的作用範圍始終有限,即便我們再強大,一些個客觀世界的規律始終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存在,我們在盡人事之餘,亦需明白,很多時候也要學會「知天命」,調整自己去適應世界。
第二層意思就是,人之生老病死也是我們無法左右的事情,所以趁父母還在,我們要珍惜時光,好好孝順他們,珍惜眼前人。
本文由顏小二原創,喜歡請點讚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