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除了孝順外,另一含義十分深刻

2021-01-07 顏小二述哲文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萬事萬物存在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是人之一己好惡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改變世界來適應自己,只能調整自己去適應客觀物質世界。第二層含義就比較通俗了,大致意思就是告訴人們要孝順父母,要珍惜身邊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原文是這樣的:

「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大概意思就是,擁有深厚友誼的朋友早早就斷絕了聯繫,這屬過失之三。樹想要靜止,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動著它;為人子女想要孝順父母的時候,雙親卻不在了。

1、含義一:萬事萬物都有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我們需調整自己適應客觀物質世界

首先,這句話以樹喻人,樹想要靜靜地待著,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動著它,讓它無法保持安靜狀態。

就像樹木無法把控風一樣,人許多時候也無法把控外在世界。人雖然十分聰明,而且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創造的現代文明可以說是奇蹟。但人類即便再強大,不管是人事,還是萬物生長變化,物質世界始終存在一個客觀規律。所謂「世事無常」,大概就是說人無法把控外在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於是,想要靜止的樹木被風吹得不停晃動;而人所面對世事,也存在許多無可奈何。

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第一層含義,大抵就是在告訴人們,即便我們再強大,物質世界依舊存在我們無法左右的客觀規律。許多時候,我們實在無法強大到改變世界,去讓世界去適應我們;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調整自己,去更好地融入世界。

2、含義二:當父母還在時,珍惜時光,好好孝順父母,珍惜身邊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第二層含義就比較好理解了,大概就是在告訴我們,當我們的父母還在時候,就要好好珍惜父母在身邊的時光,多陪陪父母,好好孝順父母。要知道,現實生活中「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例子確實不少。

我們中應該有許多人在自己還是個孩童的時候就立志要好好讀書,以後找個好工作,然後帶父母到處遊山玩水,讓省吃儉用的他們可以吃好喝好吧。但是等我們真的長大了,真的有工作的時候,卻忙得不得了。明明是為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而辛苦工作,反而因為工作繁忙讓陪伴父母都成了奢侈,以至於等到父母過世以後,才追悔莫及,後悔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孝敬他們。

要知道,人死無法復生,過了就是過了,父母逝去了,就再也無法「不耐煩地掛掉父親電話」、「急衝衝地吃幾口母親做的飯」了。因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能很好地提醒我們,趁著父母還健在,自己還有機會,要好好孝順他們,要珍惜身邊人。

3、物質世界存在人力無法左右的客觀規律,我們需調整自己適應世界;而生老病死亦無法重來,所以我們需孝順父母,珍惜身邊人

綜上所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大概表達了兩層含義:

第一層意思就是,人力的作用範圍始終有限,即便我們再強大,一些個客觀世界的規律始終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存在,我們在盡人事之餘,亦需明白,很多時候也要學會「知天命」,調整自己去適應世界。

第二層意思就是,人之生老病死也是我們無法左右的事情,所以趁父母還在,我們要珍惜時光,好好孝順他們,珍惜眼前人。

本文由顏小二原創,喜歡請點讚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啊!想一想,想一想那一天如果到來,該會有多麼可怕呀!!從現在開始,無論你再忙,工作再重要,趁老人還活著,就多回家去看看老人,哪怕打電話嘮嘮家常。其實,你身在外邊,可能不知道,你年邁的父親,每天都可能拿著他那個陳舊的手機,在等待你的一聲問候……放下手邊的事,給家人打個電話吧!此文,請替我送給天下父母,送給所有遠遊兒女!
  • 《東京物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長大了,眼壓穩定下來,母親的心也稍稍定了,但還是不放心,每次從家裡打電話過來,最後一句話總是「注意眼睛,早點兒休息」。雖然聽了有上百遍,但身在異鄉,別有一番難以言傳的滋味。母親心臟不好,曾經瞞著所有人,住了兩個星期的院,直到我放假回家,她才偷偷告訴我這件事。當時就一陣難以抑制的心酸。
  • 3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地藏經淺釋】(宣化上人)
    「不信因果」:不信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她不相信,這個因不清淨,果就不清淨;這個因不正確,果也就不正確。因為我的這個身體是母親所生的,既是生我的人,我就應該孝順她;可是我沒有盡到孝順,母親就死了,所以我特別悲痛。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什麼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呢?
  • 都知道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實下一句才為經典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韓詩外傳》卷九有句至今人們都在使用的句子,大家都應該知道後一句是什麼,全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後面一句的更加直接的點明主題,前一句在字面意思上是說樹木想要靜止不擺動,但是自己卻是無法控制的,在風的推動下,外界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表示客觀事物不能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每日一詩之專題】增廣賢文
    【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免費關注訂閱【老朋友】點手機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本句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春秋時孔子偕徒外遊,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遊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周身,而在新出爐麵包薰人慾醉的芳香裡,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周休日不在家休息,還要去春遊,身體吃得消嗎?而且和公司同事出去玩,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春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春踏青?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便有人熱心地站出來,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
  • 懷念父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我已坐在窗前,吹著涼涼的風,凝視著天空,天空中什麼也沒有,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我的思緒仿佛被那呼嘯而過的車輛帶去很遠很遠。想著想著。眼角的淚不禁潸然淚下。父親。走了已經十年了。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於我的腦海之中。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這些年不敢停下來,一是為了生存,二是為了讓自己有事做,每一天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這樣就沒時間回首往事,往事不堪回首,現在閒下來,卻在某一個瞬間經常想起母親,太多遺憾,每當在大街上或任何一個角落,看到七十歲左右的老人,母親的形像立現眼前!
  • 樹欲靜而風不止,看五代郭威怎樣由不受待見的武將逆襲成為帝王?
    生活中,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有所交集,總有人好風評他人。有說好的,也有捕風捉影的、隨意評測他人的。困厄繞身,時運多舛,獨善其身,可是易事?人言可畏,多事之期,謠言四起,何所適存?漢·韓嬰《韓詩外傳》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中國的老人最怕就是兒女受累,老人在遺書中還不忘叮囑子女,房間的浮灰不能掃,要用拖把拖乾淨,才不會染病。她本以為自己第二天就會被人發現,沒想到走了兩個月,第一個發現自己去世的竟然是自己的鄰居。老人的遺體只好停放在殯儀館,老人生前所在單位也派專人去定西尋找家屬,並在報紙上刊登了公告,但都沒有結果……老人生前一定想不到,她當年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女,不僅不給他養老,更不願為她送終。
  • 王大陸昔日帶母親夜店撩帥哥,如今病逝,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2016年,王大陸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我媽快嚇死了,還好我爸不知道。小時候,我是一個非常叛逆的孩子,總是和母親對著幹,不聽話,惹母親生氣。媽媽總是非常苦惱,但她一直在給我愛,給我關心。我耍脾氣,她就聽著,我不吃飯,她就哄著,我考砸了,她安慰著。母親總是給我最安穩的支撐和最有力的安全感。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看哭了!
    昨夜我又夢見到父親了,我正在單位開會,他突然就出現在會議室門外,一臉憔悴悽涼……父親去世已經兩個月了,一想起他臨終前大顆滾落的眼淚,我就像掉進了逃不出的心罰。   那天晚上養老院電話說父親病重時,我正在參加同學聚會。當時,氣氛很熱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和同學說:「我父親沒事,我接到這樣電話不是一次兩次了。」
  • 合美惠官方發文:樹欲靜而風不止,誰在處心積慮的抹黑合美惠?
    合發全球最近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篇題為《樹欲靜而風不止,誰在處心積慮的抹黑合發》的長文。文章指出,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小撮自媒體人,打著反傳旗號,對合發全球大肆污衊和抹黑。文章措辭激烈,痛批自媒體的不良動機,堪稱難得一見的雄文。
  • 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
    自古以來,孝一直中國的優良傳統,孝順父母是做兒女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呢?《十三經註疏》中有這樣一段話,「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說的意思很明確。
  • 我從未讓你驕傲,你卻待我如寶
    ———-《請回答1988》 你曾經討厭父親的平庸,卻不知道他曾經也是懷揣夢想的少年。你曾經嫌棄母親的嘮叨,卻不記得她曾經也是對鏡貼花的姑娘。 我從未讓你驕傲,你卻待我如寶。